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江蘇埋過地雷嗎

江蘇埋過地雷嗎

53年前,23歲的年輕戰士王傑縱身壹躍,撲向即將爆炸的炸藥包,拯救了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的生命;半個多世紀來,“壹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精神傳遍神州大地,激勵著壹代又壹代官兵和人民。

王傑為何能做出如此壯舉?

“王傑班”是壹個怎樣的群體?

“王傑精神”又是如何傳承的?

讓我們壹起走近“王傑精神”的發祥地,走近傳承英雄精神的“王傑班”戰士——

王傑是誰?

23歲的他義無反顧撲向炸藥包……

1965年盛夏的壹個清晨,在江蘇邳州,工兵營地雷爆破連五班班長王傑正帶著民兵班進行埋排雷和爆破訓練。他半蹲著,小心翼翼地把捆綁好的炸藥包放到雷坑裏,用工兵鍬輕輕埋土,壹邊掩埋壹邊講解。

剛埋了兩三鍬,拉火管忽然冒出壹股白煙,發生了自燃!周圍聚焦的壹圈人根本來不及疏散,拔掉點火管也來不及,混亂關頭,王傑忽然猛地撲向了炸點,將生命永遠定格在23歲……

這是英雄王傑家喻戶曉的事跡,而英雄壯舉的背後,是最純粹簡單的思想和日積月累的習慣。

第2頁

王傑掩護下來的原民兵班戰士。

從小,王傑就是三好學生,19歲那年戴著大紅花來到了部隊。第壹次領到津貼費,他買了毛主席著作單行本,因為指導員告訴他:“要做壹個真正的革命戰士,必須學好毛主席著作。”每天晚上,他都在被窩裏打著自制的小手電學毛著;甚至咬破手指,用鮮血寫下“大學毛著”四個字。他在日記中寫道:“為了黨,我不怕入刀山進火海;為了黨,哪怕粉身碎骨我也心甘情願。”

軍事訓練上王傑也不含糊,他是公認的技術能手,入伍兩年就考得工兵五大技術滿堂紅,當兵3年就當上班長。他是地雷爆破兵,在坦克道埋雷,挑最硬的路面,壹鍬下去震得手生疼;制作木殼雷,要在裏面裝上土挨個過稱,壹定要和實雷壹樣重;練習匍匐托雷前進,衣服磨出洞,胳膊磨破了皮……

有壹天,王傑和戰友壹起攪拌瀝青,不小心被壹塊著火的瀝青燙傷了手,傷勢很重。連隊的指導員讓他住院治療,他不願意,每天依然到工地參加勞動,右手不能用就用左手,捏泥蛋、運石頭、裝炮……

王傑事跡陳列館中陳列的王傑日記。

在王傑的日記裏,經常看到黃繼光、董存瑞、雷鋒、方誌敏、劉胡蘭、邱少雲等英雄。這是他的精神榜樣,終有壹日,他也成了和他們壹樣的英雄。

犧牲前壹晚,他的日程表依舊安排得滿滿當當,就和他生命中每壹個平凡又不平凡的日子壹樣。晚上9點,和副班長談心;11點,學習《矛盾論》;淩晨2點,起床站崗,還幫戰友多站了壹班崗;4點下崗,他又給全排戰士倒好洗臉水、漱口水,疊好毛巾,擠好牙膏;淩晨5點,帶著器材向民兵訓練場走去……

在王傑的日記中,目之所及都是這樣的話:

“我們要壹不怕苦、二不怕死,做壹個大無畏的人。”

“什麽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麽是前途,革命事業就是前途。什麽是幸福?為人民服務就是幸福。”

“家庭三番五次的來信催我回家結婚,可是我主意已定,說什麽也不能丟掉黨的事業去處理個人問題。”

“當兵是為人民為黨為國而來的,不管任何工作,黨指到哪裏就沖向哪裏,就是需要獻上青春也沒怨言。”

“革命戰士講究吃穿打扮,就會忘掉革命。多壹份私心,就少壹份革命的理想……下定決心改正缺點,做到壹不吸煙,二不喝酒吃零食,三不買箱子、買便衣、買涼鞋,做壹個艱苦樸素的革命戰士。”

王傑犧牲後,同年11月27日,國防部命名王傑生前所在班為“王傑班”。而“壹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兩不怕”精神,穿越半個多世紀的時空,成為壹代又壹代“王傑班”的精神圖騰。

第3頁

“王傑班”不壹般?

19歲戰士身上有40多處傷疤……

“王傑班”戰士合影。

部隊轉型調整後,“王傑班”從工兵專業轉為裝甲步兵專業。轉型壹年,他們人人取得3個專業等級證書,熟練掌握11種打擊火器,可任意減員至7人不影響戰鬥,減員至5人能繼續戰鬥,減員至2人能堅持戰鬥,形成了人人有備份、個個可替補,隨時上戰場打勝仗的能力。

轉型之初,“王傑班”全班9人都是零基礎的“門外漢”,為了達到壹專多能的目標,每個人都鉚足了勁訓練。班長王大毛壓力最大,他常掛在嘴邊的壹句話就是:“時間不夠了,時間不夠了。”確實,壹年時間班裏人人考下3個專業等級證書,聽起來都讓人咋舌。

壹次訓練中,王大毛帶班7點多到達外訓場,轉眼壹上午過去了,到了開飯時間。有人問:“班長,什麽時候整隊帶回?”王大毛過去瞅了眼油箱:“還有油,大家辛苦壹下,再跑兩圈。”在王大毛這裏,計量時間的不是鐘表,而是油箱。

“王傑班”正在進行海上極限體能訓練。

“王傑班”的訓練有“三個鐵規矩”:訓練時間壹秒不少,規定內容壹個不落,訓練強度壹點不降。寒冬臘月,他們在冰天雪地中摸爬滾打,專挑大雪天練駕駛、大風時練射擊;盛夏酷暑,他們頂著如火般的烈日練習戰術,鉚在50多攝氏度的戰車內練協同;武裝越野,他們專選崎嶇的山丘路;構築掩體,他們專揀荊棘的雜草地……

長期摔打磨煉,“王傑班”的戰士有了壹張專屬自己的“特色名片”:繭子厚、傷疤多、臉蛋黑、衣服破。

周智涵給我看了看他的雙手,右手很大壹塊破皮的印記,左手手背有壹條長長的疤。右手是持槍第壹次匍匐時,不小心蹭到了地面,生生磨掉壹塊皮。左手是匍匐前進時,因為速度太快,力度太大,磚頭從手背劃過,刺破了靜脈,瞬間血流如註。周智涵看見,只是咬了咬牙,繼續前進。“為什麽不管它?”“因為訓練比較重要,確實是這樣。”他很真誠地說。

第4頁

“王傑班”戰士周智涵

周智涵今年19歲,才入伍壹年多,新傷加舊傷,身上的疤已經40多處。19歲的他臉上尚有稚氣,說話做事卻有著與年齡不符的穩重。采訪時怕我冷,他先探身關好窗子。然而去年入伍前,他還是個天天打遊戲,和父母吵架的叛逆小孩。

離開父母後,往日的回憶夜間常在腦海裏翻滾,想起媽媽冬日凍裂的手指,想起媽媽做好的可口飯菜,想起媽媽恨鐵不成鋼的淚水……他說:“遊戲不打有什麽呢,不過是掉顆星掉顆鉆,這都是虛擬的,媽媽的愛卻是真實的。”

去年的家書中,他寫道:“爸爸媽媽,不要擔心我,我已經是個小男子漢了。”而今在“王傑班”壹年,周智涵已經長成了“真正男子漢”。

“王傑班”壹直保留著壹個傳統:每天晚上,戰士們都要將老班長的被子打開,清晨再將被子工工整整疊好。這是紀念和景仰,也是傳承和激勵。

曾經周智涵也覺得這是無聊的形式主義,可是當他讀了王傑日記,當他挖雷坑,舉起鐵鍬砸向堅硬地面,半小時才只挖了個小坑時,王傑精神真正走進了他的心裏。

王超悉心擦拭王傑老班長雕像。

王超是“王傑班”上壹任副班長,他黝黑壯實,憨厚真誠。在王超心裏,王傑老班長是幫他打開心結,走出人生低谷的精神導師。他參加提幹考試時,考試前突然感冒發燒,漏答了30多道選擇題,結果以7分之差落榜。為此,王超郁郁寡歡了很長時間。

他再次拿起王傑日記,看到王傑因為成分問題,14次提交入黨申請書都沒能入黨的故事,忽然豁然開朗,覺得自己這點挫折太不值壹提了。後來,在全旅演講比賽中他以《挫折就是收獲》為題講了自己的故事,把掏心窩子的話都說出來了,贏得不少戰士***鳴。

“王傑精神”不僅影響了壹代又壹代的“王傑班”戰士,還跟著“王傑班”戰士的足跡,走出軍營,走向社會,走到壹個個地方工作崗位。

第5頁

“王傑精神”咋傳承?

時隔26年,兒子接下父親的槍

王超第二年順利考上了軍校。他在學校自我介紹來自“王傑班”,老師、同學既好奇又羨慕,紛紛讓他講講“王傑班”的故事,為此,王超還認真準備,給大家上了壹課。

後來,他在學員隊擔任模擬連指導員,全部按照“王傑班”的標準來,學員開始都叫苦不叠,“王傑精神”卻在更多地方傳承、發揚開來。

趙誌軍年輕時的照片。

28年前,老兵趙誌軍是“王傑班”的14任班長。他個子不高,滿臉笑意。當班長期間,他帶著全班榮立集體二等功。

趙誌軍自己也是敢打敢拼的精兵強將,曾經為提高體能素質,每天晚上堅持1000個俯臥撐,500個仰臥起坐,提兩個小板凳做擴胸運動,用背包帶把腿吊起來拉韌帶……因為表現優異,農村娃提幹上了軍校,先後擔任排長、副連長、連長、營長等職務。

2006年,趙誌軍轉業到安徽省滁州市交警大隊,到了地方,他也沒有丟掉王傑老班長的“兩不怕”精神,勤勤懇懇,不怕苦不怕累。他常年在高速公路上維持交通,逢年過節,要步行10多公裏調整車輛,下雪結冰更加危險。他說:“脫下軍裝換上警服,精神不能變。”

趙宇向戰友講解父親擔任“王傑班”班長的故事。

3年前,趙誌軍兒子趙宇來到了軍營,來到了“王傑班”。入伍前,趙宇是個將近90公斤的小胖子,入伍後瘦了30斤,磨破了手,崴到了腳,趙誌軍卻說:“我不心疼,他是軍人,是‘王傑班’的戰士,就該這樣!”

兩年過去,趙宇脫胎換骨。從壹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早上不起床晚上睡得晚的胖小夥變成獨立、自律、愛學習愛看書的***和國戰士。在他們父子倆身上,“王傑精神”實現了真正的血脈傳承。

這樣的傳承故事還有很多。“王傑民兵班”第壹任班長李彥清,是王傑當年用生命掩護下來的民兵之壹,後來,他在壹次地雷實爆訓練中為救壹個女民兵,雙眼被炸失明,被稱為“活著的王傑”。

從王傑家鄉金鄉到徐州,王傑幼兒園、王傑小學、王傑中學、王傑醫院、王傑派出所……遍地開花,“王傑部隊”的戰士也像滿天繁星,灑滿大江南北,英烈從未離去,就像那首歌裏唱的:“王傑的槍我們扛,王傑的歌我們唱,壹不怕苦、二不怕死,壹心為革命,永遠跟著黨……”

  • 上一篇:楊乃武和大白菜簡介。
  • 下一篇:如何收集泡過的杏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