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有誰知道李白的故事

有誰知道李白的故事

李白的故事

1: 李客沒有當過官,是個很有文化修養的大商人,對家裏的子弟要求很嚴。李白是李客第12個兒子,從小聰慧過人,學習又十分刻苦,李客非常疼愛他,而且精心培養他。

李白5歲時,李客就指導他誦讀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的辭賦,並常對他說:“孩子,妳要為我們李門爭氣,希望妳將來也成為司馬相如那樣有成就的人。”李白把父親的殷切期望銘記在心,立誌做壹個超過司馬相如的文學家。

李白10歲那年,開始動筆學習辭賦,創作非常認真,字斟句酌,壹絲不茍。他想到少年時在眉州象耳山讀書,有壹次逃學回來,經過壹條小溪,見壹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鐵杵(舂米的工具)李白問老大娘磨它做什麽,老大娘回答說:“磨成針。”李白想,我學習辭賦,只要有這個精神,超過司馬相如是不會有問題的。

李白按照這個意願,勤學基礎練。壹天,他經過幾次修改,把壹篇辭賦寫好了,便興沖沖地送給父親看。他自認為寫得不錯,壹定會得到父親的誇獎。不料,父親讀了以後,很不滿意,對他說:“妳這篇賦寫得太差了,既無氣勢,又乏文采。不過妳也不要灰心,應當繼續努力。”

李白點了點頭:“壹定按照父親的要求辦。”回到書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爐中燒了。然後重新構思,重新創作,連續擬作了三次,沒有壹次感到滿意,只得都付之壹炬,直到第四次,才寫成比較滿意的兩篇,即《擬別賦》、《擬恨賦》。《擬別賦》後來散失了,《擬恨賦》還保留著,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編的《李太白集》中。

2: 歷史故事·李白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是唐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壹位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說法不壹。有說他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城(在現在蘇聯境內,唐時屬中國管轄),五歲時隨全家遷居到綿州昌隆縣青蓮鄉(在現在四川省)。也有說他出生在四川。李白熱愛祖國,對大好河山感情很深。他盼望為國出力,卻遭到統治者的排斥。但是,他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詩,想象豐富,感情奔放,語言清新,風格雄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受到人們的喜愛。他也被尊稱為“詩仙”。

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有壹個流傳很廣的傳說,是講李白小時候的事。他曾經在昌隆縣的象耳山中讀書,有壹天,讀書遇到了難處時,屋外傳來壹陣歡笑聲。李白走到窗前壹看,原來是小夥伴在做遊戲。他立刻丟下書,奔了出去。

春天裏,野花滿山,蜂飛蝶舞。李白壹邊采野花壹邊撲蝴蝶,來到壹條小溪旁,看見壹位滿頭白發的老奶奶正在溪邊的石頭上磨壹根鐵棒。他走上前去,好奇地問:“您磨這個做什麽呀?”

老奶奶頭也不擡地回答說:“做針吶。”

“做針?這麽粗的鐵棒怎麽能磨成針呢?”李白驚訝地問。

“孩子,這鐵棒雖然粗,可我今天磨明天磨,壹直磨下去,總有壹天能磨成針的。”老奶奶說完,又埋頭磨起來。

李白摸了摸腦袋想,老奶奶說得對啊!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讀書不也是這樣嗎?不下功夫,怎麽能學到豐富的知識呢?於是,他立刻跑回家,讀起書來。

離家遠遊

二十五歲的時候,李白已經成為壹個多才多藝的人。他不僅能詩善文,而且會擊劍騎馬,還喜歡彈琴唱歌。他決心為國家幹壹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就對父親說:“孩兒打算離家到外面去長長見識。”

“還是在家讀讀書,有機會找個事做吧,何必遠離家鄉外出呢?”父親說。

李白滿懷豪情地說:“大丈夫活在世上,應該誌在四方,胸懷天下。待在家鄉怕是沒法施展我的才能。出去以後,壹來可以遊歷各地,結交名士;二來也可以尋找機會,輔助皇上。”

父親聽了,樂呵呵地笑著說:“好,妳既然有這樣的抱負,那就出去闖闖吧!”

過了幾天,李白告別父母,身佩寶劍,上路了。乘船沿著長江東下,過三峽的時候,江水湍急,船行如箭,李白站立船頭,望著兩岸的青山,心中非常激動。後來他寫過好幾首描寫三峽風光的詩。有壹首是: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漫遊途中,李白還登上廬山,觀望瀑布,寫下了《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中壹首是: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在李白的詩裏,祖國山河多麽壯美呀!他的詩自然又流暢,毫不造作,不愧是大詩人的手筆。

天上謫仙人

李白先後遊歷了長江中下遊的壹些地方,結識了不少知名人物,寫下很多動人的詩篇。三十歲的時候,他到了京城長安。

長安是當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十分繁華。李白在長安拜訪了壹些大官和名人,希望通過他們的推薦,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他受到了冷遇,沒有得到任用。李白的才能無法施展,心裏很苦悶。

有壹天,李白同壹位朋友到紫極宮去遊玩。剛進門,迎面碰到壹位白胡子老人。朋友連忙給李白介紹說,這就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賀知章,當今太子的老師。

“後生李白,久聞大名,景仰得很!”李白興奮地說。

賀知章也聽說過李白的詩名,現在見這位年輕人儀表不凡,也十分歡喜,忙把李白帶到壹座酒樓上,打算和他飲酒暢談,可當掏錢買酒的時候,才發現身上壹文錢也沒帶。

於是,賀知章把衣帶上的金龜解下來,交給侍者說:“就用它換酒吧。”

“賀老,這是皇家按官級大小給的裝飾品,怎麽好去換酒呢?”李白勸阻說。

賀知章爽朗地大笑起來,說:“這有何妨!老夫今天忘了帶錢,沒酒喝,哪能談個痛快呢?”

李白壹摸身上,也沒帶錢,只好聽從。酒過三杯。賀知章問:“太白君,近來不知有何詩作,可以讓我看看嗎?”

李白從懷裏掏出壹卷詩稿,說:“這是我最近寫的詩,請多指教。”

賀知章打開詩稿,抑揚頓挫地念道:《蜀道難》。他邊念,邊不住點頭稱好。等到念完全篇,他激動地豎起大拇指,誇獎說:“這詩氣魄雄偉,真能驚天動地了。”

這時候,那位朋友對李白說:“把妳的那壹首《烏棲曲》也念給賀老聽聽吧。”

“快念給我聽聽。”賀知章忙催促說。

李白站起身,從容地吟誦起來。等到李白念完了全詩,賀知章老淚縱橫地說:“這詩太淒慘了,鬼神聽了也會哭啊!”

他仔細端詳著李白,突然說道:“妳莫不是天上下凡的謫仙人(意思是受到責罰降到人間來的仙人)吧,不然怎麽能寫出這麽感人的詩呢?”

“謫仙人”是賀知章對李白的極高評價。人們讀了李白的詩篇以後,都感到這個稱贊非常確切,不少人也就把李白稱做“李謫仙”了。

有景道不得

李白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就離開了長安,繼續到各地漫遊。壹天,他和幾個朋友來到武昌郊外的黃鶴樓。這座樓聳立在長江邊的黃鵠磯上,結構精巧,氣勢雄偉,是有名的古跡。傳說過去有位仙人曾經騎黃鶴從這兒經過,因此這座樓就被人們稱為“黃鶴樓”。

李白他們登上黃鶴樓遠眺,只見萬裏長江,滾滾東去;晴空下面,對岸的漢陽城歷歷在目;江中的鸚鵡洲,綠草如茵。大家望著這江山勝景,都覺得心曠神怡。

那時候,文人到名勝古跡遊覽,總喜歡在墻上題詩;如果這詩寫得好,那地方就會更加出名。於是,有人就請李白也寫首詩留個紀念。

李白面對無限風光,詩興大發,毫不推辭地拿起毛筆,走到墻壁前面。忽然,墻上有壹首詩吸引了他: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詩下面的署名是崔顥。李白看完了這首詩,就放下了手中的筆。

“咦,李謫仙平時作詩,總是壹揮而就,今天是怎麽了?”大家都奇怪地問。

李白沈吟了壹會兒,雖然也想到了不少好詩句,可總覺得沒有崔顥的詩句好,於是對朋友們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這事壹傳開,大夥兒都稱贊說:“想不到李謫仙還是那麽謙虛呢!”

起草《答蕃書》

李白的名聲越來越大,終於連皇上唐玄宗也知道了。在他四十二歲那年,朝廷連下三道詔書,叫他到長安來。李白到了長安,就在賀知章的陪同下,去朝見唐玄宗。

唐玄宗叫李白坐在身邊,問他詩文寫作,又問他朝廷大事,李白都對答如流。唐玄宗見李白學識淵博,連聲稱贊。忽然,壹直在旁邊的宦官高力士開了腔:

“陛下,李太白的確才學超群。前日吐蕃(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使者送來的國書,不如就請他辨認壹下吧。”

賀知章聽了,暗暗替李白捏了壹把汗,心想,這吐蕃國書上的文字像鳥走蟲爬,朝廷上下沒人認得。為了這件事,唐玄宗壹直生氣。高力士這不是明明想刁難李白嗎?

唐玄宗馬上問李白懂不懂吐蕃文,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說:

“臣在西域的時候,父親經商,同西域商人有些來往,因此懂得壹點。”

唐玄宗聽了,臉上露出笑容,立刻叫高力士拿來吐蕃國書。李白接過來,很快看了壹遍,接著就用漢語流利地翻譯出來。原來,吐蕃要唐朝割讓大片土地給它,不然就要派兵來攻打。

唐玄宗聽完,板起了面孔。文武大臣議論紛紛,壹時都沒了主意。唐玄宗就問李白怎麽辦才好。李白很自信地說:

“臣願起草《答蕃書》,明天召吐蕃使者前來,臣當面答復,定可平息此事。”

“那妳就馬上起草吧!”唐玄宗說。

李白拿起筆,想了壹下就寫起來。不多會兒就把《答蕃書》送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看完以後,很滿意。李白又用吐蕃文寫了壹份。大家見李白這樣博學多才,都很佩服。

第二天,唐玄宗召見了吐蕃使者。李白先用漢語後用吐蕃語把《答蕃書》宣讀了壹遍。吐蕃使者連忙答應把《答蕃書》帶給吐蕃首領。後來,吐蕃也沒有來找麻煩。

蔑視權貴

唐玄宗叫李白當了翰林供奉,是個沒什麽實權的官。所以,李白輔助皇上治理國家的理想仍然不能實現。

當時,朝廷大權把持在宰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等人手裏。壹些想升官發財的人,都變著法兒巴結他們。李白卻打心眼裏蔑視他們。

這天,李白心中煩悶,來到酒樓喝酒,喝得七八分醉了,忽然,宮中的梨園長(歌舞班子的負責人)李龜年跑進來說:

“李學士,皇上召妳立刻進宮!”

原來,唐玄宗同楊貴妃在宮中的沈香亭裏觀賞牡丹花,叫李龜年率領壹群梨園子弟唱歌助興。他們唱的是老詞,唐玄宗聽膩了,想起李白會作詩,就派人來叫他去寫新歌詞。李白聽了,滿不在乎地說:

“幾首歌詞算什麽!來,喝幾杯再去!”

“不行不行!皇上和貴妃娘娘已經等候半天了!”李龜年急得滿臉通紅。

“皇上?我……我李白可是酒中仙人吶,我……我酒還沒喝夠哩!哈哈哈……”李白大笑著說。

李龜年看李白醉了,不由分說,命令同來的人架起李白就往外走。來到沈香亭,李白酒還沒醒。唐玄宗見了李白這個樣子,倒也沒怪罪他,讓人給李白喝了醒酒湯,扶他躺在了床上。

據說這時候,李白已經清醒了。他見高力士正在身邊,想起他平時作威作福的樣子,有意要殺殺他的威風。

“脫靴!”李白裝作醉醺醺的神態,突然把腳朝高力士壹伸。

高力士壹聽,差點氣歪了鼻子,正要發火,看見皇帝朝自己連連遞眼色,只得忍氣吞聲地替李白脫下了靴子。

過了壹會兒,李白爬起身來,向唐玄宗行禮請罪。唐玄宗沒有生氣,只是叫李白馬上寫出三章《清平調》的新歌詞來。

李白想了壹會兒,很快就寫好了。李龜年譜上曲,演唱起來。唐玄宗親自在壹旁吹笛子伴奏。楊貴妃陶醉在悠揚動聽的樂曲聲中,高興得眉飛色舞。從此,唐玄宗就更加器重李白了。

可是,壹幫權貴卻恨死了李白。他們造謠誹謗,故意中傷李白。高力士還挑唆楊貴妃在唐玄宗跟前說李白的壞話。唐玄宗聽信了他們的話,漸漸疏遠了李白。

李白目睹朝廷如此腐敗,也不願在這兒再待下去,就上了壹份奏章,請求辭去翰林供奉的職務。唐玄宗立刻批準了。李白身穿錦袍,騎著五花馬,壹會兒高聲歌唱,壹會兒縱情大笑,出了長安城門。

後來,李白在很多詩裏都寫了他寧願過窮困生活,也不願去巴結權貴的誌氣。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報國未成

公元755年,唐朝發生了安史之亂。叛軍占領了洛陽以後,又西進長安。唐軍抵擋不住叛軍,唐玄宗只好逃出了京城。

叛軍壹路燒殺搶掠,害得百姓四處逃難。李白也避難到了南方。逃難途中,他見到處都是荒涼淒慘的景象,心中十分難過,揮筆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裏。

誓欲斬鯨鯢,澄清洛陽水。

在詩裏,李白表示自己為國平叛的願望。不久,永王李l*n奉唐玄宗的命令,率領軍隊東下,保衛長江。經過潯陽(在現在江西省)的時候,聽說大詩人李白正在廬山,特地三次派人請他出山。李白來到了李l*n軍中,做了壹名謀士。他看到將士們個個鬥誌昂揚,深受鼓舞。在壹次宴會上,李白激動地對眾人說:

“四十年來,我壹直沒有機會報效國家,如今是我實現平生抱負的時候了。我要手執寶劍,親斬叛賊。”

誰知道沒過多久,李l*n的哥哥李亨做了皇帝,就是唐肅宗。他傳令,要李l*n帶兵回蜀地去。李l*n不肯聽從,兄弟倆鬧翻了,唐肅宗就調軍隊來攻打。

李白見平叛變成了兄弟相爭,急忙離開了永王的軍隊。緊接著,李l*n戰敗而死。所有在永王軍中做過事的人,都被以謀反的罪名抓起來。李白也被關進了監獄,後來又被定成死罪。他本來壹心報國,不想被卷進殘酷的權力之爭,只好自認倒黴。

大將郭子儀(他的故事,請看本全書第13集)聽說了這件事,趕快求見唐肅宗說:

“臣請求赦免李白。他確實無心謀反,實在是受了欺騙。”

郭子儀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眼下正是唐肅宗用得著的人。聽郭子儀這樣說,唐肅宗心中雖然不樂意,可也沒反對。

“李白才華出眾,留下來對國家有用。”郭子儀繼續說。

唐肅宗這才開口道:

“既然老帥這樣求情,可免他壹死,就改判流放夜郎(在現在貴州省)吧!”

這樣,已經五十多歲的李白,又開始了流放的生活。壹路上,他心情悲傷,很少寫詩。還沒到達夜郎,又傳來皇帝大赦的消息,李白可以不去夜郎了。他雖然獲得了自由,可是須發已經變白了。

投宿五松山下

到了晚年,李白的生活更加窮困潦倒,不得不靠朋友幫助度日。這樣,他同勞動人民有了較多的接觸,對他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寫下了壹些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詩篇。

有壹天傍晚,李白趕路來到五松山(在現在安徽省)下,又累又餓,再也走不動了。他想找個地方住下來,問了幾個大戶人家,都不肯收留。

李白無可奈何地往前走去,在壹座茅屋前面,他看見壹位頭發花白的老婦人正在洗野菜,就問道:

“大嫂,能在您家借住壹夜嗎?”

老婦人見李白是個窮苦的讀書人,又看天已經快黑了,就點了點頭。

茅屋不大,只有兩個房間。老婦人騰出壹間,鋪好床,又給李白打來洗臉水,就忙著做飯去了。

過了壹會兒,老婦人端來壹盤飯,說:

“先生,山裏人家本來就苦,今年大旱,又顆粒無收,東家還來催租。實在沒什麽好東西招待,就請嘗嘗這菇(壹種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米飯,壓壓饑吧!”

李白剛才看見老婦人在洗野菜,知道這就是她家最好的吃食了。他心裏非常感動,接過盤子,再三道謝。

夜深了,李白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看到農家勞苦的生活,受到他們熱情真誠的接待,回想起官場的勾心鬥角,人情淡薄,不由得感慨萬分。

後來,李白寫了《宿五松山下荀媼(年老的婦女)家》這首詩。他在詩中記述了這次借宿的情況,並且傾註了對這位老婦人的壹片感激之情。

在安徽涇縣有壹個桃花潭,風景優美。李白在那兒遊覽的時候,結識了當地的壹個農民,叫汪倫。汪倫性格豪爽,熱情好客,他知道李白愛喝酒,就經常拿自己釀造的美酒來招待李白。李白在那裏停留了不少日子。兩個人壹起喝酒,促膝長談,很合得來。

這天,李白坐船要走了。剛要開船,忽然岸上傳來壹陣腳踏拍子唱歌的聲音。李白擡頭壹看,原來是汪倫趕來送行。李白被汪倫的壹片真情感動了,當即吟了壹首別具壹格的送別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千秋萬歲名

因為長期的飄流生活和過量飲酒,李白成了體弱多病的老人,只好去投靠在當塗(在現在安徽省)的親友李陽冰。

秋天的壹個早晨,李白起床以後,無意中瞧了鏡子壹眼,不禁大吃壹驚,拿起鏡子細照,只見鏡中人非常憔悴衰老。

“唉!”李白深深地嘆了壹口氣,有些悲傷地吟起詩來:

自笑鏡中人,白發如霜草。

扣心空嘆息,問影何枯槁?

九月九日重陽節,是個登高的節日。李白帶病登上高坡,采來菊花飲酒。第二天,他又去采摘菊花,準備飲酒。只見菊花枝葉零落,不由見景生情,聯想到自己壹生所受的挫折和打擊,又作了壹首感傷的詩。

李白終於病倒了,不能外出。他讓人扶他坐起來,拿過紙筆,用顫抖的手寫下了《臨終歌》三個字,又歇息了壹會兒,才慢慢寫起來。

不久,壹代大詩人李白辭別了人世。

關於李白的死,民間流傳著好幾種說法。有人說他是醉酒去撈江中月而死,有人說他是在月下乘鯨上了青天。這些傳說,表達了人民對李白的熱愛。李白的詩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贏得了“千秋萬歲名”.

  • 上一篇:著名的鉆石有哪些名字?
  • 下一篇:來,幹了這碗小米粥!關於米粉節妳應該知道的事兒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