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李清照《金石錄序》全文

李清照《金石錄序》全文

《碑記序》

宋朝:李清照

原文:

右《進士錄》三十卷?趙厚德父親寫的書也是。從後三代到後五季,鐘繇、丁、郁、潘、轉、尊、敦的作品,碑、大鈸,傑出人物、不幸人物的事跡,都在2000卷石刻中找到,有對有錯,足以為聖人之道,得到褒貶。

喔!自從王涯、元載之災,字畫無異於胡椒;張裕和元凱的病,錢癮和傳癮有什麽區別?雖然名字不壹樣,但是很混亂。於建中,辛巳,歸趙。第壹先生是禮部外交大臣的時候,是宰相時的吏部侍郎。21歲時,我在帝國理工學院當學生。趙和李是貧窮和節儉的。

每次報道,我都會做衣服,拿半千塊錢,在索國寺踏入碑文的果實。歸,相對展嚼,自稱葛人也。最近兩年當官,有飯吃,有菜吃,有衣穿,又窮又遠,盡寫古文字。隨著日子的臨近,會逐漸積累。

丞相住在衙門,愛老或住在亭子裏,有許多死了的詩和軼事,還有陸弼、紀忠不曾見過的書,他竭力傳播和書寫,也不能自已。以後可能看到古今名人書畫,壹代奇人,也是脫衣服容易。崇寧品酒時,有人拿著徐希的牡丹圖,要價20萬。

當時妳的孩子雖然要20萬,但是容易拿到嗎?住酒店,沒事就退,夫妻倆會互相後悔好幾天。侯平在村子裏住了十年,他衣食無憂。把兩個縣關在壹起,耗盡薪水去領導工作。每拿到壹本書,我都會和* * *整理壹下,全集簽名;當妳得到壹個書畫鼎的時候,妳還可以和書壹起玩,批評缺陷,晚上點蠟燭。

所以紙張精美,字畫齊全,藏書家冠之。記得每次飯後回去泡茶,指的是書史的積累,說壹本書的第壹頁第壹行有什麽東西,有沒有贏,就是喝茶的順序。中間也就是舉杯大笑,直到茶打翻雙臂,喝不下去。我願意永遠想家。

所以,我雖然身處困境,窮困潦倒,卻不屈不撓。藏書完成後,我會回到圖書館立壹個大櫃子,壹本書壹本書,立壹本書。如果妳想說話和閱讀,請鍵入書並合上紙。汙染少了受損就罰,擦,塗改,就不再尷尬了。是對安逸的渴望,是對嫉妒的渴望。我受不了過量,開始吃重肉,穿重色。首無珍珠用翡翠羽毛裝飾,房間裏沒有鍍金的刺繡。

如果歷史上有幾百本書,字都不缺,沒有錯的人都要借鑒,留作副本。由於《周易》和《左傳》都是家傳,兩家的文字材料最好。於是列舉了幾個案例,把枕席借過來,我就對它感興趣了,也就樂在其中了。

到了靖康丙午年間,侯守子川,壹聽說金口犯了反京師的罪,就手足無措,滿腦子都是錢,又是戀愛,又是失望,知道不會是自己的事情了!在簡三月來南方之前,本太太也來了南方。由於她不能攜帶所有的財寶,她首先去找那些印刷書籍的人,那些畫了許多畫的人,以及那些對古代器皿毫無知識的人。

後來他去監書,畫壹般,器重要。反復扣完,還有十五本。到了東海,我過了淮河,過了江到了建康。青州為鎖書鎖物之首,用十余間。預計明年春天用船運送。十二月,金人困於青州,所謂十余家皆已煨。

建沈丘九月,侯啟福,知建康府。三月起,乘船到蕪湖,入大媽,定居江西水上。五月夏,去池陽,被告知湖州,去廟裏,待在池陽家中,獨自去叫。6月13日,我開始承受放棄小船的負擔,坐在岸邊,披著毛巾在岸上,精神如虎。我的眼睛是腐爛的,我拍了人,看著船說再見。

我厭惡極了,大聲叫道:“謠傳市裏有緊急情況,我能怎麽辦?”戟從遠處回答道:“隨大流。如果非要,首先要拋棄戰壕,第二衣服被子,第二書卷,第二古器。那些所謂的聖器,可以自行持之,生死與共。別忘了他們。”於是他飛奔而去。跑在路上,冒著熱氣,感覺惡心。

當妳處於最佳狀態時,妳生病了。七月底,書報病了,我很震驚。我很著急,但是沒辦法。生病了,熱了,壹定要吃感冒藥,可以擔心病。於是我下船,壹天走了三百裏。相比之下,如果服用柴胡和黃芩,會得瘧疾和痢疾,病情危急。我驚慌地哭了,不忍心問後事。8月18日,非常抱歉。拿起筆寫首詩,結束。沒有賣鞋的意思。

下葬之後,什麽都沒有了。朝廷已遣六宮,河禁過。當時還有2萬冊藏書,2000冊金雕石雕,器皿上蓋著蚊香墊,可容納數百名客人。我又病重了,只有呼吸。事情緊急,侯的妹夫被任命為洪州兵部侍郎,就派了兩個老吏先送行李。

冬十二月,金口困洪州,遂棄之。所謂的渡江之書又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我只有幾小卷書帖,寫過李杜韓劉基《世說》閻鐵論。漢唐石刻卷軸數十卷,三代數十件。南唐寫書的人,偶爾也玩玩自己的病,搬來臥室壹個人住。

去上江是不可能的,也是無法預料的。壹個弟弟被任命為該局官員,於是他去跟隨它。到了臺灣,妳就已經逃了。唰,出了土地,棄了衣服和被子。取黃巖,雇船入海,朝其奔去。我在長安駐紮的時候,從禦船的溫度到大海。耿旭十二月,官員被釋放,道路被占領。1911年春,紹興歸還越南。

倫子又去了杭州。侯行色匆匆時,學士張飛青隨身帶了玉壺,便去手提,其實是貴重之物。不知道是誰傳的,所以關於頒金的語言我撒了謊。還有壹個秘密理論。我嚇得什麽也說不出來,也不敢自己動手。我想盡辦法把家裏的青銅器等東西都扔到了外院。到了越南,我搬到了思明。

不敢呆在家裏寫書寄。當官軍從叛軍手中奪取了它後,他們在已故將軍李的家中聽到了所有的消息。所謂獨處,悠然十至五六。只有書、畫、硯臺、墨水能用五七次,舍不得放在別的地方。他們經常躺在沙發下,開合雙手。在惠濟時,蔔居土生土長的鐘石府。突然有壹天晚上,洞壁變負了。

我悲痛欲絕,重新獲得了我的獎賞和救贖。過了兩天,鄰居鐘富豪懸賞十八斧。所以,我們知道小偷就在不遠處。想要的話,剩下的妳也買不起。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對武碩來說是便宜的。所謂孤者,是十之至七八,皆壹二至零,非壹書三種,平原書帖,猶惜為領袖,何苦愚!

今天突然看這本書,像見到老朋友壹樣。回想起侯在東萊景芝殿,初裝時簽了壹條淡綠色絲帶,紮了十卷做壹卷。每日晚報官散,需整理兩卷,附言壹卷。這本2000卷的書,有520卷的題字。如今手如新,墓已拱,悲夫!

昨日蕭藝江陵被困,不惜壹死,卻毀字畫;楊光在江都翻船了,他沒有為他的死哀悼,而是拿回了這些書。人性寫的什麽,生死不能忘?還是天意太微薄,享受不到這個尤物?逝者即使知道,依然珍惜,不肯留在人間。很難得到,卻很容易失去!

喔!我花了兩年時間為陸機工作,兩年時間為蘧瑗工作。三十四年之間,有過許多煩惱,也有過許多收獲。但是,自然是要有所為,要有所聚。壹個人死了就會得到,什麽都不會做。所以,那些只記得始末的人,也是想給後世那些擅長古博雅的人壹個警示。嘉蔭易安室之銜,紹興宣諾年。

翻譯:

《金石錄》三十多卷是誰的作品?是縣令侯趙德福寫的。內容遠至夏、商、周,遠至、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以及所有鑄在鐘、丁、禹、潘、義、尊、敦上的奏折,以及刻在長方形石碑、圓形碑上的名人、山中隱士的事跡。

只要有2000卷的文字刻在這些石像上,都經過了辨偽、選評,都符合聖人的道德標準,也能幫助歷史學家修正錯誤。這裏有記錄,堪稱內容豐富!

喔!自唐代王波(原文:王波,但應該是王涯,是李清照的記載錯誤。)袁載被殺後,書畫和辣椒是其死亡的元兇。然而,賀浩和杜預所患的“病”並無不同,壹個是貪財,壹個是《左傳》。聽起來不壹樣,但執念是壹樣的。

我於元年(註:年,即1101),從此嫁給了趙。當時父親是禮部外交大臣,明成父親是禮部侍郎。她的丈夫趙明誠,今年二十壹歲,是國子監的學生。趙和李家境貧寒,壹向清貧節儉。

每月初壹、十五,明成請假出門,把衣服放在當鋪,取五百銅錢,進索國寺買碑文、水果。他們壹起欣賞買來的碑文,反復研究,認為夫妻就像古時候葛的臣民壹樣自由快樂。

兩年後,明成做官,許願要走遍天下,把所有的古文字都收集起來,哪怕是節儉。久而久之,銘文積累了。因為趙明誠的父親在政府工作,他的親戚和老朋友掌管著國家書籍和史籍的編纂,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詩經之外的佚文和正史之外的軼事。

以及魯孔府舊墻、薊縣魏安立王墓出土的中國古代典籍、竹簡,我都盡力臨摹,漸漸覺得興趣無窮,難以自控。從此以後,妳看到古今名人的書畫,夏商周的奇器,還是會脫下衣服去典當,也會買。

記得崇寧時期,有個人帶來壹幅徐希畫的牡丹,要20萬元賣掉。雖然當時是個衙內,但是準備二十萬銅錢也很辛苦啊!夫妻倆玩了兩個晚上,想盡辦法也籌不到錢,只還給賣家。夫妻倆相視嘆息,卻不歡而散了好幾天。

後來明成罷官,帶我回了青州老家十年。這對夫妻過著節儉無憂的生活。明成復職後,先後做了萊州、子洲知府,拿出全部俸祿,從事校勘刻書。每拿到壹本書,我們就壹起整理,分門別類,寫上書名。

得到字畫、易、丁古玩,把玩或攤開欣賞,指出不足之處。蠟燭未燃盡,不要睡覺。所以古籍的收藏比很多藏家都要精致完整。我天生博覽群書,背得滾瓜爛熟。每次吃完飯,我都和明成坐在返校班裏沏茶,指著堆積的書史。

據說壹個典故出現在某本書某卷的前幾頁和前幾行,兩人會以猜或不猜來決定勝負,然後以勝負為飲茶順序。如果妳猜對了,妳會舉杯大笑。妳經常不小心把茶倒在胸口和裙子上,卻壹口也喝不下去。我真的想這樣過壹輩子!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理想從未忘記。

當收集到的圖書符合要求後,在歸還大廳設立書庫,大櫃子上編有A、B、C、D的號碼,中間放著書。如果妳需要閱讀,拿鑰匙打開櫃子,在書上登記,然後拿出妳想要的書。如果有人損壞或弄臟了書籍,必須責令他擦拭幹凈並改正,擺脫以前隨便關心書籍的作風。

所以想舒服壹點,但是又覺得不安。我再也忍不住了,我盡量避免吃第二個肉菜,避免穿第二件繡著文藝色彩的衣服,避免頭上沒有珍珠翡翠的首飾,避免室內沒有鍍金繡花的家具。當省下來的錢遇到妳想要的書,只要不是字不全的,普通版的,妳都會馬上買下來,存為副本。

傳世的《周易》和《左傳》有兩個原版,文字最全。所以我們把它們列在幾個箱子上,堆在枕席裏。我們期待了,這種樂趣遠遠超過了那些追求歌舞、鬥狗這種低級趣味的人。

秦宗景康元年,明成做了子洲知府,聽說8金軍入侵汴梁,不知所措,帶著滿滿壹箱書,戀戀不舍,大失所望,明知這些東西不會是自己的。高宗建炎元年三月,我嶽母郭夫人在建康去世,明成去南方參加喪事。

如果所有的物品都帶不走,那就先把書上厚重大的版畫去掉,再把藏畫上重復的去掉,再把古器上沒有的去掉。後來,國子監刻在書籍中的版畫、畫卷中的平庸之作和壹些古代器皿中的笨重大件被移走。經過多次切割,裝了十五車書。

到了海州,我雇了幾條船,渡過淮河、長江,到達建康。此時青州老家還鎖著書和東西,占了十多間房子,希望明年春天準備壹條船運走。十二月,金兵攻取青州,這十幾座房屋,頓時化為灰燼。

高宗建言二年秋九月,明成抓住情愫,被任命為建康知府。第三年春三月,被罷官,乘船到蕪湖。到了當塗,打算在贛江找個地方住。五月夏,他到了貴池,皇帝敕令任命他為湖州知府,需要他到廟裏朝見。於是我們把家暫時放在貴池,他壹個人去法院。

6月13日,我開始收拾行李,離船上岸。他穿著夏裝,把額上的頭巾翻了起來,坐在岸上,精神如虎。他明亮的眼睛直直地盯著人們,向船告別。此刻我心情很不好,大喊:“聽說市裏情況緊急怎麽辦?”

他伸出兩根手指,遠遠地答應,“隨大流。不得已,我們只好先把包裹箱扔掉,然後是衣服和被褥,然後是書卷,最後是古董。只不過那些祠堂的祭祀器皿和禮器,必須背在我們的背上,它們才會和自己壹起生存。別忘了!”說罷,策馬而去。我壹路上不停的跑,冒著酷暑,生病了。

到達皇帝駐紮的建康,患了瘧疾。七月底,家裏來了壹封信,說他病了。我又驚又怕。我以為明成壹直很沒耐心,可是他得了瘧疾。有時候發燒了肯定會吃感冒藥,病情堪憂。於是我乘船東去,壹天壹夜開了三百裏。

到了他才知道,他吃了很多柴胡黃芩之類的感冒藥,瘧疾痢疾讓他得了絕癥。我忍不住傷心地哭了,也不忍心問後事。8月18日,他不再起床,拿起筆寫了壹首詩,死了。況且也沒有“賣香”之類的遺囑。

埋了他之後,我不知道該去哪裏。建言三年七月,皇帝把後宮嬪妃都散了,聽說長江要封禁了。當時家裏有2萬本書,2000塊金石雕。所有器皿和被褥可供數百人使用;其他物品,數量相當於這個。我又生了壹場大病,只剩壹口氣了。

局勢越來越緊張。我想,明成有個姐夫是兵部侍郎。目前在南昌做後宮護衛。我馬上派兩個老管家先分批給他送行李。誰知冬十二月,金人又攻陷南昌,於是這些東西都沒了。

那些陸續運過長江的所謂書籍,都像雲煙壹樣消失了,只剩下幾卷輕薄小冊的卷軸,以及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的詩詞歌賦集,《世說新語·鹽鐵論》,漢唐石刻幾十冊,三代李丁十幾件,南唐書幾箱。

生病的時候偶爾欣賞壹下,在臥室裏動壹動,可謂孤家寡人。既然去不了長江上遊,敵人的動態又難以預料,我有個哥哥叫李偉,在朝中任官時投靠了他。我趕到臺州,臺州太守已經逃了;我回到單縣,出了周目,丟了衣服趕到黃巖,雇了壹條船下海,跟隨著巡回法庭。

這時,高宗駐紮在泰州的張安鎮。於是我跟著禦船從海路到溫州,再到越州。建言四年十二月,皇上下令郎官以下官員散去,我到了衢州。紹興元年春三月,回越州;兩年後,我又去了杭州。

我已故的丈夫病重的時候,有壹個學士張飛青,帶著壹個玉壺來看他,馬上就帶走了。事實上,它是由壹塊美麗的玉石雕刻而成的。不知道是誰傳播的,所以謠言裏有給錢給人的壹句話。還說有人偷偷上桌檢舉彈劾。我太害怕恐怖,不敢說話,也不敢放手,因為這涉及與敵人合作。

把家裏的青銅器等古物都拿出來,準備扔到掌管國寶的外院去。我到了越州,皇上很幸運。我不敢把東西留在身邊,甚至寫了壹本書留在單縣。後來官軍搜捕叛逃士兵時,把它搶走了。聽說都是前將軍李的家。

毫無疑問,所謂的“孤獨存在”已經被56/10去掉了。只有字畫硯墨,還剩下五六筐,不忍心再往別處放了。我經常把它們藏在床下,自己照顧它們。我在越州時,住在當地居民鐘家裏。突然有壹天晚上,有人在墻上挖了壹個洞,提了五個籃子。

我很難過,我決心為我的救贖提供壹大筆賞金。過了兩天,鄰居鐘富豪拿出十八軸書畫懸賞,我才知道小偷離我不遠了。我想盡辦法求他,卻不肯拿出剩下的。今天才知道是福建轉運判官吳碩低價買的。

所謂的“孤獨的存在”到這個時候已經被去掉了。還剩壹兩件,殘缺書三五種。我是多麽愚蠢的像保護自己的心靈和眼睛壹樣珍惜壹個平庸的書帖啊!

今天無意中讀到這本書《進士錄》,仿佛看到了死去的親人。於是,我想起了明成在萊州景芝堂剛裝訂成冊,插上蕓簽,系上淡綠色帶子,每十卷做壹冊。每天晚上,當官員們分開時,他整理兩卷書,並寫壹篇後記。

在這2000卷中,有銘文的有502卷。現在他的字還像新的壹樣,但是墓前的樹還能牽著手在壹起。傷心!在過去,當首都江陵陷落時,梁元帝蕭藝焚燒了14萬本書,而不是哀嘆國家的滅亡。

楊光,楊迪,在江都被滅。他沒有死,而是在死後拿回了唐人攜帶的書籍。人性所專註的東西,能不能超越生死,永遠不忘?還是上天覺得我資質太差,享受不到這些稀世之物?還是明知故犯,珍惜這些東西,拒絕留在人間?

為什麽這麽難得到又這麽容易失去?唉!陸機寫二十年,我比他小兩歲就嫁到了趙家。蘧瑗50歲走路,意識到自己49歲了。現在我比他大兩歲:在這三十四年裏,有多少煩惱和收獲啊!

但是,有得必有失,有得必有得,這是人類的常識。有人失弓,總有人得弓,何苦呢?所以我把這本書的整個故事描述的有點用心,也是想給後人留下壹個教訓。

紹興二年,太歲在仁人,八月初壹,嘉蔭題刻於益安室。

擴展數據:

1,創作背景

《金石錄序》是李清照後期的壹篇值得紀念的散文,是研究李清照生平史實的第壹手材料,也是李清照個人生活、家庭背景及其所處動蕩時代的真實反映。

李清照寫《石頭記序》時,正值北宋滅亡、南宋初年,社會正處於大變革的時代。李清照在顛沛流離期間,眼看著自己和丈夫趙明誠收藏的文物不斷流失,不禁感慨文物難得,易失。

亂世文物不值錢,李清照節儉得來的文物,要麽在戰亂中丟失,要麽與人相見。軍事災難:金軍金兵的戰爭篝火燒毀文物或被宋朝叛軍劫掠。不幸遭遇:要麽被住在鄉下的鄰居偷了,要麽被騙婚的張如舟搶了。

李清照看著這些劫後余生的文物,把他們當成了領袖。此刻,她翻閱著丈夫寫的《金石錄》,回憶著他們收藏的點點滴滴。那些酸甜苦辣都是值得銘記和珍惜的,但因為趙明誠生前為《金石錄》作了序,所以她寫了這篇《金石錄》序,附在《金石錄》上。

2.作品分析

全文敘事清晰,層次分明,情節銜接無縫。全文兩千多字,長短句式,如詩般優美,但形式打破了詩格律的僵化,是走向通俗文學的見證。看金石學序的前輩,尤其是明清人,更多的是稱贊他們是誌同道合的夫妻。

並以《金石錄序》為依據,否定李清照再嫁張汝舟。如今,人們不僅看到他們夫妻誌同道合,而且指出李清照對丈夫的不滿,提出李清照對趙明誠隱蔽鬥爭的看法,有些已經上升到女權鬥爭的高度。

  • 上一篇:朋友圈發巧克力的文案收藏64句
  • 下一篇:查看歷史記錄的軟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