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誰的畫是最貴的國畫?

誰的畫是最貴的國畫?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長卷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以寫實的手法、全景式的構圖,生動細致地描繪了北宋都城開封、汴京時的繁華景象和豐富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整個畫面規模宏大,結構嚴密,構圖有序。其筆墨技巧,結合文筆,生動凝練,人物形象生動傳神。牲畜、房屋、船只、城垛、橋梁、樹木、河流的形狀都很奇妙,堪稱奇妙。總結中國古代繪畫,有很多學者是自戀的。真的很難找到壹幅像《清明上河圖》這樣用大量的筆墨描繪出成百上千人的共同生活和商業經濟活動,並把人放在主人的位置上,給人以正確的藝術概括。這在中國古代繪畫中,甚至在現代繪畫中,都是罕見的。這幅畫的第壹個收藏家是宋徽宗,他用細金寫了“清明上河圖”幾個字。

《清明上河圖》是壹幅水墨淡彩的帛書,長24.8厘米,寬528.7厘米。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幅畫卷上沒有藝術家本人的印章,作者確認為張擇端。是根據晉代張鑄的壹篇碑文,張鑄的碑文是幾個字:“翰林張擇端,字右,吳棟(今山東諸城)人也。”我年輕的時候在京城讀書學習,後來學會了畫東西。我是壹個畫家,我特別喜歡乘船旅行,橋梁,郭靖和其他家庭。“根據附言,作者張澤瑞原籍山東諸城。早年在汴京讀書,後在畫院工作,自成壹家。他的藝術成就從來沒有得到士大夫和批評家的重視,所以關於他的史料極其匱乏。幸運的是,他的不朽名作《清明上河圖》至今保存完整,奠定了他在中國繪畫史上應有的地位。

為什麽叫《清明上河圖》,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節”壹詞並非指“清明節”,而是描繪當時汴京清明廣場至虹橋壹帶的江邊秋景。多數人認為該畫描繪的是清明時節汴京郊區汴河的生活場景,故稱“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以北宋開封市為背景。開封位於河南省中部,古稱汴梁、汴京。它是中國七大古都之壹。從戰國到金朝,七個封建王朝都在這裏建都,有“自古帝王之都”、“七朝”之稱。其中以北宋最盛,人口65438+。

《清明上河圖》全卷可分為鄉村、汴河、市場三個板塊。中段以“虹橋”為中心,表現了汴河水上運輸的緊張氣氛,達到了全卷的高潮。

整個畫面是從右到左,從城外到城裏看,讓觀者欣賞。翻開書首先看到的是郊區的氣息,春寒料峭,綠意盎然,疏林薄霧,農家餐館,縱橫交錯的建築。起初,這兩個人帶著壹隊馱著木炭的驢來了,穿過壹座小橋,稀疏的森林茅屋,匆匆趕往城裏。壹頂轎子,由幾個仆人護送著,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面鋪著柳枝,從郊外郊遊回來。它的領頭騎手嚇壞了,瘋狂地奔跑,附近的人和動物都反應不壹。這是整個畫面的介紹。

從《清明上河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

壹是內容豐富。《清明上河圖》采用不斷移動視點的方法,即“散點透視”來捕捉所需場景。從遼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垛,到船上、車上的釘子、鉚釘,攤販上的小商品,市場上的文字,都和諧地組織成壹個統壹的整體。畫中有官員、農民、商人、醫生、僧侶、道士、胥吏、婦女、兒童、教師、索工等人物,還有驢、馬等。有趕集、交易、閑逛、喝酒、聚會、推船、拉車、坐車、騎馬等等。街上有許多商店、旅館、茶館和點心店,還有塔樓、河港、橋梁、貨船、政府大樓和茅草屋。清明上河圖有815人,60多種牲畜,20多條木船,30多個亭子,20多輛手推車。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在歷代古畫中並不多見。各種膚色的人搞的各種活動,不僅衣著不同,面部表情氣質也各不相同,而且穿插著各種活動,充滿了戲劇性的劇情沖突,讓觀者看著行業回味無窮。

二、結構嚴謹,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清晰。難能可貴的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主題突出,首尾呼應,全卷渾然壹體。畫中的每壹個人物、場景、細節都安排合理,疏密、簡約、動靜、聚散等畫面關系處理得當,做到繁而不雜,多而不亂。充分顯示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和高超的畫面組織駕馭能力。

再次,在技法上,大筆法和工筆相結合,善於選擇既生動又富有詩意,有本質特征的事物、場景和情節來表現。非常細致的觀察生活,刻畫每壹個人物和道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份,方式,情節。樓、橋等建築結構嚴謹,刻畫細致。車、馬、船涵蓋方方面面,要註意不要失之於全貌,也不要失之於勢。比如船上的物件,釘鉚的方式,甚至繩子的系法,都解釋的很清楚,很神奇。

《清明上河圖》自問世以來,已經收藏了900多年。幾經戰亂,歷經多次劫難,多次幸存。據元代楊準後記:“卷前有惠寺題”,李東陽寫道:“卷首有幽陵細肋五字簽,雙龍小篆。”這幅畫的標題由宋徽宗·趙霽題寫,並有他自己的簽名。這幅畫應該也是惠宗政治宣傳時期的作品(公元1111—1125)。《清明上河圖》有金、元、明三代碑刻13幅,如《阿津人張註》等,90個標記,6個半印。說明這幅畫被北宋、金朝、元朝、明朝、清朝的政府和許多私人收藏,並廣為流傳。

這幅畫的原藏應該是宣和帝府。北宋死後,流向北方,進入元朝皇家禦府,被禦府中壹個畫框人盜走,落入明朝奸臣嚴嵩手中。據傳說,王世貞,明朝的壹位作家,是商朝的始祖。王爺爺珍藏著宋代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他非常珍惜這幅畫,拒絕輕易給別人看。然而,當時的權貴嚴嵩卻對這幅畫垂涎三尺。他憑借手中的權力向王尚書索要。王尚書無法拒絕,但又舍不得。於是他請了壹個聰明的畫家連夜臨摹了這幅《清明上河圖》。第二天,王尚書把這個假的給了嚴嵩。本來這個高明的贗品已經瞞過了嚴嵩,但是嚴復有壹個經驗豐富的裝幀師。他向嚴嵩討教,並指出畫的左下角有壹只麻雀站在兩塊瓷磚上,這表明這是壹幅贗品。嚴嵩大怒,找了個理由,把王尚書關進監獄。王世貞為了救父親,不得不拿著《清明上河圖》原件向嚴復求情。

明朝李日華的《渭水軒日記》和沈德福的《野收補》都記載了明朝大奸臣嚴嵩和他的兒子嚴世蕃依仗權勢奪取清明上河圖的故事。後人曾以此為藍本寫了壹出戲《壹把雪的傳說》,卻把清明上河圖改成了壹把雪的白玉杯。在隆慶,嚴嵩父子被鄒應龍彈劾,官場最終失勢。嚴世蕃被斬首,嚴復被抄,《清明上河圖》再次被收入宮中。

《清明上河圖》是陸在清代以後所作的第壹部集。路飛雍是乾隆年間的壹位學者。他拿到畫後,還在上面印了題詞。是畢元買的。畢元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進士。畢元壹生愛好金石書法,家中藏書頗豐。《清明上河圖》得後,與哥哥畢龍(清代收藏鑒賞家)共鑒,現畫有二人印記。畢淵在關中工作時,致力於修復和保護當地的文物,但這些卻成了他的“罪狀”。畢沅死後不久,湖廣人民起義反清。清廷認為,畢沅在擔任湖廣總督期間,“教匪初怠慢,濫發軍費”,不僅奪了加比的職,還殺了其全家,其財產連同《清明上河圖》也被盜入宮中。

清廷將《清明上河圖》入宮後,放在故宮迎春閣。嘉慶帝對其倍加珍惜,下令收入《石渠寶坻三版》壹書。此後,清明上河圖壹直保存在清宮。雖然英法聯軍在1860年兩次入侵北京,八國聯軍在1900年兩次入侵北京,但都躲過了劫難,未受損傷。

1911年後,《清明上河圖》連同其他珍貴書畫,被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以賞賜溥傑的名義盜出皇宮,先存放在天津租界的張遠。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建立了偽滿洲國,於是這幅名畫被帶到長春,存放在偽滿皇宮東院的圖書館大樓裏。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溥儀見事不妙,乘飛機逃到大栗子溝,偽滿皇宮因為大火壹片狼藉。混亂中,大量珍貴的東西,如《清明上河圖》散落在民間。194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長春。解放軍幹部張克偉同誌通過地方幹部收集了偽滿皇宮流散的珍貴字畫十余卷,其中包括《清明上河圖》。65438年至0947年,張克威同誌調任東北行政委員會。臨行前,他把十余幅畫軸交給了當時東北革命的主要領導人之壹林峰同誌。《清明上河圖》由林風入東北博物館,後被轉移到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今天,清明上河圖仍然珍藏在故宮博物院。它是無價的,具有無限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這是中國最貴的畫。

  • 上一篇:曬太陽享受生活發朋友圈的句子 收藏
  • 下一篇:有關徽州的詩詞、文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