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摒棄了壹切後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他陶醉於其中,物我兩忘。他視天地萬物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用全部身心,擁抱壹切。
梵高很晚才作為壹位極具個性化的畫家而嶄露頭角,距他去世時只有八年。
梵高幾乎沒有受過什麽正規的繪畫訓練。為弄到畫布、油彩和畫具而日復壹日地奔波勞碌,精神上也不斷處於矛盾的狀態,為追求藝術的完美而承受著壓力,這些即使不是他後來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給他的生活悲劇埋下了種子。
梵高著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也就是說,他要表現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為同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不同的另壹類,他說:“為了更有力地表現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與世界之間的壹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系。而這壹鮮明特征在後來成了印象派區別於其他畫派而獨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是壹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藝術家,梵高在談到他的創作時,對這種感情是這樣總結的:“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於它,我的理智有壹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系……”.
梵高從來沒有放棄他的信念:藝術應當關心現實的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舉世矚目的七幅向日葵後,他選擇了自殺。
梵高自殺年僅三十七歲,作為壹位藝術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於想象力的繪畫贏得評論界的贊揚。
梵高死後不出幾年,壹些畫家就開始模仿他的畫法,為了表現強烈的感情,可以不對現實作如實的反映,這種創造性的態度被稱作表現主義,並且證明是現代繪畫中壹種歷久不衰的傾向。即為了主觀意識而對物體進行再塑造。
盡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雙雙成為現代表現主義的先鋒,成為極端個性化的藝術家的典型,但要設想他們的個人特點有多在不同則是很難的。高更是個攻擊傳統觀念的人,語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無情,有時蠻橫無禮。而梵高對於***事的藝術家,則充滿了壹種天真的熱情的深沈的愛。在他有了壹段生活經歷之後,這種愛使他成為壹個美術商人,並產生了進行理論研究的願望,進而成為比利時煤礦區的壹名傳教士。1880年他開始學畫,後來他在布魯塞爾、海牙和安特衛普進修。於1886年來到巴黎,他在這裏見到了勞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義小組的成員。
梵高在巴黎結識了印象主義畫家之後,他的調色板就變亮了。他發現,他唯壹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與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運用印象主義者的技法,但由於他對於人和自然特有的觀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具有非梵的個性。這從來都是如此的。而這種色調與向日葵永遠朝向太陽的精神又如此吻合。“無論多高多大,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來處”.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文森特·梵高
文森特·梵高(1853 - 1890)是繼倫勃朗之後被認為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他和高更、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他們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卻反對印象派純客觀理性的描繪,提倡事物的實質和象征意念,是現代藝術最重要的先驅。梵高27歲時才開始繪畫,在短短十年間, 繪畫了800多幅油畫及同等數目的素描, 卻幾乎從未能覓得買家, 只能長期依賴弟弟Theo 在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壹生,就正如畢加索所說: 『這人如不是壹位瘋子, 就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
1873年,梵高在倫敦其伯父經營的畫廊中工作,並熱烈追求房東的女兒。後來,因為失戀,梵高嘗透了愛情的苦楚,他辭去畫廊的工作,壹心投身傳道,以安撫人類痛苦的心靈。1876年,梵高在學校任義務教師,幫助低下層的小孩學習。1878年,梵高到比利時Borinage礦區任傳道員的工作。就在這年冬天, 礦洞發生坍塌的悲劇,傷亡慘重,上帝的神跡並沒有出現,令梵高對宗教開始失望。1879年,教會撤除了梵高的職務。被撤職後的梵高仍然留在礦區,開始對繪畫發生興趣。
1886年,梵高跟隨弟弟,去到藝術之都巴黎,認識了高更、塞尚、秀拉及羅特列克等同道中人,並深受印象派及日本板畫的影響,開始形成了日後強烈的個人風格。
1888年,梵高受塞尚的影響,到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省,尋找創作的靈感。他在阿爾定居,並在此繪畫了二佰多幅油畫,當中卻只能賣出壹幅 (註:紅葡萄園),得到壹則畫評。在貧困的生活中,赤熱的陽光下,不竭的創作令梵高變得神經衰弱。為了加強自己的信念,梵高喜孜孜地邀請高更到阿爾***同居住,並大肆粉飾了他的黃屋。但兩個固執的藝術家***同生活的結果,卻是不斷的爭吵。在壹場劇烈爭執後,高更大怒而去,梵高無法阻止,亦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竟割下自己的左耳。從此,他不但失去高更這個好朋友,還給所有人笑作瘋子。1889年,梵高入住St. Remy的精神療養院。1890年5月,梵高搬到Auvers-sur-Oise, 靠近弟弟居住,並在短短兩個月內,繪畫了七十多幅油畫。狂熱而不可抑制的創作激情,有如烈火焚燒著他的內心,使他心力交瘁,精神瀕臨崩潰。1890年7月27日早上,文森特·梵高在麥田中開槍自殺,延至7月29日傷重不治,享年37歲。
梵高不描繪任何事物,他就是他畫中的主題和目的。而這個世界給他的感覺太過強烈,他只得消失。
不朽作品
1.《夜晚的咖啡館》
梵高的激情,來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來自他所認識的人們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強烈反應。這絕不是壹個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種簡單的反應。他寫信給弟弟提奧的信,是壹個藝術家寫出來的最動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覺力,這種知覺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應。他敏銳地意識到,自己正在獲得效果,這種效果是通過黃色或藍色來取得的。雖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觀念用來表達對於人物和自然的愛,及其表現過程中的愉快,但他對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談到《夜晚的咖啡館》時說:“我試圖用紅色和綠色為手段,來表現人類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館》是由深綠色的天花板、血紅的墻壁和不和諧的綠色家具組成的夢魘。金燦燦的黃色地板呈縱向透視,以難以置信的力量進入到紅色背景之中,反過來,紅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與之抗衡。這幅畫,是透視空間和企圖破壞這個空間的逼人色彩之間的永不調和的鬥爭。結果是壹種幽閉、恐怖和壓迫感的可怕體驗。作品預示了超現實主義用透視作為幻想表現手段的探索,但是沒有壹種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2.《星夜》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這是壹種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羅曼藝術家當初在表現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嘗試。梵高畫的那些爆發的星星,和那個時代空間探索的密切關系,要勝過那個神秘信仰的時代的關系。然而這種幻象,是用花了壹番功夫的準確筆觸造成的。當我們在認識繪畫中的表現主義的時候,我們便傾向於把它和勇氣十足的筆法聯系起來。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筆觸,它來自直覺或自發的表現行動,並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梵高繪畫的標新立異,在於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可以用壹種小心謹慎的筆觸來加以證明。這種筆觸,就象藝術家在絞盡腦汁,準確無誤地臨摹著他正在觀察著的眼前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看,實際確是如此,因為梵高是壹位畫其所見的藝術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壹幅既親近又茫遠的風景畫,這可以從十六世紀風景畫家老勃魯蓋爾的高視點風景手法上看出來,雖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義者的風景畫。高大的白揚樹戰栗著悠然地浮現在我們面前;山谷裏的小村莊,在尖頂教堂的保護之下安然棲息;宇宙裏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這不是對人,而是對太陽系的最後審判。這件作品是在聖雷米療養院畫的,時間是1889年6月。他的神經第二次崩潰之後,就住進了這座療養院。在那兒,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在神誌清醒而充滿了情感的時候,他就不停地作畫。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有規律地跳動著星星發光的黃色。前景中深綠和棕色的白楊樹,意味著包圍了這個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繼承了肖像畫的偉大傳統,這在他那壹代的藝術家裏鮮見的。他對人充滿了激情的愛,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畫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壹樣,從壹開始的素描小品,壹直到1890年他自殺前的幾個月裏所畫的最後自畫像都是如此。它如實地表現出瘋人凝視的可怕和緊張的眼神。壹個瘋人,或者壹個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畫出這麽有分寸、技法嫻熟的畫來。不同層次的藍色裏,壹些節奏顫動的線條,映襯出美麗的雕塑般的頭部和具有結實造型感的軀幹。畫面的壹切都呈藍色或藍綠色,深色襯衣和帶紅胡子的頭部除外。從頭部到軀幹,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與節奏的組合,以及所強調部位的微妙變化,都表明這是壹個極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藝術家,仿佛梵高完全清醒的時候,就能記錄下他精神病發作時的樣子。
3.《烏鴉群飛的麥田》
在這幅畫上仍然有著人們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黃色,但它卻充滿不安和陰郁感,烏雲密布的沈沈藍天,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沈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空氣似乎也凝固了,壹群淩亂低飛的烏鴉、波動起伏的地平線和狂暴跳動的激蕩筆觸更增加了壓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畫面極度騷動,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這種畫面處處流露出緊張和不詳的預兆,好像是壹幅色彩和線條組成的無言絕命書。就在第二天,他又來到這塊麥田對著自己的心開了壹槍。
4.《割耳朵後的自畫像》
1888年梵·高邀請高更來阿爾同住,但兩個固執的藝術家卻是不斷的爭吵。在壹場劇烈爭執後,高更大怒而去,梵·高無法阻止,亦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竟割下自己的左耳。
世界把自己的癲狂最先傳染給人類的畫師——就像曾經給他的筆端註入魔力。我們驚訝地註視著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顫抖的手勢:他仿佛在代替整個人類受刑,成為痛苦的化身。想到這裏,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掙紮的線條與狂舞的色塊:傾泄的顏料裏調和著他的血,而畫布,不過是他包紮傷口的繃帶。這是壹位生活在傷口裏的大師,他習慣用傷口對世界發言。這是壹個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鐮刀最終收獲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死了,卻留下了壹只著名的耳朵——這最後的遺物似乎並沒有失去聽覺,收集著後人的議論。這只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設在我們生活中的聽診器,刺探著我們的良心。梵·高死了,耳朵還活著,還擁有記憶。為什麽不在他呻吟與崩潰的時候,扶持他壹把——世界,妳聽見了嗎?妳的耳朵長在何處?
5.《十四朵向日葵》
這些簡單地插在花瓶裏的向日葵,呈現出令人心弦震蕩的燦爛輝煌。梵·高以重塗的筆觸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壹塊黏土。黃色和棕色調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現出充滿希望和陽光的美麗世界。然而在畫此作的同時,畫家死命想抓住的這個世界還是緩慢卻無情地溜走了。或許這畫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劇性的短促壹生接近終結時期的心理狀態。他是個熱愛自然並能從簡單的事物看到純粹之美的畫家,他說他寧可畫從窗戶向外看到的樹影而不想象中的幻像。
有人這樣評價:"如果說修拉另自然服從於自己的才智,梵高則是張揚自然,使其應和自己的感情."
另,有人打成"凡高",但"梵高"較準確
從遺傳學角度講,梵高晚年進入神經病醫院很可能與其姨姨中有癲癇病患者有關
梵高的三段辛酸愛情故事
戀原是壹廂情願
1869年秋天,16歲的梵高經叔父介紹到壹家美術行當小職員。他誠實可靠,聰穎勤奮,不久被晉升後派往倫敦。在倫敦,他對房東太太的女兒尤金妮亞壹見鐘情。外表醜陋,走路時佝僂著背,活像壹個小老頭的梵高認為尤金妮亞是壹位絕代佳人,為之神魂顛倒。
梵高生性怪僻,不懂人情世故,不善與人交往。但是愛情的魔力往往是強大的,自從梵高認識了尤金妮亞之後,就完全改變了他以往的個性。他卷入了愛的漩渦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樂趣,並成為壹個偶爾還能有幾分幽默,頗受人喜愛的人。涉世未深的梵高公開承認了自己對尤金妮亞的愛慕之情。然而,梵高不舍的追求並沒有得到任何回報,相反,尤金妮亞討厭他發出的猛烈追求攻勢。在梵高向她求愛時,她堅決地拒絕了。
梵高缺乏察言觀色的能力,更不能徹底了解女人內心的真正想法。事實上,尤金妮亞從未表示過對梵高有任何的好感,只是他自己壹直處於幻想中的戀愛狀態,這段無疾而終的戀愛終於以失敗告終。失戀後的梵高仍然忘不了尤金妮亞,他經常去尤金妮亞的家裏找她,並力圖表達自己的真摯愛情,期待尤金妮亞能回心轉意。
當梵高再壹次向尤金妮亞求愛時,尤金妮亞告訴他,自己早已在壹年前就訂了婚。這個沈重的打擊幾乎讓梵高絕望,但他還夢想將尤金妮亞從別人的懷抱中奪回來。梵高努力尋找著機會,直到有壹天,梵高親眼看到尤金妮亞緊緊依偎在壹個瘦高個男人的懷裏,兩個人熱烈地接吻。梵高的壹切夢想都幻滅了,他的心仿佛被人掏走了壹樣。隨後,痛苦不堪的他離開了倫敦,去了巴黎。
1880年,在畫店工作的弟弟提奧接濟當時已27歲的梵高去學畫。盡管經濟情況非常不樂觀,但是繪畫給梵高帶來了無盡的歡樂,讓他暫時忘記了對尤金妮亞的思念。
觸動社會禁忌愛上表姐
1881年,梵高回家探親,見到了在他家裏做客的剛成為寡婦的凱表姐,凱表姐熱情而大方,她的美麗幾乎使梵高沈醉。凱是壹個典型的荷蘭女性,頭發是深栗色的,藍色的眼睛裏閃動著迷人的光彩,豐滿的嘴唇像含苞待放的花兒壹樣微微啟開。
梵高突然為尤金妮亞的拒絕而感到高興,他覺得,自己過去的愛是那麽的膚淺,尤金妮亞只是壹個無知的孩子。梵高深信不疑的壹點是:和凱表姐相處,要比跟尤金妮亞待在壹起有價值得多。凱使他重新認識了愛情,理解了愛的真諦。然而,在19世紀的荷蘭,和表親結婚是壹個嚴重的社會禁忌。而且,讓梵高傷心的是,和他的初戀尤金妮亞壹樣,凱對他幾乎也沒有任何興趣。梵高發現凱表姐總是回避愛情和婚姻的話題,從來不給他任何表白的機會。有壹天,吃完午飯後,當梵高與凱在小溪旁的樹蔭下休息時,梵高終於忍不住向凱吐露了自己的心聲,但是,聽到梵高表白的凱很憤恨地離開。
盡管遭到凱表姐無情的拒絕讓梵高傷心不已,但他仍然勇敢地決定去叔叔家找凱表姐。但叔叔見是梵高,連大門都不給他開。叔叔反復告訴他,凱不在家裏。偏執的梵高為了見到表姐,竟然拿來壹盞煤油燈,將自己的手放在煤油燈的火苗上,對叔叔說,“讓我見見表姐,否則我就壹直把手放在燈上。”梵高的叔叔見狀,迅速將燈吹滅,並將他帶到附近的壹個酒吧,將他灌醉。然而,喝醉酒後的梵高仍然沒能見到表姐,只是得到了叔叔更強硬的回答:“妳永遠不可能和她在壹起!”
巨大的悲傷充斥著梵高的心,使他的身體和精神都備受摧殘。梵高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受到如此殘酷的愛情挫折的他沒有奢求,只希望能獨立地生活下去。
150法郎斷送婚約
經歷了兩次愛情的挫折後,梵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畫畫上。
有壹次,在畫素描時,梵高認識了曾做過妓女的克裏斯蒂娜。兩個人妳來我住,感覺很是投機。每次,克裏斯蒂娜下班之後,就給梵高當模特兒,有時還為他做菜、燒飯、洗衣服。這些舉動讓梵高體會到家的溫暖,讓他萌生了結婚的念頭。
不久以後,兩個需要安慰的人就同居了。對梵高而言,克裏斯蒂娜有著令人崇敬的品質,和克裏斯蒂娜在壹起,使他增加了信心和力量。梵高不希望只是把克裏斯蒂娜當作自己的情婦,他要和克裏斯蒂娜結婚,***同生活、彼此愛護。能有壹個和睦幸福的家庭,就算再辛苦梵高也覺得快樂。克裏斯蒂娜也想盡量做壹個賢妻良母。
盡管外人對他們指指點點,但兩個相愛的人義無反顧地決定:當梵高每月能賺到l50法郎時就結婚。
然而,克裏斯蒂娜在當妓女時把身體給弄垮了,她虛弱的身子需要大量的營養品。而對繪畫近乎癡迷的梵高,把大量的錢花在了買顏料和雇模特上,這壹切使得克裏斯蒂娜心疼不已,兩人的矛盾日漸加深。
最終,由於梵高無法賺到150法郎的月薪,他與克裏斯蒂娜徹底斷絕了關系,結束了自己的第三段愛情。
另有壹說凡高的同性戀人正是曾和他住在壹起的高更,而當二人吵架後高更離去,凡高為此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凡高為什麽割掉自己的耳朵,目前尚無定論,這裏寫的只是其中壹種說法,也是央視節目裏的說法.而關於凡高和高更是否為同性戀人,也沒有確鑿定論.
凡高的向日葵是最有特色的作品,他創作的向日葵很像是熊熊滾動的火焰,十分特別,也十分有個性。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是繼印象主義之後在畫壇上產生的重要影響的革新者。但他的壹生短暫坎坷,歷經磨難,極富悲劇意味。1890年7月29日,凡高在法國自殺身亡。
凡高生前賣出的唯壹壹幅油畫:"紅色葡萄園"1890年,比利時畫家安娜·博赫以400法郎的價格買下了這幅畫,現在存於莫斯科。
1882年,凡高的叔叔C.M.凡高(Cornelis Marinns van Gogh)向凡高訂購了壹些海牙景色的素描。
1885年,艾恩德霍芬的壹家人為餐廳訂購過壹組四季圖。
凡高死後,他的名氣越來越大。隨著作品在各地的展出和書信的出版,甚至傳記小書的出版,凡高在世界各的逐漸家喻戶曉,儼然已成了最受愛戴的藝術家之壹。凡高生前窮困潦倒,而死後,其作品竟成了億萬富翁炫耀的資本!
凡高的作品的拍賣價格曾占據藝術品拍賣價格的前5名。
1990年5月15日,“加歇醫生像”以82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日本收藏家。這也是現在世界上賣價最高的藝術品。
1987年11月11日,“鳶尾花”以539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震驚了世界也引起了壹些爭論,有人在報上呼籲:“文化和商業要保持道義上的距離”。
1987年3月30日,凡高的壹幅向日葵以3950萬美元賣出。
1998年11月19日,凡高的壹幅沒有胡子的自畫像以7150萬美元賣出。
還有其它壹些賣價在千萬美元以上的畫,不壹壹列出了。
凡高作品的價格是隨著他名氣的增大而上漲的,這些價格只能說明凡高是最受推崇的藝術家之壹,並不能代表藝術品的真正價值。藝術品的價值在於它本身,那是無法用金錢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