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來,壹縷溫暖的陽光斜斜的從窗外灑進我的小屋,在雨後的空氣裏,沒有塵埃的浮揚,顯得那麽清澈透明。
陽光照在小木椅丄,散發出淡淡的光澤,似乎那溫暖的顏色開始流動起來,我的心情也跟著流動起來了。
這個時候,我敏感的直覺嗅到了陽光的味道。
溫暖、清澈、透明,縈繞在周身的說不清道不明的舒適的感覺,是心情的放松,也是對生活的愛。
小時候,我總是壹大早跑出去,在海邊玩耍。捧起壹把細沙,陽光照過來,好像鉆石般玲瓏耀眼。水面靜靜的浮動,波光粼粼,壹條條金鏈子,學著魚兒的樣子遊啊遊的。就是喜歡這種味道,是的,陽光的味道。
長大後,我常常高興的對朋友們炫耀說看到螢火蟲。我喜歡靜靜的依靠在院子裏的大樹下,和他分享我的快樂。壹直以來,他都很開心的做我忠實的聽眾。當我慢慢的捧起雙手,就看到,壹個個可愛的螢火蟲隨著微風的伴奏翩翩起舞,我就要輕輕的哼唱著,這夏日的味道,這陽光的味道。
收衣服的時候,伸出手觸摸陽光,燙燙的。我總會高興的不得了,這是陽光在跟我握手啊~!輕輕壹嗅,衣服上的淡淡的香氣傳在手心,在空氣中漫飛,我知道,這是可愛的陽光的味道。
院中,女孩站在陽光下,仰頭看著太陽,五指張開在眼前,輕輕壹嗅,這陽光的味道。
我喜歡,陽光的味道。
<成 長 >
匆匆畢竟是匆匆,時間磨刻過的歲月終究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只能站在生命的這岸遙望彼岸的往昔。無論是歡笑還是淚水,是成功亦或是失敗,可曾看見成長的代價悄無聲息地滑過指間?
五彩的童年,五色的童夢。童年時夢是最富趣味的,夢中的我們也許在廣闊的星際中遨翔,也許在無際的大海裏暢遊。記得我的童夢是與父親坐在樹下觀望星空,聆聽風穿過樹葉縫隙的愜意。可是我們成長了,因為成長我們丟了兒時的夢,學習與工作的壓力在夢中驚憂著我們,我們為拼搏未來的艱辛而痛苦,對於生命的意義而迷茫 。夢不再充滿雅味,我們更多地是在 夢中觀看現實,面對現實,於是我們在現實中成長。
在往昔我們是那樣地貪愛玩耍,愛與朋友在草叢裏做遊戲,愛在家裏做那些自己所謂的實驗,我們則像那些綠色而可愛的毛毛蟲,在枝葉間翻滾著,累了就貪婪地吮吸著童年鮮嫩的汁水,可是我們成長了,我們為自己織了壹個繭,同時也面對著生命的決擇,強者便能突破縛繭,脫穎而出,化身為蝶,擁有的不僅是陸地還有藍天,而弱者只能坐以待斃,在繭中默默死亡。於是我們在拼搏與奮鬥中成長。
漫畫書曾經是我們的最愛,它總是給我們編制了壹個又壹個的美夢,可是我們成長了,成長到以至於漫畫已不能解決我們的饑餓,漸漸地我明白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文學涵養,無論我們有多少個不願意,但總也擺脫不了壹個事實:不吃就會餓死!於是我們在不斷學習中成長。
為了成長,我們付出了很多,多到我們都已淡忘。但是壹種打自心理的信念讓我們堅信我們是正在經歷風雨的百合,在不久就可以聞到我們勝利的芬芳!
現在我們大家的功課都很忙,本該休息的時間全被占去學習,壹堆堆的作業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但若妳真的問我們:“妳們最想要的是什麽?”我們大部分同學會坦白地告訴妳——表揚,而並非自由。
是的,我們學習是為什麽?不過是為了老師、長輩、同學的表揚。認真地寫作業,考第壹,上好學校,為了什麽?也是為了表揚……
表揚是對我們的肯定、贊揚和鼓勵,是壹種心靈的必須品,有了表揚,才有我們不斷的努力,才有我們光輝的成績。
然而,老師與長輩們是多麽苛刻他們的表揚!當兒女、學生們做了好事來報喜時,雖然說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可臉上卻依然壹副無所謂的樣子,嘴裏用幾句簡單的話打發我們,給我們潑上壹盆冷水。霎時,喜悅之情如灰被風壹般地吹走了,剩下的是什麽?只有無助的嘆息。於是不再發憤,不再努力;於是失去了上進心;於是有了喜訊不願告訴別人,讓美好的東西,湮沒在心底,成為永久的記憶……
我們壹次次盼望家長與老師們能給我們表揚,哪怕是壹句贊揚的話、壹個鼓勵的眼神、壹個真誠的微笑……可他們卻壹次次讓我們失望,壹次次吹走我們的喜悅,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裏,少了壹份溫馨。
《秋》,她邁著輕盈而有力的步伐,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秋”,她走在金色的橋梁上,對這個美麗的大地施展了魔法;“秋”,她讓大地變得更加美麗多彩當第壹片金紅色的楓葉落入水中之時,就代表著秋到來了。壹片片顏色不壹、形狀多樣的、紅得似火的“蝴蝶”從樹枝上飄然落下,使縱橫交錯的林間小路變成金紅大道,路邊只有那桂花與菊花爭相開放,引得路人駐足觀看,就連陣陣秋風之中也摻雜著絲絲桂花的清香,菊花的清香與那秋天的清香。
秋天的美,不僅在於那與眾不同的風景,更在於那幅忙忙碌碌豐收的景象:碩大的果實艷麗地垂吊枝頭,散發出誘人的清香,讓人垂涎三尺,果農們辛勤地把壹顆顆果實摘下,可心中壹點也不疲倦,因為這是他們勞動的成果啊!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秋”,她讓人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熱情,冬天的歡樂。
“秋”,她邁著輕盈而有力的步伐,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秋”她走在金色的橋梁上,對這個美麗的大地施展了魔法;“秋”她讓大地變得更加美麗而多彩。
《童年的楊樹葉》 我小時候和姥姥住在壹個小小的四合院中,院中有壹棵枝葉繁茂的大楊樹,他是我童年的好朋友。 很小的時候,我總是和小夥伴們在楊樹下遊戲。夏日的陽光照在楊樹濃密的綠葉上,在我們頭頂撐起了壹把金光閃閃的遮陽傘,樹葉如童話故事壹樣美麗。我們在樹葉下玩鬧,享受無拘無束的清閑生活。回想那時的事情,眼前總會出現那壹樹金光閃閃的楊樹葉。 當我長大了壹點,每到秋天都會采集落下的楊樹葉,姥姥總是小心地幫我把它們夾在壹本本不知名的書裏。那時候我不知道什麽是標本,也不很清楚為什麽要收集落葉,但每天都會興致勃勃地捧回無數楊樹葉,奶奶也總是笑著把它們夾在書中。鄰居們看到我收集落葉,每次清掃院子時都特意為我留下顏色美麗的樹葉。有壹次壹個鄰居大姐姐送給我壹艘用黃葉折成的小船,我那時興奮極了,走到哪都拿著那艘小船,晚上睡覺時還特意讓姥姥把它放到寵物小狗碰不到的地方。那只小狗也是我的好朋友,不過我猜那時因為落葉小船,他說不定“失寵”了好幾天。 冬天,楊樹藏起了他的所有樹葉。每當這時,姥姥便拿出秋天夾在書中的落葉。姥姥教我用彩筆在樹葉上畫畫,畫好後姥姥在葉子的兩面貼上膠帶,並用線把壹片片樹葉穿在壹起,掛在門邊、墻壁上。姥姥還和我壹起用楊樹葉拼貼圖畫。幾片樹葉,簡單地折疊幾下,就組成了壹幅別具特色的圖畫,甚是有趣。墻上貼滿了這種圖畫,姥姥稱它們是我的“葉畫展”。每個冬日,都充滿了壹串串楊樹葉、壹幅幅葉畫,和姥姥慈愛的笑容。 春天來臨,嫩綠的新葉躍上枝頭。望著嬌弱的新葉,我開始期待他們快點長大,快點變成夏日中那壹樹金光閃閃的楊樹葉。 在壹年接壹年的盼望中我漸漸長大,楊樹葉是我形影不離的夥伴。直到那個秋天,我們才不得不分開。為了擴建馬路,小院將被拆除。我最後壹次拾起地上的楊樹葉,姥姥將它們夾到書中,壹如從前。那天,我告別了伴我度過童年的楊樹葉。 後來,我回到那條街道。小院不見了。讓我難以置信的是大楊樹也不見了,只剩下了粗壯的樹樁。幾個月後我又回到那條街道,這次連樹樁都不見了,馬路變寬了。 我至今珍藏著那最後的幾片楊樹葉。看到楊樹,就會想起伴我度過童年的那壹樹楊樹葉。
《螞蟻觀察日記》今天我發現了壹個螞蟻洞,它就在爺爺奶奶家旁邊的墻角下. 我抓住了壹只螞蟻,它是由三個小“芝麻”組成的。頭和肚子是黑色的,像兩粒圓鼓鼓的芝麻,中間是黃褐色的,像是壹粒癟了的芝麻。 螞蟻的身體大約有0.5厘米長,它的身體像上了壹層漆壹樣亮亮的。 螞蟻腦袋上有兩根觸角,經常輕輕地搖動。螞蟻的嘴像壹把小小的老虎鉗子,壹張壹合地。 螞蟻的腿細細長長的,壹***有六條,它的腿和身子壹樣也是經褐色的,因為很長,所以跑起來十分快。 我把壹小塊肉放在螞蟻洞旁,壹只螞蟻發現了肉,它碰了碰肉,又退了回去,等了壹下,它又過來碰了碰肉,又退回去,就這樣反復了好幾次。這時又來了三只螞蟻,它們也到了肉旁,其中有壹只螞蟻回洞裏去了,不大會兒,又有幾只螞蟻排著隊從洞裏直接來到肉旁,接著螞蟻越來越多了。 我壹個小時後再來觀察時發現:那些螞蟻把肉運到了洞門口,肉上面密密麻麻地爬滿了螞蟻。 我把水灑在螞蟻洞口,洞口本來是有壹堆細土的,現在被弄濕、沖散了。然後我看見出來了許多螞蟻,它們不斷地從洞裏推出泥巴來,不久洞就通了,螞蟻又可以隨便從洞口進進出出了。 通過這次觀察,我覺得螞蟻是團結、勤勞、不怕困難的動物。 養蠶成長觀察日記 今天,那條不會動彈的蟻蠶還是沒有絲毫動靜,用葉片輕輕壹掃,竟滾出很遠。它的身體其實早已經僵硬了,只是我不願接受事實而已,今天我算是為它宣布正式死亡,但是還將它保存在蠶盒裏壹天,明天再扔吧。同時還宣布壹條蟻蠶失蹤,因為我找不到它的蹤跡。還有壹條看起來也不行了,不過這條,我更願意理解為要蛻皮了。 其余的四條小蠶依然在不停地挪動著,好象不知疲倦似的。餐巾紙上還留下了它們的不少糞便。這些糞便呈純黑色,比沙子小得多,輕輕壹吹,這些小顆粒竟跑得無影無蹤。 為了觀察,我時常打開蠶盒,用放大鏡仔細照著,不知道它們對這種舉動是不是感到懼怕,懼怕到什麽程度?這幾天氣溫都太低(對於它們的生活來說),而且周圍聲音嘈雜,時而有強烈的燈光照射著,我想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它們的正常生活。對於它們來說,現在已經是明星了,我們倒更像港片裏的狗仔隊,不停地騷擾著,不停地探求它們的秘密。 今天那三條二齡蠶已有6毫米了,頭部呈黑色,較小,不容易觀察到更多的細節特征。胸部比頭部和腹部大,也比較長,三對鉤爪就長在這裏。腹部有七節,長短差不多,四對腹足就長於此,具體長在哪幾節上,有待於明天的進壹步觀察。 這些小蠶既然已經排泄了,當然也就在進食了,這從蠶葉上可以得到壹點結論。但是蠶葉並沒有我想象的被啃食許多,葉邊也少有被啃食過的那種缺口。許是蠶兒的胃口小,吃不了更多的桑葉。我持續觀察5分鐘,三條蠶不停地從桑葉的背面爬到正面,又從正面爬到反面。偶爾停留在葉子的邊緣,並不開口,卻又扭頭前行。大蠶們把不停地進食當作自己的工作,然而這些小蠶們卻把主要時間花在了嬉戲、玩樂上,我聯想到小貓小狗乃至小孩子,他們不都是這樣嗎?難道這天性在小蠶上也同樣存在嗎?蠶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個把月,它們利用這短暫的幾天來享受童年的快樂,也是我們樂於接受的。
《勤與艱》我國是壹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封建社會,我國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長期獨領風騷,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類在封建時代所達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發展史上輝煌燦爛的壹頁。
在這個“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時期,明初的文學家宋濂,在他的這篇贈序中向世人展示了壹代大文豪艱辛的求學歷程,勉勵後人在優越的學習環境中更應勤奮、專心致誌地學習。
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子,使同為學生的我感到這似乎不是幾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邊事,更使我知道求學路上壹路坎坎坷坷,我們應不畏艱辛,勇於探索,才能業有所精,德有所成。
古人因家境貧寒而借書親手抄寫,雖然辛苦卻壹點也不放松,抄完便跑去送還,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終於有機會看到各類書籍。而面對著父母為我買的壹大堆書,我卻很少細心地讀過,真不敢與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請教問題時畢恭畢敬,遇到先生訓斥、呵責時,他的態度變得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壹句話來辯解,直到先生高興了,才再次請教。面對古人在如此艱難的求學條件下,對知識的渴望與決心,我羞愧得無地自容。古人為了求學,不畏天氣寒冷,即使四肢都凍得動彈不得,壹日只吃兩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們豐衣足食從不為受凍挨餓擔憂,也沒有奔走的勞累,更不必親手抄書,但仍學業不精通,那只能怪我們用心不專壹了。
從發生在古人身上的壹件件“平凡”的事我終於明白勤奮與艱苦是相互聯系的,有了主觀的勤奮,壹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在我們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仍然需要勤奮求學,這樣才能業有所精,德有所成,將來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壹份力。
《竊讀記》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壹篇文章,題目是《竊讀記》。讀後,我被小主人公那種熱愛讀書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浮想連篇。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林海音。她喜歡到顧客多的書店去看書,因為那樣不會被人註意。有壹次到了夜晚,她才發覺已經讀了兩個多鐘頭了。合上書,咽了壹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呑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低著頭走出書店。有壹次,在壹位店員的幫助下我讀完了壹篇文章。我非常感激他。
課文中有這樣壹段話,“急忙打開書,壹頁、兩頁,我像壹只餓狼,貪婪地讀著……”林海音將滿懷讀書渴望的自己比作壹只餓狼,壹頁頁貪婪地閱讀,猶如餓狼撲食,寫出了林海音強烈的求知欲和對讀書的渴望。
看看作者,再想想自己,覺得十分慚愧。有哪位同學能說,妳要買對學習有幫助的書而家長不同意呢?沒有。家長壹聽,就會立刻去買,壹分鐘也不會耽誤。可我們有林海音那樣熱愛書籍、渴望讀書嗎?我們與林海音的差別多大啊!
讀後,我應該向文中的小主人公學習。學習她那種發奮讀書的精神,知識是壹點壹滴積累起來的。還有那位店員的熱心、愛心讓我感觸夜很深。俗話說得好: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記住,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更是在愛裏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