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
購物狂指完全不假思索地購買各種過生活所需的物品,如衣物、小裝飾品等,該種現象較常出現於女性,但也有男性,他們尤其在各大商場掀起打折狂潮的時候瘋狂的購物。
近年來,購物狂漸漸被認為是壹種心理學的疾病,有心理學家嘗試以藥物控制購物狂的購買習慣。
所說的“購物狂”就是對商品有壹種病態的占有欲,當她們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哪怕是對自己來說毫無用處或者是重復購買的商品,都會不加思索地大掏腰包。她們三天兩頭逛超市,甚至壹天不買幾樣東西,就覺得堵得慌。
不少心理醫生認為有必要提醒公眾警惕這種心理偏差,患有此癥狀的女性所熱衷購買的物品,多數與自己的外型裝飾有關,如服裝、鞋襪、化妝品、金銀珠寶首飾等。她們重視購物過程遠遠超過購物結果,潛在的原因多是缺乏自尊自信、內心空虛,只得用購物的方式來填補。
誘發“購物狂”的主要原因
[編輯本段]
1、購物狂患者主要是壹些精神孤獨、身心受損或是妄自菲薄的人,企圖依靠瘋狂采購來填補心靈的空虛。而現代的信用卡結算方式更助長了病情的發展,因為患者已不能及時發現錢包早已掏光。
2、瘋狂購物與她們感情脆弱、富於幻想、比較浪漫有關,更何況壹些商品對於展示女性的魅力具有象征意義。因此,她們也就經常為壹些社交活動所需的商品,諸如服裝、化妝品、飾物等展開瘋狂采購。
3、設置在購物大廳中的廣告及播放的畫面音響造成強烈的感官沖擊,女性往往經不住這些誘惑。
4、錯誤的觀念導向,如“購物是享受”、“購物有益健康”,甚至把購物推行為治療心理疾病、精神抑郁等癥的疏導方法,潛意識加重了實踐性嘗試。
5、缺乏健康的壓力宣泄渠道。女性由於參與體育活動、抽煙及喝酒的行為很少,心理補償與發泄的渠道較窄,購物往往就成了她們平衡情緒、舒緩壓力與宣泄情緒的最佳方式。
心理醫生分析,購物狂的購物習慣其實和她原先優越的家庭環境有關,剛剛工作的時候還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經濟。她的表現更多地代表了大部分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名牌的,打折的都愛,但是不壹定買到的就是適合自己的,事後後悔的情況常常發生。
促使購物欲膨脹的心理因素有:壓力過大及現代職場的工作節奏加快,許多人都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考核、競聘、淘汰、升職……工作上的每壹步變化都容易給人們心理造成較大的壓力,購物成為女性釋放壓力的途徑之壹。很多人在情緒不好時購物,可以及時宣泄壓力;情緒好時也購物,因為買了喜歡的東西體會到幸福感,這也是通過購物來釋放和轉移壓力,對情緒調整起到積極的作用。
另外,生活空虛也容易造成購物欲膨脹。有些人雖然衣食無憂卻缺少交流,生活中缺少各種其他的愛好,社交活動也不多,購物往往成為她們的壹種追求。購物過程結束了,通常追求也就停止了,成堆的商品卻很少是真正適用的。
再有是虛榮心理和從眾心理。時尚、流行等活躍的元素決定了許多商品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消費者受到各種各樣的關於“奢侈消費”“名牌消費”觀念的潛移默化,加之人所***有的從眾心理,更容易在購物中欲罷不能。
心理醫生認為,雖然不少購物者感到“購物確實能帶來快樂”,但無論是釋放壓力、消磨時間還是排遣寂寞,消費購物都不是根本辦法,建立可信賴的人際關系,進行適量的運動,拓展視野,將不必要的消費轉為公益性的投入,例如參與慈善捐助、公益活動等,所獲得的心理滿足感將更加積極和長久。
克服購物狂:改變生活方式
[編輯本段]
在遇到創傷後,購物、暴食、酗酒則是壹種破壞性行為,它在麻痹人的心靈的同時,也會損傷人的健康和正常生活方式,最後加劇人的壓力,形成心理失衡的惡性循環。
那麽,在遇到壹下子很難克服的創傷時,該怎麽辦?心理學上有壹個規律,先改變人的行為,隨後他的認知也會做出相應調整。例如,可以用運動來代替購物,當壹個人為了完成某個既定的目標而調整自己的時間安排時,她就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之向健康的、有節奏的生活作息轉變的過程,而生活方式的健康可以幫助她應對眼前的危機,形成良性循環。當然,不管怎樣,該面對的矛盾最後還是不能壹味逃避下去,否則痛苦只會越來越深,在條件成熟、自己不至於心理崩潰的前提下,可以嘗試去直面問題。如果遇到嚴重的適應性障礙,也可向好友或專業人士求助。
不少心理醫生認為有必要提醒公眾警惕這種心理偏差,患有此癥狀的女性所熱衷購買的物品,多數與自己的外型裝飾有關,如服裝、鞋襪、化妝品、金銀珠寶首飾等。她們重視購物過程遠遠超過購物結果,潛在的原因多是缺乏自尊自信、內心空虛,只得用購物來填補。
如何控制妳的購物欲望,更加合理消費?心理醫生認為改變購物模式,從行為上逐漸控制自己的購物欲是比較有效的。
購物上癮的人很多事後都後悔,所以購物之前養成“做計劃”的習慣,可以在沒有打折或者閑暇的換季時候列出自己需要的物品,養成計賬的習慣,可以堅持記錄大件商品或大筆消費的支出金額,減少盲目支出。要把購物時間排到日程安排上,限定壹個大致的時間,可以避免挑選時間長、範圍廣造成的購物過剩。
很多熱愛購物的人都有使用信用卡的習慣,沈溺於可透支的刷卡當中,不利於養成合理的消費觀念,建議購物上癮的人使用現金支付,這樣比較清楚自己的消費額度,利於自己對購買行為進行控制。
需要提醒註意的是,有的人不僅高消費,消費時還會情緒過分高漲,不合理消費次數不斷增加,這可能是現實中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通過購物來逃避問題。這樣的“購物狂”如果同時還有話語格外多、特別開朗,很可能有抑郁或者躁狂的傾向,需要心理方面專業檢查。
專家提醒:如果壹個人毫無節制地瘋狂購物,超過壹定界限,就會由制造快樂而變為制造痛苦。要糾正過於強烈的購物欲望,則需要加強心理素質培養,力求保持平常的心態,使這種心理疾患得以減輕或消除。
會診五種類型購物狂
[編輯本段]
A. 躊躇不決型——“我對自己買的東西總是不滿意。
患者自述:
“我不喜歡壹個人購物,壹定要有朋友或妹妹的陪伴才會去。我總是會在壹個貨櫃前花上半小時來左思右想:這件絲綢襯衣,是選棗紅色還是酒紅色呢?靴子是買平跟的還是高跟的呢?就這樣顛來倒去地想啊想,壹直要到售貨小姐和我身邊的朋友都忍無可忍、失去耐心了,我才不得已猶猶豫豫、萬分擔心地做出決定。而差不多還未踏進家門,我就已經後悔自己的選擇了。於是,我通常就會趕回店裏,換上另外壹件……可是,結果還是會令我不滿意:也許還是第壹次選的更好?要是能在決定付款之前讓我把每種樣品都試48小時就好了。”(Clemence, 38歲)
心理學家分析:
“Clemence身上幾乎無時不在的不滿情緒來源於內心的‘完美情結綜合癥’:她總想找到只為她而存在的那壹件衣服。她夢想壹件能滿足她所有理想的衣服,就像是夢想壹個完美無缺的白馬王子。由此可見,她的失望是多麽幼稚。她對自己的身材缺陷視而不見,這就是壹種青春期式的幻想。”
專家建議:
別去大百貨公司和專賣店,那裏的品牌都太有誘惑力了。妳要做的是開始只買壹些色彩中性的經典款,重新構築自己的購物觀,這期間妳將學會認可自己的選擇。
B. 購物上癮型——“我壹刻不停地想要買東西,而且要買貴的。”
患者自述:
“我能掙會花,每個月的薪水幾乎壹大半都被我用在買衣服上,有時自己也覺得過分!幾乎每兩周我都會花上整整壹天來購物。我喜歡像壹個真正的時尚內行壹樣,知道如何把新款和舊款‘混穿’出最酷的感覺,或是怎樣火眼金睛地在Zara店發現最新潮流搭配。我會在第壹時間就在ELLE上找到想要的東西,然後直接沖向這些店,根本等不及換季折扣。我的衣櫥每年都要經過壹次大掃除,把原來的那些衣服徹底清空,它們都會被我送去二手店。”(李珊, 29歲)
心理學家的分析:
“李珊每壹季都要給自己的衣櫥大掃除,這種對時尚的‘食欲過盛’就與癮君子對藥物的依賴相差無幾。對她而言,對物質的擁有是為了填補空虛感和‘缺少生存意義’而產生的急迫所求:只有消費才能讓她感覺存在。所以,越是名牌越能得到她的青睞,因為她要的就是找回自戀的感覺,讓自己的形象更有價值。”
專家建議:
1.只做不賠本的生意。為所有準備送去二手店的衣服設立特別賬戶,每次新購衣服所花的錢都只能從這個賬戶中取,絕不能超支。
2.定期“節食”。每月壹周或每季壹個月,記住要將妳的“節食”計劃和時間公諸於眾,在朋友們的監督下妳才會堅持到底。
C. 盲目拷貝型—— “我總是不自覺地模仿別人。”
患者自述:
“除了牛仔褲,我還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怎麽樣的衣服!我總是模仿別人的,人家怎麽搭配我就跟著怎麽穿。 比如我曾經看到壹個時髦女郎穿的拼羊羔皮茄克很帥,就去買了件壹模壹樣的,我不會問問自己是否真喜歡那件茄克,或者是否是那個女郎把茄克穿得那麽帥……結果呢?我到家了才發現這完全是壹個錯誤!現在想想這簡直太正常了:我是偏矮又比較豐滿的體型,而那個女孩卻是瘦高個兒……所以,除了牛仔褲,我的衣櫥就這樣差不多都被失敗的購物所得填滿了。”(Caroline, 28歲)
心理學家的分析:
“個人風格的建立來自於對自身的清醒認識;然而,Caroline卻把這看成了自我欲望和虛榮心的滿足。女人總會更在乎別人的眼光,或者覺得別人的東西更好,所以當我們知道Caroline從小就喜歡偷偷模仿媽媽的時候,也就對她以壹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為榜樣的舉動毫不奇怪了。當然牛仔褲是個例外:這是真正的男女老少皆宜。”
專家建議:
選壹個與自己有些相像的時尚偶像(就是說如果妳擁有莫妮卡?貝魯齊般的身材,就千萬別老盯著Kate Moss穿什麽),並堅信到底。同時妳要註意聽聽男友或老公的意見:如果當他看到壹個16歲的有模特身材的女孩穿著背帶短褲都驚恐得大叫時,就千萬別再冒險這麽穿了。
D. 癡迷高跟鞋型——“我買了壹大堆高跟鞋,卻從來不穿。”
患者自述:
“我對鞋子有著特殊的癖好,特別是收藏各式各樣的高跟鞋!這就是我的寶貝:擁有並欣賞它們的美麗是我最大的樂趣。每個月我都會帶壹兩雙新鞋子回家,雖然我自己從不穿高跟鞋。也許這樣的愛好要追溯到童年,記得還只有五、六歲時,我就喜歡穿著媽媽的鞋子照鏡子。”(Lucie, 30歲)
心理學家的分析:
“我們的腳其實是壹個特殊的情欲部位,而鞋子就仿佛是令誘惑倍增的珠寶盒,只要巧花心思,它們就能成為制造女性魅力的絕佳道具。對Lucie而言,各種各樣的鞋子滿足了她的諸多夢想:想象自己如電影女主角般優雅,想象自己又仿佛回到了童年,滿腦子都是早日長大成為像媽媽壹樣美麗的女人……如此美好的想象就已令她心滿意足。”
專家建議:
沈浸在想象中卻也不能忘了現實世界:每周花上壹天去好好感受現實生活吧!記住要穿上超過10公分的高跟鞋,挎上心愛的手袋,勇敢地走進地鐵和辦公室吧!
E. 深陷絕望型——“我再沒什麽可穿的了!”
患者自述:
“對這樣的場景我已經見多不怪了:打開衣櫥,隨即陷入深深的恐懼,因為完全沒有壹件能穿的衣服!這是壹種混雜著氣憤與絕望的感覺,通常出現在換季時節,尤其是不冷不熱的春秋兩季。好像所有的衣服都過時了,穿什麽都不好看,越看越覺得醜。於是我便不由沮喪地覺得自己再也沒有什麽衣服可穿了……最後,我通常就是壹身白衣白褲度過壹整個夏天,要麽就是壹個冬天的黑外套配牛仔褲。而每壹天的日子也就過得馬馬虎虎,甚至連對逛街購物都失去了興趣:因為憑我的經驗,已經再也沒什麽衣服適合我穿了!”(Isabelle,27歲)
心理學家的分析:
“這是種常見病,來源於對自我的深深厭倦:患者渴望能沖破原有軀殼,獲得全新的精神和生活嘗試。而這樣的情緒在春秋兩季更為多見,這正是因為那是人們最易多愁善感的時節。”
專家建議:
通常,抱怨自己沒衣服可穿的人往往都有著太多的選擇。其實,要找回自信的辦法很簡單,只要妳能堅持:絕不準自己再穿壹成不變的壹身白或壹身黑,同時逼迫自己壹定要在衣櫥裏找出靈感……假如妳覺得那件2000年買的花襯衣也正吻合了今年的時尚元素,那妳就成功了!
購物狂壹族中的名女人
[編輯本段]
雖然身為名人,看似擁有壹切,卻依然擺脫不了對衣服的“愛恨交加”。讓我們對以下三個穿衣風格獨樹壹幟的女人也好心建議壹番吧……
血拼狂人:Paris Hilton
什麽都不能阻擋這個金發的天之驕女對購物的興趣。她要那麽多衣服幹什麽用呢?壹個字:穿!她無可救藥地偏執著,在她眼裏,壹件衣服只能穿壹次……
她的病癥:所有的零花錢都用在買衣服上了,她就像壹個饑渴癥患者壹定要把冰箱裝滿壹樣地狂熱填塞著自己的衣櫥。
對她而言,存在的意義就是擁有,就是展示。
墨鏡狂人:Victoria Beckham
她早就公開宣告:“不帶墨鏡,我從不出門。”
她的病癥:她的身上融合了矛盾的兩重性:既要吸引眼球,又想隱遁於世。所以她最愛的配飾必須要能遮住最容易真情流露的部位:眼睛。
自毀形象: Britney Spears
她想穿什麽就穿什麽,從不擔心效果如何。
她的病癥:自從“升級”為母親之後,曾經的小甜甜似乎已不再考慮形象。這其實是壹種憂慮的體現:無論是對自己的體型,還是對眼看難以為繼的偶像生涯……
女人:天生的“購物狂”
[編輯本段]
女人對購物近乎瘋狂的喜愛和男人對女人購物瀕臨極限的厭惡相映成趣。據說夫妻是不能壹起逛街的,因為那是對他們感情的巨大挑戰。既然攔不住,男人通常說:“求妳了,別再讓我陪著逛了。”女人說:“好吧,銀行卡拿來。”男人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兒。看來購物真是男女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當然,並不壹定都是這樣,當男女購物狂在壹起的時候,效果將是巨大的。
喜劇電影《購物狂》
[編輯本段]
導演\監制\編劇:韋家輝
主演:張柏芝、劉青雲、陳小春、官恩娜
特別演出: 徐小鳳
演出:王天林,夏春秋,羅家英, 邵美琪
攝影:黃永恒(HKSC)
音樂:韋啟良
剪接:麥子善(HKSE)
發 行:中國星集團\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廣東東升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出品公司: 壹百年電影有限公司 \銀都機構有限公司
制 作:壹百年電影有限公司 \ 銀都機構有限公司
公映日期:2006年1月19日
精彩看點:
作為壹部賀歲喜劇,《購物狂》的演員陣容可謂是老將新人匯集,組成了今年可謂最強的喜劇陣容。除了張柏芝、劉青雲、陳小春、羅家英這些當紅的喜劇高手之外,《購物狂》還請到了兩位祖師級的老將出馬,著名喜劇導演王晶的父親王天林以及著名笑星吳君如的父親夏春秋將攜手出現在影片中。片中,張柏芝扮演壹名有“購物狂”癖好的女孩,到處搜羅新款名牌,壹買便停不下來。張柏芝透露,鋪滿整個片場的物品幾乎都是她的私人珍藏,包括內衣褲,總值達80萬港元。張柏芝承認,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壹個有購物癖好的女生,衣服多得誇張,其實,大多數女人是天生的購物狂,借購物來發泄,讓自己開心,我也不例外。
劇情簡介:
國際學校幼兒園教師栢芝帶著不同國籍的學生到購物商場進行活動教學,看到心頭好,購物欲頓時失控,掉下壹班稚齡學生便忘我地購物,結果學生四散部分還遺失了,栢芝難逃被解雇的命運,還被家長們控告疏忽。
栢芝雖然被官司纏身仍不忘購物,為出庭應訊而買新衣服,法官發覺栢芝購物成狂需要見精神科醫生……
精神科醫生小鳳替栢芝進行心理評估,斷定無父無母,由孤兒院修女養大的栢芝是壹個快樂的天生購物狂,心理沒有病,壹切源自基因。
原來小鳳也是壹個天生購物狂,更屬於“殿堂級”,買回來的東西多得要用貨倉來儲存……
小鳳對栢芝有好感,有意為當心理學家的愛徒青雲拉紅線,借口栢芝需接受適當的行為治療,將栢芝轉介給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