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民國物價

民國物價

民國初的百姓究竟活得如何?剛好筆者手邊有幾本書,其中兩本是中-***早期革命家的回憶錄,壹位是張金保,另壹位是包惠僧,通過他們的所見所聞,可看出1927年左右平民的生活狀況。

紡織女工工資

這兩本回憶錄對大革-命時代的記述,主要是工-人-運-動,那我們便沿著他們的記述往下看吧:張金保曾經擔任過第六屆中-央委員、中-央婦委書記。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她從鄂城鄉下來漢口第壹紗廠做工,壹個月後,“領到半個月的工資—— 七塊大洋,另外半個月的工資被廠裏當作押金扣下了。我拿著錢心裏高興極了,因為這意味著我每個月可以掙十四塊錢,可以勉強糊口養家。”第二年,張金保壹人看管兩臺織布機,月薪30多塊錢。“這樣,我的生活好些了,開始有了點積蓄。”

如此同時,新成立的上海市公-***-安-全-專-家-局,巡警月薪10至13元,巡長16至18元。有趣的是,這種連紡織女工都不如的工資水平,居然比北洋軍閥時期的淞滬警察廳還要高1至2元錢。《銀元時代生活史》壹書也披露:上海衛生局的壹名科長,月薪也不過30元。

妳相信嗎?壹個紡紗女工的工資,竟然高過巡長和科長!而在當時,物價低廉,據《上海解-放前後物價資料匯編》和《上海-工-人-運-動史》披露:1927年在上海,二號梗米1石14元,面粉1包3.30元,切面1斤0.07元,豬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擔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塊0.05元,香煙1盒0.036元,茶葉1斤0.23元,活雞1斤0.37元,鮮蛋1個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鹽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細布1尺0.107元。原文中的“石”,應為兩百斤;1包面粉,應為44斤。

《銀元時代生活史》也有類似記載:二十年代的上海,大米1擔3到4個銀元,老刀牌煙壹包3個銅板,剃頭8個銅板,紹興酒1斤1角錢,臭豆腐幹1個銅板買兩塊。拿了1塊錢稿酬,請六七個同學去吃茶,茶資8個銅板,生煎饅頭、蟹殼黃等各種小吃也才花去20多個銅板。《文化人的經濟生活》壹書則提到:1929年,每塊銀元兌換兩三百個銅板,壹兩個銅板可以換壹只雞蛋。其他城市,大抵如此。

地皮和住房價格

至於地價和住房,除租界和商業區以外都不算昂貴。1928年,上海近郊的高行、陳行和楊行的每畝地售價分別為150-100、100-60、100-300元。1933年,漢口第六區的最低地價為84元1畝,第七區的最低地價為90元1畝。

房租價格:上海的石庫門壹層樓,有電燈、自來水,月租10塊錢;住客棧,每壹鋪位3角5至6角;紗廠宿舍,月租2到5元不等,兩層樓可住10人,自來水由廠方提供,有的還供電,帶家眷者,兩家分租壹層,費用不過1元多;最好的宿舍,為磚瓦結構,鋪地板,長寬500立方尺,容積5000立方尺,有廚房、路燈和下水道,月租6至9元;此外,工人也可租地,結廬而住,半畝地年租金200元,21戶人家分攤,平均下來每戶每月8毛錢,當然,環境極差。

普通居民生活狀況

從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壹直到三十年代末,全國物價大體平穩,因糧食豐收,部分農產品還有所下降。工業品方面,由於歐、美、日展開商品競爭,棉布和石油等洋貨還降價促銷。如在漢口市場上,1934和1935年,100斤麻油分別只有17.90元和14.50元,1斤豬肉分別只有0.29元和0.198元,雞蛋跌幅最大,幾乎跌了壹半,而100斤大米也從1926年的7.55元跌倒1933年的4.66元,100斤煤球的零售價,1936年也從過去的1塊錢跌到8毛錢左右。如此同時,地價也隨之回落。抗戰前,江蘇鎮海縣畝產400斤的農田,售價從1928年的140元跌到70元,畝產300斤的農田則從100元跌到40元。

“初提升的工匠,每月工資不過二十多元,工齡長、技術好的每月可得四五十元……至於小工和臨時工,那就苦極了,從八九元到十壹二元不等,工作的時間除正規的十小時而外,還要給員司和師傅服役。”

“工匠的生活和工作時間與壹般政府機關的中下級職員差不多,比人力車工人、碼頭工人、紡織工人高得多。小工的工作情況與生活情況就比較苦,他們的工作時間長,收入少,工作還沒有保障。”

具體的福利制度,包惠僧沒有多談,但另壹本《中國近代史通鑒》則透露了壹些:在勞動組合書記部領導之下,京漢鐵路的工人也取得壹些勝利,如“每年有十五天官假休息,壹年有兩身工作服,六十歲退休,工資照發”。

再對比當時物價,妳相信嗎?壹個“苦極了“的小工,年薪竟然可以在漢口買1畝地!至於那些“工作時間長”、“要給員司和師傅服役”的問題,自古皆有,這是小工、學徒入門後的傳統陋習,如今仍未絕跡。

工人的溫飽生活,不是個別現象。二十年代初期,開灤煤礦工人罷工,要求增加工資,最後勞資雙方達成協議,日工資由原來的0.90元增至1.26元,即月薪從27元漲到37元以上。即使是未漲工資前,礦工的薪水也大大超過警-察。鐵路工人、煤礦工人、紡織工人,都是人數較多、現代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工人,他們的收入狀況,對於全國工人階級而言應該具有壹定的代表性。

我們再看看其他勞動階層的收入水平:1926年底,武漢國民政府在財政相當困難的情況下,籌措教育經費,將小學教師的月薪增至20個銀元以上。1933年,湖北省立第壹小學的月薪為39至56元;省立第壹、二、三中學的月薪多在60—80元之間,可買1兩黃金。1935年,漢口的金價最高90元、最低76元,上海最高96元、最低77元。

漢口過去有家悅昌新綢緞局,營業員工資最低10元,最高40元,壹日三餐的夥食由店方提供,早上饅頭、稀飯、油條,中午和晚上四菜壹湯,八人壹桌,節假日加菜。每年還有兩個月例假(學徒除外),下江籍的回家,報銷車費。穿衣有津貼,每年多發壹個月的本人工資。年終如有盈余,則按16股分紅,店東12股,經理1股,全體職工3股。

老武漢的葉開泰,待遇也不錯:學徒三年期滿後,月薪10個銀元,第二年15個,第三年20個,全體店員每月發“月費錢”,作為剃頭、洗澡、洗衣的費用。每年帶薪休假72天,如果沒請假,則多發72天的薪水。端午、中秋有獎金,到年終再以各人薪水為基數進行分紅,壹般年景,1元薪水可分紅四到五毛錢。藥店還有基金會,分期存入4個月薪水,切藥老師傅吳碩卿告老回鄉時,取回本息500多元。

到1933年,上海工人的月工資壹般為20元,雙職工家庭年收入為400元以上。技術工人、小學教師、醫護人員等家庭的月收入超過50元,達到小康水平;中級職員、工程師、中學教員、醫生、記者、作家、律師和壹般演員的家庭,月收入壹二百元以上,則進入中產階層。

/gxwb/html/2010-12/07/content_20476.htm

  • 上一篇:黃澍簡介_朱兒女簡介_我的流浪青春簡介
  • 下一篇:江蘇省周莊旅遊景點介紹 江蘇周莊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