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不如說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同樣困難。在文學作品中,回答壹部偉大小說提出的問題,往往比回答數學問題要困難得多。因為文學問題不像數學題壹樣有標準答案,讀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釋,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壹部小說的問題越多,它的魅力就越無限,讀者群就越廣。
而像《百年孤獨》這種包含了很多隱喻的小說,只能通過泛泛的解讀來尋找答案,只能是徒勞的,我也很難做到。要解開謎團,留給評論家去研究,我只嘗試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在前面的解讀中,我只是對小說每壹章的重要情節、人物形象和獨特的寫法做了非常片面和個性化的梳理。這個梳理並不意味著得出壹個結論,壹個啟發,或者向讀者解釋壹個閱讀的秘密;相反,越是深入解讀,發現越多,疑問也在不斷增加。這是壹片暗流洶湧的大海,而我只是壹只漂泊的小船,還沒有到達認知的彼岸;這是壹群籠罩在霧中的山峰。我只是壹個小小的登山者。霧罩裏看不清它的真面目。我迷路了,在峽谷裏徘徊了好幾次。這是壹片遮天蔽日,充滿危險的亞馬遜叢林。我只是壹個孤獨的探險者,嗜血的植物和兇殘的野獸幾乎讓我無處可逃。所以,解讀《百年孤獨》的過程本身就是壹次偉大的冒險。既然“明知山有虎”,為什麽還要“偏向虎山行”?這是因為在我之前的閱讀經歷中,這部小說不僅給我帶來了無盡的感觸,還仿佛是壹個魔咒,壹個圍墻,緊緊地限制著我,束縛著我,影響著我。我在散文寫作中經常提起,總給人壹種丟了書包的幼稚感。所以,我必須擺脫它。我想用語言徹底徹底的把它倒出來,然後快速的吐出來。
我想盡快結束這篇長篇大論,但目前還需要壹個總結性的解讀,那就是《百年孤獨》對中國作家的影響。
2、
我不想列很長的名單,只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人。他們不僅推崇《百年孤獨》,而且在公開的學術演講、座談會和文學刊物上發表個人觀點和文學評論,在他們早期的寫作中也看到了非常明顯的模仿。據我所知,莫言、蘇童、三毛、格非、李二、陳應松等作家都是《百年孤獨》的忠實粉絲。其中,莫言、格非和李爾都是鐵桿粉絲。他們不僅寫出了關於《百年孤獨》的批判性話語,而且在他們的小說中也發現了模仿的痕跡。這種模仿過程不僅沒有使他們失去自己的風格,而且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豐富了他們的寫作經驗。他們在《百年孤獨》中吸收了非常豐富的文學營養。
以莫言的小說《金發姑娘》為例。小說內容不簡單介紹。這部小說是從寫作語言、寫作技巧到寫作風格的全面模仿。從形到神,語言優美流暢自然,是壹部非常動人和成功的小說。現在從以上三個方面來分析。
小說模仿了《百年孤獨》中大量的誇張、移情和荒誕的寫法。比如(1)“她又睡了壹覺,醒來就聽見太陽吱吱叫,像老牛壹樣爬上坡。”(2),”他把照片扔進抽屜,站了起來,仿佛腦袋裏有壹窩蜜蜂。他看到桌椅都是漂浮的,成群的螞蟻在水泥地上爬行,湖水的噪音在月牙湖上響起。沒有望遠鏡,他看到湖面上站滿了各種顏色的人,人們繼續往那裏湧,他們繼續把人焊接到群體中,直到焊接到遠處的交通要道上。”這兩個精彩的句子,我們看了都耳熟能詳,可以找到《百年孤獨》中的“母句”。比如小說裏四年的雨季結束了。“壹輪憨厚、鮮紅、粗糙如紅磚屑照亮了世界,它幾乎像流水壹樣清新。”還有書寫昆蟲啃食家具的巨大轟鳴聲;罷工工人聚集在廣場上,遭到軍警機槍掃射:“他們被包圍了,旋轉著,變成壹個巨大的漩渦,並逐漸縮小到裏面,因為它的邊緣正被有序地壹輪又壹輪地切割。”
在寫作技巧上,《金發寶貝》也模仿了《百年孤獨》中的魔幻現實。比如,寫的是瞎眼老婆婆晚上來的時候“看見”了守夜人:“守夜人應該是個邋遢的小夥子,臉黑黝黝的,穿著壹件深黑色的袍子,頭發梳成壹百個小辮子,眼神渙散,左手提著壹對黑陶。右手拿著大墨鬥筆,酒壺吱呀壹聲,墨水潑了壹地,像壹場黑色暴雨。醉了,麻木了,跌跌撞撞的,夜行神太邋遢太調皮了,整夜晃來晃去。”這個守夜人大概來自《百年孤獨》中阿瑪蘭塔臨死前對死亡的描述:“她和死神在走廊裏縫衣服時看到的。她當場就認出來了。死亡沒有什麽可怕的。那是壹個穿藍衣服的長發女人,看上去有點老氣,有點像早先在廚房幫他們幹活的皮拉爾·特內拉的樣子。”單就語言而言,莫言的語言比馬爾克斯的更具體、更生動、更形象。這個小小的模仿,說明莫言作為壹個實力派作家,對文字的駕馭和模仿能力非常優秀,他敢於模仿和超越,值得所有作家學習。
另壹個明顯的模仿是,在講故事的時候,《金發寶貝》不止壹次使用了穿越時空的方法。(1)“後來他坐在家鄉的河邊,覺得這壹切好像都是命中註定,壹切都按照設計好的程序發展。”(2)、“這壹夜,她聽到的聲音讓她在余生裏常常像閃電壹樣記住它。每次想起那晚發生的事,她都覺得燃燒的火焰在快速地撕咬著她生命的蠟燭頭。”這種現在思考未來,未來回憶過去的方式,是《百年孤獨》最值得驕傲的文學創作。莫言也成功地將其移植到了自己的小說中。說完美或許有些誇張,但恰到好處,與整部小說的敘事氛圍非常和諧。
更高層次的模仿是人物性格的塑造。《金發寶貝》裏寫的老太太很像《百年孤獨》中的中老年厄休拉。除了我上面提到的幻覺和失明,她和烏蘇拉壹樣,倒著回憶過去:“她笑著,咕噥著廢話。幾年前的事情她還記得很清楚。她說她十八歲的時候被賣給了壹個五十多歲的布販子。布販子經常打她,折磨她全身。”這種程度的模仿有些難度,我的評論也提出了挑戰。如何評論?如果靠嫻熟的語言技巧和豐富的想象力做不到,可能需要生活經驗的積累和文化背景的對比。這種能力十年磨壹劍,很人性。
在介紹完著名作家之後,我覺得有必要給普通作家,或者說“草根作家”預留壹個座位。不怕大家笑,包括我的作品,都被模仿了。我們知道,《百年孤獨》有壹個鮮明的寫作特色:那就是對預兆的描寫。讓我們來談談壹位名叫衛詩的作家。他曾經在《福建文學》2010第三期發表過短篇小說《逃亡》,寫得很好。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父親作為魔術師,為了起訴被非法拘禁的兒子,在縣教育局長母親的葬禮上表演了魔術:他躺在壹個箱子裏,壹輛鏟車碾過,人們看到血當場從箱子裏噴濺出來。與此同時,王向東,他的母親和我的表弟,誰不在現場,有壹個感應。書中寫道:“後來,據王向東回憶,這時,他在看守所裏突然被什麽東西紮了壹下。我表姐在家吃雞翅,屁股下的凳子砰的壹聲塌了。她倒過來,他媽媽在寫壹首詩。鉛筆芯無緣無故把它弄壞了。”讀到這裏,眼前壹亮,不禁莞爾,難道沒有蔡風,心;高山流水,愛遇知音。我真的不知道衛詩是誰。如果能相見百年,相談不枉寂寞壹生寫作。
我也是先模仿再寫筆記。在寫這封短信之前,我寫了壹篇短篇小說《我的兄弟水牛》。
這部小說描述了小時候,我和爺爺壹起住在農村,家裏養了壹頭水牛。1976年9月,在壹位偉人逝世的紀念儀式上,這頭水牛與其他人壹起流淚。小時候很感動,知道牛也是人。幾年後,農場分了戶,牛也分到我家。村民的勞動積極性提高了,勞動強度也加大了,牛的體力勞動也增加了。有壹次牛生病了,被爺爺治好了。時光荏苒,長大後去城裏讀書,爺爺和水牛也老了。小說結尾有這樣壹段話:“那天早上,家裏出現了異常。爺爺生前用壹根棕繩牛鞭,變成壹條銅蛇,從墻上滑下來,在床腳圍成壹個圈。早上媽媽給爺爺煮的紅糖粥放在爐子上,紅糖顆粒突然變成了螞蟻爬來爬去。中午,爺爺真的咽了壹口氣。下午,冰棺材被擡進屋,爺爺躺在棺材裏。我站在冰棺前,不知道是因為臉上的寒冷凝固了我的淚水,還是因為我生性冷漠,沒有哭。我為自己感到羞恥。”
這只是表面的模仿,和莫言先生的代表作《金發姑娘》沒法比。我之所以引用它作為鼓勵,只是希望這個家夥在徹底理解了《百年孤獨》之後,能夠跳出《百年孤獨》的光環,創造出壹個全新的境界。
3、
《百年孤獨》對中國作家的影響,可能不僅僅是寫作語言、寫作技巧、寫作風格的提升,更是寫作觀念的革新和寫作人格的凈化。
我們知道,在現有體制下,除了少數作家,如王朔、鄭、、韓寒等人,作家很少有自己獨立的寫作個性。他們的生活狀況在政治內外搖擺不定。大多數作家只是政治的附屬品和傳聲筒。因為光靠稿費是養活不了自己的。他們有的被作協包養,有的被富婆包養,有的被某文化宣傳部門包養,有的甚至淪落為街頭乞丐。記得在壹次文學朋友的聚會上,壹個寫詩的三流詩人壹邊喝酒壹邊哭窮,說他的壹個詩人朋友不能發表他的詩,要發表就得自己出錢,最後窮到在街上擺地攤賣菜。我當時說了壹句很難聽的話:“如果不能發表,說明他寫得還不夠好。”現在想想,覺得自己的話太重了,打擊了朋友的信心。同為文人,急什麽?文人不互相看不起。
事實上,馬爾克斯早年也有過壹段貧困時期。當時他是壹家報社的記者,被派往歐洲工作。後來不知道為什麽報社因為違規被查封了,他自己也丟了工作。回國後,他的生活壹貧如洗,連房租都交不起。為了寫《百年孤獨》,他把自己關在家裏壹年半。稿子寫好送到郵局時,因為超重付不起郵費,只寄了後半章。報社收到手稿後欣喜若狂,認為這將是本世紀最偉大的小說。此後,《百年孤獨》壹炮而紅,於1967年6月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壹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全球發行18種語言版本。至今已售出1000多萬冊,作者本人於6月1982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在這裏,我們不能忽視壹個最根本的事實,那就是《百年孤獨》是用西班牙語寫的,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人。這就引出了壹個話題:馬爾克斯創作《百年孤獨》所處的民族歷史、文化背景和政治環境。作為中國的壹個作家,我們可以模仿他的小說技巧,小說特色,小說風格,但是怎麽能模仿他寫這個小說的時候的文化背景,政治環境,民族歷史呢?哥倫比亞在16世紀成為西班牙殖民地,直到1819年才獨立。西班牙語壹直是官方語言。但是作為土著人,印度語應該是他們的母語。所以馬爾克斯從小就受到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的雙重影響。
引用壹段話。他在1982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的演講中說:“我敢說,今年值得瑞典學院關註的是拉丁美洲不同尋常的現實,而不僅僅是它的文學表現。這種現實不是寫在紙上,而是用我們的生活。它決定了每天發生的無數死亡,為我們提供了永不枯竭、充滿災難和美好的創作源泉。而我,屬於這個源頭,壹個在外漂泊,思念家鄉的哥倫比亞人,只是飛機指定的又壹個數字。在這個非同尋常的現實中,每個人,無論是詩人、乞丐、音樂家、士兵還是懷有邪惡意圖的人,都必須盡可能少地求助於想象,因為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缺乏讓我們的生活可信所必需的常規財富。朋友,這就是我們孤獨的癥結所在。”創作最根本的源泉是什麽?孤獨最根本的癥結是什麽?當我們仔細閱讀《百年孤獨》的時候,結合他的文字,就應該逐漸明白,為什麽上校發動了32場戰爭,為什麽香蕉工人罷工了。哥倫比亞人民雖然脫離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但300年的殖民陰影壹時無法擺脫。尤其在文化心理上,他們無法認同西方國家,始終處於動蕩不安的境地。尤其是在《百年孤獨》誕生的20世紀60年代,西方列強依然殘酷剝削壓榨第三世界人民。但是,南美人民熱情、活潑、富有想象力、勇於鬥爭。他們沒有被這些剝削和壓迫嚇倒,而是奮起反抗。這種反抗在文壇的表現就是“1960年代拉美文學的大爆炸”,《百年孤獨》就像壹顆原子彈在這場大爆炸中引爆,震驚了世界文壇。
從這個角度來說,馬爾克斯是壹個關心政治、獨立於政治的作家。他是壹個正視現實,銘記傳統的作家。他是壹個既有寫作野心又有寫作良知的作家。歸根結底,他是壹個獨立的作家。也是深受所有第三世界國家(包括中國)讀者喜愛,所有作家學習的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