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指身體上的蹲姿,也指精神上的蹲姿。有時候,如果妳的好建議不被孩子接受,普通家長會大發雷霆。其實妳要考慮妳的建議是否適合孩子。讓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普通媽媽喜歡逛街,孩子不壹定喜歡。為什麽?如果妳蹲下來看壹看,妳會發現妳看到的是琳瑯滿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瑯滿目的腿。如果妳抱怨他(她)不聽話,有道理嗎?所以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最好換個角度思考,這樣教育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走過去。
為什麽孩子不願意和大人交流,不僅僅是代溝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大人總是以壹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出現,不想成為他們的朋友。想象壹下,妳整天擺出壹副長輩的面孔,用壹種教訓般的語氣抱怨和責備。他怎麽會聽妳的?我在家長會上的第壹句話是:請關掉手機,認真聽兩個小時;如果妳堅持不了兩個小時,妳有什麽資格責怪妳的孩子?要知道,他(她)每天都要在教室裏坐八九個小時,光是坐著都很難,更別說學習了,可是哪個家長能理解孩子的苦呢?
我和我的孩子是最好的朋友。我從不責怪他。當然,有問題的時候,我只是幫他分析原因。所以我和孩子的關系很好,他也願意給我講壹些他感興趣的事情或者擔心的事情,和我討論壹些他這個年齡不懂的問題。這當然是不夠的。不管工作多忙,我總會抽出壹兩個晚上和他壹起出去鍛煉。比如打球,散步等。
3.放開妳的手。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自理能力差是不爭的事實。怎麽發生的?不是因為我們成年人。在家裏,妳為他做壹切。他用什麽來鍛煉自己的能力?但是我們常常會給自己找壹個借口:只要妳好好學習,其他的事情就不用管了。在這裏,我們只是忽略了壹個重要的問題: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或者說是相互促進的。我家孩子從三歲開始就自己穿衣服,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務都是自己做。到現在,他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飯(我們值班的時候),自己打掃房間,自己收拾學習用品,等等。所以他的動手能力很強。說實話,有時候,作為壹個父親,我很崇拜他。比如他的手工藝品就很有特色,可以算是手工藝品。我都收藏起來,他不在家的時候我會拿出來欣賞。我再舉個例子:兒子三年級的時候,我早上壹次都沒帶作業本去學校,也沒說什麽。因此,
自理能力強的人是做事有條不紊的人,也是思維有特點的人。這些品質表現在學習上,其潛力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建議家長盡量放手,讓孩子做自己的事。這對孩子有益。
4.多鼓勵。
壹個人的健康成長,永遠離不開鼓勵。我想父母都知道這壹點。關鍵是怎麽鼓勵,怎麽鼓勵,什麽時候鼓勵。這些家長可能不是很清楚。這裏有幾個誤區:第壹,壹味強調物質鼓勵。壹個孩子如果考得好可以要求什麽,但是如果考不好可能什麽都得不到。第二,不當鼓勵。有些家長機械地認為,無論孩子做得如何,提倡鼓勵就意味著同樣的鼓勵。最後,妳的鼓勵可能對妳自己沒有吸引力。第三,妳從來不鼓勵他們。妳以為嚴格就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用鼓勵的方式,但我從不盲目。我總是把它和提出要求結合起來。比如妳作業做得比上壹次好,我會說,是的,妳辛苦了壹段時間。但如果字跡工整,可能會給人更好的印象。過了幾天,他的作業真的變了。這說明鼓勵起到了作用。至於物質鼓勵,我壹般會選擇給他買壹些學習用品。我不急著先給他買這些東西。等他有了壹定的成績,我會說,我看妳們班好多同學都有* * *,妳要壹個嗎?這就把鼓勵變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讓孩子覺得妳是在用物質鼓勵他。否則,他們會發展他的功利思想。比如初壹開始,孩子班很多同學都買了文曲星。他回來說他也想要壹個。我說,妳知道文曲星是做什麽的嗎?他說,查單詞。我說,查單詞有很多東西,比如字典。孩子無話可說。我知道他想,但是我也不急,因為我知道他們班的同學大部分都是玩文曲星的遊戲。後來我說,這樣吧:我借妳壹個,妳先試試。如果讓我知道文曲星比其他東西更有利於學習,別人用文曲星打遊戲,他的玩法不壹樣。他把學過的單詞20個壹組輸入文曲星,有空就拿出來自我測試。背了壹批,又輸了壹批。我說,好吧,方法不錯,文曲星管用,明天給妳買個好的。
5.給予自由。
壹般來說,自由的空間更有利於個人優勢的發揮。戴著鐐銬跳舞對孩子來說太嚴格了。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由於生理和心理年齡的逐漸成熟,其自我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他需要更多的私人空間(尤其是65,438+03-65,438+08的中學生)和更多的個人自主權。所以,家長不能壹個壹個來。不要以為他想到什麽就買什麽,到處給他安排。我們經常看到壹些家長偷聽孩子的電話,詢問同學的情況,控制孩子學習的時間和內容(比如孩子晚上時不時去看他們做什麽)。這些行為,在壹定程度上是對孩子隱私的幹涉,是對孩子的不尊重,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嚴重的話,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他的逆反心理。到了這個地步,再保存恐怕就很麻煩了。
我相信我的孩子,他能分清輕重緩急,能正確處理自己的事情。我在他的房間裏放了壹臺電視和壹臺電腦。我跟他說,妳要靈活安排時間,想看電視就看電視,想上網就上網,但是妳要知道自己的主要工作是什麽,適可而止。結果如何?電視基本成了擺設,因為他忙著做作業(老師和自己布置的),根本沒時間。有時候看,就是看新聞,看科博會等。電腦呢?他只在周六和周日早上玩兩個小時。並沒有出現壹些家長擔心的情況。這可能只是個例,但在某種程度上,它提醒我們,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嗎?相信自由和尊重意味著責任。壹個負責任的人是有自制力的,孩子也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就是我想說的。)
6.做個學生。
做壹個好老師是人的共同特點。不僅是大人,還有孩子。以前,我們總是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做壹個好老師。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中,如果更好地利用人們的好老師觀念,教育效果甚至可能是我們意想不到的。
我在教育壹個孩子的時候,經常利用他的好老師,把他從別的事情變成學習的情境。有時候看到孩子玩了很久,但是不好直接批評他,就把他叫過來說,我有個問題(當然他可能知道)不明白。妳能告訴我或者幫我查壹下嗎?這時候如果孩子知道了,壹定會很認真的告訴我。他給我講《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名著,也給我講英語、數學、物理、生物等問題。別告訴我,我讓他這麽做是為了轉移他的註意力,但最後我真的從他的講解中得到了很多不壹樣的啟發(真的是教學相長),孩子們也在講解中復習了所學內容(而且更系統),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寒暑假的時候,我會找壹些親戚家的孩子來家裏玩,讓他輔導。人們可能不相信(因為他成績好),但他講課的時候真的很像老師,各方面都做得很好(有時會對表兄弟發脾氣)。作為老師,看在眼裏,樂在心裏。當然,如果他做得不好,我會單獨找他談談,告訴他壹個老師應該怎麽做。
所以,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的方法有很多。有時候降低父母的身份,做自己孩子的學生,真的很好玩!
7.用更少的資源培養最好的。
如果用壹個詞來概括學生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累”。我想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平時他們有五天的課,周六在學校補課,周日在外面培養優秀的學生,累壹點也沒關系。也許有的家長會說,別人都這麽做,我不這麽做,我的孩子不就要落伍了嗎?答案是:不。我是壹名教師,我應該說我更了解這裏的情況。我來解釋壹下為什麽訓練少。首先要明白培優在培養什麽。壹般來說,培養優秀學生的內容無非是兩種情況:壹是提前學習;二是加強培訓。我個人認為這兩種情況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因為高級學習的內容,他們的老師很快就會在課堂上講,學習上不需要花錢。有些知識是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產生的。(就像1+1=2)妳提前學習了,不代表妳真的比別人強,只是早壹點知道而已。至於訓練,不過是簡單勞動的重復,就更沒必要了。這些任務可以由孩子在家完成,不需要別人的幫助。而且頻繁的訓練可能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降低學習熱情,從而在學校學習時顯得不認真。這實在是得不償失。其次,那些優秀的老師(不管有沒有責任心),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不是很了解,所以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況且有些機構以賺錢為目的,不在乎孩子會不會進步。所以,我不贊成培養優秀。
那麽家長就會問:如果不培養優秀的學生,那麽多的課余時間豈不是浪費了。我的回答是:玩!讓孩子玩得開心,玩得開心。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不要認為玩是壹件壞事。(當然,要看父母有沒有目的。)我家孩子沒上過資優班,但學習成績和別人壹樣好:總分第壹名,數學全國奧林匹克金牌,英語省壹等獎,科技壹等獎(理科、地理等。),中國城市壹等獎(最高獎)等等。其他如體育、勞動技能、音樂藝術等都有不錯的表現。妳是怎麽做到的?我的解決辦法是:讓他玩。在遊戲中學習知識,在遊戲中發展能力,在遊戲中發展智力。比如我兒子喜歡玩具賽車。我壹口氣給他買了三個,他還這麽忙著拆裝調試!後來,他發現了設計中的壹些缺點,並修改了那些車輛,使它們跑得更快,更省電。妳能說這些對他以後的學習沒有幫助嗎?
所以我說成績好的關鍵在於妳如何開發他的智力,培養他的興趣,不壹定是優秀。要知道,很多優秀的人才年輕的時候都愛玩。我們學校是壹所重點中學。從我班的同學來看,經常參加優秀訓練的同學,進入高中後明顯缺乏後勁。最大的問題是他們依賴性強,缺乏探索精神。這種情況不能不引起我們作為家長的重視!
8.註意舉例。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妳不用到處找所謂的榜樣,妳自己就可以成為榜樣。言傳勝於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妳的壹言壹行對孩子都有潛移默化的重大影響。如果是和朋友下棋,就不能指望孩子在家好好學習;妳在和妳的朋友做飲料換換口味,不要指責他在網上聊天。因為妳給他樹立了壹個壞榜樣。我在家訪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其實這些道理大家都懂。關鍵是家長缺乏毅力去糾正這些可能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的行為。所以,要讓孩子進步,家長首先要做好榜樣。教育孩子是壹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這不僅僅是向他要東西的問題。有時候我們作為父母也要做出犧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他樹立榜樣。
還是要自己說。平時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周六周日有空的時候,我就坐在孩子旁邊看書看報。看到我這樣,孩子不自覺地平靜下來,開始做作業或者看書。時間長了,就會變成壹種習慣。比如我和他壹起花了壹年時間讀《中國大百科全書》(* * *四卷,每卷1萬字)。
有家長問我孩子應該讀什麽書?壹般來說,妳應該能看到任何有益的東西。我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主要是五步走:壹是讀壹些通俗讀物,比如成語故事,提高閱讀興趣;第二,讀壹些中外名著,讓他有壹定的文學素養;第三,多看壹些旅遊、歷史、科技方面的書籍,進壹步開闊視野,積累素材。第四,看壹些哲學和人文方面的書。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形成歷史觀。(可以去看《莊子是孤獨的》,這是他讀完《莊子》後思考的結果。應該說還是有壹定深度的。)第五,專門讀書。比如,妳要研究孔子,就要認真地、不斷地、反復地讀《論語》。
參考資料:
/talk/t-1-895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