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梅圖軸》 《墨梅圖軸》
徐伯璞(1902年—2003年),別號二東老人,二東廬,山東肥城人,早年入齊魯大學,後留學日本,歸國後從事教育。曾任山東省正誼中學校長,山東省督學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供職於國民政府教育部,歷任國民教育科科長、故宮博物院顧問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淮安市博物館顧問,江蘇文史館館員等職。因為工作的關系,他和近現代書畫大家如張大千、潘天壽、傅抱石等有過親密的交往和接觸。徐老能書善畫,其書宗章草,其畫多以松、竹、梅為主題,古拙生動,韻味十足,有清逸之氣,屬文人畫範疇。 2、清玉碗 口徑12.2厘米,高6厘米,底徑6厘米。餐飲器。為整塊玉料雕刻而成,古人雕玉多隨型就勢,以整塊玉料切割雕刻的大件玉器,壹般為官造作坊所為。此碗雕刻細致,器型規整,打磨精細,侈口,圈足,碗外壁近底處有壹圈浮雕蕉葉紋,清代早期官造玉坊制作,十分難得。 高40厘米,口徑9厘米,腹徑31厘米。清浦區城南鄉高莊戰國墓出土。原始瓷是介於陶和瓷之間的壹種瓷器,因其還處於瓷的原始狀態,所以叫原始瓷。此熏爐在中國同類器物中是目前所見最大的壹件。其造型奇特,通體施釉,胎質堅密。囪口下、腹肩壹周及下腹部均飾有瓦楞紋,腹部飾二排錯列的鏤空三角形氣孔,平底下飾三圓柱狀矮足。雙囪上有立鳥鈕刻紋銅蓋,口沿加厚,囪間有壹矮小的直口。此種獨特的雙囪造型是有壹定功用的:塊狀香料點燃後投入爐中,可能容易息滅,而此種雙囪有拔風助燃的作用,使香料充分點燃後,蓋上雙蓋,香氣就從三角形氣孔中裊裊飄出。這在當時定是貴族所用之器。4、漢釉陶壺 高33.2厘米,口徑12.5厘米,底徑13.5厘米。此壺胎體堅實,釉水好,品相佳。造型穩重,侈口,長頸,鼓腹,圈足外侈,足圈較深。自口沿下至腹部,全布有多層水波紋,三角形紋,麥穗狀紋等,為漢陶中的精品。5、漢釉陶瓿 漢釉陶瓿
高18.2厘米,腹徑28厘米。胎體堅實,叩之有金屬聲,施半釉,釉色青綠透亮,品相佳,無破損,飾雙層水波紋。瓿的雙耳上飾有人面紋,並在腹肩上貼有壹對鋪首銜環。平底,下飾三扁矮足。 6、西晉青瓷熏爐 高14.9厘米,口徑6.8厘米,下盤口徑11.8厘米,底徑9.9厘米。品相完好,其口沿有釉下點褐彩。這壹時期在青瓷上出現的釉下點褐彩,是已發現中國瓷器上出現最早的釉下彩裝飾,突破了傳統單壹釉色的裝飾效果,為以後彩瓷的發展打下基礎。 高47厘米,腹徑25厘米,底15.8厘米。冥器。淮陰區三樹鄉出土。又名魂瓶、谷倉罐。西晉時,社會經濟形態以封建大地主的莊園經濟為主,大地主多擁有自己的莊園及武裝,他們在莊園的四周建有樓閣,用來瞭望和防守。莊園主身前享受優越的生活,死後還要把這壹生活形式濃縮在魂瓶上,帶入地下。此罐上部堆塑亭臺樓閣、人物、佛像等,腹部帖塑騎吏五人,持幡步吏四人。造型莊重,胎質細致,釉色純正,是這壹時期典型的隨葬品。多出土於江南地區,江北極少見,淮安僅此壹件。8、唐三彩仕女抱犬俑
唐三彩是壹種施以多種彩釉的陶器制品,它的釉彩以黃、綠、白三種顏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唐三彩是在漢代低溫鉛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壹種低溫釉陶器,燒造溫度在900攝氏度左右,胎料為白色粘土,用含鐵、銅、鈷等元素的礦物作釉料的著色劑,釉料中再配以大量的鉛化合物,以降低其溫度,並增加色澤的光亮。釉料在受熱過程中向四周擴散流動,各種顏色相互浸潤交融,形成非常自然而又斑駁燦爛的彩色釉,千姿百態,瑰麗華美,宛若天際彩雲,繚繞變幻。唐三彩器物、器形極為豐富,有人物、馬、駱駝等。淮安市博物館館藏唐三彩仕女抱犬俑,高22厘米,坐寬8.8厘米,描繪壹位少女優雅地坐在凳子上,懷中抱著壹只可愛的小花狗,造型端莊大方,體態優美,形象逼真。少女身著低胸無領緊身衫,彩色條紋拖地長裙,裙擺下露出壹雙做工精良的翹頭鞋,這種裝扮說明了唐朝思想開放,人們穿著打扮很時髦、很前衛,少女懷中抱著溫順俏皮的小花狗,充分反映人與動物之間的親密關系,同時也說明唐朝生活富裕,人們已經不滿足僅是吃飽、穿好的平淡生活,有了飼養寵物的閑情雅致,唐朝崇尚豐腴美,這壹點從少女豐滿圓潤的臉蛋上亦可看出。該俑色澤華麗,美觀大氣,反映了唐朝人們的生活狀況以及審美品位。 9、元龍泉窯蓮瓣刻花紋碗 口徑13.2厘米,高8厘米,底徑4.2厘米。清浦區城南韓城出土,出土時碗、盞托等文物均置於壹磁州窯魚藻紋大盆內。碗外壁刻有凸起的蓮瓣紋,內壁刻卷草紋,碗底施釉,有錐形隆起,俗稱“雞心底”,底足露胎處“火石紅”滿布。10、元磁州窯蓋罐 高26厘米,腹徑厘米,底徑11.2厘米。磁州窯產品胎上多施有白色化妝土,紋飾以白地黑彩、褐彩為主。此罐自蓋頂至底繪多層旋紋與波浪紋,主紋飾為三組開光黑褐色彩繪,二組為折枝花卉,壹組為兩人物對坐圖案,繪畫古拙,是壹幅很好的元代民間藝人的繪畫作品。蓋沿略殘。11、元磁州窯魚藻紋大盆 元磁州窯魚藻紋大盆
口徑48厘米,高15.5厘米,底24厘米。清浦區韓城出土,河北邯鄲磁州窯產品。胎骨厚重,器型碩大,內壁繪放射狀條紋,盆心繪魚藻紋。燒成後又在盆內外罩壹層“波斯蘭”釉,註水後,盆內碧波瀠瀠,魚兒水草均如活的壹。 口徑12.5厘米,高5.5厘米,底徑5.5厘米。康熙朝仿唐三彩裝飾效果而創燒的新品種,又稱“虎皮三彩”。瓷胎,以綠、黃、紫三種基本色彩的釉為主色,沒有紅色,所以叫“素三彩”。碗底楷書“大清康熙年制”雙圈青花13、康熙青花雲鶴八卦紋瓷碗 口徑14.3厘米,高7.1厘米,底徑5.5厘米。此碗外壁飾青花雲鶴八卦紋,下飾山石海水紋,碗心飾海水團花紋,底書“大清康熙年制”青花雙圈楷書款。康熙朝官窯器。14、雍正豇豆紅瓷盤 口徑20.7厘米,高4.5厘米,底徑13厘米。豇豆紅是祭紅釉的壹種,因發色如成熟的豇豆色,故名。它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在1200℃高溫下壹次性燒造而成。此盤口沿壹圈露白釉,俗稱“燈草口”,器型規整,釉色純正均勻。底書“大清雍正年制”青花雙圈楷書款。雍正朝官窯器。15、乾隆白地綠彩雲龍紋瓷盤 口徑18.2厘米,高4.2厘米,底徑11厘米。在燒制好的白瓷盤上,以黑彩勾框,以綠色填色。盤心飾綠彩雲龍紋。外壁飾二條雲龍紋。龍紋剛勁有力,神態兇猛。底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方章款,乾隆朝官窯器。16、乾隆五彩暗八仙紋瓷盤 乾隆五彩暗八仙紋瓷盤
口徑20厘米,高5.3厘米,底徑10.5厘米。盤口外侈,束腰。主紋飾為古代神話傳說中“八仙”所持的葫蘆、扇子、魚鼓、笊籬、橫笛、寶劍、陰陽板、花籃八種法器,稱為“暗八仙”。底為“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書六字方章 17、清黃地綠彩雲龍紋瓷碟 乾隆朝官窯器。清代的官窯器有明確規定,黃地彩器只允許皇族使用,其他人均禁止使用,皇帝、皇後、太子、皇妃等皇室成員所用的數量亦有嚴格規定。18、商饕餮紋銅鼎 通高24.5厘米,口徑19.5厘米。口沿上立雙耳,三柱足。口沿外飾三組簡化的饕餮紋。沭陽萬匹農民王正明捐獻。據此,省市考古隊在萬匹發現了壹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19、戰國銅盤 口徑24.3厘米,高6.8厘米。為古代盛水器,二件。口沿下飾雙獸耳,外壁飾雲雷紋,紋飾繁縟,保存完好。清浦區城南高莊戰國墓出土。20、戰國蟠螭紋銅鼎 通高23厘米,腹徑21厘米。漣水縣原東風公社出土。此鼎帶蓋,附雙耳,三獸蹄型足,紋飾細密,鑄造精良,蓋及鼎身滿飾蟠螭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