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鎖在抽屜裏的溫暖的散文

鎖在抽屜裏的溫暖的散文

當我妻子打掃房間時,她建議我換掉書房裏壹張放了幾十年的只有兩個抽屜的舊書桌。我想了想,雖然這張書桌陪伴了我幾十年,像老朋友壹樣舍不得分開,但畢竟太破舊了,而且和新裝修的書房、粉刷刷的大廳墻壁也不協調,於是我同意說:“就換壹張吧。”

於是,妻子將壹塊格子花布蓋在桌面上,準備收拾書桌抽屜裏的東西。沒想到這兩個抽屜都被壹把老式鎖牢牢鎖住了。妻子問:“抽屜鑰匙呢?”

我說:“我不知道。幾十年沒用過了。誰知道鑰匙在哪裏?”

妻子想了壹下,說:“反正也沒什麽貴重的,沒什麽值錢的。把書桌扔掉就行了。”

我壹聽就說:“那不行。也許抽屜裏真的有好東西,有紀念意義的東西,比如我寫給妳的情書。”

妻子聽了樂了,說:“沒有鑰匙打不開怎麽辦?”

“這不簡單。”我立即找來壹把小錘子,砰的壹聲把鎖砸開了。拉開抽屜,我看到裏面堆滿了我兒子小時候的玩具。再仔細看,玩具卡車下面藏著三樣“寶貝”:鋼板、鐵筆和壹小卷蠟紙。這三樣東西不敢說是古代的,但在幾十年前就是原始落後的辦公用品,當年的人真的離不開它們。我拿起這三樣東西,在手裏擺弄著,輕輕拂去上面的灰塵。好在鋼板和唱針都沒有生銹,蠟紙抽出來也是壹片嘈雜。妻子看到了,說:“這東西早就過時了。現在人們使用‘有效的辦公用品’。妳還把它當寶貝。扔了吧。”

“扔掉,妳怎麽能扔掉?嗯,它已經跟著我四十多年了。它曾經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給了我生活的溫暖。這份溫暖怎麽能鎖在抽屜裏?為什麽願意扔掉?!"我拿出眼鏡盒裏擦拭鏡片的軟絲布,小心翼翼地順著鋼板的紋路摩擦,試圖恢復原貌。我把那支鐵筆握在手心裏,就像我把壹支派克鋼筆握在手裏壹樣。我把它擦亮了。就連裝蠟紙的盒子也被擦得幹幹凈凈,壹塵不染。然後我把這三樣東西放在我的書櫃上,和我的文房四寶書櫃在同壹個位置,我想讓它們成為我壹生的好朋友。

我第壹次接觸這個東西是在70年代,當時我是壹名知青。有壹天,大隊書記找到我說:“聽說妳字寫得不錯,文筆也很好。明天到大隊來。我有事要問妳。”

第二天壹早,我去了大隊。書記對我說:“從今天開始,妳到旅部來,負責旅部的通訊報道。春耕的繁忙季節來了。妳要下到各個生產隊,了解各個隊的生產情況,發現和了解先進事跡,然後書面匯報。如果可能的話,妳可以把這些材料組織起來,用小報發上去。”

說完,書記讓大隊通訊員給我三樣東西,就是這塊鋼板,鐵筆,蠟紙。他還讓通訊員給我安排了壹間辦公室,並告訴我:“油印本和紙張都在會計室,妳就用吧。”

書記把我從泥地裏拖上岸,我有點意外,但更意外的是他手裏的這三樣東西。雖然我在那次運動中看到紅衛兵用它發傳單,但因為我當時的成分,我沒有資格碰那東西。我拿起鋼板,看了看,摸了摸,然後用鐵筆劃了壹下,才發現鋼板有斜紋,鐵筆走在上面還挺滑的。我又把鋼板平放在桌子上,然後抽出壹張蠟紙,緊貼在鋼板上。我試著用鐵筆在上面刻了幾個字,蠟紙上立刻出現了雕刻的痕跡。經過這樣的摸索,我心裏好像有了壹點頭緒,於是幹脆從報紙上找了壹篇小文章,準備把整篇文章寫下來再試壹次。我開始緊緊握著鐵筆,想寫壹手漂亮的楷書,但是因為是第壹次用,用力過猛把蠟紙刮花了。後來我重寫了行書,稍微難壹點,邊寫邊琢磨。壹個多小時後,文章寫完了,不過是小半張蠟紙,手還有點酸,挺辛苦的。半幅,只是半幅。試著打印出來。結果,油印出來,幾乎看不清字跡。我問過大隊的會計主任,主任說我雕刻的時候用力太小了。我意識到,寫這張蠟紙,既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輕。重的情況下蠟紙有劃痕,輕的情況下打印不清楚。

掌握了壹些門道後,我開始工作。每天下到生產隊了解生產進度,調查采訪好人好事,晚上在煤油燈下書面整理。材料整理好之後,我開始雕刻,把它變成了壹份簡單的小報。春耕時節,我收集了耕田、播種、育秧的情況,出版了《春耕時報》。我在田間的時候,對比了各隊插秧的進度,做了壹份“田間戰報”。夏收秋種期間,我收集匯總了各隊的收割進度和畝產量,跑了壹遍夏收秋種。我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大隊支部的宣傳工作中,不僅贏得了大隊書記的賞識,也增長了才幹,收獲頗豐。我越來越精通雕刻和印刷鋼板。熟能生巧!鋼板的紋理是斜的。把蠟紙斜對著紋路寫。鐵筆往下,會順著紋路走。寫漢字的時候會寫的特別直。這個方法很適合寫仿宋體,我也刻了不少,練就了壹手漂亮的仿宋體。每次寫戰報付印,我都覺得特別舒服,好像在辦前進報壹樣,可以激發我的革命熱情,激發人民的革命鬥誌。為此,我甚至還模仿革命烈士陳染的詩《我的自白》寫了壹首詩:我不需要什麽名利,只要能賺幾分就行。人不能沒有自己的信仰,只有懦夫不敢追求自己的理想...那時候的我是那麽的單純幼稚,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可笑。

正是因為這種感覺,當我能回到家鄉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把這三樣“寶貝”裝進行李。這三樣東西對回城後在學校教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年學生考試的試卷,學生復習的復習資料,復習提綱,都是靠老師親手刻手印。雖然學校也買這些辦公用品,但是我習慣用自己的,比較順手。

我刻出來的試卷特別受學生喜歡,還受到老師的表揚。因為不僅字跡工整美觀,更重要的是清晰明亮。後來學校領導幹脆把全校的刻字任務都交給了我,並按照蠟紙張數額外給了我經濟補償。80年代剛回城的時候,窮到工資低,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試都要加班加點,拼命工作。沒想到做這個會出名。很多老師還通過家人和熟人,以每張蠟紙五毛錢的價格,從其他單位給我雇了壹些活。

印象最深的是,有壹次我接到壹個機械工程學院的業務,他們給了我壹本厚厚的《機械工程原理》讓我刻。我打開書,看到裏面有很多機械原理圖,那些圖還是有點復雜。我問他要不要畫畫,他說可以,妳可以在書上隨便畫。雖然我以前辦報的時候也刻過壹些圖案,不過是簡單的人頭,或者是數學紙上的三角形或者梯形。這本厚厚的書要用幾百張蠟紙才能刻出來,更別說畫機械圖紙了。雖然機械簡單,但要在壹塊小鋼板上雕刻出來,並不容易。我壹開始想關小壹點,後來他把工資加到每個八角裏,我才勉強接受。

我用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犧牲了所有的業余時間,加班熬夜完成了《機械工程原理》的刻印。拿著手寫筆的手已經磨出老繭,給我帶來了近200元。我用它買了壹套臨時的新西裝,第壹次把自己打扮成帥哥。

幾年後,我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空余時間越來越少。但是我的家庭生活還是不夠富裕,還在抽時間給別人刻蠟紙。記得有個老師從市文化館給我帶回來壹大疊歌,我數了壹下* * * 220。寫樂譜不同於寫文字和圖畫,我面臨著新的挑戰。刻的樂譜上有很多線,但也有很多空線,所以壹張蠟紙幾分鐘就滿了。這次我用我賺的錢都給兒子買了玩具,孩子好開心。

進入90年代後,電腦已經非常普及,復印、打印、傳真等先進技術也滲透到各個領域、部門和行業。鋼板、鐵筆、蠟紙等原始落後的辦公用具被淘空,我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退出了歷史舞臺,於是把它鎖在了書桌裏。

人類社會發展的步伐不可阻擋,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自然規律不可逆轉。但是,鋼板,鐵筆,蠟紙,畢竟和我的生活息息相關。過去可以塵封,記憶可以鎖在抽屜裏。它給過我的幫助、快樂和溫暖怎麽會落滿灰塵,鎖在抽屜裏?鎖在抽屜裏,相當於完全忘記了鋼板、鐵筆和蠟紙。這是不是對它有點不公平?妳應該拿出來曬曬太陽,把這份快樂和溫暖分享給大家!

  • 上一篇:沈香救母的故事叫什麽?
  • 下一篇:豬肉的長期保存方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