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力易學工作室 編輯:zili 瀏覽:49
--------------------------------------------------------------------------------
壹、姓氏源流
卓(Zhuó)姓
出自羋姓,是春秋時期楚國王族的後裔。楚威王有個兒子名叫公子卓,其後代以祖字為姓,稱為卓氏。根據考證,卓氏是發源於2800多年前的楚國。又據《戰國策》中有卓氏是楚大夫卓滑之後這壹說法。另外《姓氏考略》上提到,卓姓望出西河。古代的西河,即今山西省陽城,全國卓姓人家的老家便在這裏。望族居西河郡(今山西省離石縣)。
二、遷徙分布
(缺)卓姓在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壹百位,在臺灣位列百家姓第六十五位。卓姓起源於春秋時候。當時楚國有個公子名叫卓,稱為公子卓。公子卓的後代中有的以卓作為姓氏,稱為卓氏,是今天卓姓最早的起源。卓氏的繁衍速度是比較迅速的。卓氏大規模地向各地播遷,大約發生於南北朝時期。《崇正同人族譜》介紹說:“ 晉武胡之亂,中原望族,相率南奔。粵有卓煒者,為建安刺史,後因家焉。卓姓移居廣東,是為極為好的證據。
三、歷史名人
卓 茂:字子康,南陽宛人。性格寬厚仁慈,謙恭友愛。鄉裏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能與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誠意地敬愛仰慕他。起初卓茂被征召為丞相府史,奉事孔光,孔光稱贊他是長者。當時卓茂曾經出行在外,有人指認他的馬是自己丟失的。卓茂問道:“您丟失馬多長時間了?”那人回答說:“壹個月多幾天啊。”卓茂擁有這馬已經幾年,心裏知道那人弄錯了,但還是默默解開馬給了他,自己拉著車離去,臨行回頭說:“如果不是先生的馬,希望您到丞相府還給我。”後來有壹天,馬的主人在別處找到了丟失的馬,於是到丞相府送馬,磕頭向卓茂道歉。卓茂本性不喜歡爭執就像這樣。後來卓茂憑儒術被舉薦為侍郎,供職於宮門之內,隨又調任密縣縣令。他費盡心思教化地方,對待人民如同子女,總是用善行來教導大家,口中從來沒有惡言惡語,官吏百姓親近愛戴他,因而不忍心欺騙他。
卓 敬:明代洪武進士,遇事敢言。時人有雲:“國家養士三十年,唯得壹卓敬。"
卓 田:宋代文士。工小詞。有《三衢買舟詞》。
卓 琮:宋代學者,字廷瑞,永春人。從陳淳遊,嗜學堅苦,以積累成功。凡所講論,能暢所授之旨。
卓 敬:明代洪武進士,遇事敢言。時人有雲:“國家養士三十年,唯得壹卓敬。”
卓文君:漢代才女,是富翁王孫的女兒。丈夫去世不久後與才子司馬相如相愛私奔,相如家徒四壁,文君當壚賣酒,後終為富貴。後來司馬相如想娶茂陵人女為妾,文君作壹篇《白頭吟》自絕,相如讀後十分感動,打消了納妾的念頭。
卓明卿:塘棲人,明萬歷年間任光祿署丞,40多歲回到家鄉時,家族人員眾多,需要擴充宅居。和卓明卿同朝為官的大學問家王世貞當時是刑部尚書,他為卓明卿作傳,在《卓徵甫傳》中,有這麽壹段:“贊曰:語雲人貌榮名,其有既乎,太史公之所以致嘆於郭翁伯哉。”這說的是人們贊頌卓明卿有貌有名,稱他為太史公。但民間把太史誤為太師。
卓爾康:字去病,浙江仁和(今屬杭州)人。萬歷四十年(1612年)舉人,官至工部屯田司郎中,謫常州府檢校,後終於兩淮鹽運通判。據《明史·藝文誌》載爾康《易學》五十卷,此本僅存圖壹卷,《圖說》六卷及《說卦傳》二卷,《序卦傳》二卷,《雜卦傳》壹卷。每卷首但有“卷之”二字,而空其數,蓋刻刊未竟之本也。
卓人月:明代著名的文學理論家、詩人、戲劇家,著《古今詞統》十六卷,被譽為詞苑功臣,可惜只活了31歲。
卓晚春:莆田明代嘉靖年間壹大奇人。他出生在醴泉裏柳營村壹個窮人家。三歲喪母,七歲喪父,從此成了壹個苦命的孤兒。好心腸的姑母將他帶到北高南渚林,扶養成人。晚春生來聰明伶俐,智力超常。雖然沒上過壹天私塾,卻能吟詩作對;沒學過壹點算學,即使是千千萬萬之數,他竟能掐掐指頭,推算如神。人稱“卓小仙”。
卓秉恬:清代有武英殿大學士卓秉恬。字靜遠(1781-1855),壹字海帆。成都市雙流人。嘉慶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山東道監察禦史,內閣大學士,兵部、戶部、吏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等要職。任職長達50余年,在整頓吏治、水利建設、培育人才、改良政治等方面有不少建樹。1840年任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時值鴉片戰爭開始,上疏要求嚴禁鴉片。1855年卒於任內,清廷贈太子太保銜。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南陽郡:戰國時秦置郡。治所在宛縣,在今河南省南陽市。
西河郡:戰國時魏國初置。治所在今山西省汾陽縣。相當今山西、陜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壹帶。
2、堂號
褒德堂:後漢卓茂,是當時學識最淵博的人。為人寬厚、仁愛、恭敬,最初在丞相府當吏(小官),負責宮裏的給事,後升密令,關心百姓像疼愛自己的兒子,舉善而教(遇到好人好事就立即舉出來做大家的榜樣)。沒用幾年,把社會風氣治理得很好。漢武帝升他做太傅,封褒德侯。
此外,卓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忠孝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