盆景起源於中國。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它是具有自然情趣的東方藝術精品之壹,也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園林藝術之壹。盆景始於唐代,至今約有1300年的歷史。陜西1972出土的唐代張淮親王李習安墓壁畫上有兩盆植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盆栽植物。盆景起源於中國,興盛於日本,流傳於世界各地。根據盆栽植物的發展和各種跡象,可以推斷和證明我國東晉以前就有了盆栽植物。到了初唐,發展進步已經形成了盆栽藝術,在盛唐時期由日本駐唐使節帶回中國。經日本愛好者改良後,在國際上廣為傳播,在全世界推廣。盆景藝術在中國的起源雖然早,但由於南宋時期連年戰亂,生活局部安定,盆景加速普及,向民間有錢有閑階層傳播。直到元代演變出壹些子山水(也就是盆景),再經過明清幾個太平時期,盆栽書陸續問世,呈現盛況。後來,由於國家交通困難,戰爭和沖突頻繁,這種高貴的藝術逐漸衰落,幾近消失。甚至清末民初的軍閥和富紳也從日本進口盆栽來欣賞。
中國古代文明歷來熱愛大自然的自然,盆景的本質就是自然風貌和精神的再現。盆景是自然景物的縮影,是集園藝、文學、繪畫等藝術於壹體的綜合性造型藝術。壺藝師運用創作技巧,合理布局,用深淺、長短、寬窄、線條、大小、顏色、質地不同的壺,培育出具有壹定藝術造型的樹木、花卉,或經過藝術加工的各種巖石,從而形成壹幅模仿自然、超越山野原始狀態的理想立體畫面。這種造型藝術被稱為盆景。盆景是中國的傳統藝術瑰寶,歷史悠久,深受人民喜愛,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它是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的結晶,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結合。它以植物、山石、水、土壤等為原料,經過園丁的構思設計、塑造加工、精心養護。放在颶風級的盆中,可以展現大自然的無限風光,所以人們把盆景視為“立體畫”、“無聲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變化,還能呈現出不同的姿態、色彩和意境。從某種意義上說,盆景也是美學、文學、科學的綜合體。盆景的制作要給人以美的欣賞,古樸優美,生動耐人尋味;盆景的設計詩情畫意,高低錯落,跌宕起伏,體現了很高的文采;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是植物,植物具有生命的特性和生長發育的規律。這就決定了它必須掌握園藝科學知識,進行長期的藝術加工和養護管理。這樣才能保證它的生存和姿態的優美。盆景,壹門科學和藝術,對植物的栽培和加工技術要求很高。用壹小盆吳哥,壹撮土,壹棵大樹,讓它長得好不容易。但更難得的是它是多年的老樁,還能熟練幹。所以,盆景確實是“高等藝術”,是活的“藝術雕塑”。
2.盆景三要素
盆景由景觀、盆、架三個要素構成。這三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缺壹不可。也就是所謂的景、盆、幾架三位壹體。盆景中“景”是主要部分,盆、盆是從屬部分。也就是壹個好的盆景,景、盆、盆要相互協調,主次分明。註意避免將觀者的註意力引向“鍋”或“幾個架子”。壺架與景物的關系,在造型、體量、色彩上要處理得和諧自然。維持主客關系,這就是常說的:壹景兩盆三套(架子)。
3.盆景流派和類別:
五派分別是:嶺南派、川派、楊派、蘇派、海派;其他學校:惠州、浙江、福建、廣西、北京、香港、臺灣和盧鑫。
有樹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早在宋代就已形成。隨著盆景藝術的不斷創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豐富,中國盆景的新品類正在逐步湧現。現在可以分為以下七類:
第壹類,樹木盆景:以樹木為主要材料,以巖石、人物、鳥獸為陪襯,通過攀緣、修剪、整形等技術處理和園藝栽培,在盆中展現荒野巨樹或郁郁蔥蔥的森林景象,統稱樹木盆景。因為樹木盆景的材料往往是從山野挖掘出來的,所以也被稱為樹樁盆景。
第二類,山水盆景:以各種山石為題材材料,以自然界中的山水景物為模型。經過精挑細選、切割、雕刻、拼接,排列在淺盆中,表現出懸崖絕壁、險峰峽谷、青山溪流等各種景觀景象,統稱為山水盆景,也稱巖石盆景。
第三類,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以植物、巖石、土壤、水及附屬物為主要材料,通過加工和布局,以巖石隔開水土,將自然界的水面、旱地、樹木、巖石表現在壹個淺盆中的壹種景觀盆景。
第四類,花卉盆景:花卉盆景稱為花卉盆景,是以花卉或木本花卉為主要材料,經過壹定的修飾和加工,適當配以巖石和配飾,表現盆內花卉的美麗景色。
第五類,微型盆景:壹般樹木盆景高度在10 cm以下,山水、洪水盆景盆長不超過10 cm,稱為微型盆景。
第六類,掛盆景:掛盆景是將普通盆景與貝雕、掛屏等工藝品相結合的創新形式。壁掛盆景可分為兩類:壹類叫景觀壁掛盆景,以巖石為主;還有壹種以花木為主體的盆景,叫做花木掛壁盆景。
第七類,異形盆景:異形盆景是指將植物種植在專用容器中,經過精心養護和塑造而成的壹種趣味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