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沈陽故宮博物院的館藏文物

沈陽故宮博物院的館藏文物

沈陽故宮大政殿俗稱八角殿,始建於1625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盛京皇宮內最莊嚴最神聖的地方。初稱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後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臺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設有寶座、屏風及熏爐、香亭、鶴式燭臺等。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1644年(順治元年)皇帝福臨在此登基繼位。

大政殿原名篤恭殿,重檐八角攢尖式,八面出廊,均為“斧頭眼”式隔扇門。下面是壹個高約1.5米的須彌座臺基,繞以雕刻細致的荷花凈瓶石欄桿。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殿內有精致的鬥拱、藻井和天花,殿前的兩根大柱上雕刻著兩條蟠龍,氣勢雄偉。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壹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大政殿前,八字形東西排列著10座方亭,俗稱“十王亭”。 盛京皇宮的正門(俗稱“午門”),它是壹座面闊五間的硬件山式建築,房頂滿鋪黃琉璃瓦,飾以綠剪邊。尤其大清門山墻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個墀頭,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鑲嵌而成,紋飾為凸出的海水雲龍及象征皇家富貴吉祥的各種動物,做工精細,栩栩如生。這裏是文武百官候朝之所,此外亦是領賞、謝恩、校射等場所。

鮮為人知的沈陽故宮大清門“影壁墻”。

這個建築基礎長29.1米、寬1.6米、殘高1.1米,整個基礎由花崗巖制造,為高浮雕上仰蓮、下覆蓮“須彌”基座,兩側各有1.45米長的“盤腸兒”圖案,北側兩端各雕刻“寶珠”,基座之上,殘留兩層青磚。

經測量,沈陽故宮大清門寬22.95米,正南100米處,即為這座“影壁墻”,足見該“影壁墻”為沈陽故宮大清門的南面屏障。

據《沈陽故宮誌》記載,乾隆十三年(1748年),沈陽故宮大規模增建竣工:重修崇政殿前飛龍、翔鳳二

閣;於鳳凰樓左右增建師善齋、日華樓、協中齋、霞綺樓;崇政殿東增建頤和殿、介祉宮、敬典閣;崇政殿西增建迪光殿、保極宮、繼思齋、崇謨閣等建築。同時,修建了這座大清門“影壁墻”。他說,清兵入關之前,滿族人沒有在建築物正門前修建“影壁墻”的建築習俗。清兵入關後,滿族人吸納了北京漢人的建築格局,逐漸適應了在北京建築正門前修建“影壁墻”的建築習俗。於是,北京故宮的皇極殿前修建了著名的“九龍壁”影壁。

乾隆十壹年(1746年),乾隆皇帝東巡祭祖時,看到沈陽故宮正門大清門南面,兩排“司房”極不規整、十分混亂,不符合皇家宮殿前庭規制。於是,乾隆便下旨將兩排6間“司房”拆除,按照北京故宮建築規制,在增建鳳凰樓兩側建築群同時,修建了這座“影壁墻”。

這座大清門“影壁墻”,壹米多高基座之上的墻體,足有兩米多高,整體高3米多,為“五龍琉璃影壁墻”,曾經十分壯觀。《盛京通誌》中的沈陽故宮俯瞰圖上,記載了這座“影壁墻”的位置,成為沈陽故宮建築群落中,正門“大清門”的正面屏障,這座皇家宮苑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沈陽故宮臺上五宮建築是指位於中路中軸線上崇政殿和鳳凰樓之後的寢宮部分。盛京皇宮內,多為庭院式建築。而鳳凰樓高臺上的後宮生活區,則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形式。中宮清寧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以及次西宮永福宮,五宮圍合成合院式,與清寧宮東西墻外靠北側的兩座配宮壹起,構成皇太極時期的後宮建築。中宮清寧宮為帝後居所,宮前東為關雎、衍慶二宮,西為麟趾、永福二宮,分別為皇太極的宸、淑、貴、莊四大妃所居住,其中的永福宮是清世祖福臨誕生和幼年居住的地方。這壹組建築形成於公元1627—1632年的後金時期,它與《建州紀程圖錄》中所描繪的“奴酋家”的建築形式完全雷同,保留著許多早期滿族民居的建築及裝飾特色:主要仿照滿族民居的建築形式,以尖山式硬山頂為主。屋項覆蓋黃琉璃綠剪邊的瓦飾。五宮的房屋舉架、面闊進深略有區別:東西次宮的規模次於清寧宮、而次東宮、次西宮又小於東西二宮。清寧宮以北東西兩側小配宮,僅為三間硬山式建築。

四大配宮均為明間開門,室內兩側次間和稍間形成兩個“卐”字形炕面,加上暖閣內的壹鋪炕,***計七鋪炕。清寧宮除做為皇太極和皇後的寢宮外,還兼作皇宮內家祭和家宴的場所,因此將門開在東次間,形成東稍間,封閉成“東暖閣”用於居住,西側四間貫通成適宜祭祀和家宴的“口袋房”式的空間布局。

清寧宮為五開間前後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極和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中宮。室門開於東次間,屋內西側形成筒子房格局,東梢間為帝後寢宮。寬大的支摘窗式樣樸素,欞條皆以碼三箭式相交,宮門亦不用隔扇式。正對宮門豎立祭天的索倫竿,此均為源自滿族民間的傳統風格。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緣剪邊,前後皆方形檐柱,柱頭飾獸面,檀枋施彩繪等,則是吸收漢、藏民族建築藝術。

麟趾宮位於沈陽故宮清寧宮西側,亦稱西宮,建於清太宗天聰年間,崇德元年定名麟趾,是清太宗皇太極貴妃娜木鐘的寢宮,裏間為起居、梳妝和日常休息之所,外間為饗客、用膳和禮佛之所。

衍慶宮又稱為“次東宮”,是皇太極的淑妃巴特瑪的寢宮。“衍慶”二字出自先秦,含義是福慶長久。

永福宮坐落在沈陽故宮鳳凰樓高臺之上,以清寧宮居中。它位於西廡之末,序列次西宮,是歷史上著名的孝莊文皇後——莊妃居住、輔政和養育皇子福臨的地方。 前為扮戲房五間,即演戲時的“後臺”,室內北墻有通往戲臺的上下場門。扮戲房以北戲臺兩側各有遊廊七楹,東側西向,西側東向,南北分別與扮戲房、嘉蔭堂之兩山相接。此乃皇帝於此賜宴賞戲時王公大臣等設座之處。正北為嘉蔭堂五間,主要是作為賜宴賞戲時皇帝臨禦之處,其東西稍間均有暖閣,亦可於此小憩。嘉蔭堂正前方庭中即為戲臺。清代乾嘉以後宮中演戲之風頗盛,在北京大內、圓明園、頤和園及熱河行宮建有戲臺之處,如暢音閣、清音閣、漱芳齋等。這座中型戲臺為歇山卷棚式頂,四面***圓柱十二根,下為半米多高的臺座。戲臺周圍嘉蔭堂、遊廊和扮戲房互相連接,構成四面封閉的空間,有利於演出時獲得較好的音響效果。

  • 上一篇:求好聽的傷感慢歌,女生唱的最好。
  • 下一篇:海鹽有哪些急迫的習俗?!!回答得好。我再補充幾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