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我的體育老師1中國的婚姻家庭不是簡單的二人世界,而是涉及三代人和復雜的社會關系。電視劇《我的體育老師》講述了壹個90後女孩王曉蜜和壹個離異的70後體育老師馬克結婚後的壹系列家庭矛盾和社會問題。它也反映了馬克和田甜離婚後的感情糾葛和孩子們的生活狀況。劇情跌宕起伏,環環相扣,引人入勝。表演特色鮮明,生動感人。人物感情細膩,問題分析透徹,思想深刻,反映了當前城市婚姻家庭的現實問題。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由於東西方文化、傳統觀念和現代意識的碰撞,人們的價值觀受到強烈沖擊,思想觀念發生巨大變化。該劇向人們展示了壹個普遍的社會問題:壹是在中年群體中,當人們面對停滯不前的婚姻家庭和激情澎湃的感情生活,面對新的生活追求和精神渴望時,表現出對婚姻生活的失望和厭倦,對生活的痛苦和無奈(如體育老師馬克和他的妻子田甜);二是由於社會競爭激烈、年輕人就業困難、缺乏創業精神、追求傳奇人生、對愛情婚姻理解膚淺等原因,出現了年輕女性追求中年大叔的現象,即“老夫少妻”。比如小後媽王曉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愛情,卻面臨著雙方家庭的阻撓和反對,難以得到大家的認可,導致生活和婚姻的艱辛;第三,由於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逐漸拋棄傳統觀念,嘗試新的生活方式,努力發展壹種全新的有個性的事業,性格更趨於獨立;第四,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老人們雖然極力維護或挽救子女原有的婚姻家庭,但無濟於事。新舊觀念的對抗不可調和,不可逆轉,引發了諸多矛盾。以上問題在全社會具有普遍性。
總之,雖然該劇具有很強的欣賞性和思考空間,理解深刻,發人深省,是電視劇《男人》的升級版,但同時在價值取向、邏輯推理、情節處理等方面仍有不足:壹是在當下社會,壹個花心的美麗少婦追求壹個相貌平平,沒錢沒車沒房,還擁有兩個拖油瓶的中年男人。計劃是什麽?追求平靜平淡的生活就這麽簡單嗎?因為王曉梅的認識水平或“三觀”還沒有達到審美境界,是不現實的,不可靠的。不知道編劇想說明什麽?難免讓人覺得這是壹場“老夫少妻”的鬧劇;第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親屬關系和血緣關系是不可替代的。王曉梅純粹的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不現實的。當她醒來時,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麽。作為影視劇,在價值取向上缺乏邏輯和理性;第三,瑪麗作為壹個15歲的中學生,作為壹個青少年是成熟的。她在父母的感情生活中太成熟,玩的太多,本不該失去童年的純真和快樂。第四,全劇結尾流暢,過於理想化。比如王小米的婚姻生活如願以償,最後生了壹對雙胞胎;秋楓跟著娜娜輕松來到美洲;田成功開了壹家美容院,任總經理;趙總被騙做生意,願意去外地美容院“打工”;婆婆態度急轉,不夠自然,草草收場;第五,同類型電視劇太多,讓人產生審美疲勞,比如《急診醫生》、《壹仆二主》、《蝸居》。
《我的體育老師》點評第二部電影《我的體育老師》目前正在上映。記者跟隨創作團隊,欣賞了高三體育老師劉從主課老師手中“搶回”體育課,讓學生回到操場的故事。影片關註了壹個在教育領域很少有人關註的話題,那就是保證高中生的體育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長期以來,公眾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進行了充分的討論,體育科目在中考中的比重越來越重,在壹些省份甚至成為所謂的“主科”。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課壹直被重視,無論是主動擁抱還是強行考試。但高中體育似乎是壹門“被遺忘”的學科。
今年6月,教育部印發《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要求義務教育階段每天可上1節體育課,高中階段每周可上3節以上體育課。現實中,高中的體育課很難保證。電影題目觸及教育改革的深層次問題。
《我的體育老師》自上映以來,在網絡上引起了老師、家長和學生的罵聲。在實際教學中,高中體育課被忽視並不是個例,體育課被擠掉的現象普遍存在。劉通過讓學生體驗體育的魅力,成功地把他們拖到了操場上,這是壹場高中體育教師與主課教師的“鬥爭”,也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在“沖刺階段”的拉鋸戰。有些老師和家長認為,在沈重的壓力下,體育課對提高高考成績毫無用處,上體育課是浪費時間。影片中描述的“體育老師生病了”“體育課等於自習課”等奇怪的形象,都是現實的寫照。
影片中的壹些觀點也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高三學生韓明明因為身體素質太差,在壹場雨後得了重感冒,錯過了心儀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大家逐漸意識到,像高考這樣的大考,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作為支撐。然而,運動的效果並不止於此。體育是全面發展的基石。學生時代的毛澤東曾在《體育研究》中提出“體育要有德育和智育相伴隨,而德智體都放在身體裏,沒有身體就沒有德智體。”沒有強健的體魄,道德和智慧都會成為壹面鏡子。
高中體育怎麽改革?體育的魅力是什麽?走出電影院,這些問題值得深思。等等,哪個不是大叔和小姑娘的搭配?不知道編劇和導演都在鼓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