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方言起始於秦漢,定型於南北朝時期,大體為南朝中古漢語留存。其保留了古漢語的入聲(昨cok7、不bwêt8、鴨-r?p8)、濁音(我ng?e1、裝zr?ng1、手xhiu3)、字(厥jü?1、爾-n1、咀jüü3)、詞(伶俐liang2l i 、淑氣sh u k8xi4.、炙人dh?k8nhin4.)、稱呼(新婦xin1 f u5.、爺娘yaa2nhi?ng、嬤嬤mwa2mwɑ)。基本聲調有8個,不完全統計的韻母有212個,兩者均陰陽相對,聲母44個,分清濁,元音分長元音(aa/oe/?/ii/uu)、中元音(ɑ/o/?/i/u)和短元音(?/?/e/ i / u ),中古音韻系統保存完整,語音細膩,韻味十足,含五行八卦和運氣之理。與客家話高度相似,贛方言日常溝通語速快,詞句通過約定俗成的重讀、弱讀、變調達到準確表意之效。
對比粵語、吳語、普通話和唐宋時期的韻書《唐韻》、《廣韻》可知:贛方言音韻調更加豐富,沒有經歷清化腭化(晴qiang2、銀ngin2、娘nhiong2)和合流(川thw?n1、灌gw?n4、慣grwan4)過程。同時,其受歷朝歷代官話和周邊漢語方言影響使得尖團音消失,介音脫落、新音出現、舊音遺忘(橫 h rwang2-> wang2)。特別是近現代信息交流無比通暢、普通話普及和人們觀念改變,加之贛方言沒有系統的語音、本字、詞匯等研究成果和教學,其傳承日益式微。
本文作者本著壹個對家鄉的赤子之心,以家鄉話為藍本,並充分參考各類拼音方案的優劣,在兼容普通話拼音方案的基礎上,采用窮舉法,歷時數年,總結出贛方言音韻調,寄希望這個歷經千年沈澱、底蘊深厚的漢語方言能夠得到傳承。
贛方言***有八個聲調,分陰平(1聲)、陽平(6聲)、陰上(2聲)、陽上(3聲)、陰去(4聲)、陽去(5聲)、陰入(7聲)、陽入(8聲)。陰調含1、2、4、7四個聲調,陽調含6、3、5、8四個聲調,陽調低沈,陰調高尖。
為表意流利清晰,避免同音字混淆,詞語中有重讀、弱讀和變調。弱讀音為舌顎阻音,氣息弱,可在音後加.來表示弱讀,有三個聲調,是為變調。變調分陰變(4.),陽變(5.)和輕變(6.),贛語在變調後***就九個聲調,這和粵語九個聲調相合。詞弱讀並變調約定俗成,無壹定之規,大致規律為:第壹字為1、2、6、8聲調時,第二字變6聲弱讀(標註為6.);第壹字為3、4、5、7聲調時,第二字變4、5聲弱讀(標註為4.、5.);第三字變5聲弱讀(標註為5.)。若符合此規律,第二字變5、6聲弱讀、第三字變5聲弱讀可省略標識音調,如“該垯子grai1d?t6.zu5. ”可省略標識為“grai1d?t zu”,“妹妹子mwai5mwai5.zu4.”可省略標識為“mwai5mwai zu4.”,“仔仔裏zai3zai6.li5.”可省略標識為“zai3zai6.li”,而“細伢子xii4ngra4.zu4.”、“熱人nh?t7nhin4.”則不能省略標識。
變調時,若此字的韻母為純元音,陰變(4.)、陽變(5.)後發中元音,輕變(6.)後發短元音,如“淑氣sh u k8xi4.”壹詞中“氣”字長元音變中元音,“伶俐liang2l i ”壹詞中“俐”字長元音變短元音。
變調時,陰變(4.)高尖,常用於表示強調、大之意;陽變(5.)中沈,常用於表示壹般、平常、中之意;輕變(6.)低促,常用於表示小、輕之意。如村名“陳落裏tr?n2l?k li”為小村,“高溪gau1xi5.”為中村,“插笏裏cr?p8hw?t4.li4.”為大村。
變調還可以表示不同的詞性,如“怕畏”壹詞讀成“pra4-wi4.”為動詞,讀成“pra4-wi”為名詞。變調是贛語分支甚繁的壹個因素。
另外,普通話雖然只剩4個聲調,可是在詞語中也有陰變、陽變、輕變留存,如“爸爸”-陰變、“媽媽”-陽變、“奶奶”-輕變。
贛方言聲母44個,分清濁,並可以細分成全清、次清、全濁、次濁。濁聲聲帶明顯震動並帶有氣嗓(如“手xhiu3”),由於唐宋時期北方漢語方言清化腭化,使得喉部發出的音逐漸減少,濁音派入其他聲母當中,當今普通話聲母已經不分清濁。
按照是否翹舌,可分為翹舌音和平舌音,對應普通話的卷舌音和平舌音,只不過翹舌僅是舌頭輕輕翹起,程度不如卷舌。為和普通話聲母兼容,同時為了區分贛方言中的送氣音,在拉丁字母後面加r表示翹舌音(如“張dr?ng1、暢trong4”,普通話是在拉丁字母後加h表示卷舌音),在拉丁字母後面加h表示送氣音(如“章dh?ng1、唱thong4”,普通話送氣音已經並入卷舌音)。再者,為了避免歧義、書寫簡便、回歸本源、見音識義,用 h 表示喉音gh,nh表示齒音nj,用 f 表示唇齒音fh, d 表示濁音d,得出上面與普通話聲母表兼容的贛方言聲母表。由此可見,贛語有送氣音、翹舌音、平舌音相對應,***dh-dr-d,th-tr-t, d h- d r- d ,nh-nr-n,ch-cr-c,qh-qr-q,zh-zr-z,sh-sr-s,xh-xr-x九組。
dr/tr/ d r在作者故裏分讀成音,在江西其他壹些地方連讀成音,稍有差別。dh/th/ d h三個聲母在《廣韻》中消失,說明至少在唐宋時期,北方漢語方言就已經開啟清化進程。上表中還錄入f/fh/v三個聲母(f/fh在中唐已經出現)。
介母為伴隨音,不單獨成音,位於聲母與韻母之間。為與普通話拼音體系兼容,用y表示喉音j,如“名myang2”;用ü表示撮口音y,如“元ngü?n2”;用w表示合口音u,如“歡fw?n1”。還璞歸真,從而得出贛方言介母表。
贛方言介母有r/w/i/ü/y,***5個,其僅有0.5個音位。不完全統計的介母組合有rw/ri/rü/yi/yü五個,其也只有0.5個音位,為唇舌壹同發出。
據不完全統計,贛方言基本韻母有49個,與介母組合而成的韻母***有212個。贛方言韻母分陰陽,陽音舒長,陰音短促。陽音對應聲調2、3、4、5,陰音對應聲調1、6、7、8。聲調8中的元音對應英語的短元音(短元音可在元音下加_以示區分,差異甚大的用異體字母表示),所以ü發出聽起來像i,如“血x ü et8、律l ü t8”。
韻母中的單元音分短元音、中元音和長元音,形如?-ɑ-aa;?-o-oe;e/ê- ?/?-?; i -i-ii; u -u-uu; ü -ü-üü。壹般規律為:與m/n/ng組合成韻的為中元音(如“藍lam2”),單獨成韻的為長元音(如“車thaa1”),入聲中陰入為長元音(如“辣lat7”),陽入為短元音(如“甲gr?p8”)。
元音在詞句中常弱讀,弱讀音可為尖音和中音,尖音即為短音弱讀(比普通話輕聲尖,對應輕變,聲調6.),中音即為短元音和長元音歸中發音,音長介於長元音和短元音之間(對應陰變聲調4.,陽變聲調5.),位置與d相當。入聲弱讀:-t/-p/-k壹帶而過(-p僅輕觸下齒)。
入聲-t/-p/-k為舌尖阻氣音,並不發出。e/?為後舌音(如“北bek8/舌sh?t7”),ê/?為前舌音(如“失shêt8/十sh?p7”),ê音位於i和e之間。e/?/ê主要用在入聲。ao為前舌音,au為後舌音,音ao/au(如“肖xiao1/頭hau2”)多地分別腭化為?u/ou(如“肖xi?u1/頭tou2”)。壹些地方音ü平化為i。
音 ? / i / u ,北方方言已經演化成兒化音,如“二nh ? 5->er4”。北方方言音 i 有保留,比如“時”。m/n/ng可單獨成音,如“姆媽m2mrɑ”、“爾-n1”、“五ng3”。元音後加h主要用於壹些吆喝、呼喊的字詞,比如拉長音:趕馬聲“架jiah4”,舌根阻音:趕牛聲“嚄woh5”。此類音不單列出。
通過對比《廣韻》與贛語發音,可推斷在唐宋時期,北方漢語發生清化腭化(如“清qi?ng1->qi?ng1”,“搶qiong3->qiang3”)、同源字發音出現分化、入聲也少量出現-t/-p/-k脫落(如“唾tw?t8->two4”)、w向ü演化(“轉drwon4>drü?n4”)。而通過對比贛方言各個地區子方言的清化程度,可以推斷江西人的祖先從北方遷來的先後順序甚至時間。
由贛方言音韻調可知,贛語是壹門古老而精細的漢語方言,不完全統計的讀音在2100以上,使得重音字大大減少。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鄉音是鄉情的根。文化有巨大力量,贛方言厚重的底蘊讓其穿越千年,創造了燦然的江右文化,歷久而彌新。壹個地區如果丟棄了她的優秀文化,將暗淡無光,甚至步入平庸,而這方水土養育的兒女也將形同無根的浮萍。傳承方言,從我開始!
作者廢了大量心力寫出本文,為方便推廣贛方言之用,文中多有紕漏之處,還請不吝指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