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貞觀君臣論治》全文翻譯是什麽?

《貞觀君臣論治》全文翻譯是什麽?

貞觀君臣論治(節選): 1. 丙午,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上又嘗謂侍臣曰:“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欲也。

譯:(丙午(二十壹日),太宗與群臣討論防盜問題。有人請求設嚴刑重法以禁盜,太宗微笑著答道:“老百姓之所以做盜賊,是因為賦役繁重,官吏貪財求賄,百姓饑寒交集,所以便顧不得廉恥了。朕主張應當杜絕奢移浪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老百姓吃穿有余,自然不去做盜賊,何必用嚴刑重法呢!”從此經過數年之後,天下太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商人旅客可在野外露宿。太宗曾對身邊的大臣說:“君主依靠國家,國家仰仗百姓。剝削百姓來奉養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來充腹,腹飽而身死,君主富了而國家滅亡。所以君主的憂慮,不來自於外面,而常在於自身。凡欲望多則花費大,花費大則賦役繁重,賦役繁重則百姓愁苦,百姓愁苦則國家危急,國家危急則君主地位不保。朕常常思考這些,所以不敢放縱自己的欲望。”)

2.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上怒曰: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於壹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法,朕復何憂!”胄前後犯顏執法,言如湧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

譯: (太宗認為兵部郎中戴胄忠誠清正耿直,提升他為大理寺少卿。當時許多候選官員都假冒資歷和門蔭,太宗令他們自首,否則即處死。沒過幾天,有假冒被發覺的,太宗要殺掉他。戴胄上奏道:“根據法律應當流放。”太宗大怒道:“妳想遵守法律而讓我失信於天下嗎?”戴胄回答道:“敕令出於君主壹時的喜怒,法律則是國家用來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氣憤於候選官員 的假冒,所以想要殺他們,但是現在已知道這樣做不合適,再按照法律來裁斷,這就是忍住壹時的小憤而保全大的信用啊!”太宗說:“妳如此執法,朕還有何憂慮!”戴胄前後多次冒犯皇上而執行法律,奏答時滔滔不絕,太宗都聽從他的意見,國內沒有冤案。)

3.上令封德彜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壹世之人!”德彜慚而退。

譯: (太宗令封德彜薦舉賢才,很長時間沒有選薦壹個人。太宗質問其原因,答道:“不是我不盡心竭力,而是現在沒有奇才!”太宗說:“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長處。古時候使國家達到大治的君主,難道是從別的時代去借人才的嗎?正應當怪自己不能識別人才,怎麽能誣蔑整個時代的人呢?”封德彜羞慚地退下。)

4.二年春正月,上文魏征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苗之惡得以上聞。舜明四目,達四聰,故***、換鯀、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臺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閣之變。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譯:貞觀二個年春正月,唐太宗問魏征:“君主怎樣做才算明智?又怎樣做才會昏庸? ”魏征回答說:“廣泛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會作出明智的決斷;僅僅片面地聽取單方面的意見,只能作出昏庸的判斷。從前堯暢聽民意,所以三苗的惡行被他知曉。舜廣開四方視聽,所以***工、鯀和驩這樣的壞人無處隱藏。秦二世毫不懷疑地信任趙高,給自己帶來了在望夷宮被趙高殺害的悲劇。梁武帝不加選擇地聽信朱異,結果讓自己遭受在臺城被活活餓死的屈辱。隋煬帝片面相信虞世基,落得被部將縊殺在彭城閣的下場。因此,如果君主廣泛地聽取和吸納意見與建議,寵臣就不能蒙蔽(雍,堵塞;蔽,蒙蔽)君主,並且下面的信息也會暢通地到達君主。” 唐太宗說:“說得對!”

5.(三年夏四月)甲午,上始禦太極殿,謂侍臣曰:“中書、門下,機要之司,詔敕有不便者皆應論執。比來唯睹順從,不聞違異。若但行文書,則誰不可 為,何必擇才也。” 房玄齡等皆頓首謝。故是:凡軍國大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中書侍郎、中書令省審之,給事中、黃門侍郎駁正之。上始申明舊制,由是鮮有敗事。

譯: 貞觀三年夏四月甲午,唐太宗禦 駕到太極殿(始,曾經),對壹侍大臣說:“中書省和門下省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門(司,部門),對不妥的詔令都應該提出意見或建議。近來只順應我的意圖,卻聽不到不同的聲音。如果中書省和門下省只是負責傳遞文書,那麽誰不能做呢?何必費心地選用人才呢?”房玄齡等人馬上磕頭謝罪。從前的做法(慣例)是:所有的國家大事,都由中書舍人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見,混雜地簽署自己的名字,叫“五花判事”。緊接著中書侍郎和中書令進行審查,此後給事中和黃門侍郎可以反駁和糾正中書省的意見。唐太宗方才重申已有的制度,從此很少有破壞規定的事情出現。

6. 乙醜,上問房玄齡、蕭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對曰:“文帝勤於為治,每臨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論事,衛士傳餐而食;雖性非仁厚,亦勵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壹,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則照有不通,喜察則多疑於物,事皆自決,不任群臣。天下至廣,壹日萬機,雖復勞神苦形,豈能壹壹中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決受成,雖有有愆違,莫敢諫爭,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則不然。擇天下賢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關由宰相,審熟便安,然後奏聞。有功則賞,有罪則刑,誰敢不竭心力以修職業,何憂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詔敕行下有未便者,皆應執奏,毋得阿從,不盡己意。

譯:(乙醜(初二),太宗問房玄齡、蕭道:“隋文帝作為壹代君主怎麽樣?”回答說:“文帝勤於治理朝政,每次監朝聽政,有時要到日落西山時,五品以上官員,圍坐論事,衛士不能下崗,傳遞而食。雖然品性算不上仁厚,亦可稱為勵精圖治的君主。”太宗說:“妳們只知其壹,未知其二。文帝不賢明而喜歡苛察,不賢明則察事不能都通達,苛察則對事物多有疑心,萬事皆自行決定,不信任群臣。天下如此之大,日理萬機,雖傷身勞神,難道能每壹事均切中要領!群臣既已知主上的意見,便 只有無條件接受,即使主上出現過失,也沒人敢爭辯諫議,所以到了第二代隋朝就滅亡了。朕則不是這樣。選拔天下賢能之士,分別充任文武百官,讓他們考慮天下大事,匯總到宰相處,深思熟慮,然後上奏到朕這裏。有功則行賞,有罪即處罰,誰還敢不盡心竭力而各司職守,何愁天下治理不好呢!”因而敕令各部門:“今後詔敕文書有不當之處,均應執意稟奏,不得阿諛順從,不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7.(六年冬十二月)上謂魏征曰:“為官擇人,不可造次。用壹君子則君子皆至。用壹小人則小人 矣。”對曰:“然。天下未定,則專取其才,不考其行。喪亂既平,則非才行兼備,不可用也。”

譯;貞觀六年冬十二月,唐太宗對魏征說:“選拔官員,不能輕率和倉促。任用壹個君子,所有的君子都願意前來,而如果任用壹個小人,所有的小人都會蜂擁而至。”魏征回答說:“確實是這樣。假如國家沒有統壹,那麽就只看人才的才幹,而不用權衡品行。如果國家已經安定(喪,死亡;亂,戰亂),那麽不是德才兼備的人才,就不能使用。”

8.十三年春二月,上既詔宗室群臣襲封刺史,左庶子於誌寧以為古今事殊,恐非久安之道,上疏爭之。侍禦史馬周亦上疏,以為:“堯、舜之父猶有朱、均之子。倘有孩童嗣職,萬壹驕愚,兆庶被其殃,而國家受其敗。正欲絕之也,則子文之治猶在;正欲留之也,而欒黡之惡已彰。與其毒害於見(現)存之百姓,則寧使割恩於已亡之壹臣,明矣。然則向所謂愛之者,乃謫所以傷之也。臣謂宜賦以茅土,酬其戶邑,必有材行,隨器授官,使其人得奉大恩,而子孫終其福祿。”

譯: 貞觀十三年春二月,唐太宗已經下詔書讓宗室和壹些大臣世襲刺史的職位,左庶子於誌寧認為古代和現今情況不同,這樣做恐怕不能保持長久的穩定,因此上奏疏表示反對。侍禦史馬周也上了奏疏,他認為:“堯、舜的父親還有丹朱、商均那樣的不孝子。假如讓小孩子繼承職位,萬壹他們嬌縱,老百姓就會受到他們的禍害.國家就會遭受損失。想要斷絕他們的職位,他們長輩的功勞還在;想要保留他們的職位,他們的罪惡已經明顯了。與其禍害現世的廣大百姓,不如不向有功 勞的大臣施恩,這是非常明顯的道理。這樣的話,原來關愛他們的行為,恰好成了傷害他們的行為。臣下認為應該賞賜他們土地和人口,如果確實(必,確實)有才能,就根據能力(器,才能)的大小授予相應的官職,使得本人受到陛下的恩澤,子孫也享有優越的生活。” 會司空、趙州刺史長孫無忌等不願之國,上表固讓,稱:“承恩以來,形影相吊,若履春冰,宗戚憂虞,如置湯火。緬惟三代封建,蓋由力不能制,因而利之,禮樂節文,多非己出。兩漢罷侯置守,蠲除曩弊,深協事宜。今因臣等復有變更,恐紊聖朝綱紀。且後世愚幼不肖之嗣,或抵冒邦憲,自取誅夷,更因延世之賞,致成剿絕之禍,良可哀湣。願停渙汗之旨,賜其性命之恩。”正碰上司空、趙州刺史長孫無忌等人都不願意接受世襲職位,上表堅決推辭,表的內容是:“詔令發布以來,感到孤單淒涼,好像行走在春季的薄冰上;宗族(宗,宗族)和親屬(戚,親戚)憂心忡忡(虞,憂患),如同被放置在火上的湯壹樣。追憶往昔,只有三代實行分封制,原因大概是因為中央的力量不能控制地方勢力,所以因勢利導,政令常常不是由中央王朝發出的。兩漢廢除王侯,設置郡守。消除(蠲,免除)了過去(曩,從前)的弊端,這非常恰當(協,和諧,融洽)。現在因為我們的緣故又有變化,恐怕會擾亂聖唐的制度。而且愚蠢不成器的後代,或者觸犯國法,自取滅亡。因為延續幾代的賞賜,導致斷絕的災禍,實在是可憐憫的事情。懇請能收回成命(渙,離散),恩賜子孫們性命。”無忌又因子婦長樂公主固請於上,且言:“臣披荊棘事陛下,今海內寧壹,奈何棄之外州,與遷徙何異。”上曰:“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義,意欲公之後嗣輔朕之子孫,***傳永久。而公等乃復發言怨望,朕豈強公等以茅土邪!”庚子,詔停世封刺史。長孫無忌又通過兒媳長樂公主堅決向唐太宗請求,他還說:“我排除千難萬阻為陛下效力,現在天下太平,為什麽要被任命到外地?這和遷徙沒有什麽分別。”唐太宗說:“天子把土地分封給有功的大臣,這是古今***同的做法。目的是為了讓妳的後代輔佐我的子孫,***同把大唐永恒的基業傳繼下去。但妳們卻表示不能接受,我怎麽會強迫妳們接受呢?”庚子日,唐太宗下詔停止世代封襲 刺史的制度。

9.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謂諫議大夫褚遂良曰:“卿猶知起居註,所書可得觀呼?”對曰:“史官書人君言動,備記善惡,庶幾人君不敢為非,未聞自取而觀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記之邪?”對曰:“臣職當載筆,不敢不記。”黃門侍郎劉洎曰:“借使遂良不記,天下亦皆記之。”上曰:“誠然。”

譯:貞觀十六年夏四月壬子,唐太宗對諫議大夫褚遂良說:“妳還在兼任起居郎,我可以看看妳記錄的起居註嗎?”褚遂良回答說:“史官(此指起居郎)筆錄君主的言行,詳細地(備,詳細)記載君主的善與惡,大概君主因此不敢有不良的言行,還沒聽說過君主自己看閱起居註的先例。”唐太宗說:“我有不妥的地方,妳也要如實記載下來嗎?”褚遂良回答說:“我的本職工作是如實筆錄陛下言行,不敢不記載不妥的地方。”黃門侍郎劉洎說:“假使褚遂良不記載,天下人都會記載。”唐太宗說:“確實是這樣。”

10. 十七年春正月戊辰,鄭文貞公魏征薨。上思征不已,謂侍臣曰:“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壹鏡矣。”

譯:貞觀十七年春正月戊辰,鄭國公魏征去世(諸侯之死稱為“薨”)。唐太宗常常思念他(不已,不停),他對近侍的大臣們說:“人們用銅制作鏡子,可以用來端正儀容。把歷史當作鏡子,可以明白人世的興盛衰落的規律。君主把臣下作為鏡子,可以知曉自己的得和失。”魏征離開人世(沒,指死亡),我就少了壹面鏡子。

11.二十壹年夏五月庚辰,上禦翠微殿,問侍臣曰:“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故,諸公各帥意以實言之。”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勝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備,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朕見賢者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以來,正直之士,比肩於朝,未嘗黜責壹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壹,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顧謂褚遂良曰:“公嘗為史官,如朕言,得其實呼?”對曰:“陛下盛德不可勝載,獨以此五者自譽,蓋謙謙之誌耳。”

譯:貞觀二十壹年夏五月庚辰,唐太宗禦駕翠微殿,問近侍的大臣:“自古以來的帝王即使統壹了中原,也不能使周邊的少數民族歸服。我的才能不如古人,但所取得的成就卻超過他們,我自己不清楚具體原因,大家敞開心扉盡情說說妳們的看法吧!”大臣們都說:“陛下的功勞德行像天和地那樣廣大,我們無 法說清楚。”唐太宗說:“妳們的答案不正確(然,正確)。我能做到這樣的原因,只在五個方面。自古以來,帝王紛紛忌妒比自己強的人,而我壹旦發現別人的優點,就好像自己擁有這些優點(善,優點)壹樣高興。對優秀人才來說,他們的品德和才幹往往不能兼備,我常常忽略他們的缺點,而使用他們的長處。帝王(人主,帝王)在提拔任用賢才的時候,往往巴不得把他們揣在懷裏;而退棄無能之輩的時候,恨不得把他們通通推到山溝裏。而我見到賢才就會敬重他們,遇到無能之輩就憐惜他們,兩類人都能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君主們往往厭惡鯁直坦率的大臣,明裏暗裏地處死他們,沒有哪朝哪代不是這樣。我登基以來,滿朝都是鯁直坦率的大臣,從來沒有貶退斥責(黜,貶退)過他們。自古以來歷代皇帝都看重華夏族,卻輕視少數民族,只有我能做到平等地愛護他們,所以各個周邊民族都像依賴(依,依賴)親生父母壹樣依賴我(種落,族)。這五個方面,就是我成就今天事業的原因。唐太宗回頭對褚遂良說:“妳曾經擔任過史官,像我方才說的壹番話,符合實際情況嗎?”褚遂良回答說:“陛下博大寬廣的德行記載不完(勝,盡),卻單單對以上五個方面滿意(與,贊許),陛下真的過於謙虛了。”

  • 上一篇:試析民國時期的黨圖書館——民國時期中國圖書館的興起與發展
  • 下一篇:瑞香科怕水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