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古國名。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國人屬印歐人種。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樓蘭屢次替匈奴當耳目,並攻劫漢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漢派兵討樓蘭,俘獲其王。樓蘭既降漢,又遭匈奴的攻擊,於是分遣侍子,向兩面稱臣。後匈奴侍子安歸立為樓蘭王,遂親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漢,將情況報告漢朝。昭帝元鳳四年(前77),漢遣傅介子到樓蘭,刺殺安歸,立尉屠耆為王,改國名為鄯善,遷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後漢政府常遣吏卒在樓蘭城故地屯田,自玉門關至樓蘭,沿途設置烽燧亭障。魏晉及前涼時期,樓蘭城成為西域長史治所。
據《史記 大宛列傳》和《漢書 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壹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中國魏晉及前涼時期西域長史治所。位於新疆羅布泊西北。因遺址中出土的漢文文書上,用“樓蘭”佉盧文對音為“庫羅來那”稱呼該城而得名。
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系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扡泥城,去陽關千六百裏,去長安六千壹百裏。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壹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余裏,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漢時的樓蘭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玩弄著兩面派的政策,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由於樓蘭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沖,漢不能越過這壹地區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樓蘭的力量也不能威脅漢王朝,漢和匈奴對樓蘭都盡力實行懷柔政策。
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出使大月氏,締結攻守同盟失敗。此後派遣大軍討伐遠方的大宛國,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諸國。這些使者通過樓蘭的時候,樓蘭由於不堪沈重的負擔,以至殺戳使者。漢武帝終於派兵討伐樓蘭,結果作為降服的證據樓蘭王子被送至漢王朝作人質。樓蘭同時也向匈奴送去壹個王子,表示在匈奴、漢之間嚴守中立。此後,漢遠征軍攻打匈奴壹個屬國時,樓蘭王通匈奴,在國內屯駐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漢朝廷。漢武帝再次派兵討伐樓蘭,直逼首府扡泥城,樓蘭王大恐,立刻打開城門謝罪,武帝要其監視匈奴的動靜。公元前92年樓蘭王死去,招在漢朝作人質的王子回去繼位,王子非常悲痛,不願輕易回國,由其弟繼承了王位。新王時間不長死去,匈奴趁這個機會以昔日在自己國家作人質的前國王的長子繼承了王位,漢武帝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吃壹驚,迅速派使者前往勸誘新立國王至漢朝廷,欲扣作人質,未能成功。此後二三年間,漢與匈奴沒有發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樓蘭國境接近玉門關,漢使者經常通過這個關門前往西域諸國,要經過樓蘭境內名為白龍堆的沙漠,沙漠中經常有風,將流沙卷入空中形狀如龍,迷失行人,漢朝不斷命令樓蘭王國提供向導和飲用水,因漢使屢次虐待向導,樓蘭拒絕服從其命令,兩者之間關系惡化。漢武帝最終派刺客暗殺了新國王。為在漢朝廷作人質的王子婚配壹位美姬送回樓蘭繼承王位。但是國王戰戰兢兢害怕遭遇暗殺。漢武帝在保護國王的名義下派部隊駐屯樓蘭境內,從而為討伐匈奴和西域諸國獲得了主動權。以上是漢武帝時與樓蘭的關系,此後漢王朝勢力衰弱,樓蘭再次背叛。
我國西漢時期在羅布泊地區有壹個樓蘭國,它的城廓--樓蘭城曾是古絲綢之道上商業經濟興旺的壹座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但是就是這樣壹座在公元前後活躍了幾個世紀的城市,到公元4世紀後竟然完全消失於歷史記載之中,而淪於荒漠。對於樓蘭國消失的原因,學術界是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是河水幹涸,也有認為是土地鹽堿、瘟疫肆虐、絲路改道、異族入侵等等,至今沒有定論,成為千古之謎
樓蘭文明
歷史上的樓蘭國 據《史記 大宛列傳》和《漢書 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壹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雖然命運坎坷,樓蘭璀璨的文明依舊在其動亂的環境中綻放,其高度的文明耀眼得令人無法漠視。說到樓蘭的文明,我們便得來談談樓蘭這個民族:樓蘭人是屬於亞利安人種的伊朗系,輪廓分明,五官立體清晰。他們主要從事的產業活動有農耕、遊牧、采鹽等等。樓蘭文明中有畜牧文化,有屯田制的農耕文化,還有商業文化。
樓蘭古城是絲路上壹座相當重要的城市,但只維持短短的幾個世紀就告消失,直至最近才被中外探險家所發現。荒廢久遠的樓蘭古城,呈正方形,每邊均約330公尺,城中盡是殘破的官署衙門、民居、蘆葦圍成的院落、佛寺及杯碗器具、錢幣等。 樓蘭古城歷經近兩千年的風蝕,城墻已殘破不堪,但城中尚留有房屋的土墻、木架及籬笆等遺跡。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制陶器、木制用具、五銖錢及漢、魏、晉時代的漢文木簡、錦、絹、銅鏡、漆器、毛布、毛毯等豐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文物,生動地表明了壹代古城--樓蘭的繁華。
從樓蘭遺址出土的大量遺物中,充分表明樓蘭的高度文明:有種類多樣的絲綢織品,如錦、緞、羅、綺等。出土的絲綢織品,雖經近兩千年,但色彩依然絢麗,圖案精美,其中有的織法現在早已失傳,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絲綢紡織水平的高超。許多中亞商人以及歐洲商人競相來中國從事絲綢生意。同時,在樓蘭遺址還出土了不少具有古希臘文化和中亞文化特徵的雕刻品和藝術品。此外,還有來自西方的其他物品,如玻璃制品等。出土的這些作為東西方交流證據的大量實物,充分表明樓蘭古城的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是很繁忙的。從這些遺物中,我們仿佛聽見了駱駝脖子上的鈴鐺正叮當地響著,載著絡繹不絕的商旅,在東西方間來回的穿梭著。多采多姿的印度、希臘文化,便隨著駱駝的足跡,在樓蘭綻放出燦爛的花朵。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見諸文字的古樓蘭王國,在絲綢之路上作為中國、波斯、印度、敘利亞和羅馬帝國之間的中轉貿易站,當時曾是世界上最開放、最繁華的"大都市"之壹。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卻壹夜之間在中國史冊上神秘消失了,眾多遺民也同時"失蹤"。他們到底去了哪裏?多年來這壹直是個難解之謎。
197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發掘出了大批珍貴文物,還出土了壹具已有3800多年的古代女屍,立即在國內外引起轟動,這具女屍出土於樓蘭遺址,是中國目前出土的時代最早、保存較好的女屍。
樓蘭是中國西域古絲綢之路上壹個強悍的小國。早在許多年前就存在,壹度十分繁榮。可是在公元3世紀後,樓蘭國卻神秘地消失了,樓蘭王國的興亡和它邊上的羅布泊壹起,成了壹個巨大的謎。
====================================
1988年10月2日,中國和日本組織了壹支聯合探險隊,到達沙漠之中的樓蘭遺址,目的是解開這個在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消失了的神秘古國之謎。
探險隊從敦煌啟程,進入沙漠,在沙漠中發現了佛塔和房舍的殘跡。遭受風沙侵蝕的佛塔、房舍、墻壁和日常用具等,在星空中展現了往昔的容貌。在此,探險隊對樓蘭消失之謎獲得了壹些初步的線索。
樓蘭總***有12個村,幾萬人左右,在部落首領領導下,平安快樂地生活著。可是就在1000多年前發生了壹次瘟疫,許多樓蘭人在病魔中失去了生命,壹部分幸免於難的人就向南面的夏康利遷移到米蘭。從此以後樓蘭國便消失了。
樓蘭古城地處塔裏木盆地東緣的羅布泊凹地中,四周被沙漠、雅丹劣地和堅硬的鹽殼所包圍,人跡罕至,環境異常的荒涼、兇險。
然而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2世紀樓蘭就是西域最繁華的地區之壹,古樓蘭國有人口14000余,士兵近3000,真可謂是壹泱泱大國。古樓蘭地處絲綢之路要沖,扼東西交通的門戶,是漢王朝進入西域的橋頭堡。當年在這條交通線上是“使者相望於道”,交通繁忙,城市經濟繁榮,樓蘭古城有著極盛壹時的歷史和燦爛的綠洲文化。奇怪的是,聲名顯赫的樓蘭王國在繁榮興旺了五六百年以後,卻史不記載,傳不列名,突然銷聲匿跡了。7世紀時,唐玄戕取經歸來,看到樓蘭國“城廊巋然,人煙斷絕”,其蕭條之景,使人頓生滄海桑田之感慨!1900年3月斯文。赫定率隊考察羅布泊,差些全軍覆沒,因而宣稱這裏是可怕的“死亡之海”!1980年5月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蒙難失蹤,更給這座古城蒙上壹層神秘可怖的面紗。近年上海的“獨行俠”余純順歷時8年在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後,倒斃羅布泊荒漠,又給蔞蘭古城平添了幾分淒涼和悲壯。樓蘭古城究竟是怎樣消失的?樓蘭遺址究竟在哪裏?樓蘭的自然環境究竟有多惡劣?樓蘭有些什麽文化遺存?長期以來壹直是中外考古學家和科學家關註的問題。樓蘭也是中外探險愛好者憧憬向往的神秘之地。
樓蘭古城是由於自然和人為多方面的復雜原因,導致河流改道,風沙侵襲,被掩埋於大漠中的。本世紀初,因為斯文。赫定的維吾爾族向導艾爾得克為找回丟失的鋤頭,於無意中讓斯文。赫定發現了樓蘭古城,從而引起世人極大的關註,世界各國的考古家、探險者蜂湧而至,他們在樓蘭古城地區發掘的文物其價值之大震驚世界,其數量之豐難以數計。除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簇外,還有漢簡、漢文書、絲織品、木器、陶器、銅器、玻璃制品、古錢幣等等。其中以晉代手抄《戰國策》和漢錦最為珍貴。還發現了著名的“李柏文書”,並據該文書又發現了附近的“海頭”故城,並發表了壹些專著。1927年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也到樓蘭發掘考察,出土了大量文物,發表了專著《羅布淖爾考古記》。中外學者盛贊樓蘭是壹個埋藏在“沙漠中的寶地”,是歷史遺落下來的“博物館”、“東方的龐貝城”,解放後,我國組建過多批現代化的考察隊伍真誠樓蘭考察,現清楚查明,樓蘭古位於東經80度55分12秒,北續40度30分57秒與附近城鎮的直線距離為西北距庫爾勒市344千米,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千米,古城占地12萬平方米,略成正方形,邊長約330米,用泥土、蘆葦、樹枝相間修築的城墻仍依稀可辨。壹條大致西北——東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貫城中,將古城分成東北、西南兩區。東北區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築,佛塔殘高10。4米,系用土坯、糯米漿、柳條砌築,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築物。西南區有當時的官署——三間房遺址與壹些小院落。古城內,蓋房用的胡楊木梁、檁、椽等木構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還鑿了眼,刻上了花紋,顯示了相當的工藝水平。古城及其周圍還有古烽燧、糧倉、古墓等遺址。在樓蘭古墓溝還出土了3800年前的幹屍—— “樓蘭美女”。樓蘭古城內目前尚遺存陶片、氈片、古銅錢、古兵器、絲綢碎片等眾多文物,只需妳在地表稍事尋找和挖掘,妳就可能成為壹名“考古發現者”。
神秘的樓蘭強烈刺激著國內外遊人的探險欲望,近年來國內外掀起了壹股樓蘭探險熱潮,各國探險隊紛至沓來,其中尢婁日本朋友熱度最高。1998年春節數十名上海探險者踏著上海獨行俠余純順的足跡來到樓蘭,在東方“龐貝城”渡過了壹個不平凡的新年,個個激動無比。
樓蘭探險異常艱險,地表崛起的鹽殼和錯綜復雜的風蝕“雅丹”地貌,極其艱隊難行,越野車每小時平均只有前進二三千米,平均每兩分鐘汽車就得轉三個急彎。羅布泊地區的地貌廣達3500平方千米,是古城的壹大天然屏障。這裏天氣冷熱變化急劇,夏季午後氣溫上升至攝氏三四十度,燠熱難耐,而淩晨氣溫又可下降到0度以下,奇寒無比。羅布泊地區年降水量僅10毫米左右,而蒸發量可達3000多毫米,蒸發遠超過降水二三百倍,奇旱無比。這裏風沙肆虐,沙暴滾滾,堪稱禁區。然而有險才有奇,神奇的羅布泊、險峻的雅丹龍城地貌以及各種沙漠奇景為樓蘭探險倍增了許多新奇刺激,足令探險者終身難忘。
樓蘭本來就是壹個只有幾萬人的小國,古樓蘭王朝淹沒後,剩余的族人,流落至新疆其它地區,與烏孫人,塞人,月氏人,回紇人互相融合,今天主要為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人。
樓蘭消失之謎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他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輝煌了近500年後,逐漸沒有了人煙,在歷史舞臺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紀之後,樓蘭國突然消聲匿跡。
據《水經註》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裏木河中遊的註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註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盡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有說樓蘭的死亡,是由於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導致的,樓蘭人盲目濫砍亂伐致使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減少,鹽堿日積,最後造成成王國的必然消亡。
無論怎麽說,有壹點是肯定的,給樓蘭人最後壹擊的,是瘟疫。這是壹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的說法叫“熱窩子病”,壹病壹村子,壹死壹家子。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亡——就跟先前的遷涉壹樣,都是被迫的。樓蘭國瓦解了,人們盲目的逆塔裏木河而上,哪裏有樹有水,就往那裏去,那裏能活命,就往那裏去,能活幾個就是幾個。樓蘭人欲哭無淚。他們上路的時間,正趕上前所未有的大風沙,是壹派埋天葬地的大陣勢,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壹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而散……
至此,輝煌的樓蘭古城也就永遠地從歷史上無聲地消逝了。雖然逃亡的樓蘭人壹代接壹代地做著復活樓蘭的夢,但是,夢只能是夢。而且,夢到最後,連做夢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樓蘭,依然是風沙的領地,死亡的王國。
1、樓蘭古城 (1)官衙“三間房”是並排的三間房子,是樓蘭城中兩座土坯建築之壹,是城中規格最高的建築,可能是當時的官衙。自從斯文·赫定發現樓蘭古城並在三間房的墻角下發掘出大量珍貴的文書以後,來自日本的橘瑞超、英國的斯坦英都曾在這裏大肆挖掘,並將文物帶運出國。這些文物後來被博物館收藏,由專家進行研究,並在國際上興起了‘樓蘭學’的熱潮。”(2)民居由紅柳、蘆葦搭建而成,如今屋頂、四壁不存,但從殘留的墻根可以看出當時的布局。(3)佛塔 大約10米高的佛塔,是樓蘭城中最高的建築。
2、海頭古城1988年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組織的羅布泊文物隊伍在部隊的配合協助下,經過32天的奮戰,在樓蘭古城西南找到了“海頭”(被斯坦因編號為LK古城)等兩座古城並測繪了國內第壹張該兩座古城的地形圖,采集了壹批珍貴文物標本,進壹步填補了羅布泊地區考古的空白。
3、米蘭遺址是壹個面積廣大的區域,遺址中主要包括米蘭城郭、兩座佛寺及墓地。在沿城墻、佛寺的墻基處,東壹個西壹個刨挖的大坑隨處可見。米蘭,屬古樓蘭國的地域,中國漢代曾在這裏屯田,壹種有爭議的說法認為這裏是樓蘭國遷都後的新國都。這裏曾發現過“印度文化特征的絕妙壁畫”——帶翼天使,以及公元8-9世紀的吐蕃藏文木牘;這裏是揭示樓蘭古國神秘興衰的重要史跡,是佛教東傳由新疆進入內地的重要地域,也是史記中少見的吐蕃與西域交流的證明。
4、瓦石峽古城
5、小河墓地1934年5月,壹支探險隊在樓蘭庫姆河邊紮下營地。他們要尋找隱藏在庫姆河流域的壹個“有壹千口棺材”的古墓地。兩個月中,羅布“獵駝人”奧爾得克等人壹次次搜尋都勞而無功。就連奧爾得克本人都猜測,古墓已讓十幾年間新形成的河湖水域給淹沒了,或者是被某次強烈的黑風暴重新埋葬了。月底,探險隊向更靠近羅布荒原西南的綠洲帶挺進。不久,他們發現了壹條流向東南的河流。它有20米寬,總長約120公裏,水流遲滯,壹串串小湖沼被蘆葦、紅柳環繞。它是庫姆河復蘇後出現的新河,歷史不足10年。在他們沿這條河流進入沙漠前,臨時給它起了壹個名字“小河”。“小河”東岸4-5公裏,有壹個渾圓的小山丘。遠遠看去山丘頂部有壹片密密的枯立木,高4-5米。奇怪的是,枯立木的株距極近,壹株連著壹株,互相支撐著。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髏、被支解的軀體、隨時絆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織物碎片。在壹船形木棺中,有壹具保存完好的女屍。打開棺木,嚴密的裹屍布壹碰就風化成粉末了。揭開覆蓋在面部的朽布,壹個年輕美麗的姑娘,雙目緊閉,嘴角微翹,就像著了魔法剛剛睡去,臉上浮現著神秘會心的微笑。這就是傳說中的“樓蘭公主”或“羅布女王”。她已在沙漠之下沈睡了2000多年。她長發披肩,身材嬌小,身高僅5.2英尺。在10×16平方米的山頂,有彩繪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柵欄,真人壹樣大的木雕人像,醒目的享堂(墓地的地面建築)。專家認定,它絕不是為普通樓蘭人修建的,而是壹處重要陵墓。
1998年,壹批考古專家力盡艱難險阻到達了羅布荒漠。他們意外地看到了壹些類似廢棄的城墻的痕跡,無所遮掩地袒露於黃天之下。在壹個百歲羅布老人的指引下,證實這是壹個已成為廢墟的羅布人的村莊。小河也許是壹個樓蘭古遺址———古城居民們的公***墓地。經過近百年來探險家、考古家們的忙碌,已在羅布荒漠發現了許多大規模的墓葬及隨葬物品。那麽,在沈寂了千年的樓蘭荒漠裏,會不會隱藏著類似秦始皇陵兵馬俑那樣世間少有的曠世傑作或未被發現的奇跡?
6、“太陽墓”位於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學家侯燦、王炳華等所發現,古墓有數十座,每座都是中間用壹圓形木樁圍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壹尺多高的木樁圍成7個圓圈,並組成若幹條射線,呈太陽放射光芒狀。 經碳14測定,太陽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個民族哪個部落的墓地?為何葬在這裏?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陽當做圖騰建造此墓還是有別的意義……20年過去,仍是個不解之謎。羅布泊文明和樓蘭文明之間近2000年的斷裂又是怎麽壹回事?也許待太陽墓之謎解開也便有了結論。 這裏出土了距今3800年、為印歐人種的“樓蘭美女”。發現了近10處古代人類遺址,壹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銅器碎片、三棱形帶翼銅鏃、獸骨、料珠等人類遺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蓋的黃土地表面。還有壹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頭、細小石葉、石核等。這清楚地顯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樓蘭,自新石器後期、青銅時代直至漢代前期,的確曾綠草萋萋,森林覆蓋率達到40%。
匈奴同誌下的樓蘭樓蘭國的遠古歷史,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樓蘭名稱最早見於《史記·匈奴列傳》,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相當於我國秦朝初年),樓蘭就已建立了國家,以經營粗放的農業和畜牧業為主,並受月氏王的統治。大約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間,匈奴冒頓單於派右賢王向月氏發動了壹場大規模的進攻,打敗了月氏,迫使其余眾越過天山,向伊犁河流域遷徙。原月氏統治地區為匈奴所占,匈奴奴隸主貴族確立了在西域的統治地位。據《史記·匈奴列傳》載,漢文帝六年(前174年),匈奴冒頓單於致書漢文帝說:“以天之福,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樓蘭在擺脫了月氏統治後,又為匈奴統治。匈奴在西域置僮仆都尉,樓蘭和西域諸國被迫向其交納賦稅。但匈奴“雖能得其馬畜旃,而不能統率與之進退。
漢,匈奴爭搶樓蘭漢武帝初年,西漢政府為了解除北方勁敵匈奴的威脅,派張騫出使西域,藉以聯絡月氏、大宛、烏孫等西域諸國,***擊匈奴。張騫的出使,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目的,但卻加深了西漢和西域諸國的相互了解。此後,漢武帝又不斷派使聯絡西域,漢使的頻繁往返,都要路經“當道”的樓蘭等國,匈奴居間挑撥,並與樓蘭多次劫掠漢使,阻斷絲路交通。於是樓蘭成為西漢政府通往西域,控制絲綢之路的必爭之地。從此,漢、匈在西域的爭奪,多次圍繞著樓蘭而展開。
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命從驃候趙破奴領兵攻打車師,並令王恢輔佐。王恢因先前出使西域,多次受到樓蘭王劫掠,於是就率領輕騎700先攻樓蘭,俘虜了樓蘭王,樓蘭開始歸漢。
匈奴聽說樓蘭歸順西漢,便發兵擊之,樓蘭無奈,只好兩面應付,分別向匈奴、西漢各遣壹質子。後來當西漢貳師將軍李廣利領兵征討大宛的時候,匈奴指示樓蘭王伺機攔劫。漢軍從俘虜口中得知這壹消息後,即呈報朝廷,武帝詔命漢軍逮捕了樓蘭王,解送長安。西漢政府責問樓蘭王為什麽通匈奴?答曰:“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願徙國入居漢地。”漢武帝對他實話直說表示贊許,體諒到小國的苦衷,便下令護送其回國,並要求樓蘭偵察匈奴的動靜。
漢征和元年(前92年),樓蘭王死,其國人來漢,請求西漢政府放還質子,欲立為王。但因樓蘭質子在漢經常犯法,被處以宮刑,所以西漢政府借口皇帝喜歡質子,不予放還,樓蘭只好更立其王。嗣王幾年後又死了,匈奴首先得知這壹消息,立刻將樓蘭王在匈奴的質子遣送回國,立為國王。此王由於多年生活在匈奴,故親匈奴而遠漢,並多次勾結匈奴攔阻殺害漢朝使節。
漢元帝四年(前77年),西漢政府派平樂監傅介子刺殺了忠於匈奴的樓蘭王,立樓蘭在漢的質子、前王之弟尉屠耆為王,並更其國名為鄯善。尉屠耆因久居長安,感以在國內勢單力薄,恐為前王之子所殺,故請求西漢政府派吏士屯田鄯善的伊循城(今若羌縣米蘭),做為其後盾,並將國都南遷至士泥城
鄯善國建立後,樓蘭城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樞紐,繼續存在了400年左右。根據樓蘭古城出土文物的考證和對古建築遺址年代的測定,作為壹個城鎮,樓蘭王誕生於西漢晚期以後,東漢魏晉時代是其鼎盛時期
樓蘭出土的漢文木簡和紙文書***計576件,其中木簡412件、紙文書164件,有絕對年號紀載的木簡40件、紙文書8件。絕對紀年上起曹魏嘉平四年(252)年,下迄前涼建興十八年(330年)。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年號是泰始,其次是鹹熙,再現最早的年號是曹魏嘉平四年(252年),最晚的年號是前涼建興十八年(330年)。樓蘭出土的木簡和紙文書表明,自曹魏齊王芳嘉平四年(252年)至前涼建興十八年(330年),樓蘭與中原王朝壹直保持著密切的隸屬關系,這壹時期是樓蘭城發展的繁榮時期。
鄯善國建立後,樓蘭成為鄯善國的壹個重要城鎮,其地理位置依然十分重要。東漢時,敦煌人索勵率敦煌等地士兵1000余人到樓蘭屯田,同時,征召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各1000余人,橫斷註濱河(今塔裏木河),興修水利,灌溉農田,連續屯墾3年,積粟100萬。
羅布泊地區發現的東漢和魏晉時期的漢文木簡,其主要內容大部分都是記載關於屯田方面的事物。來此屯田的士卒,都可以隨帶畜產和各類農具雜物。漢朝在此還設有鄉政權的基層官吏——三老。樓蘭作為漢代在羅布泊地區的屯田中心,仍然承擔接待在這條交通線上來住的使節和官吏,漢朝在此還設有管理郵件的機構和官吏,並通過屯田,傳播了先進的鐵制農業農具和農業耕作方法——牛耕等。
根據史書記載和已發現的考古材料得知,東漢魏晉時期曾在古樓蘭設西域長史府,其規模可能介於郡縣之間,並具有軍屯的特點。據《後漢書·接勇傳》記載,東漢延光二年(123年)夏天,班勇為西域長史,將兵500人出屯柳中(今吐魯番境內),“明年(124年)正月,勇至樓蘭,以鄯善歸附。”魏晉兩朝沿用東漢舊制,仍在西域地區設西域長史府。樓蘭出土的木簡和文書中,明確記載有“樓蘭”地點的,木簡有8件,紙文書有10件,記載有西域長史及其下屬管銜的木簡有7件。它說明曹魏和西晉時期的西域長
四、東漢魏晉時期的樓蘭魏晉時期繼續在樓蘭地區進行屯田,並在西域長史府設主管屯田事務的官司吏。屯田士卒在古樓蘭地區進行開始荒地、修渠築壩、傳播和推廣中原地區的農業生產技術和鐵制農具,使樓蘭地區的農業生產得到很大的發展,樓蘭成為魏晉兩朝統治西域的前哨陣地。
但是,從總的發展形勢來看,自南北朝以後,隨著西域統治政治、軍事、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絲綢之路新線路的開拓,樓蘭作為絲路貿易的中轉站,已失去了它昔日的重要地位,而逐漸衰落了。
樓蘭出土文物中所發現的年代最晚的木簡,是記載有前涼建興十八年(330年)紀年的木簡。它表明建興十八年(330年)後,由於孔雀河水的改道,致使位於其下遊的樓蘭水源枯竭,屯田生產無法進行,西域長史府被迫遷移。樓蘭這個絲綢之路上曾繁華顯赫壹時的重鎮,才逐漸被人們所廢棄,從歷史舞臺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妳要的話我還可以把圖片給妳````加偶QQ60561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