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拿鋁錠當銀子使?妳快拉倒吧,大兄弟妳會賠個底掉!鋁在古代的價值可不是壹般的高。
您這種行為好比就是拿著黃金,群情激奮的和人家掰扯您手裏的是黃銅,結果壹幫子沒見過什麽世面的老祖宗,就會感覺對面這位是不是傻了?
當然您也別和俺說什麽,鋁這玩意滿地球都是,地球最不缺的就是這物件。
大家夥都是九年義務教育走出來的難兄難弟,您清楚俺也不是不知道,但您要明白,鋁這物件那是活潑金屬,沒事就喜歡找其他元素摟壹塊做朋友,所以自然界當中壓根就沒有純鋁這物件。
興好這物件氧化的速度快,而且氧化之後質地緊湊,能把裏頭的鋁給包裹的嚴嚴實實其他物件壓根進不去,這才能夠讓大家夥在現實中用鋁來做東西。
要是鋁的氧化物像鐵銹壹樣酥酥脆脆的,您就別想了,這個世界壓根就不會有純鋁的,這物件太喜歡找朋友了,擋都擋不住。
所以按照當時的條件,您想要整個純鋁出來,難度可不是壹般的高的。
問題來了,古人為嘛會認為鋁比較貴重呢?
難度高,他成本就高,跟著這物件就少,按照老規矩物以稀為貴,可不就比白銀,甚至比黃金都貴。
再加上,在古人的眼裏,鋁的貴重不在鋁的色彩,畢竟他可沒有閃閃發光的技能,總是黯淡無光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這物件輕,居然還有著鐵壹樣的硬度。
好了,咱接著說事。
所以您真要穿到古代,拿著鋁錠也不用假裝是銀子,就拿他直接換金元寶,他們都不帶拒絕的。
這麽說有點空,咱舉幾個實例,讓大家夥嚼咕嚼咕。
拿破侖三世,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皇帝,同時他也是拿破侖的侄子。
這位能力不錯,但同樣也是壹位炫耀的君主。好吧,他最喜歡幹的壹件事就是辦宴會,招待壹幫人蹲壹張超大的長條桌子上吃飯。
當然作為壹位君主,必要的奢侈是必須的,所以大部分地位參會的人員,他們用的是銀制刀子去切他們的牛排,然後用銀制的叉子去叉牛排,銀碟子,銀碗,壹水全是銀子做的。
而拿破侖三世卻使用壹只色澤相對比較暗淡的鋁碗,喝著他的湯。
瞅見沒,二百多年前,鋁還是壹種很金貴的金屬。
如果在當時的宴會上,您用壹只銀碗喝壹份胡辣湯,他們都不會拿正眼瞧妳壹眼,甚至會忽略妳的存在,可妳要是用鋁碗整壹碗胡辣湯,他們會拿眼睛戳死妳。
用鋁碗裝點自己的高貴,這其實還不算什麽,後來拿破侖三世還將他們軍旗上邊的金星換成了鋁星。
連他自己的皇冠,都是壹頂鋁冠,誰能相當現如今咱用鋁做鍋蓋,很尬的。
當然這不僅僅是拿破侖三世他們高看了鋁的價值,這基本是當時世界的壹個***識。
門捷列夫大家夥應該記得這個大胡子吧,他的元素周期表是敲開化學大門的壹塊含金量超級高的磚頭,當年背元素周期表的時候,俺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太坑了,但當年沙皇獎給他的獎杯卻是壹只鋁杯,想不到吧!
您也別咧嘴,俺說壹組數據,您就明白了是咋回事。
1857年的時候,全世界能造鋁的地方似乎也只有法國,而法國壹年撐死了只能生產七百五十公斤,就這點產量那可比黃金還低好多啊!
知道美國那華盛頓吧,這地有壹個方尖碑挺出名的,這玩意是埃及人最喜歡的東西,如今這東西就蹲在華盛頓的中軸線上,您現在擱網絡上翻圖片,都能翻到。
就這塔尖上如果是埃及人他們會在上邊放壹塊閃閃發光的黃金,預示這是太陽。
而美國人絕對把黃金換成了鋁錠,這可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壹塊鋁錠了。
誰能想象的到,1890年也就是五年以後,人們發現咱可以用成本非常低廉的電解方式,獲得非常純凈的鋁塊之後。
這鋁的價格,咣嘰壹下就砸腳面上了,這都趕上鐵塊的價格了。
您其實可以現象,有些富人,把他們收藏的金銀,偷偷換成鋁錠,接著聽到鋁錠價格的暴跌會是什麽樣的壹種表情。
再如果壹幫子海盜,劫持了壹箱箱鋁錠,把他弄成壹張藏寶圖,結果後人千辛萬苦弄出來的時候,都要吐了的表情嗎?
畢竟現在咱用來包裝香煙的錫紙,這玩意就是鋁壓成了超級薄的薄片做成的,生活中到處都有鋁的存在,這玩意根本不值錢的好不好。
無價變成白菜價,也就是前後腳的距離。
說道這裏估計有小夥伴好奇,世界上第壹塊鋁在哪裏出現的呢?
1825年這是人類公認的第壹次提純了鋁,但有壹件事,把這個時間點提前了上千年。
咱挖掘了壹座西晉時期壹位叫周處的將軍墓(就是那個除三害的周處),這個墓基本上是被盜空了,但咱在這個將軍的屍骨上卻有壹個收獲。
十七件被鏤空雕琢花紋的金屬帶飾,其中壹件已經破碎了,經過檢測這壹件就是用鋁合金做的,因為他的鋁含量達到了85%。
瞅見沒,咱在西晉時期就能制作了。
只不過現在很多人不認可這個事實,千方百計的去反駁這件事,甚至說這是後來盜墓者帶進去的。
俺就琢磨,這些人也真會瞎掰,盜墓的那是進去偷東西,他們還會把自己的東西留在裏頭?還專門掛在屍骨上?這是為了抱歉啊,還是為了道歉啊?
這就像咱家的地動儀, 歷史 記載有這東西,結果壹幫子人非要嚴謹嚴謹再嚴謹給踢出了教科書,原因是咱現在都沒法造出來,古人就不可能!得找到實物嚴謹的研究過了,驗證過了,這才成。
哎!現在出現了實物,他們又在嚴謹的反駁再反駁。畢竟在他們看來。1825年的時候,人家丹麥人第壹提取的鋁,他也提取了僅僅幾毫克而已,現在這麽大壹坨鋁,還比丹麥人更加遙遠時代弄出來的,似乎就不可思議了。
鋁的色澤和外貌和白銀非常的相近,而且二者的硬度也相當,在上面咬壹下之後就會有壹個牙印。
所以也就有人曾提出過,若是在古代的時候拿上壹公斤鋁是否能夠當成壹斤的白銀用?或者現在的鋁塊放在古代能夠當銀子用嗎?
其實這個答案是否定的,不過鋁在古代的價值性確實很高,甚至要超越白銀和黃金。
鋁這種金屬最早被提煉出來是在1854年,當時的中國在鴉片戰爭發生之後還處於半封建鎖國的狀態,所以在中國人的印象中,根本不知道什麽東西是鋁。
當時鋁在歐洲被提煉出來之後,被視為了壹種“比黃金還要貴重的金屬”。因為當時人們還沒有發現電解法治理的方式,而造鋁主要是通過“在實驗室中用比較尊貴的鋅采用置換方的法”提煉,其制作成本遠高於當時的黃金。
所以當年拿破侖在宴請群臣吃飯的時候,大家用的都是銀餐具,而唯獨拿破侖用的是壹個用鋁做的餐具
可能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拿破侖有點傻,用這麽便宜的東西。但是從當時的角度來看,這是壹種至尊無比的榮耀。
而且在當時的歐洲,純鋁壹度被炒上了天價,有人甚至當做壹種比黃金還要稀有的金屬去收藏,不過鋁在自然環境中的存量卻非常的高,所以也就有人去研究怎麽用最便宜最簡單的方法去提煉純鋁。
於是在1890年的時候,人們已經發現了,可以通過用電解的方式將鋁給提煉出來,而從那之後,鋁的價格便開始直線下降。直到後來鋁的冶煉被壹些工廠實現了工業化的生產,所以鋁的價格也就下降到了和鐵差不多的價錢。
等到後來制造飛機的時候,發現鋁是壹個比鐵輕,但是硬度又不比鐵差的金屬之後又,價錢從壹度被炒上去,但是後來很快又落了下來。
盡管銀子和鋁塊長得非常的相似,其實這兩個東西在古代的時候根本不可能混淆古人的。
最明顯的壹點就是鋁的密度遠小於銀子的密度,二者達到了5倍之差,所以稍微有經驗的人拿在手中的時候,肯定可以感受出來二者的分量之差,拿著鋁塊冒充銀子上街,肯定會被眾人打死的。
不過若是將這壹塊鋁放在當時的市場上,交給壹些研究錢幣的人來鑒定的話,還真的可能會賺壹筆大錢。
因為當時這些古代的壹些富甲根本沒有見過鋁這種金屬,妳完全可以編造壹個謊言說這是來自於壹塊天上的隕石所掉下來的東西,或者說這是神仙之物。
中國古代的時候比較迷信,大家沒有見過這種東西,自然也就覺得有著很非常高的收藏價值。
可能妳拿上壹斤的鋁塊換過來10斤白銀也是可能的,將鋁塊奉獻給皇帝的話,得到的恐怕就不只是有金銀珠寶,還可能有高官之位。但是如果拿著這個鋁塊去菜市場上糊弄小販,肯定是不行的,只有糊弄上層 社會 的大人物才可以。
謝謝妳的邀請。針對這個問題我先從我們現代鋁的冶煉過程來加以分析。
現代工業我們冶煉鋁主要就是鋁礬土先生產出氧化鋁,然後氧傳鋁經過電解生產鋁錠。就這種生產工藝就局限了鋁這種金屬在古代能大規模生產和流通。地殼中鋁並非稀有,別看現在我們各種鋁合金制品什麽的在市面上大範圍流通,可這都是我們現代工業保證的前提下。
可在古代鋁是非常稀有的,因而也極其貴重,100多年前為了表彰門捷列夫對化學的貢獻,英國皇家學會當時花重金給他打制了壹個鋁杯作為獎杯,當時可是比黃金還珍貴啊!法國拿破侖三世為了顯示自己的珍貴,用鋁做了壹個頭盔,成為壹個轟動的大新聞。
所以說在古代鋁的是要比銀子還珍貴的。
其次鋁和銀子的密度也不同,銀子的密度要比鋁大,這就是同樣體積大小的鋁和銀子比較,銀子要比鋁重壹些。
在古代,銀子是最重要的貨幣之壹,連國庫收入都是用多少多少萬兩銀子來記錄。
而且那時候銀子的購買力相當驚人,明朝時期壹兩銀子可以買到200公斤的大米,青天大老爺海瑞壹年的俸祿是20兩白銀,而普通家庭的年收入更是只有4兩。
即使是現在,白銀依然是貴金屬之壹,但是鋁就便宜多了。雖然古代沒有鋁錠,但是鋁和銀子顏色都差不多,假如某個穿越類的小說主人公,將現在的鋁錠帶到古代,可以當成銀子用嗎,如果可以的話是不是發財了?答案是不能當成銀子,但是說不定比銀子還值錢!
壹、 古代銀子的防偽辦法
雖然古代沒有銀錠,但是也有人會通過銅、鐵造假,只在外面包裹壹層白銀來以次充好。古人為了鑒別銀子的真假,也想出了很多辦法。
首先是稱重法,因為銀的質量很大,相對原子質量達到了108,而銅只有64,鐵為56,這二者用來作假很容易被有經驗的人掂量出來。
鋁的相對原子質量只有27,相當於銀的四分之壹,意味著同樣大小的銀,重量是鋁的四倍左右。這個差距就非常明顯了,如果別人用稱重法很容易辨別出真假。
(鋁塊)
其次是扔地上聽聲音,銀子扔到地上的聲音比較悶,而摻了銅的銀子扔到地上聲音會比較清脆。如果是鋁錠,扔到地上,聲音比銅還要更清脆,因此這種方法也很容易被別人發現作假。
還有壹種方法是用牙咬,因為銀子用牙咬上去會有壹個非常深的牙印,但是銅和鐵則不會。這主要與它們的抗拉強度有關,銀的抗拉強度只有125Mpa,銅為230~240Mpa,鐵的抗拉強度為170~270Mpa,所以銀子可以質地比較“軟”。
但是這個方法用來鑒別鋁和銀就沒辦法了,因為鋁的抗拉強度為80-100Mpa,比銀還要低,換言之鋁也能輕易地留下牙印。
(銀錠)
通過以上比較,鋁錠和銀錠還是非常容易分辨出來,因為兩者重量差別明顯,扔在地上發出的聲音也不壹樣,也就沒必要通過咬的方式來辨別。
二、 鋁在古代的價值
因為鋁在空氣中很容易被氧化,因此自然界中的絕大部分鋁都是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直到1825年,丹麥化學家奧斯特才第壹次分離出了不純的金屬鋁。1854年,德國化學家德維爾通過用鈉還原氯化鋁的方法,得到了純度較高的鋁錠。
19世紀末期,隨著電解鋁方法的應用,鋁真正開始大量制備。但是在此之前,因為高昂的生產成本,鋁的價格甚至高於黃金,被稱為“銀色的金子”。
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專門命人為他定做了壹頂鋁做的王冠,在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
物以稀為貴,這是鋁之前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如果鋁錠放在古代的中國,壹樣是舉世無雙的珍寶!關鍵就是要讓大家意識到這是全新的壹種材料,才能凸顯它的價值。
通過前面的介紹,很容易就能讓人找出鋁和銀子的區別。而鋁更輕、更軟的特點,也不會有人將其與鐵混淆。
所以,鋁錠放到古代,不應該當成銀子使用,但是價值卻實實在在高於白銀。
三、 千古疑案
現在世界公認鋁是由近代西方科學家發現並提取,理論上中國古代並不會出現鋁錠。然而,在中國壹處古墓之中,卻發現了鋁的存在,這究竟是怎麽壹回事?
1953年,考古學家在江蘇宜興發現了西晉名將周處之墓,就是那個“周處除三害”中的主人公。這個故事是說周處少年時期為禍鄉裏,別人把他和老虎、鱷魚統稱為三害。
後來他幡然悔悟,幫助鄉親殺死了三害中的老虎和鱷魚,自己也改過自新,終於成為壹代名臣。
雖然該墓有被盜過的痕跡,但是專家仍發現了17件帶有鏤空花紋的金屬帶飾。在對這些金屬進行檢測後,結果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因為其中壹件破碎的金屬帶飾含有85%的鋁!
(出土物)
這樣壹個匪夷所思的結果,引來了眾多中外專家們的興趣。有人提出這些金屬碎片是由盜墓者帶進去的,但是盜墓者並沒有破壞到淤土層,而這些金屬的發現正是在淤土層中。何況盜墓者的目的是為了求財,沒理由還在墓裏面留這些金屬。
而且,考古專家推算出周處墓兩次被盜的時間是元朝至正年間和清朝鹹豐年間,均在金屬鋁的提煉法發明之前, 據此可以斷定鋁不可能是盜墓者帶進去的。
中國學者楊根推測周處墓中的鋁,純屬西晉時期的煉丹士無意中提煉得到。
蘇聯專家別略耶夫以及著名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李約瑟則認為,西晉時期的人已經能冶煉出金屬鋁。
雖然他們的觀點迄今還沒有得到進壹步佐證,但是中國古代的煉丹術確實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四大發明之壹的火藥最早就是來源於煉丹術。
唐朝以後,中國的煉丹術經由阿拉伯人傳至歐洲,也催生了近代化學,所以中國古人最早發現鋁還是有可能的,也讓我們現代人感嘆老祖宗的偉大!
歪眼小史
文:小熊貓看 歷史
銀和鋁都是銀白色,抗腐蝕性都較好,如果只用眼來觀察,鋁錠冒充銀子,幾可亂真。
但銀的密度是10.5 10?kg/m?,鋁的密度是2.7 10?kg/m?,以10兩(不考慮古今的差別)銀元寶為例,相當於壹瓶普通礦泉水的質量。而同樣大小形狀的鋁錠的質量大約只有130g,要知道壹袋方便面的質量100g左右,這比壹袋方便面的質量多不多少。壹瓶礦泉水與壹袋方便面放在手裏掂壹下,差別不可謂不大,對經常使用銀子的人而言,實在難以蒙混過關。
不過,這話給壹些影視導演說,就有點對牛彈琴。曾看過壹部以盜取軍閥門樹仁的黃金(金的密度是19.3 10?kg/m?,幾乎是銀的兩倍)為線索的電視連續劇,第壹集門樹仁正與軍火商潘老板討價還價,郭副官提著壹個皮箱走了進來。說是從民間搜刮的最後壹批黃金,供65塊,打開皮箱壹看,滿滿壹箱子黃澄澄的金磚。皮箱有多大,看壹下截圖,比壹般電腦主機還略大。
壹般電腦主機的尺寸是:450mm 450mm 250mm 50625000mm? 0.050625m?。這壹皮箱金磚的質量就是:m ρV 19.3 10?kg/m? 0.050625m? 977.0625kg,將近1t。打個比方,我們在糧店買的面粉,大袋的是25kg,1t就是40袋面粉的質量。再看郭副官提著皮箱,輕松自然,勝似閑庭信步,真服了我們的導演。接著往下看,類似這樣的情節好有好幾處,就不壹壹列舉了。
妳說用鋁錠當銀子,找導演試試,說不定真能成功!
因為首先,雖然鋁和銀的外觀接近,但鋁比銀輕,輕很多。用鋁錠結賬,老板拿在手上隨便掂壹下就知道不是銀子。
拿鋁錠回古代,假裝是銀子,渾水摸魚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鋁是活潑金屬,自然界中的鋁,絕大多數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在西方發明電解鋁工藝之前(清朝道光、鹹豐年間),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鋁錠”。
現代人拿壹塊鋁錠回古代,古人根本就不知道這是什麽玩意。可能會拒收。
當然,眾所周知,在十九世紀的歐美,鋁的價格比黃金昂貴。要昂貴的多。
法皇拿破侖三世的王冠、吃飯的餐具。英國皇家學會獎勵給門捷列夫的天平(因為發明元素周期表,所以有此重獎。另有壹說是獎了壹個碗),美國華盛頓紀念碑頂上的壓頂石。之所以都是鋁制的。就是因為當時的鋁稀有,連壹般權貴得都不到,在當時是頂級權貴的身份象征。
(十九世紀的鋁制餐具)
(華盛頓紀念碑,竣工於1885年)
(美國的國之重器,是壹大坨純鋁)
但那畢竟是在十九世紀,不是古代,十九世紀已經屬於近代範疇了。
十九世紀的歐美 社會 ,大家都知道鋁是什麽玩意,知道這玩意稀有。
在這種大背景下,所以鋁的價值才能被權貴們炒作起來。
但如果換作是古代,在壹個連科學家都不知道鋁是啥玩意的時代(鋁的概念最早由英國化學家漢弗裏·戴維於1808年提出)。現代人拿著鋁錠跟當時的人說這玩意稀有,值錢,當時的人不懂。怎麽可換到銀子呢?
總之,鋁的價值在十九世紀能被炒起來,主要原因是當時的歐洲權貴熱捧。
我們知道,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壹點要有識貨的人炒作,才會產生超出這個物件價值的額外附加值。
比如說“甲骨文”被學者發現之前,殷墟當地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這玩意的價值,只當做包治百病的藥材“龍骨”使用。很多刻著甲骨文的龜甲獸骨,直接就被古代老百姓磨成粉末當藥吃了。
還有胡椒,達伽瑪不遠萬裏到印度,說要買珍貴的胡椒,印度人聽了都蒙圈了。這玩意也值得不遠萬裏來買?不是遍地都是的廉價貨嗎?
所以鋁能在十九世界的歐美被熱捧,不代表拿著它穿越回中世紀的歐洲,也能被熱捧。也不代表拿著它穿越回中國古代被熱捧。這都是不壹定的。
(鋁制的盆,在古代可能更有市場價值)
第三,在中國古代,特別是明清以前,白銀不是流通貨幣。而是作為壹種貴金屬商品和儲備貨幣在民間流通的。
也就是說,明末前的中國民間 社會 ,老百姓壹般用的都是銅錢、鐵錢,見不著銀子。更不可能使用認證的銀子。壹兩都不行。
那個時候,銀子被收入國庫後,要鑄造成統壹式樣,刻下官銀標誌的字樣或圖案。民間或官員,私人或組織,不得私自使用。
用了就是殺頭的大罪。
官銀的主要用途是發軍餉,官薪,宮用,各地建設,賑災等支出。
當官銀支出給各地和個人以後,獲得官銀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將官銀再溶化壹次,煉出新的銀錠或銀塊(碎銀子)後,才能在民間流通。
所以現代人拿著鋁錠回古代,在絕大多數朝代不僅用不了。而且很可能會被官府抓起來,被縣太爺追問“輕銀錠”是從哪裏偷來的,是用何種手段煉制出來的。
妳給他們解釋,這不是銀子,是鋁錠。他們如果聽不懂,那妳的麻煩就大了。
當然,妳也可以“跳大神”,謊稱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神器”。
古代人普遍比較迷信,把謊言編圓,大家沒有見過這種稀罕東西,也找不到第二件相同的。可能會有大財主認為這玩意具有收藏價值,會出資收購。
或者,妳還可以上貢給皇帝。畢竟妳手上抱著的鋁錠,是全國獨壹份的存在。如果皇帝心情好,壹高興,賞妳金銀財寶,賞妳個爵位,也不是不可能。
這樣的話,妳就算是拿鋁錠換銀子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有價值的東西,只在識貨的人的眼裏才有價值。現代的鋁錠,拿回去糊弄上流 社會 的大人物還有可能。拿到街上糊弄老百姓,就肯定不行了。壹般老百姓就算有意收購,他們也沒銀子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提煉鋁是非常困難的。
鋁不同於普通金屬比如鐵、金銀等只需要相對簡單的開采和冶煉方法。
鋁在自然界中的儲量很大,但它很難分離出來。
而在自然界中,鋁基本都是以化合物的方式存在,天然的純鋁極少極少。
在古代,鋁制品是極其昂貴稀少的。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壹個故事,1860年拿破侖三世請各國國王和貴族吃飯。
給這些貴族和國王準備的都是精美的金銀餐具,而拿破侖三世自己則用壹套鋁制的盤子。
在我們看來,拿破侖三世是主動表示自己簡樸?
其實,這套鋁制餐具,比下面壹桌金銀餐具還要昂貴得多。
1860年尚且如此,古代就更別說了。
著名的門捷列夫創建了元素周期表,受到英國皇家學會的表彰,發給他壹個鋁制的獎杯。因為當時鋁比黃金昂貴多了。
人類直到1825年,由電學化學專家奧斯特發明了化學方法,才能分離出金屬鋁。
但這種方法的問題很多,導致金屬鋁不純凈。
到了1854年,法國化學家德維爾把鋁礬土、木炭、食鹽混合,通過氯氣加熱,等等手段,才第壹次分離出高純度的鋁。
大家看清楚,在古代是很難得到金屬鋁的,更別說妳拿去亂用。
也就是說,大家如果穿越到古代,只要帶壹個鋁制的鍋蓋回去。
恭喜妳,妳發大財了。
額!這種東西在古代是稀有物品,當然可以啊!
貴重金屬的嚴重缺乏,壹直是制約古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漢代出現過鐵錢。但這種東西,做為貨幣的結果妳懂的,不容易保存不說,還tm很重。很快就被奧特了。
到了唐代,還是貴重金屬不足,除了銀和銅外,老百姓還很喜歡用絲綢,直接抵價交易。
宋代稍微好點,但還是捉襟見肘,所以直接被逼出了紙幣,這種劃時代意義的貨幣種類。
到了明代,由於西方資本的進入,再加上中國搶手的絲綢、瓷器、茶葉,白銀逐漸成為主流。據說西班牙從墨西哥搜刮過來的白銀,全部進入了大明。
由於白銀流入太多,到了清代,白銀依然是主流。
鋁,這種金屬。公認的時間是1824年,由丹麥科學家厄斯泰德發現的。
首次制成純鋁是在1827年,由德國化學家維勒完成。
還有壹種說法是,中國在晉代以前就制成了鋁合金。周處的衣服上就有鋁合金的飾物。
但最早的鋁制品,是戰國時代。沒有記載,但在戰國時期楚國墓葬中,發現過鋁塊。
不可能的,鋁錠不能做貨幣用,為什麽呢?因為鋁容易磨損和氧化,用著用著就少了,黃金白銀為什麽能夠成為貨幣,就是因為它們化學穩定性高,例如黃金在自然界幾乎不和任何東西產生化學反應,能夠壹直留存於世的,銀比黃金差許多,時間長了能夠被空氣中硫氧化,時間長了重量是逐漸減少的,當然這個沒有幾百年看不出來。
古代人類也是知道鉛和錫,這2種金屬也是比較貴重的,但是從來沒有被當作貨幣,為什麽呢?就是容易和許多物質產生化學反應,出現價值丟失現象,銅為什麽壹度是貨幣呢?原因是銅也是不容易生銹,壹般20年內看不出來,所以有銅幣。
現在的鋁錠放在古代當銀子用可以嗎?有何依據?
完全不可以的。
第壹個問題是,鋁這種金屬,公認的時間是1824年(清宣宗道光四年),由丹麥科學家厄斯泰德發現的。首次制成純鋁是在1827年,由德國化學家維勒完成。在此以前,壓根就沒有鋁這種東西。
並且鋁剛剛出現的時候,價格是非常昂貴的,遠遠超過銀。
為什麽這樣說呢?
銀雖然比較稀少,但是冶煉相對比較簡單。
銀元寶
但是鋁雖然在地球上儲量是天文數字,在地殼中含量是8.3%,但是開始的時候冶煉非常難。主要原因是,鋁的礦物氧化鋁,熔點為2054 ,並且當時需要使用很昂貴的鈉和鉀來置換生成鋁,所以鋁剛發現的時候,價格十分昂貴。以至於鋁僅僅是帝王貴族們享用的珍寶。例如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在宴會上使用過鋁制叉子;泰國國王使用過鋁制表鏈。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門捷列夫還曾得到倫敦化學會贈送的鋁合金制成的花瓶和杯子。這些例子都說明,在當時,鋁的價格是遠遠超過銀的。
鋁的價格平民化,得益於科學技術的壹系列發展。首先是西門子公司改進了發電機後,有了廉價的電力;其次是由於法國和美國的兩個青年於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分別發展了將氧化鋁溶解在冰晶石(Na3AlF6,六氟合鋁酸鈉)中電解的方法,使鋁冶煉的門檻從兩千多度壹下子降低到不到壹千度。這是壹項使鋁價格暴跌的關鍵技術。
第二個問題是,銀作為長期使用的貴金屬,其性質為人們熟知,很難假冒。例如銀的比重是10.5,鋁的比重是2.7,前者是後者的3.9倍,也就是說同樣大小的金屬錠,銀和鋁重量差別近四倍,這是任何壹個人也不可能不提出質疑的。
鋁
所以說,用鋁代替銀,是很難辦到的事情。鋁剛出現的時候,價格遠遠超過銀;鋁便宜了以後,鋁和銀區別太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