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祖財阮屐》 南朝.宋.劉義慶
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並恒自經營。同是壹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客至,屏當未盡,余兩小麓箸背後,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壹生當箸幾量屐?”神色閑暢。於是勝負始分。
2、譯文
祖士少愛好財寶,阮遙集愛好鞋子,他們都從事相關的收集收藏。他們的收藏癖不相上下。有人突然拜訪祖士少,碰見他在整理財物,還有兩小筐沒整理好。由於怕被來客看見,祖士少把它們放在身後,還側著身體意圖遮住,言談舉止都表現出心中很不平靜的樣子。也有人未打招呼就造訪阮遙集,看見他自己生火給鞋子上蠟,壹邊忙著壹邊嘆息道:“(雖說有這麽多鞋子),壹個人壹輩子又能穿幾雙呢?”神情如同閑聊壹樣舒適順暢。由此二人高下立辨。
3、賞析
人們常常以為,凡好財物者境界壹定就低,其實是不盡然的。就拿戰國的燕太子丹來說,未嘗不愛金銀狗馬,但當他得到壯士荊軻,竟不惜“令人捧盤金”,任其當做瓦片,臨池投龜取樂;荊軻想吃馬肝,太子丹即殺千裏馬以進肝——這種樂意用錢財款待天下賢士的豪爽,境界就很動人。但是祖士少的好財,卻是壹種守財奴式的聚斂。他是自私的,以壹己之占有為目的,而且以為天下人也全像他那樣把目光全盯在財物上,見了就想攫為己有,所以連賞玩之時,也和今日之貪官壹樣,時時提防他人,若要他以財物與人***享,這無疑是要了他的性命,這樣壹種充滿銅臭味的嗜好,只能成為壓抑人生的沈重枷鎖,境界能高到哪裏?祖士少後來投奔石勒,惡習不改,肆意掠奪他人田產,終於為此傷命,這就是有力的證明。
2. 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文言文答案祖財阮屐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願望呢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並恒自經營。
同是壹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客至,屏當未盡,余兩小麓箸背後,傾身障之,意未能平。
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壹生當箸幾量屐?”神色閑暢。於是勝負始分。
譯文 祖士少愛好財寶,阮遙集愛好鞋子,都是經常自己料理。同樣是壹種累人的嗜好,可是不能由此分出兩人的高下。
有人突然拜訪祖士少,碰見他在整理財物,還有兩小筐沒整理好。由於怕被來客看見,祖士少把它們放在身後,還側著身體意圖遮住,言談舉止都表現出心中很不平靜的樣子。
也有人未打招呼就造訪阮遙集,看見他自己生火給鞋子上蠟,壹邊忙著壹邊嘆息道:“(雖說有這麽多鞋子),壹個人壹輩子又能穿幾雙呢?”神情如同閑聊壹樣舒適順暢。由此二人高下立辨。
註釋1、祖士少:祖約,字子少,晉朝人。2、阮遙集:阮孚,字遙集,晉朝人。
3、屐(jī):木頭鞋,泛指鞋。4、累:壹種類型的負累。
5、料視:清點查看。6、屏當:料理,收拾。
7、簏(lù):竹箱子。8、蠟屐:給木屐塗蠟,使它潤滑。
9、量:“雙”的意思。啟示這則記述人物軼聞瑣事、言談舉止的誌人小說,說明了做人應有阮遙集的坦然的道理。
祖士少愛財而怕被別人說他愛財,也怕別人見到他的財,因此,恰巧別人碰見他正在整理財物時,他還要想方設法遮掩。阮遙集,好屐,自己做屐,又嘆自己能穿幾雙屐,言談舉止、表裏如壹。
3. 李文定報德文言文閱讀答案(二十二) 李文定報德
李文定公家甚貧,同巷李生,每推財以濟之。公感其意,拜為兄。尋舉進士第壹,李生遣人奉書通殷勤①,公口謝之而已,不答。書生慚,謂公挾貴忘舊,遂不復相聞。
後十年,公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義,願授壹官,以報其德。詔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書州將,令送生至公所。公與敘舊好,且謝曰:“昔日周旋③,極不敢忘,幸被誤恩④,乃獲所願。”
眾然後服公性度弘遠⑤,非狹中淺見之人所能度。
[註釋]①通殷勤:敘述懇切深厚的友誼。②周恤:照顧,接濟。③周旋:交往,交際。這兒引申為照顧,接濟。④幸被誤恩:幸好被皇上錯誤地施與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這是自謙的說法。⑤性度弘遠:性情氣度弘大長遠。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謂公挾貴忘舊 ( )
(2)極不敢忘 ( )
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
致書州將,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進士後,為什麽對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謝之而已”?
4.李文定是壹個怎樣的人?
參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寫信給州府官員,讓他們(派人)護送李生到自己的處所
3、因為當時無法用行動來報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圖報,氣度弘大
4. 請幫我譯壹擇文言文祖財阮屐祖士好財,阮遙集好屐,並恒自經營同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並恒自經營。
同是壹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客至,屏當未盡,余兩小簏箸背後,傾身障之,意未能平。
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壹生當箸幾量屐!”神色閑暢。於是勝負始分。
譯文:祖士少貪愛財物,阮遙集愛好收藏鞋子,他們都長期堅持收藏。 他們都有同樣的收藏癖好,但人們都不清楚二人修養誰高誰低。
有個人去拜訪祖士少,恰好碰見他正在整理財物,客人進門的時候,他還有兩小筐沒整理好,祖士少把它們放在身後,還斜著身體想遮住,看得出他心裏很緊張。 有個人造訪阮遙集,看見他自己生火給鞋子上蠟,還嘆息道:“(雖說有這麽多鞋子),不知道壹個人壹輩子能穿幾雙呢?”他的神情悠閑瀟灑。
就這樣兩個人涵養高低完全顯露出來了。 提示 壹種是由貪欲所支配的對財富的占有,壹種是超脫功利的對外物的玩賞。
有占有欲的人,活得自私,也活得很累;超脫功利的人,活得瀟灑,活得脫俗。所以人生不可沒有財物,但又不可為財物所累,這篇小品所說明的就是這樣壹種道理。
作者善於運用白描手法,簡單幾筆,祖士少的膽戰心驚和阮遙集的閑暢自得就被勾勒出來了。 。
5. 汪克寬文言文翻譯明史汪克寬傳原文 汪克寬,字德壹,祁門人。
祖華,受業雙峰饒魯,得勉齋黃氏之傳。克寬十歲時,父授以雙峰問答之書,輒有悟。
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專勤異凡兒。後從父之浮梁,問業於吳仲迂,誌益篤。
元泰定中,舉應鄉試,中選。會試以答策伉直見黜,慨然棄科舉業,盡力於經學。
《春秋》則以胡安國為主,而博考眾說,會萃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疏》。《易》則有《程朱傳義音考》。
《詩》有《集傳音義會通》。《禮》有《禮經補逸》。
《綱目》有《凡例考異》。四方學士,執經門下者甚眾。
至正間,蘄、黃兵至,室廬貲財盡遭焚掠。簞瓢屢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師,同修《元史》。書成將授官,固辭老疾。
賜銀幣,給驛還。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傳第壹百七十·儒林傳壹》) 譯文 汪克寬,字德壹,是祁門縣人。(他的)祖父汪華,受業於雙峰人饒魯,得到理學大師勉齋先生黃氏(黃幹)的真傳。
汪克寬十歲時,父親教給他雙峰問答之書,(他)總是有領悟。於是取出《四書》來,自即確定句讀,晝夜誦讀研習,專心勤奮與壹般的小兒不同。
後來隨從父親到浮梁,向吳仲迂求學,誌氣越發深篤。元末泰定年間,被舉薦參加鄉試,考中。
參加會試時因回答(皇帝)策問剛直被黜免,情緒激昂地放棄了科舉事業,專心在經學上努力。《春秋》則以胡安國(所傳的)為主,又廣泛地考證眾家學說,匯通精選成書,命名為《春秋經傳附錄纂疏》。
《易經》則撰有《程朱傳義音考》。《詩經》則撰有《集傳音義會通》。
《禮經》則撰有《禮經補逸》。《綱目》則撰有《凡例考異》。
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到他門下從師受業的很多。至正年間,蘄縣、黃縣的亂兵到達,居室資財全部遭到焚燒搶掠。
飲食多次斷絕,(但是他卻)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與人)壹同修撰《元史》。
書成後(朝廷)將要授官(給他),以年老生病堅決推辭。(朝廷)賞賜他白銀及其他禮物,給予驛站車馬回鄉。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歲。註釋1、受業:從師學習。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宋蘇軾《秘閣試論·禮義信足以成德論》:“夫樊遲親受業於聖人,而猶惑於是說。”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徐庶成真》:“余六七歲時,從之受業。”
2、饒魯(1193-1264):饒州余幹(今江西萬年)人。南宋著名理學家。
字伯輿,壹字仲元,號雙峰,門人私謚文元。饒魯先後從柴元裕、柴中行、黃幹、李燔學。
遊學豫章書院、東湖書院,歸裏,建朋來館,廣聚學者,互相切磋。復築石洞書院,聚徒講學。
其學以持守涵養為主,學問思辨為先,而篤行終之。遠近從學者眾。
受諸道部使之聘,歷主白鹿洞、濂溪、建安、東湖、西澗、臨汝諸書院。景定元年(1260)薦授迪功郎差饒州州學教授。
著有《五經講義》《語孟紀聞》《西銘圖》等。3、勉齋黃氏:黃幹(1152-1221),字直卿,號勉齋,黃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學家。祖籍長樂縣,徙居閩縣(今福州市區)。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職吉州,黃幹從行,結識劉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書薦於朱熹。
時大雪,黃幹至崇安五夫裏拜訪,不料朱熹已外出,黃幹留住客邸,“臥起壹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歸。
黃幹自見朱熹,便夜不設榻,衣不解帶,少倦則微坐、壹倚,或至達曙。朱熹語人曰:“直卿誌堅思苦,與之處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為其妻。紹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監臺州酒務。
時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書黃幹,請其“代即講席”,並編《禮書》。慶元二年(1196)“偽學”之禁起,朱熹罷祠落職,仍講學不輟。
黃幹於建陽潭溪建潭溪精舍,為其“講道著書之地”,亦為朱熹往來雲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憂,黃幹奔喪福州北郊長箕嶺,築墓廬講學,從者甚眾。
慶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黃幹收《禮書》底本,補輯成之;並手書與他訣別道:“吾道之托在此,吾無憾矣。”朱熹病逝,黃幹守喪三年畢。
調監嘉興石門酒庫,揭露庫吏勾結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賣,反而自賣私酒之行徑。嘉定元年(1208)黃幹力主“壯國勢而消外侮”。
先後任江西臨川令、新淦令及安徽豐安軍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漢陽軍,面對嚴重旱災,籌集賑荒米7萬餘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賑糶,活者萬家。
嘉定十年(1217)調知安慶府,親自督修郡城,備戰守,保障安慶境內不受金兵侵擾,當地士民稱贊道:“不殘於寇,不滔於水,生汝者黃父也。”次年,講學江西白鹿洞書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專事講學,弟子日盛,編禮著書,孜孜不倦。病逝後,於紹定六年(1233)詔贈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賜謚“文肅”,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齋書院紀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從祀於孔廟,又在府學裏建黃勉齋祠。
著有《朱熹行狀》《勉齋集》《書傳》《易解》《孝經本旨》《四書通釋》《儀禮通解》等。4、專。
6. 明史劉麟傳文言文翻譯明史劉麟傳
原文
劉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為南京廣洋衛副千戶,因家焉。績學能文,與顧璘、徐禎卿稱“江東三才子”。弘治九年進士,除刑部主事,進員外郎,平反三百九十余人。正德初,出為紹興知府。因劉瑾銜其不謁謝,罷為民。瑾誅,起補西安,尋遷雲南按察使。嘉靖初,召拜太仆卿,進右副都禦史,巡撫保定六府。於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壹日致仕後起改大理寺卿,擢工部尚書。因上節財十四事,中貴大恨。由於牒停浙江、蘇、松織造,而上供袍服亦在停中,中官吳勛以為言,遂令劉麟致仕。居郊外南垣,賦詩自娛。晚好樓居,而貧不能構,懸籃輿於梁,曲臥其中,名曰神樓。文徵明繪其圖。嘉靖四十年卒,年八十八。贈太子少保,謚清惠。有《劉清惠集》。
譯文
劉麟,字元瑞,是本安郡仁縣人,世代做南京廣洋衛副千戶,於是安家於此。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與顧璘、徐禎卿合稱“江東三才子”。弘治九年考中進士,授任刑部主事,進升員外郎,糾正了三百九十余人的冤假錯案。正德初年,出京做紹興知府。因為劉瑾嫉恨他不拜謝(自己的恩情),被罷免為民。劉瑾被誅殺後,被起用補任西安,不久升任雲南按察使。嘉靖初年,被征召授任太仆卿,升任右副都禦史,做保定六府巡撫。在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壹日辭職後又被起用改任大理寺卿,升任工部尚書。因為上書談十四件節財之事,宮中的大臣很記恨他。由於通令暫停浙江、蘇州、松江織造,而皇上提供袍服也在停止之列,宮中的官吏吳勛拿這件事說事,於是讓讓劉麟辭職。(劉麟)住在郊外的南垣,賦詩自娛。晚年喜歡竹樓,而貧窮不能建樓,(就)在梁下懸掛車子,蜷曲著睡臥在裏面,命名叫神樓。文徵明畫了這幅圖。嘉靖四十年去世,享年八十八歲。贈官太子少保,謚號清惠。著有《劉清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