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蒼刻於金代,以開寶寶為底子復制,保留了開寶寶的面貌。因其刻書年代早、數量多,收藏了晉代以前流行於中國的各種佛教經典、法條、學說,其中300余卷為中國善本,堪稱稀世珍寶。當時,北平圖書館、北平石三學會和上海影印宋版藏經協會選印了《趙藏》,出版了《宋藏》。抗日戰爭1942年春,太嶽區二地委得知日軍將劫掠廣勝寺經卷,立即上報太嶽軍區陳賡、薄壹波。軍分區立即組織力量營救、轉移和躲藏,許多戰士為此付出了生命。北平解放後,中央人民政府下令將趙倉收藏於北京圖書館(現國家圖書館),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敦煌遺書》壹起成為國家圖書館四大鎮館之寶。上世紀末,任以趙藏為底本,編輯了《大藏經》。
《趙藏》的刻制地點是解州景林山天寧寺,即現在的林靜寺,位於運城市鹽湖區西張鄉柴家窯村西南的中條山北麓。
解州景林山天寧寺,建造年代不詳。在甘棠寧中,朝廷給它取名妙覺寺。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更名為靜林山興化寺;到北宋清朝末年(1041-1048),該寺長期處於衰落狀態。僧人普真、文玉修了壹座寶塔,重修擴建,報請官方批準為“十方叢林”。當時香火鼎盛,據說與周浦的齊顏寺、萬古寺齊名。北宋元佑年間,弘治和高遠二人重修興化寺。
金石寺的名字叫靜林山天寧寺。當時,壹位名叫殷勇(shěn)奈(nai)的僧人,壹位實名的律師,選擇了解州天寧寺作為他雕刻《大藏經》的地方。金代的刻書中心在平陽,解州是刻書發達的地方。
殷青,河南人,在河南孟州天王院出家。當年魯豫宋徽宗去五臺山拜佛,曾經開車,得到壹把金刀和玉鑒。到了五臺山後,“感覺文殊菩薩顯於空中,得見佛頂,曰:‘汝在晉江之地,有大緣刻大藏經’,此為其意刻大藏經之緣起。隨後,他又帶領崔、慈雲等弟子三千多人,在晉南、西秦的和、桀、冀、平水(臨汾)、江陽(侯馬)等縣,齊心協力,四處籌款。伯公律師手指燒心,崔斷臂,劉居士先斷臂,後在普救寺佛塔前自焚。當地漢、女真、蒙古信佛者深受感動,紛紛捐錢,甚至傾家蕩產籌款。因此,“昭藏”由民間發起,依靠廣大信眾集資刻藏經,是第壹次發自內心的。
金皇通九年(1149)開始刻字。金大定16年(1176),殷勇臨終時囑托弟子:“等我完成了,我就是那個把圓周率的大藏經填滿的人。”到金大鼎18 (1178)時,浩瀚的《大藏經》雕刻工程終於完成。揭州景林山天寧寺是雕刻工程的“指揮部”。據絳縣太陰寺所藏《刻藏經大師重修太陰寺碑》記載“從幾個院落開始,刻藏經”“從新田、翼城、古江三個院落開始,補刻經數”表明有許多寺廟合力刻,“天寧”
雕刻工程完成後,崔將印經藏了起來,呈獻給朝廷。朝廷下令在聖庵(今北京聖庵)為法真立壇受戒為比丘尼。大定21(1181)年,藏經全文送往京城,由弘法寺收集,印制流傳。大定二十三年(1183),朝廷封法真子儀為宏觀教育大師。
正是趙蒼的雕刻地,奠定了天寧寺在佛教史上的知名度。這座寺廟在元朝中期到鄭錚王朝期間重建了兩次。元代,該寺名為靜林山天寧萬壽寺。
金代末元初,金倉的壹些典籍被火燒毀,耶律楚材主持刻寫了這些遺失的典籍。廣勝寺的《趙金城藏》就是此刻後的印本。
明萬歷二十年(1592),廣勝寺所藏經卷經年累月遺失,武順和尚抄錄補充了幾卷。清雍正九至11年間(1731 ~ 1733),在信眾的光顧下,廣勝寺又壹次大規模抄收僧俗。《趙藏》中有200余卷的補充手抄本,是這兩部補充手抄本。
清雍正、乾隆年間,景林山萬壽寺曾兩次重修。民國初年,土匪猖獗,林靜寺成為受害者。當地士紳為了除掉賊巢,上書請願,轉省令批準。民國9年(1920),林靜寺被拆除,僅存僧墓寶塔30座,自然倒塌,人為破壞。到目前為止,只有2座寶塔。多麽不可理解的禁匪方式。
1995年,大傑法師來到多刺的林靜寺遺址,開始重建林靜寺,並成為住持,至今難以成規模。大傑法師,俗稱季明傑,1928,遼寧省鳳城市人。先後在黑龍江省柴河林業局、甘肅省糖廠工作,1994年在芮城縣興隆寺出家。?
這是西漳鄉柴家窯村西邊通往寺廟的水泥路,寺廟就在路的盡頭。
往上是正廳。
左轉有兩層,算是和尚的小屋。在樓下遇到了大姐師傅和他的女兒,還有壹個當地的和尚和壹個搞建築的誌願者。大姐師傅以前總是摔斷腿,所以自己照顧自己,沒有就醫。我們和大姐法師聊了很久,聊老師的災難經歷,聊寺廟住持的選擇和不斷發展,聊寺廟和周邊的關系,和發展旅遊業的關系,聊僧人的情況。說起重建林靜寺的功德,以及老師將來壹定要為林靜寺的歷史留名壹事,老師說:我就是想建這個道場,弘揚佛法。直到另壹個和尚有節奏地敲著雲板,進入五觀堂唱歌。我知道這是餐前儀式,就走了。
塔林在寺廟東南半英裏處。想想30多塔林有多壯觀。現在只有兩個掛在壹起,聊勝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