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顏色。真幣是鎳白色的,假幣是鍍鎳的,但是鎳鍍層薄,容易生銹腐蝕,不耐磨。再加上材質不同,所以顏色較暗,區別細致;真幣壹般是不可能生銹的。壹旦發現生銹的硬幣,很可能是假幣。
2看格局。壹般來說,假幣的圖案比較粗糙模糊。比如國徽中麥穗模糊,絲帶層次感差,細條紋不清晰;五角星的立體感也很差,不僅五角星的角有長有短,頂部也很光滑;正面的漢字和拼音字母筆畫比較粗,背面的牡丹花花瓣上的葉脈和雄蕊也模糊不清。
3看圖形中心線。壹元真幣的圖形中心線都是相向的;假幣往往出現不對稱;另外,厚薄不均,重量比較輕;如果撞了,聲音和真錢不壹樣;更何況假幣的輪廓比真幣略大。如果和真幣對比,會有明顯的感受。
2.1“摸”:假幣的圖案往往模糊不清,不像真幣那樣光滑,尤其是背面的漢字和拼音。假幣“中國人* * *和中國”的字體和拼音的筆畫比較粗糙,而真幣則比較精致細膩。
2“看”:真幣的國徽和“壹”字是對的,而很多假幣是歪的。
3“找”:2000年以後的硬幣側面有“人民幣”字樣。找不到這些信的壹定是假幣。
識別紙幣,要掌握豐富的知識,了解各個時代的紙幣風格、書寫習慣、書法特點。偽造古鈔最難的是模仿古人的文字,因為每個時代的書法都有自己的特點,這也是鑒別古代書畫的重要依據。宋代鈔版上的文字與宋代潮州銅鏡上的銘文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些詞粗獷有力,仍有北魏遺風。無金鈔上的字還是和宋代的差不多,只是在逐漸流動。元代出現了幾位大書法家,如趙子昂、冼玉書、柯九恩等,對明清人的書法風格影響很大,明清的紙幣也是美觀、工整、細致。目前發現的古錢假字,大部分屬於清朝以後的書法風格。此外,古代紙幣上的圖案也是密密麻麻,壹絲不茍,以防止偽造,也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比如元明時期紙幣邊欄上的鳳凰、樹枝等圖案與元明青花瓷上的非常相似,而偽鈔上的圖案大多粗制濫造,與時代風格不符。古文字要求簡潔,偽造紙幣罪的條款壹般直接刻在紙幣版上,印在紙幣上,不需要再加蓋印章,所以大部分的加蓋條款也有畫蛇添足的嫌疑。經年累月,舊鈔往往會有流通和折疊的痕跡。如果收藏時間長了,即使沒有磨損損壞,也會變黃變色。壹些古代的紙幣上印著嶄新的顏色,讓人不得不生疑。
有必要探究壹下最近發現的1926湖南省柴山州特區第壹農行的壹元布幣。這枚硬幣之前只有文字記載,但據失主說,是在當地廢墟中發現的,但奇怪的是,時隔65年,它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嶄新,印刷鮮艷,材質是高支府綢,而不是記載中所說的白竹布。所以春幣界的意見大多認為是新造的假幣。
紙幣的鑒別除了以上基礎知識,還必須了解決定真偽的三大因素。
1.定性研究
不同時代的紙幣紙質往往不壹樣,所以研究紙幣的真偽需要研究紙質。因為紙幣要長期流通,所以紙張必須有相當的韌性。古代壹般以桑皮為原料,增加紙張的厚度。目前所有的人民幣紙幣都是這種。由於歲月的侵蝕,它們的顏色各不相同,有深灰的,有灰綠色的,也有灰黃色的,但厚度和韌性是壹致的。明鈔紙張質量差。壹般用公文、試卷等廢紙,再生後再印鈔票。由於當時沒有經過漂白處理,墨跡殘留,多為青黑色,比元鈔顏色深,質地不夠緊實,感覺粗糙松散,褶皺經常破損。清代戶部官票采用淺米色或白色厚紙,質地堅韌,清代紙幣采用厚紙薄紙。有壹種薄紙質量很差,是鹹豐後期以次充好的產品,當時也有少量偽鈔是私人制作的。真票印制發行時,壹般是每百張釘成壹疊,所以紙幣中間往往會有壹個小洞。
人們在偽造古鈔時,通常找不到合適的紙張,或者用宣紙代替,然後手工做舊,如煙熏染色、加水漬等。,但是紙的薄和脆是非常明顯的。這種宣紙壹旦流通,馬上就會損壞,所以不會是真品。有人拿桑紙來偽造,但現在的桑紙很薄,半透明,或者是用幾張桑紙疊起來偽造的,就能說明問題,因為真正的古鈔都是單張厚紙做的。然而,這壹規則不適用於現代。比如清末,公私錢局發行的各種紙幣都是薄紙,但面積較小。壹張面值1200元的銀票,往往只有戶部官票的壹半,使用時不用折疊,解決了紙張易碎的問題。壹般來說,同治、光緒年間,銅元券多為顏色較深的皮紙,或黃色元書紙、邊紙,銀票多為白色單宣、雙宣。光緒和宣彤年間,采用機制林紙,用銅板或鋼板印刷。當時北京、天津的萬宜川銀行,既有道教紙的橫版票,也有傳統紙的紅色壹元、五元票。這張紙潔白、細膩、有彈性,像小羊皮壹樣厚,是壹本特殊的棉布小冊子。哪裏都找不到,所以不可能是偽造的。清末民初,英國商人在中國創辦了麥格理銀行,並以自己的形式發行紙幣。每張紙幣都是用壹小整張紙印刷而成,周圍的毛邊沒有經過修整,壹般不可能偽造。民國以後,基本不再使用傳統的國產紙,而是使用機制紙,對它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用特殊的方法造紙。日本貨幣紙除了具有耐磨、耐折、堅韌等優點外,還采用了中國特有的植物纖維原料,美國貨幣紙中間夾有不規則的紅藍彩色纖維。瑞士法郎、英鎊、港幣在紙的中央有金屬或塑料制成的安全線,正對著光線。這種印鈔紙很難偽造。
近年來,蘇聯根據地的假鈔通常能在紙張中發現問題。因為造假者找不到當年的紙張,就用其他紙張代替,比如鄂東總行的兩個系列券,大豐區的兩個系列券,鄂東農民銀行的壹角券,銅鼓縣生產合作社的兩角券,都是用兩張淺棕色的土紙粘合而成,與真品不同,因為制作紙幣的紙張是壹樣的,而且是完整的。所以是近幾年制造的假幣。
2.紙幣上的水印和隱寫術
為了防止偽造,印鈔紙上往往事先做好水印。水印由兩個刻有文字和圖案的金屬滾筒滾動而成,在燈光下感覺很亮。例如,人民幣上有許多不同的水印,如方尺布、五角星、毛澤東頭像、天安門廣場等等。彩色復印機復印的假鈔沒有水印,水印的位置只有淺灰色的輪廓,沒有透明度。照相制版印刷的假鈔也是如上。
在刻鈔票的過程中,往往會把壹些秘籍放在不顯眼的地方。比如,在中國農業和工業銀行1932美國鈔票公司打印的紡織圖紙中,有英文字母:A、B、N和Co,它的意思是美國鈔票公司。中國銀行1941大東版券正面長城上刻有中國銀行和唐字樣。中央儲備銀行1940券中山陵右側的樹林裏有壹個“卓”字,指的是當時負責制版的工長王代慶。同年五角券有密寫“中央馬”二字,其中中央指銀行名稱,馬指工務負責人馬闊彥。中央儲備銀行1944的200元券正反面都有“US-AC”四個英文字樣,在當時被傳為“美國來了”的意思。實際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在早期印刷和偽造技術不發達的年代,這種鈔票上的隱寫術確實起到了壹定的作用。由於早期假鈔上的圖案總是不如真鈔清晰,所以這種隱寫術在復制過程中會變成模擬或者消失,但在科技發展的今天其防偽功能已經被削弱。
3.紙幣上的數字和簽名
將鈔票壹壹編號也是防偽的重要手段。早期,紙幣的發行量並不算太大。壹些信譽良好的銀行會每隔幾年回收舊鈔票,並用新鈔票取代它們。回收的舊鈔按原號碼順序排列,每100個號碼紮成壹堆,剪去壹半銷毀。壹旦發現號碼相同的舊鈔,就可以及時追查,直至破獲假鈔集團。為了減少號碼,更利於核對,號碼前壹般有1到幾個冠字,冠字與發行年份、號碼有壹定的內在聯系,以防止冠號的造幣。據《江蘇鹽城錢幣快訊》7月報道,1991,發現兩張鹽阜銀行券,大小、面值、圖案、序列號完全相同,推測是印刷時排號機故障造成的,所以都是5264132,是當年特殊環境下產生的。如果在現代紙幣中發現這種情況,其中壹定有壹張是假鈔。
紙幣上的簽名是早期的防偽措施。比如上世紀30年代以前,很多在中國的外國銀行券都是銀行負責人親自簽字的,很難模仿。後來由於紙幣發行量大,不得不打印簽名。有時印鈔和印簽名分兩個地方進行,以防遺漏。1934英國商人Denaro公司在天津印制了中國銀行的壹元和十元兩種票券。原計劃到天津後打印簽名,但在運輸過程中,壹元票全部被不明身份的人搶走。署前是農民趕牛耕田的圖案,所以搶錢的人偽造簽名混在壹起,由於墨色暗淡,字跡潦草,很容易被識破。中國銀行急於在第二年將大量印有馬耕田圖案的壹元券投放市場,但1934印有牛耕田圖案的壹元券失去了價值,被銷毀。到目前為止,找到的票子並不多,但卻成了舊紙幣中的珍品。
今後,X射線熒光分析方法可以用來確定某壹種紙幣的紙張、油墨和印泥的成分。這種方法已在古代書畫鑒定中試用,效果理想。壹般印泥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朱砂)。然而,有人對大明童童鈔票上的印泥進行了成分分析,結果卻令人大吃壹驚。沒有汞元素只有鉛元素,說明這張大明鈔票用的是硫化鉛印泥。因為測試只使用了壹張,所以目前還不能確定所有大明紙幣都使用這種印刷色。熒光分析的缺點是價格昂貴。如果能夠普及,壹定會給紙幣的鑒別帶來很大的幫助。
正品的質量、材質、手感都不壹樣。最好使用驗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