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濟南千佛山萬佛洞的歷史

濟南千佛山萬佛洞的歷史

1.介紹壹下濟南的千佛山,珍珠泉,靈巖泉的景觀。千佛山古稱驪山,又稱舜耕山。

千佛山峰巒起伏,森林茂密,猶如濟南的天然屏障。

是濟南三大景區(趵突泉、大明湖)之壹。千佛山古稱驪山,又稱舜耕山。

相傳古時候,虞舜帝為民時,在驪山下勞作,名曰舜耕山。據史書記載,隋朝時期,佛教在山東盛行,虔誠的信眾沿山、沿墻雕刻大量石佛,修建了數千座佛寺,故名“千佛山”。

沿著盤島西路往上爬,亭子旁邊有壹座唐懷亭和壹座古塔。據說唐朝著名的士兵秦瓊曾把他的馬拴在這裏。在半山腰,有壹座彩繪牌樓,即“七言九殿”廣場。

登上亭子,靠欄桿北望,近處大明湖如鏡,遠處黃河如帶,泉城風光壹覽無余。千佛山上的石雕集中在興國寺後的千佛崖上。

興國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於唐代,後為他人代建,規模日益擴大。寺門外西南上方的懸崖上,有“第壹密華”四個大字,每個約4米見方。

千佛崖上有60多尊隋代石佛,歷史悠久,藝術價值很高。在千佛山的東面,佛慧山上也有石雕佛像。

其中,主峰腳下有壹座佛教神龕,內有壹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俗稱“大佛頭”。這是壹件非常罕見的石雕。1959拐進了千佛山公園。

。1981年,北魏黃石摩崖造像、山南佛輝山造像及開元寺遺址、山東麓革命烈士陵園置於千佛山景區。

65438-0995,山東省將千佛山列為全省七大景區之壹。興國寺又稱千佛山寺,隋朝時根據山勢雕鑿了許多佛像,修建了“千佛山寺”。

到了唐代,“千佛寺”改名為“興國寺”。自元代以來,廟會壹直在3月3日和9月9日舉行。這座寺廟在明代進行了擴建,它成為了壹個香火勝地。

廟門外西南上方的懸崖上,有“第壹密華”四個大字,每個約4米見方。千佛崖上有60多尊隋代石佛,歷史悠久,藝術價值很高。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興國寺後的千佛崖上。位於千佛山陰山中段,是千佛山的主體建築。始建於隋開帝年間,名曰“千佛寺”。

唐朝貞觀年間擴建,改名為“興國寺”。這裏有大雄寶殿、臥佛殿、觀音寺、法堂、彌勒殿、千佛崖、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和對花亭等名勝古跡。

萬佛洞位於千佛山北麓,匯集了莫高窟、龍門石窟、麥基石窟、雲岡石窟四大中國著名石窟的精華,有佛主、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近三萬尊佛像。遊客可以看到北魏、唐宋時期雕像的魅力。除此之外,還有零星的名勝古跡,如湯懷亭、“奇煙九點”和“景雲禪觀”。

珍珠泉,濟南第三名泉,位於濟南老城區中心,泉城路珍珠泉禮堂以北。周圍有許多小泉,如楚泉、西亭泉、順泉、玉環泉、太乙泉,稱為珍珠泉。

珍珠泉池長42米,寬29米,四周有雪花石圍欄。岸邊楊柳輕掛,泉水清澈如藍。池底浮現出壹串串白色的氣泡,像是百萬顆珍珠在四處飄蕩,令人迷惑,令人動容;泉的西北角有壹池泉水,向北流經百花洲,進入大明湖。珍珠泉地區是壹個優雅的花園,蒼松翠柏,垂柳,泉池中亭臺樓閣。公園內羅國橋西側,有壹株五六米高的宋代海棠,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據說是濟南知府曾鞏種的。

此外,珍珠泉北面新建了人工湖,假山松柏,別具壹格。靈巖春韻重在龍山北麓,四周是蒼白的懸崖和幽深的石塘,四周植被茂密,山上有涓涓清泉滲進池塘。

每個流的大小和速度不壹樣,高度和方向也不壹樣。有的掉在石階上,有的掉進水潭裏,發出的聲音大小輕重長短不壹。他們只聽叮叮當當、劈裏啪啦、砰砰作響,大泉如雨般奔騰。小泉渴望低語,就像壹個看不見的音樂家在那裏彈琴,曲調優美。人們稱此為“滴水琴君子泉”,亦稱之。古人吟誦靈巖春韻的作品很多。

從唐代的磐石縣令,到宋代的成區、、宋敬、劉大人,明代的、張謇,清代的夏茂基、羅、宋、等,都有詩詞歌賦。1928年,四川四大軍閥劉向、劉、鄧錫侯、田到資中“求和”,會議地址在君子泉。

如今,許多電影和電視劇都在這裏取景,包括著名的電視劇《哈老師(諧音)》。君子泉的摩崖石刻具有崇高的魅力。明代著名學者曹學佺在他的著作《蜀名勝記》中寫道:“東蜀領十六郡,山川壯麗,資源最多。

稟賦中,優於十四,北燕最多。靈巖是指唐宋以來,這裏巖壁之間的1700多尊莫言雕像。

5月,1987,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易先生來資中訪問六天。他對石刻藝術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它在年代、布局集中、內容豐富、題材獨特等諸多方面都超越了安嶽和大足。可惜資中的石雕沙比較粗糙,容易風化,不然“石雕之鄉”的贊譽就差了。五代天成年間(公元926-930年),時任磐石縣令的朱楓遊覽“君子泉”有詩曰:紫雲生於崖上,崖上仙約舊盟。

馬中見碑驚鶴,黃昏回望宛城。

2.千佛山開元寺有多古老?它是濟南開元寺的遺址。位於千佛山東南的佛慧山下的深澗。這座寺廟歷史悠久。據《續修黎城縣誌》。金石三”,寺址石壁上有“大隋皇帝”字樣殘跡,可見隋朝時佛教徒曾踏足此處。唐朝開元年間(713~741),又修建了“佛慧寺”。它是在北宋景祐年間重建的。明初,濟南城內的開元寺為官府所占,僧人遷居於此,故改名為開元寺。寺廟三面環山,蒼松翠柏,藤蔓垂掛,極為幽靜。宋代有正殿5間,東西殿3間,紫丁香數株。殿後北墻上鑿有許多上下石室。

濟南開元寺遺址位於千佛山東南方的佛輝山下的深溪中。這裏山勢險峻,秋天黃花遍地,是濟南八景之壹。這座寺廟歷史悠久。據《晉續修黎城縣誌》記載,寺址石壁上有“大隋皇帝”字樣的殘跡。可見隋朝時佛教徒就踏足於此。唐朝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又重新修建了“佛慧寺”。它是在北宋景祐年間重建的。明初,濟南開元寺為官府所占,僧人遷居於此,故改名為開元寺。開元寺三面環山,蒼松翠柏,藤蔓垂掛,極為幽靜。宋代有正殿5間,東西殿3間,紫丁香數株。殿後北墻上鑿有許多上下石室。《歷城縣誌》記載的濟南名勝有八處,分別是“金平春曉”、“扶搖直上”、“佛山秋菊”、“鵲華煙雨”、“迎浪夕照”、“明湖泛舟”、“白雲飄雪”、“秋風落”。其中“佛山秋菊”的樹齡為1268年。

3.濟南歷史上的佛輝山位於千佛山的東南部。因山上雕有壹尊大佛,故古稱大佛山。明朝萬歷年間,濟南知府平康裕在山上修建了壹根巨大的石柱,狀如針,俗稱“針山”。因其形似筆,故又稱“文筆峰”或“文筆峰”。古人迷信風水。他們以為濟南城地勢低窪,地下多水,像壹條船。如果它沒有被牢牢地拴住,它將來會被水漂帶走。於是在這座山上立了壹根巨大的柱子作為綁船的石堆。濟南解放前,軍隊修築工事,拆除石柱。

該山海拔460米,山勢險峻,巨石險要,山谷蜿蜒。秋天,滿山都是黃色的花。重陽節期間,歷代文人墨客經常爬山賞菊,被稱為“佛山賞菊”,是舊時濟南八景之壹。

在山峰的北墻上,有壹個巨大的佛教聖地,完成於1924,高約9米,中間有壹個拱門,上面有清末濟南皇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張應麟題寫的“大雄寶殿”四個字。龕前有北宋的景色嗎?第二年(1035)刻在山上,次年刻了壹尊佛像。這座佛像高7.8米,寬4米。它宏偉而莊嚴。因為只雕刻在胸肩以上,所以俗稱“大佛頭”。佛像西側石壁上刻有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三月重修碑文。東壁樂的“大恩大悲”四個大字,也是給明人的題字。佛龕外東側的石墻上,是否有北宋的場景?三年雕刻的兩座方檐浮雕塔,姿態玲瓏,格調高雅。

壁龕向上,達到山頂,從山上看風景極好。鱗次櫛比的城市建築,明鏡般清澈的明湖,九曲曲折折蜿蜒曲折的黃河,“九點冒煙”的優美身姿盡收眼底。

在佛慧山峰下的深溪裏,是開元寺的遺址。這座寺廟歷史悠久。據《晉續修黎城縣誌》記載,寺址石壁上有“大隋皇帝”字樣的殘跡。可見,隋朝時期佛教徒就涉足這壹地區。唐朝開元年間(713~741),又修建了“佛慧寺”。北宋風光?年內重建。明初,濟南開元寺為官府所占,僧人遷入此寺,故改名“開元寺”。寺廟三面環山,蒼松翠柏,藤蔓垂掛,極為幽靜。宋代有五個大殿,三個東西大殿,幾株紫丁香。在寺廟後面的北墻上,有許多上下石室。以前儒生讀的不止這些。石壁西有真武洞,開鑿於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鄰洞下面的山上雕著壹只烏龜雕像,脖子上套著壹條蛇。設計奇特,造型簡約。周燕懸崖是許多唐代雕像的所在地。山泉在懸崖的縫隙中滲出,被稱為“長生泉”、“甘露泉”。夏天,綠蔭覆蓋,氣溫涼爽。各個年齡段的遊客都來這裏乘涼、品茶。

歷經滄桑,寺廟已倒,石刻佛像也有破損。只有唐宋以來各代碑刻在崖壁間保持相對完整。清泉洗玉,樹木蔥郁,風景依舊美麗。

在開元寺的西面,森林深處的石墻下,有壹個名為“睡雲洞”的天然洞穴。據說是開元寺臥雲和尚修行的地方。洞穴上窄下寬,高約7米,深約30米。裏面有碑文,鐘乳石很奇怪。巖石縫隙中滴落的水叮叮當當,匯聚成壹個個小水潭,順著洞底的小溪流淌。洞的上端用山花裝飾,掛著柔軟的樹枝。洞穴四周,巖石峭壁,樹木蔥蘢,幽深幽靜。

4.濟南千佛山的由來千佛山古稱歷山;相傳古代虞舜為民時,在驪山下辦公,故又名舜山或舜耕山。據史書記載,隋朝時期,佛教在山東盛行,虔誠的信眾沿山、沿墻雕刻大量石佛,修建了數千座佛寺,故名“千佛山”。

千佛山是泰山的殘存礦脈,海拔285米,面積166.1公頃,距山東省濟南市中心2.5公裏。它位於濟南市中心的南部,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濟南三大名勝。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擴展數據

千佛山主要景點:

萬佛洞1

萬佛洞,位於千佛山北麓,是千佛山的壹大勝景,建於1992。集敦煌、龍門、麥積山、雲岡石窟之精華於壹身。經過藝術家的精挑細選、潛心再現,仿作出了近三萬尊佛、菩薩、弟子、天王。最大的臥佛長28米,立於洞前的大佛高15米,洞內壁畫10000多平方米。

2.千佛崖

興國寺南側有壹座濟南早期造像群,對我國隋代佛教研究有重要價值。摩崖上有隋開帝七年(587)至開帝十五年(595)雕刻的130多尊佛像。極樂洞是雕像群中的主洞,中間盤腿而坐的阿彌陀佛,高3米,身後飾以佛光。

百度百科-千佛山

5.關於濟南的千佛山有什麽美麗的傳說嗎?千佛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壹,位於濟南市東南部,海拔285米。據史書記載,隋朝時期,佛教在山東盛行,虔誠的信眾沿山、沿墻雕刻大量石佛,修建了數千座佛寺,故名“千佛山”。沿著盤島西路往上爬,亭子旁邊有壹座唐懷亭和壹座古塔。據說唐朝著名的士兵秦瓊曾把他的馬拴在這裏。在半山腰,有壹座彩繪牌樓,即“七言九殿”廣場。登上亭子,靠欄桿北望,近處大明湖如鏡,遠處黃河如帶,泉城風光壹覽無余。千佛山上的石雕集中在興國寺後的千佛崖上。興國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於唐代,後為他人代建,規模日益擴大。廟門外西南上方的懸崖上,有“第壹密華”四個大字,每個約4米見方。千佛崖上有60多尊隋代石佛,歷史悠久,藝術價值很高。在千佛山的東面,佛慧山上也有石雕佛像。其中,主峰腳下有壹座佛龕,內有壹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俗稱“巨佛頭”,是非常罕見的石雕。1959拐進了千佛山公園。

周朝以前叫驪山。相傳古代虞舜曾在山下耕地。所以又叫余登山、舜耕山。隋開帝在位期間,根據山勢雕鑿了許多佛像,並修建了“千佛寺”,稱為千佛山。到了唐代,“千佛寺”改名為“興國寺”。自元代以來,廟會壹直在3月3日和9月9日舉行。這座寺廟在明代進行了擴建,它成為了壹個香火勝地。公園建於1959,面積166公頃。千佛山,風景秀麗,名勝眾多,壹字排開,像壹個屏風。興國寺位於千佛山山腰,有大雄寶殿、觀音寺、彌勒殿,對面有華亭閣。千佛崖南側,有隋代佛像10余尊。在懸崖上,從西到東,有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和呂祖洞。興國禪寺東側的驪山苑,是儒、道、佛的綜合體,內有順寺、魯班寺、文昌閣和壹個遊覽亭,保存了北魏、唐宋時期的石刻。在山的東麓是辛亥革命烈士陵園。如果妳從潘茜路上山,妳可以看到“七言九殿”的牌樓。牌樓的名字借用了唐代詩人李賀的詩句“遙望周琦,九支煙將燃,壹杯海水將流”。爬上樓梯就是“雲徑禪通”廣場。近年來,千佛山公園有了很大的發展,包括桃花園、旅遊索道、方盈園、奇怪的能量滑梯、十八羅漢、睡佛、高爾夫球場、觀音園、石兔園、梨園和瀑布。逐漸發展成為集歷史、文化、風景、佛教為壹體,服務功能齊全的大型旅遊景區。

千佛山位於濟南市南部,海拔258米,面積166公頃。它是濟南三大景點之壹。古稱三重山、驪山。隋朝在此開鑿佛像後,改名為千佛山,壹直傳承至今。佛像石雕集中在興國寺後前佛崖上,最早的造像是隋代的60多尊石佛。千佛崖下有極樂洞、黔婁洞、龍泉洞,其中極樂洞十六尊佛像高達三米。相傳古代虞舜曾在山下耕地。隋開帝年間,根據山勢開鑿洞窟,雕刻多尊佛像,修建“千佛寺”,逐漸被稱為千佛山。唐朝貞觀年間,對其進行了修繕,“千佛寺”改為“興國寺”。自元代以來,廟會壹直在3月3日和9月9日重陽節舉行。戰後被毀,明清重建。1959建成公園。

風景秀麗的千佛山,山的北側有三條曲徑通幽,松柏環繞,濃蔭蔽日。如果走路不方便,也可以從山東周邊的山路坐車上山,那裏的名勝古跡很多。興國寺位於千佛山山腰,有大雄寶殿、觀音寺、彌勒殿、對花亭。千佛崖南側,有隋開帝年間佛像130余尊。從西到東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和呂祖洞。驪山苑,位於興國寺東,是儒釋道三教的綜合體。有順廟、魯班廟、文昌閣和壹個亭子。在千佛山北麓,有壹個集四個石窟於壹體的萬佛洞。至此,遊客可以壹睹北魏、唐宋時期雕像的風采。山東辛亥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千佛山東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壹些零星的名勝古跡,如“湯懷亭”、“七言九殿”和“景雲禪觀”。

千佛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記載了無數歷史典故。如唐代段在《酉陽雜》中對驪山的由來記載了很長時間:“齊都城與驪山相遇,其上有古鐵鎖,大如人臂。巔峰時期的兩瓶左右。相傳山神在這海中的中山廊裏活動自如,所以海神把它鎖上,關了,飛到這裏。”在黔婁洞的石刻中還有壹個美麗的傳說:“黔婁先生去世時,他蓋了壹塊白布,非常小。當他蒙著頭時,他的腳露在外面,當他蒙著腳時,他的頭露在外面。孔子的弟子曾參的孫子曾Xi說:“如果妳把布斜著蓋,豈不是蓋得很緊?黔婁的妻子魏聰(音譯)說,“遮遮掩掩總比遮遮掩掩好。”。王先生活著的時候很挺拔,死後就歪了。這怎麽可能是王先生的本意呢?”這個故事作為佳話流傳至今。

近年來,千佛山公園有了很大的發展,包括桃花園、旅遊索道、方盈園、奇能滑道、十八羅漢、臥佛、高爾夫球場、大順石園、梨園和瀑布。1995被列為全省七大景區之壹,成為歷史悠久、風景秀麗、以舜文化和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大型旅遊景點。

千佛山民風淳樸,每逢“重陽節”都會舉行山民大會。這個習俗沿襲了幾個朝代,至今依然存在。屆時將有商家前來開展經貿活動,各種地方特產,如山楂、柿子、花生等也將上市,場面熱烈。

6.濟南千佛山臥佛介紹濟南千佛山主幹道上的壹座臥佛,準確的說應該叫臥佛。(關於臥佛的百度詞條已經有了。)

側臥或側臥的佛。《大唐西域記》中說,釋迦牟尼在收屍處把最後壹個弟子單賢曝光後,“就此沈寂,躺臥在兩樹之間的北方”。人參悲,感嘆大佛無聲,眾生有福。釋迦牟尼躺在他右邊的獅子床上安慰大家。這壹幕就是後來臥佛的形象。

第壹,臥佛的形成

《大唐西域記》中說,釋迦牟尼在收屍處把最後壹個弟子單賢曝光後,“就此沈寂,躺臥在兩樹之間的北方”。人參悲,感嘆大佛無聲,眾生有福。釋迦牟尼躺在他右邊的獅子床上安慰大家。這壹幕就是後來臥佛的形象。

二、國內外部分天然臥佛名單

●山東蒙山雲夢旅遊區有臥佛景觀。站在湛佛閣,放眼望去,在遠處兩座山的縫隙中,那座山的輪廓隱約可見,很像壹尊側臥的大佛!它的頭是朝西的,突出來的高點是耳朵,其次是脖子和肩膀,身體的大部分藏在山後面。還有壹個關於蒙山臥佛的傳說。據說古代有個叫仙門子的道士來到蒙山,經常在蒙山打坐。後來被壹位古代仙人修成佛,經常在此沐浴打坐。久而久之,他修煉成佛,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臥佛。1996年,蒙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在此建亭作為紀念,名為瞻佛閣。

●海南國保農場毛公山是天然的“臥佛”,長約4000米,高320米;

●山西洪洞縣廣勝寺山,號稱天然“臥佛”,長達3000多米;

●廣東韶關丹霞山天然“臥佛”長約3000米;

●甘肅省酒泉市城西的天然“臥佛”,長2200米;

●四川樂山巨型天然“臥佛”,全長1.300余米。四川著名的樂山大佛就在這座巨型臥佛的中心。

●阿富汗“巴米揚西臥佛”,長300米,高55米;“巴米揚東大臥佛”,長300米,高35米;

●緬甸“喬達奇睡佛”長75米,高30米。

7.濟南千佛山信息千佛山位於濟南市城南東部,離市中心不遠。

千佛山峰巒起伏,森林茂密,猶如濟南的天然屏障。是濟南三大景區(趵突泉、大明湖)之壹。

千佛山古稱驪山,又稱舜耕山。相傳古時候,虞舜帝為民時,在驪山下勞作,名曰舜耕山。

據史書記載,隋朝時期,佛教在山東盛行,虔誠的信眾沿山、沿墻雕刻大量石佛,修建了數千座佛寺,故名“千佛山”。沿著盤島西路往上爬,亭子旁邊有壹座唐懷亭和壹座古塔。據說唐朝著名的士兵秦瓊曾把他的馬拴在這裏。

在半山腰,有壹座彩繪牌樓,即“七言九殿”廣場。登上亭子,靠欄桿北望,近處大明湖如鏡,遠處黃河如帶,泉城風光壹覽無余。

千佛山上的石雕集中在興國寺後的千佛崖上。興國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於唐代,後為他人代建,規模日益擴大。

廟門外西南上方的懸崖上,有“第壹密華”四個大字,每個約4米見方。千佛崖上有60多尊隋代石佛,歷史悠久,藝術價值很高。

在千佛山的東面,佛慧山上也有石雕佛像。其中,主峰腳下有壹個龕,龕內有壹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俗稱“大佛頭”,是非常罕見的石雕。

景觀:◆佛教文化1,萬佛洞。在北麓,1992於9月30日正式開通。

展覽線路長達600多米,匯集了“莫高窟”、“龍門精粹”、“麥基館景”、“雲岡集”四大中國著名洞窟。經過藝術濃縮和重建,現已創造出28888尊佛主、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塑像,其中最大的臥佛長28米,洞外高65438。最小的只有20~30厘米。

佛教藝術從東漢傳入中國。經過勞動人民對其精髓的長期思考,它形成了壹種具有中華民族精神的特殊風格。

這些特點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這裏,我們可以看看北魏、唐宋時期的雕像。

2.位於興國寺南側的千佛崖是濟南早期的造像群,對研究我國隋代佛教頗有價值。摩崖上有隋開帝七年(587)至開帝十五年(595)雕刻的130多尊佛像。

極樂洞是雕像群中的主洞,中間盤腿而坐的阿彌陀佛,高3米,身後飾以佛光。右邊大勢至菩薩,左邊觀世音菩薩站立,高近3米,雕於帝皇十壹年(591)。

其他的洞穴都散落在洞外的石壁上。3.觀音園內有壹池,池畔聳立著陡峭的石頭,石質臥波,美輪美奐的石頭點綴其間。

陰影縈繞,鳥兒歌唱。池水清澈見底,荷花開得鮮艷,金鯽魚嬉戲。

裏面有噴泉,濺起珍珠玉石,彩虹反射陽光,蔚為大觀。站在荷塘中的是“白觀音”,高達13米,為觀音園中最大。

水池四周有各種喬裝的觀音,端莊傳神。4.觀音園內有壹池,池畔聳立著陡峭的石頭,石質臥波,美輪美奐的石頭點綴其間。

陰影縈繞,鳥兒歌唱。池水清澈見底,荷花開得鮮艷,金鯽魚嬉戲。

裏面有噴泉,濺起珍珠玉石,彩虹反射陽光,蔚為大觀。站在荷塘中的是“白觀音”,高達13米,為觀音園中最大。

水池四周有各種喬裝的觀音,端莊傳神。5.極樂洞東邊的黔婁洞。

它有幾米深,折疊30%後呈長方形。它是人工挖掘的,類似壹個房間,面積20平方米,高兩米,就在原來坐像的正中間。在洞穴的上端,有壹個石雕,上面寫著“黔婁洞”幾個大字。

小字記載了黔婁子的生平事跡,意思是:黔婁子,周朝齊國人,隱居於此,挖石洞,未曾下山。他寫了四本書,叫做《黔婁子》,都是關於道教的。魯國公聽說他很有才能,就派使臣來聘他為丞相,他拒絕了。每次齊威王被打敗,他都來咨詢,黔婁給他壹個秘密消息,所以他轉敗為勝。

洞內營門石壁上還嵌有壹石碑,記載了子的故事:“錢為君子,蓋布被。捂頭就夠看了,捂腳才是最先看到的。

有人(曾)說,“如果妳靠在妳的被子上,妳就會死。黔婁的妻子的壹天:“有足夠多的傾向,但不夠正確。

“生而傾斜不是妳的本意,死而傾斜才是。這句話流傳至今,成為佳話。

6.興國寺,位於千佛山山腰,占地3000平方米,是山東著名的香火勝地。據史料記載,明朝成化七年(1471),該寺毀於大火。成化四年(1468)八月三日,德宮官員蘇仙遊覽千佛山,見此情景深感慨嘆,於是捐資修建佛寺、僧房、廚房、糧倉。

寺內有釋迦牟尼、大悲天、地藏王菩薩、十八羅漢、四天王等塑像。寺門朝西,額前題有“興國寺”字樣,由中國佛教協會原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

石刻對聯:“暮鼓晨鐘醒人間名利,借佛名之聲喚回苦夢迷”,為濟南書生楊肇慶所寫。門的兩邊,是二樓的鐘鼓。

在寺廟入口的南側,有許多佛像雕刻在千佛崖的石壁上。自西向東依次為龍泉洞、極樂洞、天福洞、對花亭。

院內有彌勒殿、觀音殿、法堂、玉佛殿、禪堂。東側大雄寶殿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及眾多羅漢。

7.園內1996新增18尊羅漢和壹尊臥佛,分別擺放在道路兩側和廣場上。羅漢,佛陀的師父釋迦牟尼的弟子,受佛陀指示,活在世上,受他人供養,護持佛陀,利益田地。

他們身懷絕技,有的降龍,有的潛伏猛虎,有的縛獅,有的捉妖,深得人們的敬仰。五代時,崇羅漢之風甚盛。

羅漢是梵文“河羅漢”的簡稱,其形象,出自唐代玄奘譯《法註》,是歷代藝術家根據佛教經典創作的,不達規模。外貌或老或少,或善或惡,或美或醜,想象力非常豐富,給人壹種藝術享受。

這些阿羅漢是:(1)杜賓·羅羅·波羅(2)卡諾·加拉瓦(3)卡諾·羅羅·波羅(4);(5)諾居羅(6)巴德拉(7)加利卡(8)。

8.千佛山石像的由來與形成關於千佛山的由來,唐端石成《酉陽雜記》載:“祁縣遇驪山,上有古鐵鎖,大如臂,再繞其峰。”相傳在海中央,山神容易移動,海神就把他們鎖住了,鎖住了,飛到了這裏。“這個神話接近現實。根據現代研究,千佛山是該山的殘余礦脈。5億年前,濟南是壹片海域,654.38+080萬年前,燕山運動發生,沈積的石灰巖與泰山壹起擡升,產生了巨大的穹窿結構,從而形成了千佛山。

千佛山簡介:

位於濟南市南部的千佛山被稱為千佛山,因為這座山上有無數的佛像。

千佛山原名驪山,春秋時稱三重山,戰國時稱三重山,南北朝時稱順山、廟山、舜耕山。隋開帝年間,根據山勢開鑿洞窟,刻有許多佛像,稱為千佛山,並建有“千佛寺”。唐朝貞觀年間,對其進行了修繕,將“千佛寺”更名為“興國寺”。千佛山成了香火勝地。自元代以來,每年重陽節都會舉行廟會。中國解放後,1959建成公園。

千佛山,東西兩排,雄偉美麗。從遠處看,它像壹個巨大的織錦屏幕。半山腰有“興國寺”和“驪山院”。此外,還有分散的“湯懷亭”、“七言九典”和“景雲禪觀”作坊。

1981,城市總體規劃包括山南的燕子山、平頂山、佛輝山、金雞嶺、北魏黃石崖石窟造像、山南的佛輝山、開元寺遺址造像、山東麓的辛亥革命烈士陵園為千佛山景區。1995,山東省將千佛山列為全省七大風景名勝區之壹。後來的桃花園、方盈園、梨園、萬佛洞、彌勒聖源、大順石兔園、佛山書店等。相繼建成。至今已成為集山林、名勝為壹體的大型旅遊景點。

千佛山公園位於濟南南部的東部,離市中心不遠。千佛山峰巒起伏,森林茂密,猶如濟南的天然屏障。是濟南三大景區(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壹。

沿著盤島西路往上爬,亭子旁邊有壹座唐懷亭和壹座古塔。據說唐朝著名的士兵秦瓊曾把他的馬拴在這裏。在半山腰,有壹座彩繪牌樓,即“七言九殿”廣場。登上亭子,靠欄桿北望,近處大明湖如鏡,遠處黃河如帶,泉城風光壹覽無余。千佛山上的石雕集中在興國寺後的千佛崖上。興國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於唐代,後為他人代建,規模日益擴大。寺門外西南上方的懸崖上,有“第壹密華”四個大字,每個約4米見方。千佛崖上有60多尊隋代石佛,歷史悠久,藝術價值很高。

在千佛山的東面,佛慧山上也有石雕佛像。其中,主峰腳下有壹個龕,龕內有壹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俗稱“大佛頭”,是非常罕見的石雕。

  • 上一篇:沂水諸葛杏花節活動
  • 下一篇:清代的錢幣都分為哪幾種?舊郵票出現黃斑怎麽處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