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養鶴姑娘。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衰羽鶴等珍禽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全套技術,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 1985年3月,徐秀娟自費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盡管學校考慮到她的實際困難,為她減免了壹半學費,她仍然吃不起壹天6角錢的夥食,壹直靠饅頭就鹹菜維持每天的緊張學習。第二學期,因交不出學費,生活又難以為繼,她曾背著老師和同學,數次獻血換來壹些錢來維持學業。後來,她又決定把兩年的學業壓縮在壹年半內完成。經過艱苦的努力,最後考試11門功課中10門功課成績為“優”或在85分以上。這期間,她還自學了英語。她靠獻血換錢的事,是她去世後,人們在她用英語寫下的幾頁日記裏發現的。 1986年5月,徐秀娟從東北林業大學進修剛結業,就接到鹽城自然保護區的邀請,希望她能到射陽灘塗工作。鹽城自然保護區和紮龍遙相呼應,壹南壹北,這裏是丹頂鶴的主要越冬地,如果能在這個地方建立壹個不遷徙的丹頂鶴野外種群,那將是壹個重大突破,或許這就是壹個世界級的科技課題。徐秀娟為了事業,說服祖母、父母和弟妹們,離開了她所熟悉的齊齊哈爾紮龍保護區,不遠萬裏,只身南下,來到射陽。這裏是丹頂鶴的主要越冬地,有大片的灘塗沼澤地,長滿了蘆葦、鹽蒿,壹條自北向南的復堆河天然地把沼澤地和村莊隔開,人跡罕至,是十分理想的丹頂鶴棲息地。在鹽城保護區,徐秀娟的才幹得到充分發揮。並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鉆研養鶴技術。在1986年召開的中國第三屆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會議上,徐秀娟撰寫的論文,受到專家的好評。 徐秀娟遠赴丹頂鶴的遷徙越冬地、正在籌建中的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啥也沒帶,就帶著三枚鶴蛋上路了。這是秀娟帶給鹽城保護區的壹份禮物,3只鶴蛋對她來說是3只未來的小鶴。迢迢5000裏路程,徐秀娟用壹個人造革包、壹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壹個體溫計來照料著那3只鶴蛋。蛋裝在人造革包裏,溫度、濕度只要稍有變化,小鶴就孵出不來了。如果火車上斷了開水,她就得把鶴蛋貼肉揣在懷裏,因為人的體溫正好是37度左右。就這樣壹路火車壹路汽車,小雛鶴最後破殼而出。那3只小鶴分別被秀娟叫做龍龍、丹丹和莎莎。 沒有人知道,對那3枚鶴卵秀娟付出了怎樣的關愛;但是人們知道,在美國進口的最先進的孵化器裏,也死過小鶴。 經過83個日日夜夜的細心照料,3只小鶴終於展翅飛向了藍天。 徐秀娟深深地愛著這些生靈,鶴已經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當時的鶴場,最好的建築物就是壹個廢棄的哨所,上下兩層,每層不足6平方米。毫無疑問,這裏既然是鳥類的天堂,就不可能是人類向往的繁華之鄉。人跡罕至自不必說,海風呼嘯、海潮狂吼、鳥鳴獸啼更是必備的交響樂.,條件比徐秀娟預想的還要惡劣。 但秀娟姑娘沒有絲毫畏懼和退縮,立即著手工作。沒有先進的孵化設備,就砌土炕坊,那炕上擺著徐秀娟從紮龍背來的寶貝——鶴蛋。她和兩個助手沒日沒夜地守護著,生怕溫度失去控制——熱不得、冷不得,這些寶貝疙瘩嬌著呢! 終於有壹天,從壹只蛋殼裏面傳出“篤”的壹聲,這壹聲那麽低微,低微得比壹根火柴掉下地的聲音還輕;這壹聲又是那麽高亢,高亢得可以穿雲裂帛,直達九霄雲外。 這壹聲,是壹個新生命誕生前的進行曲。這壹聲,預示著壹個奇跡將要出現:丹頂鶴在低緯度越冬區孵化成功——這可是個世界級的難題啊! 養鶴是保護區最累的活。徐秀娟擔水、配食、餵鶴、放鶴、清掃鶴舍、診治護理病鶴,樣樣幹得都十分出色,她單獨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經過馴化的小鶴能聽人指揮跳舞、飛翔。國家領導人來保護區視察,曾觀看徐秀娟的馴鶴表演,紮龍自然保護區的馴鶴技術也隨之聞名中外。 1987年6月,徐秀娟從家裏趕往鹽城,與她同行的還有從內蒙古帶來的兩只天鵝。她叫它們黎明和牧仁。 這壹年對徐秀娟來說是多災多難的,人們看不見她心裏的創痛。春夏之交,繼白枕鶴盼盼、丹頂鶴丹丹先後觸網死去後,從呼倫貝爾草原運回的蓑羽鶴和幼雁先後感染病菌而不治,或者被別的動物偷吃掉,徐秀娟感到痛苦、失望,但隨之而來的也是更加不顧壹切的追求完美。 白天鵝黎明又病了,便血、拉痢。 時值酷暑,鹽城灘塗的蚊蟲又多,徐秀娟把黎明抱回自己的宿舍,安置在床上並放下蚊帳,給黎明餵藥、扇扇子。拉痢的黎明把徐秀娟的床鋪、宿舍弄得到處都是腥臭味,壹個最愛幹凈的姑娘,和壹個最不怕臟的姑娘,在徐秀娟身上體現得如此完美。陪伴壹個臥床的病人與侍候壹只奄奄壹息的白天鵝之間,有多少差別大約只有徐秀娟說得出。徐秀娟吃不好,睡不好,日夜守護、觀察黎明的病情。黎明不會說話,只有痛苦的眼神,或者偶爾呻吟幾聲,回答徐秀娟心急如焚的噓問:黎明,妳好點了嗎?黎明,我知道妳難受,姐姐給妳餵藥……忽然,徐秀娟想起東北治拉痢的壹個偏方,白糖煮雞蛋。黎明愛吃,便血止住了,黎明便回到鶴場了。 徐秀娟陪侍黎明剛好八天八夜。 白天鵝黎明的病剛剛好轉,丹頂鶴龍龍誤食了壹種寄生蟲後危在旦夕,病中的徐秀娟支撐著看護龍龍,為它打針吃藥。8月13日,龍龍口吐鮮血死去。徐秀娟抱著龍龍痛哭失聲,20日,她在龍龍的照片背面寫道: 已故的龍龍再也得不到我的愛了,它的死亡使我的人生有了轉折,我選擇了壹條更崎嶇的路,也許青春的熱血將灑在這條路上,壹生為此奮鬥。 不幸總是接踵而來。當然所謂不幸是只有妳認為不幸時才是不幸的,從來都是傾心的才不幸,重情的得苦難,剛正的被摧折。我們看見了太多的這樣的例子:壹個死後才被承認的人,而生前則總是經磨歷劫、難有作為。 接下來便是9月15日,白天鵝牧仁和黎明的走失。這壹天中午兩只天鵝在籠子裏鳴叫不已,徐秀娟以為它們想出來遊玩和戲水,就把它們抱進水塘裏。不料牧仁和黎明玩得性起,先後掙脫羈留它們的繩子飛走了。徐秀娟連忙去追尋。熟悉的海灘、蘆蕩、沼澤,頓時變得如此陌生起來,如此浩瀚,如此揪心,直到晚上,牧仁找回來了,黎明還不見蹤影。夜深了,徐秀娟等大家休息後又壹個人鉆進蘆葦蕩,呼喚著黎明。第二天壹早,徐秀娟又去找,中午回來喝了半碗稀飯再進蘆蕩,下午5點回到鶴場時已心力交瘁。人還未坐穩,李老爹遠遠壹聲吆喝,說西邊傳來天鵝的叫聲,徐秀娟和小王、小段壹起沖出了門,到復堆河畔,小王、小殷遊過去了,徐秀娟喊了壹聲:“我不行了!” 她退回岸上找了壹輛自行車,沿河堤繞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會合,不知是頂風踏不動車還是為什麽,徐秀娟又退回到剛才下水的地方,把自行車放倒,連鞋子、衣服也沒有脫就走進了復堆河…… 她要涉過這條河。 她要涉過這條無船無橋的河。 她只有涉過這條河才能與天鵝會合嗎? 4個小時後,黎明找到了,徐秀娟不見了,這壹夜,這在中國平平常常的城市萬家燈火鄉村萬籟俱寂,1987年9月17日晚7點,鹽城海灘、蘆蕩裏到處都是“娟子!”“娟子!”的呼喊聲。為了救壹只鶴場裏的受傷的白天鵝,徐秀娟溺水身亡,不幸犧牲。年僅23歲。後來被生前的同事將遺體打撈上來。安葬在她生前的工作單位裏。 娟子已經走了……走時只有23歲 逝去的歲月走過的路。 她還留下了壹些平淡如水的話: “春天最容易丟鶴。” 鶴舍要打掃得幹幹凈凈 我最怕別人說閑話,我真想變成壹個啞巴、壹個瞎子、壹個沒有血、沒有肉的木頭人。但,我愛鶴,愛大自然,壹走進荒野,壹切不愉快的事兒都忘記了。我願在茫茫荒原上尋找,尋找理想,尋找友誼,尋找生活的答案。 天好冷啊!噢,下雪了,紛紛揚揚,漫天飛舞。東北風怒吼著,開始是小米粒大的雪,打在臉上生痛,後來是溫柔的片片雪花落在身上、臉上。我飛快地騎著自行車,想著這雪和北國的雪有什麽區別?北國的雪是潔白的雪海,這裏的雪在空中是雪,落到地上便成了水。 蘆葦前半月就發芽了,現在白茅也發芽了。 小鶴們可以飛得很遠了…… 9月18日,白天鵝黎明和牧仁飛了回來,可它們再也見不到挽救過它們生命的秀娟姐姐了;它們看見1000多人聚在壹起舉行了壹個儀式。徐秀娟去世時只有23歲。那天,天空中還出現了日全食。徐秀娟是我國環境保護戰線第壹位因公殉職的烈士,她將23歲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壹生熱愛並為之嘔心瀝血的養鶴事業。 為了紀念這位年輕的護鶴天使,江蘇鹽城和齊齊哈爾市紮龍自然保護區分別修建了紀念館、紀念碑,宣傳徐秀娟的事跡,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熱情。另外,徐秀娟烈士也就是《壹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中的為救丹頂鶴而犧牲的小女孩的原型。 還有,徐秀娟的壹篇作品——《灰椋鳥》還被選為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課文,正是這篇課文,讓更多孩子知道並了解了這位偉大的大姐姐。
1.夢的例子
壹:萊特兄弟的飛行夢想
壹百多年前,壹個貧窮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兒子為別人放羊謀生。
有壹天,他們把羊趕到壹個山坡上,壹群大雁唱著歌從他們頭頂飛過,很快消失在遠處。牧羊人的小兒子問他的父親:“鵝去哪裏了?”牧羊人說:“它們要去壹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裏它們會定居下來,度過寒冷的冬天。”大兒子眨眨眼睛,羨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