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地和分布
原產中國,四川漢源、瀘定、會理,湖北長陽、恩施有野生枇杷。根據李周(公元前3世紀)的記載,枇杷至少有2000年的栽培歷史。據宋代陶毅清《異誌》記載,10世紀廣泛種植於長江流域。唐代枇杷傳入日本,1784年傳入法國,1787年從廣東傳入英國,1889年從日本傳入美洲。我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各省(自治區),以浙江余杭、黃巖,江蘇洞庭山,福建莆田、小蕓,安徽歙縣,臺灣臺中為主要產區。枇杷分布在日本、印度、以色列、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意大利、阿爾及利亞、智利、阿根廷、墨西哥、澳大利亞等。,栽培於日本南部的長崎、鹿兒島和千葉。
特征和特點
6 ~ 10米高。樹幹灰褐色,粗糙。幼樹中心主枝頂端優勢明顯,只有頂芽和幾個相鄰腋芽萌出長枝,樹冠壓條明顯。根系淺而窄,易受幹旱和風害;吸收根主要分布在離地面10 ~ 50 cm的土層中,水平根多集中在離樹幹1 ~ 1.6 m左右。壹年拍3 ~ 4次,新梢有密毛。葉倒卵形或長圓形,葉緣有鋸齒和缺刻,葉背面密銹,幾乎無柄。圓錐花序有芳香的小花,5個萼片和5個花瓣,有許多雄蕊,5叉狀的雌蕊柱頭,5室的子房,通常2-6個胚珠發育成種子。果實圓形,扁圓形,橢圓形到寬倒卵形。果皮橙紅色、淡黃色,果肉白色、淡黃色至橙紅色,肉質致密、柔軟、多汁(見圖)。
枇杷的生長發育需要較高的溫度,壹般在65438±02℃以上,更適宜在65438±05℃以上。冬季和早春低溫對開花和幼果發育影響較大,低溫不宜低於-3℃。要求年降水量為1000~2000毫米。由於葉子大,怕風,宜在臺風多發的沿海地區種植和營造防護林。對土壤適應性廣,土層深厚,土質疏松,不易積水,在pH 5 ~ 6.5均可栽培。
主要品種
枇杷品種很多,按果肉顏色可分為紅肉(紅砂)和白肉(白沙)。前者是橙紅色或橙黃色,後者是白色,還有壹些接近白色的紅白雜種。壹般紅肉長勢旺盛,易栽培,產量高,皮厚肉質粗,適合裝罐。白肉長勢弱,不易培育,產量低,皮薄,成熟時下雨易裂,肉質細,品質好,適合鮮食。
紅色肉類
優良品種有:①大紅袍。產於浙江余杭塘棲。果實圓形,重約37克,果皮厚桔紅色,果粉厚,絨毛長,皮厚韌,易剝皮。果肉厚,橙黃色,酸甜,致密,粗糙,中等多汁。當地在6月上半月成熟。2捏腳。產於浙江余杭塘棲。果實卵圓形或卵圓形,偏斜,重約33克,果皮稻草黃色,厚而堅韌,毛長而密。果肉濃稠,淺橙黃色,濃稠,香甜,酸味少,風味濃郁。當地在6月上半月成熟。3個大鐘。福建莆田的主要栽培品種。果實倒卵球形,基部尖銳,重約50克。果肉厚,橙黃色,中等密度,甜而微酸,味道濃郁,品質中等以上。當地5月初成熟。4解放鐘。大鐘誕生並被選中。果實大,重約61g,倒卵形至長倒卵形,果皮橙紅色,厚度中等,易剝皮。果肉厚,橙黃色,細膩,酸甜適中,風味濃郁,5月上半月成熟。⑤阜陽。江蘇省吳縣主要品種。果實圓形,重30克左右,果皮橙紅色,絨毛多,薄而易剝。果肉橙紅色,致密細膩,汁甜而淡。6榮耀。安徽歙縣主栽品種。果實短卵形,重約45克,果皮橙黃色。果肉厚,橙黃色,厚,甜,微酸,多汁,中上等品質。5月下旬成熟。
白肉
優良品種有:①軟枝白沙。產於浙江余杭塘棲。果實倒卵形,圓形,重25克左右,果皮淡黃色,極薄,易剝。果肉黃白色或乳白色,品質優良。當地在6月初成熟。2根據種子。江蘇省吳縣栽培品種最多。果實圓形或略扁,重30克左右,果皮淺橘色,果粉厚,薄而易剝。果肉黃白色,多汁,質地細膩,糖多酸少,品質極佳。當地6月中旬成熟。③白梨。福建莆田主要栽培品種。樹冠半開,分枝多。果實圓形,頂部平,基部鈍,重約30克。果皮淡黃色,果粉多,薄而易剝。果肉乳白色,質地細膩,多汁,香甜,風味濃郁。
栽培技術要點
嫁接常用於育苗,如扡插、腹接、劈接、嵌接等。使用鐵砧。種子要洗幹凈,陰幹,淺播。播種後,要用木棍將種子滾入土中,然後用稻草覆蓋。幼苗喜陰,搭建遮蔭棚或間作作物遮蔭。5月播種,9月間苗移栽,苗高70 cm以上即可嫁接,最佳時期在春梢出芽前後。秋季或春季種植,行距3× 4m。水果最需要鉀,其次是氮和磷。成年樹氮鉀每公頃施65,438+095 ~ 225 kg,磷每公頃施65,438+050 ~ 65,438+095 kg,分3 ~ 4次施入,重點在采果後夏梢萌芽期、開花前和幼果快速生長期施肥。果實成熟時雨水過多容易造成落果嚴重,要註意排水;日照強、易灼傷的水果,中午可以噴水;夏秋旱穗變小,註意灌溉或樹木覆蓋。樹幹的形狀經常變化,修剪主要是去掉密枝、枯枝和長枝。為了調整葉果比,提高果實品質,需要疏花疏果。易裂果的品種適合在果皮變成淡綠色時套袋。主要病蟲害有枇杷腳腐病,危害主幹和側枝,炭疽病和果實;毛蟲、天牛、蛾、蠐螬等。分別危害葉、枝、根。除冬季清園、加強管理、增強樹勢外,還應刮掉爛腳病的病斑,施用波爾多液或1∶4蘇打水,對炭疽病,可在開花後幼果期噴施1000倍的50%硫菌靈溶液或1000倍的50%丹毒溶液,對黃毛蟲等害蟲可分別噴施、輸註或噴施相應的農藥。
經濟價值
枇杷果實在春末夏初成熟,是果實的淡季。它的果肉柔軟多汁,酸甜可口,風味良好,因此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水果除了可以鮮食,還可以做成罐頭、釀造、做成果泥、果露等。具有潤肺止咳、健胃清熱的功效。葉被用作鎮咳藥和利尿劑。樹冠整齊美觀,四季常青,冬有花,春有果。是園林綠化的優良觀賞樹種,冬季蜜源植物。
枇杷種質資源
具有壹定遺傳物質並對枇杷生產和育種有價值的植物的總稱。枇杷有20多種已知品種,大部分分布在暖溫帶亞洲。其中14種產於中國(見表)。
林德勒。橢圓葉枇杷在西藏未知,雲南東南部和西南部。灌木、矮化砧木春季開花結果的雲南小葉枇杷、春季開花夏季結果的臺灣狹葉枇杷、夏季開花秋季結果的廣東小葉枇杷、臺灣枇杷。年齡,湖北人。項,袁。福建春華秋果酒店。峨眉人花枇杷雲南冬花孟加拉枇杷葉楠枇杷雲南春華秋果枇杷嶽,桂東花維達勒.沙雷枇杷嶽,廣西冠軍。滇西北香型枇杷春花秋果滇西北香型枇杷春花秋果滇西北香型枇杷。蜀中飛躍枇杷,夏果閬中秋花。ETWLS。櫟葉枇杷,滇東南的壹種高大喬木,麻栗坡枇杷,聽說是夏果鄂南的冬花
另外,大渡河還有壹種枇杷,本名大紅籽,產於四川漢源、石棉壹帶,似乎是櫟葉枇杷和枇杷的中間類型。果實倒卵形,金黃色,可鮮食,冬季開花,初夏成熟。
枇杷、大花枇杷和橢圓枇杷屬於溫帶枇杷。分布在年平均氣溫14 ~ 17℃,冬季低溫不低於-4℃的地區。其他品種大多耐寒性較弱,幼果期不能低於0℃,屬於熱帶枇杷。此外,臺灣枇杷(見圖)、大華枇杷、大渡河枇杷都有可食用果實,但未用於生產。野生南亞枇杷、窄葉枇杷、香花枇杷、柞葉枇杷、怒江枇杷、齒葉枇杷、騰越枇杷、橢圓枇杷、小葉枇杷的果實都不能食用。
枇杷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現代培育了200多個品種。根據耐寒性,可分為兩類。江蘇種植的白沙、青籽,浙江的軟白沙、大紅袍、洛陽青屬於耐寒品種;福建的解放鐘、白梨和梅花夏不是耐寒品種。按果肉顏色可分為白沙枇杷和紅砂枇杷。比如白沙、軟條白沙、白梨都是白沙品種;吳縣的富陽種,余杭的大紅袍、朱寶,浦步的梅華夏、板紅都屬於紅砂種。白沙品種壹般肉質脆嫩多汁,風味較好,最適合鮮食;紅砂品種多為果肉緊密,汁多適中,風味濃郁或略帶酸味,也可鮮食,更適合加工罐裝。在各地的代表品種中,白沙線有軟條白沙、浙江余杭的五二白沙、江蘇吳縣的白沙白玉、福建莆田的白梨和五公白、浙江麗水的李白、廣西柳江的白囊枇杷等,都是優良品種。紅砂系其實包括紅肉種和黃肉種,到處都很豐富。主要代表物種有江蘇吳縣的富陽種、浙江余杭的大紅袍、朱寶、赤紅、黃巖的洛陽青、安徽三灘的榮耀、湖北武漢的華寶2號、華寶3號、陽新的海口1、江西安義的朱羅紅砂、貴州興義的興義紅砂等。
枇杷嫁接大多采用實生砧木,但在江蘇省吳縣的部分地區,紅葉石楠。壹直被用作整黨。根據當地經驗,石楠根莖具有矮化作用,可增加抗寒性和抵抗天牛危害的能力。臺灣枇杷在臺灣省用作枇杷砧木,具有半矮化作用。我國枇杷種質資源豐富,我國在福建省農科院建立了國家枇杷種質資源圃,收集了國內外200多個栽培品種。枇杷植株的采集和保存需要系統、全面地進行。
拉緊;壓力
起源於同壹祖先但尚未命名為變種的變異類型。這種變異類型包含兩層含義。壹種是在品種選育過程中表現優異的有前途類型,在沒有經過鑒定和正式命名之前,也可以稱為優良單株或優良品系(優株)。通過雜交、育苗、芽變和人工誘變可獲得優良菌株。另壹方面是指同壹品種中出現的不同類型,如蘋果富士品種中的片狀紅型和條紋紅型;柑橘地方早熟品種中的大葉型和小葉型。壹個品系是壹個未命名的優良品系或出現在壹個品種中的不同類型的習慣名稱,以表明它不同於同壹品種。雖然《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指出,任何表現出與其親本品種足夠變異的選擇系都應該被賦予壹個名副其實的品種名稱;不得將栽培品種的選育稱為作品或者使用其他類似的術語。但這種習慣劃分方法,國內外仍在使用。所選品系需經過多年觀察,通過品比試驗(見品種比較試驗)和區試(見品種區試)鑒定,確認其優良表現後,方可命名為新品種。預選出的有芽突變的優良植株需要在再選擇和最終選擇階段進行觀察和篩選,經鑒定後才能命名和推廣。在明確菌株的使用價值和適宜環境條件之前,不命名,而是編碼。雜交單系常按雜交年份、組合數量等進行編號。,而有芽變的優系往往以原品種名稱為代號,或以芽變發生的地方編號。
品種比較試驗
方法測定引進或育成的優良品種或品系的地方適應性和利用價值。初級優系或引進的新品種無法判斷是否具有推廣價值,只有通過田間品種比較試驗才能正常反映真實情況。
果樹品種試驗與大田作物有許多不同的特點,主要是:①果樹高而深,容易造成個體差異,易受地塊間肥力、土壤等條件差異的影響。(2)果樹是多年生植物,當年的發育受前壹年發育狀況的影響,同時也影響下壹年的發育,所以年份之間有明顯的差異。(3)大多數果樹都是通過嫁接繁殖的。砧木類型和砧木個體的差異影響嫁接品種,苗木質量長期影響生長發育。④大多數果樹都是異花授粉,不同的授粉品種也會影響座果和產量。因此,果樹品種比較試驗應做到:①試驗品種或優系必須典型、準確,砧木、苗齡相同,自然環境、栽培條件和各項技術措施壹致;(2)試驗場地應盡可能設在該地區有代表性的區域;③以當地生產的同期成熟的優良品種為對照;(4)由於品種的比較側重於產量、品質、適應性和抗性,所以對試驗結果應給予積極評價。因此,有必要采取更高的農業技術措施來充分展示品種特性。
品種比較試驗的田間設計應以生物統計學原理為基礎,試驗小區和重復應視樹種、品種、土壤肥力差異和生產條件而定。排列方法可以是對比法、隨機區組法或高連接比較法。居住面積不宜過大,宜采用長方形單排或雙排種植。小株型40m2以下,大株型40 ~ 80m2。壹般群落有8 ~ 12株,少數為4株。比如蘋果和梨6-8個,葡萄12-16個,草莓60-80個。使用對比法時重復2 ~ 3次,使用隨機區組法時重復3 ~ 5次。標準區和保護線通常選擇當地同期生產的成熟品種。在對比法中,每兩個小區設置壹個標準區,在隨機區組法中,每個區組是獨立的,品種在每個區組中無序隨機排列。前者要求整個試驗場地的土壤條件壹致。只要後壹組的土壤條件壹致,甚至不同的組可以位於不同的路段。高接比較法是將選出的新品種嫁接在同壹個樹冠上,砧木和樹齡相同,結果早。壹次高接相當於壹個區塊,但要盡可能保持多頭高接的相對壹致性,砧木分枝順序相同,粗細和角度相近,以縮小差異,高接株數為試驗重復數。根據上述試驗結果,凡優於標準品種的優良品系,經當地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後,成為新品種,即可在當地推廣。
品種更新
保持、恢復和改良原果樹優良性狀,防止退化的農業技術措施。在品種復壯過程中,首先要發現優良的微突變,通過選優淘汰劣質繁殖材料,淘汰劣質微突變(見品種退化),既能達到防雜保純,又能提高種子質量,是果樹品種復壯的關鍵措施。即使在品種退化嚴重的果園,也可以通過選擇最好的單株來達到品種復壯的目的。其次,異種繁殖材料的選擇,接穗和插條必須從典型的母本中采集,選擇枝條飽滿、芽眼飽滿、無病蟲害的。不宜選擇長枝、細枝、病理枝。如發現病毒感染,應立即消除或通過莖尖培養和熱處理脫毒。對於現有的有性繁殖果樹品種群體,需要選擇優良的單株作為采種母樹進行繁殖,並控制授粉品種,有利於改善物種性狀。此外,通過提供優良的農業技術措施,充分發揮品種的特性,提高品種的生活力,增強品種的抗逆性,也是品種復壯的壹種方式。
品種配置
園林建設中主輔品種的合理種植技術。品種配置應根據建園目標和品種區劃,根據主栽品種的自花授粉能力,選擇適宜的授粉品種並確定其適宜比例。
作為商品水果的生產,首先要考慮市場的需求。同時,果樹在種植後很長壹段時間內都會結果,因此需要預測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主栽品種原則上應以優質、高產和耐貯運為主。但考慮到市場需求,也要分配壹定比例給品質稍差、產量較低的早熟品種。此外,品種的適應性、抗病蟲害能力、抗貯運能力、抗寒、抗旱、耐堿、耐澇等自然災害能力、早期高產、壽命長短等因素都需要綜合考慮。在中晚熟品種中選擇最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質品種作為主栽品種。具體到壹個果園,主要品種應該占80%左右。輔助品種還需要具備壹些優點,如產量高、耐貯運或抗蟲害、易栽培等。種植時,同壹品種應成行栽培,主栽品種和輔栽品種間隔種植,以便管理和防治病蟲害。
壹個品種的花粉能使另壹個品種受精並坐果,稱為授粉品種。所以品種之間能否互相授粉是另壹個重要條件。核果類的蘋果、梨,核果類的李子、甜櫻桃,柑橘類的柚子,堅果類的板栗都有自花現象。而銀杏、香榧、楊梅、獼猴桃等果樹則雌雄異株。雖然有些果樹如泡菜、柑橘、龍眼、荔枝、枇杷等可以自花授粉,但異花授粉可以明顯提高結實率,因此也存在授粉問題。
授粉品種應具備以下特征:①滿足主栽品種的花期;②貼近主栽品種的生長勢和壽命;(3)進入結果期早,無大小年現象;(4)花粉量大,萌發率高;⑤水果經濟價值高。授粉品種可安排為輔助品種,約占總數的20%。4 ~ 6排距主要品種,最遠不超過50米。為謀求較高的經濟效益,在高度集約化蘋果園中選擇花多、授粉效果好的小蘋果作為授粉樹,使授粉樹比例降至5 ~ 10%,並按授粉能達到的距離分散在主栽品種中。在山區梯田或多風開花地區,授粉樹應種植在梯田上部和迎風地區。楊梅、銀杏、香榧等果樹為風媒花,花粉量大,傳播範圍廣,雄株可作為防護林樹種,布置在果園周圍。
品種區劃
確定優良果樹品種適宜發展的區域。在某個區域內最適宜的品種組合應該以每個品種最適宜發展的生態環境為依據,品種區劃就是為某個區域內品種的合理組合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控制果樹性狀的基因型對環境條件有壹定的要求和反應。只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它們的生物學特性和經濟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從而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較高的收益。同樣,在某壹地區培育某些果樹樹種和品種的可能性和經濟價值,首先取決於該樹種或品種對該地區自然條件和栽培條件的適應性。因此,品種區劃的作用是果樹發展和現代栽培的重要基礎。
果樹品種區劃的步驟和方法①劃分自然區域,根據氣候、土壤、地形等生態條件,結合現有果樹品種的分布和反應,劃分生態區域。果樹品種對自然條件的適應性是有壹定限度的。超過適應極限會導致減產或失去經濟栽培意義,甚至無法生存。比如玉露桃在經濟效益高的長江流域表現很好,搬到廣東或者北方就表現不好。蘋果元帥在陜西、山東表現不錯,但在長江流域很難獲得理想的經濟效果。以蜜柑為例,其對生態區域的要求見表。②調查現有果樹品種的分布及其在當地的反應,發現某壹地區的現有品種經過長期栽培會有不同的反應,包括品種對分布地區生態條件的反應;當地生長發育、產品質量、成熟度、產量和品種抗性;群眾對品種的評價等。如果栽培區綜合反應好,當地就是該品種的適宜栽培區。如果壹個新品種在種植區域與原栽培品種相似,可以初步判定該新品種能夠適應當地環境。(3)調查引種試驗結果,根據某品種在各地引種栽培表現的觀察資料,明確該品種的適宜區域,整理分析該品種適宜區域的生態條件,提出該品種對主要生態條件的要求。(4)通過遺傳分析推斷品種的適宜區域。果樹生態型是通過遺傳變異和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形成的對某些生態因子的特定需要和適應性。大多數相同生態型的品種形成於相似的環境,具有許多相似的適應性特征。⑤通過品種區域試驗,確定新品種的適宜發展區域,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但由於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無法進行廣泛的實驗。基於此,結合以上幾個方面,提出品種的適宜區、次適宜區和不適宜區。提出新品種區域化,即提出新品種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是新品種育種的最後階段。由於果樹的常年特性和試驗範圍廣,這壹階段往往可以在新品種出來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後逐步改良。
明確了新品種對各種生態條件的要求,各地可根據當地環境條件、管理水平、社會條件、加工運輸等情況,選擇區域品種,提出合理的品種構成。老品種的成分結構隨著品種的不斷更新而不斷發展變化。在品種區劃的基礎上,分區域安排品種,可以充分發揮品種的潛力。
品種區域試驗
不同生態區域條件下的品種比較方法。通過品種比較試驗選出的新品種在當地的生產價值已經確定,但其適宜推廣種植的範圍尚不能作出綜合結論。因此,應在不同地區、不同生態條件下進行區域適應性試驗,以確定種植新品種的生態區域。部分果樹品種遺傳反應範圍廣,區域適應性強。比如在蘋果中,統帥品種和金冠品種;柑橘在蜜柑有著世界性的種植面積。還有壹些品種遺傳反應規範小,區域適應性弱。有些新品種在品種比較試驗中,由於當地條件限制,不能發揮該品種的固有特性,表現不突出,但由於生態條件的變化,從而充分顯示出該品種的突出優勢。以上三個方面可以通過區域測試來了解。區域試驗方法可參照品種比較試驗。區別在於:①參試品種少,且都是優良品種;②實驗面積大,植物數量多;③試驗點分布在不同的生態區域。實踐中,為了加快新品種的推廣,品種比較試驗往往與區域試驗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