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郭德綱有壹個常用的包袱是這樣說的:
在這個包袱中,前面的霹靂舞、霹靂手套、霹靂襪子組成了“三翻”,最後“霹靂的內褲”構成了“四抖”,這是壹個比較完整的包袱。
從這個小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要創作壹個包袱是需要耗費壹定的時間、精力和腦力的,並不是信手拈來那麽簡單。為什麽很多相聲演員說搞創作很難,因為創作壹個包袱都這麽難了,而壹段相聲不僅僅有很多個包袱,還得有對應的故事情節,要把這些內容都連成壹個整體,還得讓觀眾聽的舒服了,開心了,這確實很需要功力。
現在大部分的相聲演員都是半路出家,文化素養不夠,想要他們創作大量的新作品,同時還要保持壹定的水準確實有點勉為其難了。但是相聲演員也需要生存,創作不了高級的包袱,只能用低級的來應付了。
相聲裏有兩類包袱是不需要鋪墊,隨時抖隨時響的那種。
壹是政治類的。美國的脫口秀大部分包袱都是這壹類的,因為簡單易創作,效果好。在我們這裏就行不通了,這壹類包袱是被嚴格禁止的,但是說外國政治的就沒問題,所以在相聲裏有壹些和外國政治相關的包袱,相聲演員們屢試不爽,最簡單的就是罵日本和韓國,很多演員都用過,經常聽相聲的觀眾絕對都能隨口說上幾個。
二是和性相關的。正所謂食色性也,每壹個正常人都逃不過這壹關,這是能夠引起所有人***鳴的點;相聲演員都是把人性研究透了的人精,當然也不會放過。所以在當今的相聲劇場裏,動不動就“開車”的相聲演員比比皆是,反正觀眾也接受,大家樂呵樂呵就完了;臺上的演員省心省力,臺下的觀眾開懷大笑,似乎壹切都很兩全其美。
為什麽很多人說德雲社總教習高峰的相聲高級呢? 因為高峰的相聲裏極少出現這兩類低級的包袱,人家都是運用語言的技巧來 創作包袱,通過形體動作和表情來展示包袱,聽起來是發自內心的笑,笑完還能回味壹會,這就是高級的相聲。
很多相聲演員把自身在創作能力上的欠缺怪罪到觀眾身上 ,認為是觀眾喜歡聽低級粗俗的包袱,他們只是迎合觀眾的需要;這種看法真的是極其不負責任。妳把郭德綱的《西征夢》和最近的《愛情傳奇》兩個作品放壹起做個調查,有幾個觀眾會選擇愛聽《愛情傳奇》,我敢說99%的觀眾會選擇《西征夢》。現在的問題是,沒有《西征夢》壹樣水準的作品讓觀眾選擇了,觀眾只能退而求其次,聽壹聽《愛情傳奇》吧,反正有的聽總比沒有好。
觀眾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決定不了相聲演員表演什麽樣的作品。現在簡單粗俗的內容成為相聲市場的主體,這肯定是相聲演員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長此以往肯定不利於相聲的發展,也不利於相聲演員的成長。畢竟說簡單粗俗的作品就可以賺的盆滿缽滿,還有幾人願意花費時間精力去創作更好的作品?
但是,壹個真正有追求的相聲演員,不應該僅僅滿足於用最原始的方式把觀眾逗樂,這樣的演員在 歷史 的長河中只能是壹個過客,除去帶走壹些銅臭氣以外,將壹無所獲。只有真正把自身的文化素養提高了,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才是壹個相聲演員長久生存下去的保障,才能夠真正對得起“藝術”二字,為相聲留下壹些真正有意義的財富。
當壹個行業受眾面成倍的擴張,並且走向極度 娛樂 化的時候,結果必然就是外行取代內行,劣幣驅逐良幣。
郭德綱用了十幾年時間,把相聲推廣到今天的地步,他向市場做了無數的妥協,可以說相聲市場變成如今的樣子,用姜昆的話說就是郭德綱功不可沒。
而把壹個原本小眾的東西推向大眾市場,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麽呢?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繁瑣操作快餐化。肯德基麥當勞為什麽全球開店,就因為它有壹整套標準化操作流程,就算開到贊比亞,那裏的人只會喝恩希瑪,但肯德基也可以接受,因為全世界都是這個味道。但中餐就不壹樣,中餐是無法標準化操作的壹個飲食種類,當外國人聽著“少許鹽”、“適量油”、“再加壹湯匙糖”,他們會拿出天平秤問妳:
少許是幾克?壹湯匙是多大的湯匙,糖是平湯匙還是冒尖,冒尖的話是幾厘米高度?
相聲就跟中餐壹樣,是咱們國家文化的壹部分,而這部分文化恰恰也是外界看來非常曖昧的壹種東西。內行人啪啪啪說出幾十上百個術語,能把演員表演的每壹個眼神都拿來打分,但外行人只需要進去找壹種感覺:
可樂不可樂?
就像去吃肯德基壹樣,大部分人是進去吃兩種感覺:快速拿到點餐!吃完就飽!
簡單粗暴的消費理念,造就了今天的相聲。這個理念,恰恰是郭德綱傳遞給所有人的,如果相聲流行化 娛樂 化是壹種原罪,那麽這個原罪應該由郭德綱承擔。
舉個簡單的例子,咱們經常聽到壹個相聲術語——文哽。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每天把這個詞掛在嘴邊的,有壹半人理解都是錯的離譜的。比如上面這張照片裏,有幾個人會說文哽相聲?
我的答案是,壹半都不到,嚴格說只有第二排那幾位,外加第三排的趙雲俠郭鶴鳴以及最後壹排的劉源。
文哽包括文哽段子,以及文哽表演技法。文哽簡單來說就是段子比較溫,而且裏面有很多文化人才知道的東西,主要是詩詞歌賦、 歷史 典故和燈謎等主題,也可以是現代詩和現代 科技 ,都可以作為文哽段子的元素,比如《批三國》、《孔子周遊列國》、《講四書》、《滿腹經綸》等。會文哽段子的人不在少數,德雲社學員也都能演幾段。但文哽表演技法就是另壹個層面的東西了,需要將不好笑的知識點,以及很多文人向的語言說出喜劇效果,這是非常難的。
但現在大部分德雲社追星粉眼裏,文哽就是不好笑的相聲,我看過很多帖子犯類似的錯誤。
比如張雲雷說過很多文哽(不好笑)的相聲,他不是只會唱~ 高曉攀把張國立說睡著了,那段文哽實在是太過於無聊了。
說句某些人不愛聽的,妳們家愛豆其實不會文哽相聲,或者說沒有掌握文哽表演技巧。文哽相聲重點在說,最忌諱使相和各種零碎動作,怪裏怪氣的表情和拿腔拿調逗樂觀眾,而且捧哏胡亂現掛也是非常忌諱的,但這恰恰是很多青年相聲演員最喜歡的表演技法。而且粉絲特別喜歡和接受,對其趨之若鶩。
相聲在如今市場環境下面臨的問題,可不光是“簡單粗俗”、“包袱皮薄”、“脫口秀化”等幾個詞就能概括的。原因在於觀眾口味大部分已經不是沖著相聲來的,更多的是追星、組CP、玩應援的,繼續這麽 娛樂 化市場化的走下去,相聲演員再過十年就可以改名字了。
搞笑 藝人——日本就是這麽叫的。
這個問題問的好。
作為壹個70後,小時候相聲還沒走下坡路,壹些老藝術家還活躍在相聲的舞臺上,那個時候,很多相聲都偏文哏,講究教育意義。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小品興起,相聲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慢慢的脫離了觀眾,老藝術家們也都不再演出了,相聲走入了末路。
進入新世紀,郭德綱德雲社提出了要讓相聲回歸小劇場的主張,之後隨著德雲社的走紅,相聲迎來了第二春。德雲社的輝煌也帶動了很多其他的團體的誕生,各地小劇場如雨後春筍般產生。通過相聲有新人節目,我們可以看出,相聲從業人員良莠不齊。德雲社演員至少學會五十段以上的傳統段子才能上臺,因此,德雲社演員都有著深厚的基本功。而其他從業人員,並沒有這樣深厚的基本功,功力不夠,就只能靠插科打諢,灑狗血來吸引觀眾。
因為從業人員的良莠不齊,水平不壹,自身文化修養不夠,就到網絡上尋找壹些包袱,直接拿來使用,最後就導致,包袱越來越簡單粗暴。
因為效率和個人素質。
簡單的包袱和粗俗的包袱容易獲得觀眾
寫的容易,說出來也容易,自然沒人願意把包袱搞得過於復雜。這就和目前的電影衰敗是壹個道理。外來資本的加入,讓電影低質化,所以現在電影越來越糟。從效率角度看,粗俗的包袱更有效率,而且屬於活保人,反過來,經典的《八扇屏》需要人保活,對演員的素質要求高,哪個更容易賺錢,不言自明。
相聲演員整體素質偏低,讓他們寫出好段子,確實難
不是現在沒有好素材,拿前壹陣的996話題來說,就是不錯的切入口。相聲的本質是諷刺,馬雲大言不慚的談福報,完全可以挖苦。就像網上說的,大老板的996是坐車,吃飯都算工作,普通小職員可以麽?996的正確性不容置疑吧?但有相聲演員說這個麽?把它說深說透,完全可以大火。又比如目前的網絡直播亂象,孩子拿家裏的錢打賞主播,壹再上演,相聲也可以說啊!好像也沒人提吧?這不是相聲演員敏感不敏感的問題,是素質不夠,無法深度挖掘,也無法平面展開,好的素材憑空放過。
沒有文化的時代,只有文憑。
敢不敢把妳暗示的東西直白講出來?
不深入生活,不了解生活,不懂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