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有道財商:皮克斯短片:妳願意真正接納孩子嗎?

有道財商:皮克斯短片:妳願意真正接納孩子嗎?

最近,我被皮克斯的壹部動畫短片吸引住了。

不到6分鐘,只有壹句臺詞,卻戳中了 育兒 過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壹個議題。

這是皮克斯出品的的壹部動畫短片。大家都知道,皮克斯出品,必屬精品,本片也不例外。

漂浮的孩子和焦慮的爸爸

短片的名字是 《飄》 ,主人公是壹位爸爸和還在蹣跚學步的兒子。

影片壹開場,父子倆開心玩鬧的畫面就映入了我們的眼簾。

爸爸壹次又壹次地把孩子高高舉起,把孩子親了又親,臉上寫滿了喜悅。

走著走著,路邊的壹株蒲公英吸引了父子倆的目光。

爸爸摘下蒲公英,抱起兒子,輕輕壹吹,蒲公英的種子就像活過來壹般,靈巧地飛散開來。

這新奇的景象,讓兒子的眼睛隨之壹亮。

這時候神奇的壹幕發生了,兒子居然追著蒲公英飄了起來。爸爸先是覺得不可思議,直到鄰居壹家人經過他才反應過來,壹把將兒子抱住,尷尬地和他們打招呼。

誰知道壹松手,孩子馬上從懷裏飄了出去這可把鄰居嚇得不輕。

面對他人異樣的眼神父親慌了神。

爸爸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抓住兒子,閃身躲回了屋子。

與外面的陽光明媚相比,屋裏是那麽黑暗和壓抑。透過窗戶,他看到了鄰居們在指指點點,議論著什麽。

鏡頭壹轉 小男孩長大了,漂浮的超能力讓他飛檐走壁,家裏墻上全是他的塗鴉。父親憔悴了不少,儼然壹副深居隱士的模樣。

為了把兒子“摁”在地上,他可沒少費力。

氣 系緊兜帽,不讓鄰居認出來;

把足夠重的石頭放進書包,不讓兒子飛起來;

拿壹根繩子,壹端綁在兒子書包上,壹端爸爸牽著,以防萬壹。

背著重重的書包,緊緊裹著兜帽的小男孩並不開心。

壹路上父親都戰戰兢兢警惕地盯著周圍,避開壹切行人。

誰知到了遊樂園,小男孩趁著爸爸不註意掙脫了書包的束縛,飄進了遊樂園 就像墨菲定律說的那樣,爸爸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漂浮在半空中的小男孩,在其他人眼裏是個不折不扣的異類,沒有誰會想和這樣的孩子壹起玩耍。

爸爸可不能容許他“胡鬧”,粗暴地揪住他就往外拉。

他必須把兒子帶回去,不能再出來嚇人了。

於是不顧孩子哭鬧,粗暴地拽住他往遊樂園出口走。

但兒子漂浮在半空中不停掙紮,大哭大鬧爸爸 終於忍不住破口而出: —— “妳就不能正常壹點嗎?!”

這是短片中唯壹的壹句臺詞,卻震耳欲聾。

小男孩閉上眼睛,淚水滑下臉頰。

爸爸看著兒子嚴厲的淚水,再看看圍觀的人群,又看看遊樂園的出口,似乎在做壹個兩難的選擇。最終,爸爸抱著兒子,在眾人的註視下,走向了秋千,抱著兒子歡快地蕩起了秋千。兒子才重新快樂起來,自由漂浮在空中爸爸無視壹樣的眼光,為兒子歡呼雀躍。

妳和別人不同,但這很好

片中的爸爸最後 明白了,別人怎麽看,無關緊要;孩子的快樂成長,才最重要。

而現實裏,很多父母是很難以讓孩子“做自己”的。

父母的認同是建立孩子自尊心的關鍵。

對於孩子來說,有了父母的支持,他人的眼光就不會那麽重要。

但許多父母, 打著“為孩子好”的幌子要求孩子改變,

甚至在孩子沒有達到期望時開始厭煩孩子,埋怨孩子。

但正是這種不願接納孩子真實的壹面或者與眾不同的壹面,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進而引發孩子壹系列心理問題,比如動畫裏的孩子壹樣,大聲哭鬧、變得叛逆乖張,怨恨父母。

「身份認同」 這四個字其實貫穿孩子成長的始終,身為父母,就是要踐行“ 妳和別人不同,但這很好 。”的理念,才能讓孩子真正 健康 的成長起來。

為什麽接納孩子的與眾不同這麽難?

接納孩子的不同,為什麽對父母而言那麽難呢?我總結了兩個原因。

1. 盲從 社會 “好(正常)孩子”的範式

孩子的“與眾不同”能否被父母接受,在於它們是否包含在 社會 公認的“好(正常)孩子”範式中。

這個範式描述了更容易成功、更少經歷困難的孩子“應該的”樣子。

我們很難拒絕接受這個範式,我們還會以此為目標,鞭策自己和孩子。

2. 父母堅持認為自己有能力改造孩子

如果孩子不符合 社會 “好(正常)孩子”的範式,父母就會想方設法,用多種方式改變孩子。

他們堅定的認為自己有能力改變他們,讓他們更符合、至少更靠近“好(正常)孩子”的範式。

再難,我們也必須試壹試

雖然接納孩子這事的確讓很多家長頭疼,但再難,我們也要試壹試。這裏提供兩個思維方式幫助我們去認識孩子的不同,並接納孩子的不同。

1. 重塑整體構型的思維方式

我們養育的是孩子,不是壹個個相關獨立要素的組合,我們沒法在保證其他要素不變的情況下,隨意調控其中壹個,優化孩子的成長。

而所謂的範式,是相對獨立的研究發現、經驗總結的簡單粗暴匯總,它描述的是理想樣板,不是我們真實的孩子。

想通這壹點,我們也許就不再糾結孩子是否符合 社會 “好(普通)孩子”範式了。

2. 不放棄、也不沙文,輕推孩子

孩子不是白紙,而更像種子,自帶飽滿的生命力。我們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塑造孩子。

我們能做的是:尊重和接納孩子本性,給予孩子成長的養分,不放棄教育他的機會。

而如何拿捏好接納和教育的邊界,我們可以采取科恩的“輕推”理念。

所謂輕推,是指:既不強迫孩子改變,也不任由孩子壹味放縱,而是在“臨界點”上,輕輕推動孩子向前。過程要慢,並且孩子喊“停”時,我們就尊重孩子意願,先按下暫停鍵。

寫在最後

現實世界也許是殘酷的,有它運轉的規則和範式,孩子終有壹天要獨立面對。

但至少在孩子幼年時,我們能為他們打造壹個充分接納、愛護、支持他的小世界,給予孩子未來面對現實世界的勇氣和內在力量。

短片最後的父親,正是做著這件事,當父親和孩子和解,接納了孩子的不同時,孩子發自內心的感到平和幸福。

  • 上一篇:英國豪宅:利茲城堡——“世界上最可愛的城堡”
  • 下一篇:我最喜歡的壹本書——《狗來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