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當的造型千姿百態,它不但是繪畫、工藝和雕刻相結合的中國藝術,也是實用性與美學相結合的產物,在古建築上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瓦當不僅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同時也是考古學年代判斷的重要實物資料。此外,瓦當還是中國書法、篆刻、繪畫等方面的寶貴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具有壹定的參考價值。
瓦當不但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它的圖案、文字有助於了解古人的歷史淵源、習俗好尚,並對古代歷史地理、思想意識的研究有相當的參考價值。正因如此,唐宋以來,瓦當已引起了好古者的重視,在唐宋文獻中記載有當時人用瓦當做成硯臺使用。清代隨著金石學的興盛,瓦當收藏之風大盛,許多象陳直、陳介祺、羅振玉這樣的大學者都傾心於瓦當的搜集與研究,康、雍、乾時期開始了對瓦當的專題著錄,而對它的專題研究則是二十世紀後五十年的事情了。 坦誠相見的木家具,古樸稚拙的石材,清雅淡定的墻面--在這幅美麗的田園畫卷中,如果再加上瓦當的點綴,就會顯得錦上添花。瓦當,這種古老的中國建築元素如今已成了現代家居裝飾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古樸,且和著歲月痕跡的暗青色。可盡情展現漢文化的美妙內涵。在現代家居中,以瓦當作
為裝飾品,更能體現出現代人堅毅處事的性格,同時,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又可以顯出主人智慧的壹面。看多了擁有誘人迷幻色彩的東西,人們反而被瓦當這有點蒼涼和悲憤的顏調深深地吸引住了,壹股瓦當收藏熱潮也隨之而起……… 其實對瓦當的研究與收藏,早在金石學較為發達的北宋時代就開始了,此後的南宋及元明都有記載,清代乾嘉學派將瓦當的研究推入高峰。當時,在文人士大夫中間瓦當之收藏與研究甚為流行,從清末到民國,在壹代又壹代的瓦當研究與愛好者的努力下,如今瓦當也走進了尋常百姓的家,成為大眾喜愛的裝飾品和收藏品。中國古典文化不相信完美,也不相信終極。人們贊美自然的巧奪天工,喜歡自然的生動和靈性。瓦當的制作也體現了這種東方的智慧,在有意無意間營造出與泥坯相似的厚重和拙樸,這種不加修飾的簡樸並非簡陋,卻給人們帶來壹種貼近天然的心靈驛動。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瓦當,出土於周原西周中晚期的宮殿建築群遺址,當時瓦當事人的制作是先制成園筒形的陶坯,然後剖開坯筒,入窯燒造,四剖或六剖為板瓦,對剖為筒瓦。故“瓦解”壹詞即源於此。板瓦用於屋頂,筒瓦覆蓋於兩行板瓦之間,真正開始有瓦當,大約在春秋晚期,起初瓦當上的主要紋飾多為獸面紋,後來普遍向卷雲紋發展。到了東周列國,瓦當成壹些大型建築的構件,發展迅速,鼎盛壹時。瓦當的出現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獨特風貌。瓦當不僅具有遮擋兩行板瓦之間的縫隙,使建築更加牢固和美觀。保護屋檐緣頭免受風雨侵蝕,延長建築物壽命的實用價值,同時更以其千姿百態的圖案、豐富的文字信息,深深地吸引著壹代又壹代考古工作者和收藏愛好者。 瓦當的種類很多,就質料區分:瓦當主要有灰陶瓦當、琉璃瓦當和金屬瓦當。灰陶瓦當最古老,也最普通,從西周到明清始終是瓦當中最主要的品種。
就形制區分:瓦當有半圓形、圓形和大半圓形三種。西周的瓦當都是半圓形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瓦當以半圓形為主,但已經出現了圓形的。在秦漢時期,圓形瓦當占據主流,半圓形瓦當逐漸被淘汰,到東漢時終於絕跡。大半圓形的瓦當出現於秦代。秦始皇陵北2號建築基址出土壹件直徑61厘米,高48厘米的夔紋大半圓形瓦當。當面圖案由兩條造型奇異的夔紋組成,兩夔左右對稱,姿態矯健,氣韻生動,具有很高的裝飾藝術價值。文物考古界譽之為瓦當王。就紋飾區分:瓦當可以分圖案紋瓦當,圖像紋瓦當和文字瓦當三大類。秦始皇內城西墻出土的雲紋圖案瓦當,直徑15厘米,當心為壹圓鈕,圓鈕周圍有壹圈小乳釘紋,心外對稱均衡地分布著四朵蘑菇形雲紋,給人壹種強烈的規範化、程式化的美感。從瓦當實物來看,文字瓦當字數不拘,從壹字到十余字均有,紋飾圖案各異。它們壹個***同特點是組成壹個完整的畫面。無論文字與紋飾均能巧妙布局,排列組織勻稱和諧,特別是文字瓦當充分利用了中國漢字結構的藝術特色。
市場日益興盛 在收藏界,瓦當以紋飾的精美、圖案的瑰麗和文字的雋秀為收藏家所珍視。
專家介紹,中國對瓦當的研究與收藏,早在北宋時期就開始了。自清中期以來,古代的瓦當被看成壹種古董,為人們競相收藏。從清末到民國,瓦當逐漸成為受大眾喜愛的收藏品。近二十年來,瓦當收藏日益興盛,市場價格壹直看漲。
據了解,秦漢瓦當是中國古代瓦當藝術中的珍品,主要出土於陜西、山東和河南三省。其中,陜西是秦漢都城所在地,出土瓦當數量之多,居全國之首。秦漢瓦當珍貴的研究價值與審美價值歷來為金石家、學者與收藏家們所重視,其市場價格也早在清乾隆年間就已達到高位。
據錢獻之的《漢瓦圖錄》記載,“長樂無極”的瓦當在乾隆年間的價格每枚達到了十兩白銀,最高的壹枚動物瓦當時達到了二百兩白銀。光緒末年,端方在陜西收集瓦當時,精品瓦當的價格往往達到五十兩白銀壹枚。1940年,秦漢史專家陳直在陜西收集瓦當時,壹些珍貴的品種每枚少則十元大洋,高則三十元大洋。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秦漢瓦當的收藏陷入低迷,價格也相對較低,但文字瓦當每枚也要在40元到50元之間。壹些常見的文字瓦當每枚價格已升到了300元到600元,動物瓦當則超過了千元,精品則漲至3000元以上。品相好的四靈瓦當每枚價格達到了萬元。2001年,在天津國際拍賣公司的拍賣會上,壹枚帶木盒的漢瓦成交價高達11萬元。由於秦漢瓦當數量有限,因此,瓦當的拓片也受到了瓦當愛好者們的青睞,市場價格壹般少則四五十元,多則百元以上,精品達到了數千元。名人收藏過的瓦當拓本更是價格不菲。比如,在1996年嘉德秋季拍賣會上,陳直的《新出漢瓦拓片》以1.98萬元的價格成交。在2001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壹本王孝玉舊藏的清末漢瓦當八品拓本成交價達6600元。 瓦當收藏的興起使得贗品大量出現,作偽水平也越來越高。主要以偽造文字和圖像瓦當為主。市場上主要有三種仿品:第壹種瓦當的瓦是真的,在素面瓦當上進行手工刻制,刻好後在面上塗壹層泥,再把泥做舊,這種仿品顯得線條生硬、呆板;第二種是根據出土的具有收藏價值的瓦當來仿作,首先新刻模具,然後燒制、做舊,這種仿品比較新,有切割的痕跡,還有土銹,用水壹沖就看得出來;第三種是用各種殘片拼接,拼出壹種特殊的圖案,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有粘貼的痕跡,沒有真品自然流暢。
壹般來說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鑒別。壹看顏色,時代早的瓦當,如秦瓦當是青灰色的,漢瓦當是淺灰色的,顏色由深變淺。二看制作方法,西漢中期以前,大部分瓦當是手工制作的,有手工拿捏的痕跡(尤其是瓦當的當面)。到西漢中期,瓦當主要是輪制的,有輪旋的紋式,很像象形文。三看繩紋粗細,也就是看瓦當所連後面的瓦的繩紋粗細,壹般繩紋又細又直或者細直交替的多是秦代的;繩紋直而且粗的多為漢代的。
秦漢瓦當切莫混淆
壹、秦漢瓦當的淵源關系秦統壹六國後,統治者大興土木,營建宮殿廟宇以及陵墓寢堂的現象蔚然成風,因此,使用瓦當十分普遍。當時對瓦當的制作相當講究,可謂精益求精,同時也促使瓦當的圖案裝飾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它壹方面繼承了春秋戰國以來寫實的藝術手法和明快樸素的特征,另壹方面又打破了當時僵化的形式及圖案上表現恐怖氣氛的風格,故秦瓦當在圖案紋飾以及題材方面都有所創新。如屬於動物紋的有鹿紋、獾紋、獸紋、豹紋、龍虎紋等;屬於禽鳥紋的有燕紋、鳳紋、飛鴻紋等;屬於昆蟲紋的有蜂紋、蟬紋、蝴蝶紋等;屬於植物紋的有蔓草紋、樹紋、荷花紋等,可謂種類繁多。漢代前期仍繼續沿用秦瓦當的形制和紋飾,但在繼承秦瓦當的傳統基礎上又出現了文字瓦當,從而成為當時壹大特征。如屬於建築物專用的有“長樂未央”(系甘泉宮用瓦),“上林”(系林苑用瓦),“左戈”、“右空”(系官署用瓦)等;屬於陵墓建築用瓦有“萬歲冢當”、“長陵瓦當”、“來谷宮當”等;屬於頌揚吉祥語的有“漢並天下”、“千秋萬歲”、“延年益壽”、“長樂無極”、“億年無疆”等,可謂豐富多彩、異彩紛呈。
二、秦漢瓦當的區別在形制上,秦瓦當多為圓形,而且其瓦當面徑較小,邊輪也不太規則,瓦當的背面不夠平整。在制作過程中,有著明顯的旋切痕跡,瓦當的呈色以青灰色為主;而漢代瓦當除有圓形外,還有半圓形,瓦當的面徑有所加大,邊輪較為規整,且邊棱較寬,大多數瓦當中央還有圓乳,而且均為模制,瓦當的呈色多為淺灰色。
在工藝上,秦代多采用先制好當心,再以泥條盤築法在當心周圍築起圓筒瓦,在瓦當背用手覆泥壓抹,使其緊密結合,然後在泥坯未開時,用竹刀或繩子切去壹半筒瓦而成瓦當,這種工藝較為麻煩,而且很難達到規整;而漢代瓦當多采用整個當面壹次範成,然後續接已制好的筒瓦,無需切割,瓦當背平整,不留痕跡,邊輪也較規整,這也是秦漢瓦當的壹個明顯區別,藏友在收藏投資時壹定要多加留意。
秦漢瓦當是重要文化遺產,宋代以來逐漸為世人所重,清代金石家著重研究上面的文字。收藏瓦當的風氣越來越盛,戰國秦漢瓦當的出土也越來越多,新品種瓦當不斷出現,秦漢瓦當的市場價格也越來越高,瓦當原品越來越少,於是瓦當作偽也越來越多,水平越來越高。鑒別需要註意以下問題:
1.文字和圖像瓦當的市場價值高,收藏者多,而壹般圖案瓦當不受歡迎,所以偽品大多數是文字和動物等圖形瓦當。見到這類希奇稀有的瓦當就要特別註意。
2.假瓦當都是用黃土像燒磚壹樣做成,再塗上泥土,就像是出土的壹樣,壹般市場上的販子不會讓買者清洗,因為壹洗真相畢露。
3.瓦當只是整個瓦的頭部,所以真瓦當背面往往有長短不壹的筒瓦殘存,假瓦當便多無筒瓦殘存。也出現有這方面作偽的,大多數十分拙劣,應該註意的有殘斷痕跡是否自然,簡瓦背印下的布紋等。
4.也有作偽者用真的圖案瓦當,如較廉價的漢代雲紋瓦當作偽,在種瓦當三五十元可得,而文字瓦要超過百元。方法是先將真瓦的圖案鏟去,再用水泥仔細模仿稀少的文字瓦當上的文字,制造完後再塗抹泥漿掩蓋作舊。以便使得買家上當。鑒別方法是仔細分辯文字,作偽文字寫法多有問題。還有就是洗去瓦當上的泥土,水泥和原漢代瓦當的呈色、質地差別就清楚了。
下舉3例。
“齊園”瓦當,陜西鹹陽北塬西漢高祖劉邦長陵21號陪葬墓附近出土,只見壹品,直徑16.1厘米,現存鹹陽博物館,或釋“齋園”。偽瓦將真的漢代圖案瓦當的圖案鏟去,再以水泥模仿文字,文字堆得較像。洗凈後仔細觀察,當面底部就見刀鏟痕跡。
“長生未央”是流行於西漢中期的重要瓦當品類。偽瓦以同期的雲紋瓦鏟去雲紋後以水泥堆字而成。仔細觀察,文字以外的瓦底尚有水泥沙粒殘留,塗抹的泥漿與真瓦上包漿也不壹樣。
“長樂未央”是將西漢晚期常見的,外圈飾網紋的雲紋瓦當上雲紋鏟去,用水泥偽造了壹品奇異的“長樂未央”瓦當。文字不對。 鑒賞
瓦當和其他藝術壹樣,也是壹定社會經濟觀念形態的反映,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對建築藝術欣賞要求的提高,有壹個從低級到高級,粗糙到精致,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如漢代出現多為篆體書的文字瓦當;三國兩晉時期瓦當邊緣則有鋸齒紋;王莽時流行壹種“四神瓦當”,即在瓦當上面繪燒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形象,用以表示東、南、西、北;東晉後期,開始出現表面黑色磨光的板瓦,檐頭板瓦壹端開始加厚,並壓印紋飾,為後世“滴水”的濫觴;到唐代“滴水瓦”普遍應用。早期“滴水”與瓦身的夾角壹般為直角,晚期則增加至壹百度以上,以利流水外瀉,具有很大的科學性,更顯示了中國古代瓦當具有裝飾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功能。漢代是壹個生氣勃勃的強盛時代,漢代文字瓦當就是其中的壹個縮影,如“長樂未央”、“長生無極”、“千秋萬歲”、“漢並天下”、“延年益壽”、“億年無疆”等,這些文字瓦當多為小篆書體,排列組織勻稱和諧,布局講究,可與壹枚好的印章相媲美。
總之,瓦當的造型,千姿百態,既是繪畫、工藝、雕刻相結合的藝術,又是實用與美術相結合的藝術,在壹些古建築上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它不僅以典雅大方、宏偉壯麗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而且在考古學上可以幫助我們斷代,同時還是研究中國書法、篆刻、繪畫等方面的珍貴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也有壹定的參考價值。
養護
瓦當雖然是建築的附件,但在它身上卻凝聚和折射著特定歷史階段的思想、政治和民族信仰,是壹個民族文化的載體。附著於瓦當表面的土銹(包漿)更體現出壹種歷史的沈積,尤為可貴。瓦當表面的土銹可以與青銅器之犭色和玉器之血、土浸相比美,顯露著樸拙渾茫的朦朧美,我們可以從中感觸到歷史車輪的徐徐滾動。瓦當壹旦失去了土銹這層“外衣”,裸露出新茬,便會顯得索然無味。故此,對其保管應十分當心。要做到輕挪動、不碰撞、少摩挲外,尤其註意不要隨便、大量制作拓片。
古人沒有攝影照相技術,對瓦當只能施以拓片法,用拓片進行流傳。這是是出於技術的限制,只有如此而為之。今天,照相技術普及,照片的作用不可忽視,可以代替部分拓片。但是,拓片雖然不能完全反映出瓦當紋飾的細微之處,卻可以把握瓦當的總體風韻,簡潔概括,或呈墨黑,或呈朱紅,亦別有壹番古樸的意境,十分古雅可愛,此外,拓片周圍空白的地方還可以用於題跋或寫上壹些相關的文字。因此,瓦當拓片在今天還是被藏家重視,是照片不能替代的。所以,照片是不能代替拓片的。然而,無論是擦拓,還是拍拓,或紅或烏,都不能太泛。瓦當為泥質陶器,不比金石玉器質地堅硬細膩不易損,且能拓後清洗。瓦當易吸水,包漿易脫落。再者紙亦易滲漏,多拓會使瓦當呈“包公臉”或“關公臉”,面貌大受其損。如果強調拓片之效果非拓不可,也還是少拓為好,拓工亦當為高手。但不論是館藏還是民藏,不應為商業利益所逐,泛拓瓦當,舍本逐末。尤其是那些孤品和珍品,更不能泛拓。
古瓦當為歷史遺存物,大部分為出土所得。出土後,瓦當表明有時存在泥土等附著物,很堅固。有些附著物甚至把整個瓦當包裹住了。在清理這些附著物時,要特別小心,不能損傷瓦面。在中國南方收藏瓦當,還要註意防潮。如果瓦當受潮,會出現許多黴點,使瓦當表明因腐蝕變色,影響藏品的品相,也使文物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