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偶像化是壹件很常見的事情,很多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明星。然而,楊可心,壹個90後女孩,也是壹個追星族,有壹個特殊的偶像化目標。她花了五年時間在戈壁灘上追蹤墜落的隕石陳星3354。
在這五年裏,她進出羅布泊124次,走遍了13萬公裏的戈壁灘。面臨高溫、沙坑、沙塵暴等危機。她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在此期間,她發現了600多塊隕石,總重量超過400公斤。
在私人收購中,稀有隕石的價格有時高達11000克,但擁有400多公斤隕石的楊可心拒絕了私人收購。
楊可心在戈壁的五年偶像之旅中遇到了什麽樣的困難和危機?
是什麽讓她無力支付房租,拒絕購買天價隕石,轉而與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合作,在家鄉開了壹家公益隕石科普館?擁有約400公斤隕石的楊可心現狀如何?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九年前,楊可心與隕石結緣。
2012年,1990年出生的貴陽女孩楊可心被轉移到新疆哈密,在那裏她與隕石結緣。
新疆哈密靠近羅布泊。因為羅布泊獨特的地理環境,這裏的戈壁灘上蘊藏著煤炭、鐵礦、隕石等等機會。在戈壁沙漠探險和收集石頭是當地很受歡迎的活動。
當楊可心被調到哈密時,他是煤礦電氣設備的代表。日常工作中他有更多的閑暇時間,所以他經常在業余時間與朋友和同事壹起去戈壁撿石頭,期間他認識了許多同道的石友。
壹則新聞在尤氏的壹個群裏爆發了。尤氏發現了壹塊隕石,已經通過了專家鑒定。
看到這個消息,楊可心立刻興奮起來。
在楊可心農村長大的我,從小就對那時候的星空著迷:“我喜歡那時候的星空。那時候夏天還能眼冒金星,有時候還能看到流星雨。”
現在有機會看到天上的星星,熱愛星空的楊可心自然不會錯過,於是馬上微信聯系尤氏,要求當面欣賞,對方欣然同意。
幾天後,楊可心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明星。她小心翼翼地把隕石拿在尤氏的手裏,仔細觀察它的觸感。那壹刻,她徹底愛上了這塊粗糙卻有質感的石頭。
她下定決心要擁有壹顆屬於自己的隕石。
直率的楊可心當面詢問尤氏如何找到隕石。
面對楊可心的問題,尤氏猶豫了,不是他不想告訴楊可心怎麽找到隕石,而是這壹行太危險太辛苦,而且之前從未有過女性角色:
“撿隕石也叫隕石狩獵。像我這樣尋找隕石的人被稱為隕石獵人。平日裏很辛苦,也很危險。很多男人都受不了這種痛苦。目前我們這壹行沒有壹個是女的。妳還是放棄吧。”
面對尤氏的質疑,楊可心只是盯著尤氏的眼睛,堅定地回答:“妳可以帶我去隕石狩獵,然後妳就可以看到我的表現了!”
在楊可心的堅持下,尤氏同意了楊可心的請求,但也要求楊可心做好準備。畢竟這壹行不缺孤家寡人的勇氣,也需要有各種專業的方法去識別隕石,找到隕石。
在尤氏的指導下,楊可心查閱和了解了大量的隕石材料。
她了解到只有30%的隕石落在陸地上,而沙漠戈壁由於氣候幹燥,是尋找隕石的最佳地點,有利於隕石的保存。隕石除了其特殊的外觀和獨特的美感,還來自於宇宙的各個角落,攜帶了大量的信息,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隕石更多的了解宇宙,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經過研究,對隕石了解更多的楊可心更加堅定地認為,他必須找到壹塊屬於自己的隕石。
2012年10月,尤氏向楊可心發出尋找隕石的邀請,年僅22歲的楊可心就此開始了她為期5年的偶像化之旅。
接到邀請的楊可心按照尤氏的要求準備了GPS、金屬探測儀等工具,並在指定地點與團隊見面。隊裏有四個人,加上楊可心。
尋星之旅並不容易。即使隕石獵人擁有現代技術和隕石墜落的信息,在茫茫戈壁灘中尋找隕石仍然極其困難。
中國隕石網創始人趙誌強說:“找到隕石的概率是小概率事件。能不能找到隕石,就看運氣和經驗了。用大海撈針來形容也不為過。”
尋找恒星的旅程是艱難的,但沒有壹個隕石獵人會害怕這樣的大海撈針。
2012年10月,壹支成功的4人隕石狩獵隊準備好材料,淩晨4點驅車前往阿拉塔格山隕石散落區搜尋恒星。
我們之所以淩晨四點出發,是因為隕石散落區多散落在羅布泊無人區。從哈密到散居地至少有200公裏,甚至五六百公裏。
所以有經驗的隕石獵人會在半夜開車去戈壁,壹般到的時候是第二天的黎明。此時太陽不大,但光線充足,是獵人下車徒步搜尋的最佳時機。
當楊可心和他的團隊到達阿拉塔格山的隕石散落帶時,太陽剛剛出來。
經驗豐富的尤氏要求楊可心裹好衣服,戴上面紗、眼罩和其他防曬工具。這裏是羅布泊,地表溫度常年高達45攝氏度,紫外線也是能傷人的東西。
如果不做好防曬工作,在羅布泊因中暑、燒傷等問題死亡的人不在少數。
壹般來說,尋找隕石是非常困難的。很多時候,隕石獵人花上好幾天,走幾十公裏,卻找不到壹塊石頭。
楊可心的第壹次尋星之旅也遇到了同樣的困難。
到達目的地後,楊可心與隊友拉開距離,像漁網壹樣朝同壹個方向搜索,試圖找到戈壁中隱藏的隕石。
然而,幾個小時過去了,什麽也沒有發現。午飯後,探險隊繼續搜尋,但他們發現了臨近的夜晚。楊可心仍然兩手空空。
第二天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第二天四人小組改變方向進行搜索。
壹個小時後,楊可心在戈壁灘上發現了壹塊符合隕石特征的黑色石頭。拿起石頭,反復觀察並試圖弄清楚之後,楊可心的心怦怦直跳。
據過去學習的知識,她很確信這是塊隕石!
在讓經驗更豐富的石友辨認後,楊可欣開心地跳了起來,她終於擁有了人生中第壹顆隕石,這顆隕石雖然個子很小,只有20克,卻為她的尋星之路打下了基石。
就此,楊可欣正式成為壹個隕石獵人,平日壹有閑暇便會參與尋星獵隕。
“我們最常去的地方是羅布泊,那裏到處都是戈壁灘,發現隕石是比較容易的。”
在哈密的五年時間,楊可欣常常在市區與戈壁灘沙漠裏往返,行進了約13萬公裏。
去過庫木塔格隕石散落帶、土牙隕石散落帶等著名隕石散落帶尋找隕石,也遠去過塔克拉瑪幹沙漠、青海茫崖等地碰碰運氣。
“起初的時候,我的經驗有些不足,常把其他石頭與隕石搞混。不過時間久了,我也就分清楚了”
“在哈密五年裏,撿到各類隕石600多塊,重量近400公斤。”
在楊可欣收獲頗豐的背後,她也吃過許多苦頭。
在沙漠戈壁來回不是容易的事情,沙漠戈壁裏缺乏辨別位置的路標,很容易讓人迷失,天氣變化也極大,常常有沙塵暴等極端天氣,再加上暗處的沙陷坑、極大的晝夜溫差、無處不在的暴曬等等問題。
面對這些挑戰,楊可欣都壹壹克服了。
壹般隕石獵人追尋隕石,往往懷揣發財的心態,想通過隕石壹舉暴富,但楊可欣卻與那些人不同。
曾有買家找到已經尋覓到多顆隕石的楊可欣,出價每克壹萬進行購買,但當時並不富裕的楊可欣並未動心。
即便她曾因尋星開銷過大,連有壹段時間房租都交不起,不得不露宿街頭,但歷經苦難的她也只是婉拒對方,因為她更想為家鄉的孩子帶去隕石,讓他們了解遠處的星辰。
2017年,楊可欣所在單位撤銷哈密辦事處,她也就此離開這個承載自己五年青春的地方,離開後她攜帶600多顆隕石回了老家貴州。
楊可欣說:“隕石讓我變得堅強豁達,改變了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在五年尋星過程中,楊可經常給科研機構提供隕石樣品,因此也結識了中科院地化局李世傑博士等專家。
在得知楊可欣的想法後,李世傑博士很是欣慰,於是達成***識的二人立刻著手籌備了起來。
這個想法得到了中科院地化所的強烈支持,聘請楊可欣為研究生戶外指導員,並計劃將科普館設為中科院地化所研究生隕石標本實習基地。
2017年6月,27歲的楊可欣帶著400多顆形態各異的隕石回到了家鄉,為家鄉的孩子創辦西南首個隕石文化科普館——貴州隕石文化科普館,並擔任館長。
貴州隕石文化科普館對外免費開放,為了方便人們更好地了解隕石文化,楊可欣還專門聘請了2位專職講解員和3位兼職講解員在館內進行講解,平日也常組織活動去往各個學校為孩子科普隕石知識。
如今貴州隕石文化科普館已經運營四年,楊可欣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開館途中的種種困難。
即便家人多次勸她閉關,她也只是咬牙堅持,依舊保持入關免費的規定,並在四年裏舉行了上百次進入校園的隕石科普活動,為孩子們近距離了解星辰提供了條件。
問及楊可欣隕石的價值,她回答道:“它們在宇宙中漂浮了幾十億年。每顆隕石身上都帶著時間的痕跡,讓它成為了壹個個獨立的故事,尋找這些故事,成為我的興趣。”
在2021年2月央視節目《開講了》中,楊可欣連線節目,與特邀航天專家李海濤進行交流,這位專家乃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測控系統的總設計師。
展示隕石中,最大的壹塊重達16公斤,是幾年前楊可欣在新疆土崖隕石散落帶發現的,最小壹塊只有20g,是楊可欣首次追星時尋覓到的。
對於楊可欣舍棄私利,創辦隕石文化科普館的舉動,航天專家李海濤表達了高度贊揚,他說:“舉辦科普活動,能讓其中壹個人從此改變理想,投身到航天事業,那都是值得的。”
談到未來計劃,楊可欣表示,希望可以在準備充分的條件下擴大科普館的規模,引進更多隕石科普儀器,建立更完善的隕石文化科普體系,舉辦更多隕石科普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隕石。
“我們想通過媒體宣傳,走進校園,走進社區,和更多的機構團體展開合作,開展科普知識宣傳和講座,讓更多的人了解隕石文化。為天文天文愛好者和民眾提供場所,讓他們更容易的去了解宇宙,為貴州的科普活動的開展盡壹份力量。”
面對采訪,楊可欣說:“我會繼續努力,將隕石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堅持把隕石科普館壹直做下去,為豐富和推廣科普基礎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楊可欣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隕石除金錢以外的價值。
今年3月壹位石友向科普館捐獻隕石,這顆隕石市價約為十萬,聽聞後楊可欣讓石友再考慮下,畢竟這筆錢不少小數目,但石友依舊堅持自己的決定:“隕石不只有金錢上的價值。”
2021年9月,在貴州科普月裏,楊可欣再次帶著隕石走進貴陽市雲巖小學,將隕石科普帶向校園,為正在成長的孩子們點燃真正的追星夢。
在為家鄉貴州拍攝的宣傳片裏,今年31歲的楊可欣在結尾處獨白道;“如果妳問我,年紀輕輕該去幹啥,我會回答,去闖蕩!”
楊可欣用自己的青春詮釋了真正的追星之路。
轉自:劉白惜
相關問答:什麽是隕石地帶?隕石地帶是相關問答:有人說地球經常會有隕石墜落,為什麽這些隕石很少落到某個城市的市中心?首先隕石墜落在地球的每個角落的概率是壹樣的。但是,為什麽我們會感覺隕石只會掉在沙漠或者戈壁灘很少墜落在城市中呢?
這得從地球開始講,我們小學的時候都學過地理書上講的很清楚,地球是個圓球形,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多的面積是水,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多含沙漠森林及適合人居住的面積,我國的沙漠面積(包含戈壁灘及半幹旱地區)已經達到壹百三十萬平方公裏左右,接近占國土面積的百分之十四,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及西北地區,我國的森林面積大概占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十六左右,所以說,隕石墜落在水裏,長時間沒人發現就會水_氧化掉了,隕石掉落在森林裏也很難被找到,也回慢慢氧化消失殆盡,只有掉落在戈壁灘或者沙漠,相對最容易保存時間長壹些,因為沙漠和戈壁灘氣候幹燥,濕度小,相對易於隕石的保存。
再者,小壹點的隕石在經過大氣層的時候燃燒掉了,根本到不了地面,只有大壹點的隕石經過大氣層時沒被燃燒盡,才會有隕石墜落,所以說隕石經過大氣層時燃燒掉的我們叫它流星,隕石經過大氣層沒被燃燒完,能夠墜落地面的就叫隕石。
隕石也有掉落在人員密集地區的記載,成功收集了標本進行了科學研究並且申報了國際命名,比如:1976年的Jilin隕石(圖壹),1997年的Juancheng隕石(圖二),2018年的Mangui隕石(圖三),2016年的Mazichuan隕石(圖四)。
也有很多目擊墜落並沒有找到隕石標本的記錄!比如:2017年的香格裏拉隕石墜落事件(圖五)和2014年錫林郭勒隕石墜落事件(圖六、圖七、圖八)就壹直沒有找到標本,(本段文字來自於中國隕石收藏俱樂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北京時間2017年10月4日20時07分05秒,地球發生壹次小行星撞擊事件,撞擊地點為我國雲南香格裏拉縣城西北40公裏處,爆炸當量相當於540噸TNT,比2014年的錫林郭勒事件(450噸)略強。由於空爆高度不足40公裏非常低,因此有隕石在未燃盡前就落到地面的可能性。小行星相對地球的速度為14.6千米/秒,空爆高度只有37公裏,很可能有未燃盡的隕石落到地面。)當時國內很多隕石愛好者數百人連續搜索數天,由於山高林密、能見度低、氣候多變、山路崎嶇經常有碎石落下等壹系列因素,未能找到隕石標本。
每壹塊隕石墜落後收集標本非常困難,因為受到氣候、地形、地貌、溫度等條件所限,能得到隕石標本的愛好者們非常少,自己尋獲隕石的概率絕對稱得上幸運兒,隕石來之不易且玩且珍惜!手機碼字,感謝閱讀。@頭條號 @微頭條小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