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比較顧愷之《洛神賦》《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在思想內容及藝術風格上的異同?

比較顧愷之《洛神賦》《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在思想內容及藝術風格上的異同?

魏晉南北朝繪畫 魏晉南北朝以前,繪畫發展已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但從鑒藏的角度考察,真正需要鑒定的古畫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因為在此以前,繪畫主要由無名畫工承擔,作品不署名款,毋須辨真偽。至六朝則湧現出壹大批出身於士大夫階層、專誌於繪畫,並取得傑出成就的有名畫家,據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人數達百人以上,他們地位顯赫、畫藝精湛、聲譽卓著,深受時人推崇,其作品也為人們欣賞、收藏和流傳,隨之也出現了仿制品,於是就有了鑒定問題。

其次,繪畫形式在保留前朝的壁畫、漆畫、畫像石和畫像磚同時,出現了紙絹卷軸畫,這壹形式多出自士大夫畫家之手,極利於收藏和流傳,也成為後世偽作的最主要形式。可以說,對古畫的鑒定,就是對卷軸形式的紙絹畫的鑒定。

再次,這壹時期的皇室和私家收藏,已不限於單純的收集和保管,同時還開展鑒別、評級、著錄等壹系列活動,拉開了我國早期鑒藏史的帷幕。因此,對古畫鑒藏的研究,應該從魏晉南北開始。

六朝是我國繪畫藝術的初步成熟階段。人物畫已達到成熟,並湧現出壹批各具風範的名家。如東晉的顧愷之、劉宋的陸探微、南齊的張僧繇、北齊的楊子華和曹仲達等。題材範圍有所擴大,除服務政教和宣揚佛教的內容外,還有流行與文藝佳篇相配合的故事畫、描繪現實生活的風格畫等。表現能力有較大提高,由簡略變為精微,造型準確,註意傳神,甚至六法備賅。風格也趨多樣,名家各具個人特色,如唐·張懷瓘評:“象人之美,張(僧繇)得其肉,陸(陸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歷代名畫記》)自此山水畫開始成為獨立畫科,然尚未成熟

魏晉南北朝壁畫《五百強盜成佛圖》。憍薩羅國有五百強盜作亂,被國王派大軍征剿所俘,遭受酷刑,被挖去雙眼,放逐山林。佛以神通力吹香山藥使五百強盜眼睛復明。強盜皈依佛法,剃發出家,隱居山林,參禪入定,最後成佛。此圖為官兵與強盜作戰的場面。官兵乘騎鎧馬,戴盔披甲,手握長槍,與穿褲褶、麻鞋的強盜展開廝殺。官兵以精良的裝備和有利的地形等優勢進逼強盜,預示強盜必敗。該圖采用傳統的橫卷式連環畫構圖,壹開始即為激烈的戰鬥場面,引人入勝。畫面結構緊湊,情節連貫,情景交融,人物動態生動自然,面貌神情各異,畫面上部飛天舞動,與下部的場景形成對比,既具有裝飾美感,富有藝術魅力,又暗示了五百強盜最後成佛的必然結果,符合佛教要求。

。這時已出現單獨表現自然山川之美的山水畫,如顧愷之畫《廬山圖》、戴逵畫《吳中溪山邑居圖》等。但置陳布勢和形態體貌還是很幼稚,所謂“人大於山,水不容泛”,山巒“則群峰之勢若細飾犀櫛”,樹石“則若伸臂布指”。畫法也惟用線條勾勒輪廓,無皴點、暈染等技巧。花鳥畫則未形成獨立畫科,可能帶更強裝飾性。這就是六朝繪畫所呈現的時代特色。

存世至今的六朝繪畫,已無壹件真跡,除去那些憑空生造的偽跡,尚存若幹後世臨摹的古摹本,保留了部分原作風貌,具壹定參考價值,其中壹些距六朝時代較近、忠於原作、水平又高的摹本,堪稱“下真跡壹等”,更值得珍視。著名的有傳為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列女仁智圖卷》、《洛神賦圖卷》和梁元帝蕭繹的《職貢圖卷》、宋人臨的楊子華《北齊較書圖卷》等。但這些作品的情況各異,價值不壹,鑒定時必須區別對待,有些因可資憑藉的直接依據太少,尚難作出結論。

六朝對書畫的鑒賞、收藏,已蔚成風氣。但這方面的專著甚少,更無專門的著錄書藉,僅散見於同時和唐人的繪畫史論著述中,其情況只能略知大概。

洛神賦圖 (局部) 東晉 顧愷之 設色絹本。

作者把那位似去似來,飄忽無定、在水面上淩波微步的洛神描繪得非常嫻雅而傳情;通過處於驚疑、恍惚中的曹植,在洛水之濱與洛神遙遙相對、留戀徘徊可望而不可即的樣子,傳達出無限惆悵的情意和哀傷情調。清風微拂,河水泛流,從衣袖襟帶到山水襯景,莫不生動諧調。其他如驚鴻遊龍、雲霞映月,奇禽異獸,車船馬駕,結合想像與現實,將神人世界融成壹片,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和詩意氣氛。圖中山石樹木的描繪,還處於單線勾勒、排列均勻、比例欠缺的不成熟階段,反映出魏晉山水畫的壹般面貌。

繪畫藝木發展到了西晉,己到了初步的成熟階段。正因如此,東昔以後出現了顧皚之、戴違、陸探微、張僧韓等,北方還有楊子華、曹仲達、田僧亮諸大家,都是這壹時期的佼佼者。事實上,此時的人物畫和走獸畫都達到了成熟的階段,而山水、花卉、鳥禽之類,遠未成熟,有待發展。

顧愷之(約346壹407),字長康,小字虎頭,江蘇無錫人。他精通詩文、書法、音樂,而對繪畫最為擅長。他是六朝時期惟壹有畫跡傳世的畫家,現存他的作品有隋、唐或宋人的摹本《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和《列女仁智圖》。《女史箴圖》原為清宮舊藏,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時被劫,現藏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傳為顧皚之畫的《洛神賦圖》***有3種,分藏遼寧省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其中遼寧藏本,根據"紹興"藏印,知此本制作不會晚於南宋高宗年間。徐邦達先生分析,圖中人物衣紋作"蘭葉描",既近唐代吳道子,又似宋代馬和之,每段所書賦句的筆法結構近似宋高宗,作為宋人摹本無疑,或為馬和之畫,宋高

此圖仍足顧愷之的壹幅仕女畫卷,為宋人摹本。與《女史箴圖》壹樣,內容表述了儒家的道德思想,抨擊賈氏皇後的不檢點行為。仕女的形象也近似《女史箴圖》。其技法古樸,筆墨細膩,畫中人物情態各異。雖線描敷彩,稍覺浮薄,但從圖卷的人物形象動態、構圖及表現風格上看,似是以魏晉之際的手筆為根據而摹寫的作品。摹寫痕跡頗為明顯,但並非粗制濫造,確是壹個好底本,非蘇州片子所能。宋代版畫插圖本《列女傳》曾經清阮元翻刻,其每頁上端的插圖人物動態都與此圖相似,但增加了背景,標為顧愷之圖。這壹插圖與這壹畫卷相比較,至少可以看出魏晉時期繪畫藝術的壹部分面貌。與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洛神賦圖》相比較,此卷更能體現顧愷之的藝術風格,得其風範獨多,古樸之氣迎面而來。行筆流暢,人物面部、手臂等處的勾畫亦能細處求工,但略顯雍容。顧愷之的原作散佚已久,今能看到忠實於原作的宋人摹本,已是非常難得。

宗書。北京故宮藏本有圖無賦,卷中元代趙孟俯書《洛神賦》以及元代虞集,明代沈度、吳寬詩跋均偽;鑒藏印中,金代"明昌","禦府寶繪"印亦偽。楊仁皚先生認為此畫也許屬於南宋的"蘇州片"壹類。至於美國藏本,無賦文,筆法、形象接近北京故宮本,亦當屬宋人墓本。

  • 上一篇:為什麽李世民的二兒子李泰沒有成為王子?
  • 下一篇:1990至2000日本動畫在中國放影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