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技術要點
1,選擇抗病親本(制種)或品種。
建議科研單位和種子生產企業選擇抗穗腐病優良的親本和組合,建立無病制種基地,培育健康種子。同時,縣市種子公司和農技中心在玉米新品種引種試驗中要重點關註對該病的抗性,抗性差的品種不得引進;莊浪縣應在推廣抗病品種的基礎上,積極引進高產抗病新品種。
2、地膜覆蓋,適合早播。
地膜全覆蓋或半覆蓋,適時早播,可使玉米早熟,降低感病品種穗軸和籽粒含水量,有效減少收獲和貯藏過程中的細菌侵染。
3.及時剝下苞片,防雨防潮。
玉米的收獲期壹般是秋雨,收獲後的穗不能堆得太厚。苞片要盡快剝掉,掛在通風向陽的地方晾幹。不能串起來的耳朵要打薄晾幹,勤翻,防止熱得病。如果有雨,要及時覆蓋,防止雨淋。打破病果穗的爛頂,防止穗腐病再次蔓延。
在剝苞片過程中,應在病健交界處將病穗黴變頂端摘除,防止病害進壹步蔓延,增加損失。據實驗觀察,在不剝苞葉的情況下,果穗淋雨3天後,果穗頂部腐爛長度由3cm延長到7cm。在脫粒前期,如果剝去芽葉,不去除病穗頂部發黴部分,穗腐病會從5cm擴大到15cm。果穗腐爛部分沒有完全去除,脫粒前期果穗腐爛會擴大2-5cm;而且如果徹底清洗幹凈,也不會出現耳朵腐爛的情況。
4、早脫粒,黴變。
收獲後挑出病果穗,盡快脫粒,曬幹或坑內晾曬,防止種子進壹步受病菌侵染。處理玉米稭稈減少初侵染源。玉米稈、穗軸和殘茬的堆積是鐮刀菌和玉米螟越冬的有利場所。因此,玉米稭稈、穗軸、殘茬必須通過飼餵(牲畜)、氨化(氨化飼草)、粉碎(餵豬)、漚制(做肥料或作為沼氣填料)、焚燒(入坑蒸煮)等方式及時徹底處理,減少病蟲害的初侵染源。
5.種子選擇和包衣
由於玉米種子表面病菌存活時間大於1a [5],生產經營單位在供應前應精心挑選種子,剔除小病種子,使用20%福?g種衣劑包衣[14],每100kg種子用量為444.4-800g,或30%以上?g?福種衣劑包衣,每100kg種子用量為214-300 g
6、化學控制
玉米喇叭口期,將5公斤直徑約2mm的河沙洗凈,用20%氰戊菊酯8-10ml和50%多菌靈WP50g攪拌均勻制成顆粒,每hm2 60-75公斤澆入玉米心葉中心和組成心葉簇的4-5片葉之間的空隙,避免露水凝結和卷葉時施藥。根據實驗,心灌的防治效果不僅達到了6544。同時,在玉米收獲前15d左右,用50%多菌靈WP1000倍液對果實進行處理。
玉米栽培技術
播種
我國玉米產區自然條件差異很大。根據當地霜凍期、土壤質地、土壤肥力、種植月份選擇適宜的品種,飼草玉米、馬齒莧雜交種產量高。還要註意良種繁育,合理安排丹田面積。
溫度:玉米的播種期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5 ~ 30℃。日平均拔節期在65438±08℃以上。抽穗至開花期間的日平均氣溫為26 ~ 27℃。春播玉米的最佳播期為7.6cm上層65438±05℃
合理間距:每畝播種量3-4公斤,每畝4000-6000株。飼用玉米的種植方法。單播,從種植到收獲方便機械化操作。與大豆、黃豆、豌豆、苕子間作,可提高單位面積蛋白質產量。
種子:我們種的玉米種子都是雜交種子。通俗點說,我們壹年種壹次(養不了)。我們主要利用它的雜種優勢來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以及抗病性和抗逆性。我們不選擇隔年種,主要是發芽低。
營養:基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狀,疏松土壤,利於微生物活動,苗期及時補充養分,促進根系發育,為培育壯苗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經營
玉米植株高大,種子和莖葉產量高,需要精細管理。施肥、灌溉、化學除草和病蟲害防治是玉米高產栽培管理的關鍵技術措施。要獲得高產優質玉米,播種前每畝施2000?3000公斤優質糞肥作基肥。播種時施4?5kg/畝硫酸,15?過磷酸鈣20公斤/畝,氯化樹2-3公斤/畝作種肥,氮肥在拔節、孕穗期、抽穗開花灌漿期施入。全生育期施氮量為10-20kg/畝。N: p: k為1: 0.5-0.8: 0.8。玉米喜歡半幹旱氣候,但對水分非常敏感。在花期,壹顆玉米每天要消耗2公斤左右的水分,3?4m3,全生育期用水量250?350立方米.不同的玉米需要不同的水分。抽穗前10天至抽穗後10天是玉米壹生中需水量最大、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稱為?需水關鍵期?。在此期間應進行灌溉。玉米壹般澆壹輩子。4次,根據不同地區和具體情況而定。目前,我國大部分灌溉方式是溝灌和畦灌。最近發展使用了噴灌和滴灌,不僅節水,而且灌溉均勻。玉米不耐澇。南方地下水位高、雨量大的地區,要註意排水或壟作、田結合,防止漬水。
消滅病蟲害
玉米病蟲害有葉斑病、絲黑穗病、黑穗病、黑條矮縮病、青枯病、小葉斑病、大葉斑病、圓葉斑病、蛾類、病毒病、莖腐病、銹病、炭疽病、黴變病、矮花葉病、普通花葉病等多種病害和粘蟲、玉米螟、臭蟲。應采取選擇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合理輪作、化學防治等措施,及時防治病蟲害青枯病,並通過選擇抗病品種、加強管理加以防治。
壹、玉米大斑病
癥狀:玉米大斑病主要為害玉米葉片,嚴重時還為害葉鞘和苞片。它從植物的下部葉子開始,然後向上蔓延。病竈呈梭形,灰褐色或黃褐色,長5-10 cm,寬1 cm。有的病變較大,嚴重時葉片被烤焦。天氣潮濕時,病斑上可密集生長壹層灰黑色的黴菌層。此外,還有壹種病斑,發生在抗性品種中,沿葉脈蔓延,為褐色壞死條紋,壹般蔓延較慢。夏玉米普遍比春玉米嚴重。
致病規律:病原菌在田間殘留病株上越冬(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形式),是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發病溫度為20-28℃。當條件適宜時,細菌迅速繁殖,產生大量分生孢子,並隨風傳播。該病的流行程度除了玉米品種的感病性外,主要由環境條件(雨水和濕度)決定。
防治措施:(1)選擇抗病品種;(2)合理密植,增施有機肥、磷鉀肥;(3)發病初期用50%可濕性多菌靈500倍還是用50%多菌靈800倍?1000倍,還是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畝藥液50 ~ 75公斤,每7 ~ 10天噴壹次,防治* * * 2 ~ 3次。
二、玉米葉斑病
癥狀:從苗期到後期均可發生。從下部葉片開始,出現褐色半透明的漬水斑,逐漸向上蔓延,尤其是玉米抽穗時。病竈增大後呈黃褐色梭形或橢圓形,邊緣常呈紅棕色暈。後期嚴重的時候葉子就死了。潮濕時,病變處產生黑色絨毛。
致病規律:病原菌主要在病株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也能越冬,但存活率低。菌絲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8-30℃,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6-32℃。河南省夏玉米區病害流行的關鍵時期是7-8月,月平均氣溫在25℃以上,降水較多,病害容易傳播。玉米連作,土壤肥力差,晚播易發病。
預防和控制方法:
(1)抗病雜交品種有鄭丹2號、上單4號、於丹6號;自交系有冀63、遼1311、紫330等。
(2)實行輪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連作,秋後深耕,病殘深埋,消滅病菌源。在播種玉米之前,盡早處理稭稈。
(3)加強栽培管理,早播早管,增施有機肥,抽穗期追施氮肥,加強中耕排水等田間管理,增強植物抗病能力。
(4)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90%代森錳鋅800倍液進行化學防治,每畝50-75公斤,每隔7-10天噴1次,防治2-3次。
三、玉米葉斑病
1.癥狀:玉米穗被玉米葉斑病損害。苞片,葉和葉鞘。為了損傷耳朵,引起耳朵腐爛,病原體可以到達耳朵軸。患病部位變黑凹陷,使耳朵變形彎曲。種子變黑變幹。葉片上的病斑是散在的,起初是浸水的、淡綠色或淡黃色的斑點,後來擴展成圓形或橢圓形,有同心的輪紋。病斑中間是淺棕色,邊緣是棕色。苞葉上的病斑起初為褐色斑點,後擴展為大圓形斑點,表面也有同心輪紋和密集的黑黴層。
發病機理:由於耳朵患病嚴重,帶菌的種子作用更大。壹些受感染的種子無法發芽,在土壤中腐爛,有時會導致年輕的細菌生病或死亡。留在田間或稭稈堆上的病株殘體和藏在穗上的菌絲可安全越冬,成為次年田間的首要傳染源。第二年條件適宜時,越冬病菌會產生分生組織並擴散到玉米植株上,萌發侵入。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經風雨傳播,重新侵染。
3.預防和控制措施:
(1)加強檢疫,特別註意不要從疫區調入物種,選擇抗病品種。冀63自交系是我國危害最嚴重的病害。
(2)化學防治可在玉米吐絲高峰期進行,重點是噴穗。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g每畝加水50-75kg進行噴灑,壹般間隔7-10天噴灑兩次。
第四,玉米紋枯病
癥狀:主要為害玉米的葉鞘和果斑呈圓形或不規則形,淺褐色,浸水,病斑與健部界限模糊,病斑合並成較大的雲紋斑片,中間為淺土黃色或幹草白色,邊緣為褐色。濕度大的時候,在病區可以看到生茂的菌絲,然後形成壹個小白球,逐漸變成褐色的菌核。有時在莖基部的幾個節上出現明顯的雲紋病斑。患病的植物有柔軟的莖和分解的組織。
發生規律:核盤菌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首先發生在玉米莖基部葉鞘上,逐漸向上及周圍發展。壹般在玉米拔節期開始發病,抽雄期迅速發展,吐絲灌漿期危害嚴重。玉米連作導致嚴重病害;水肥高,密度大,田間濕度大,通風透光差,病害嚴重。七八月份降水次數多,降水量大,容易誘發疾病。
預防和控制措施:
(1)葉片大小適中,向上傾斜生長的品種,種植抗病品種,田間通風透光好,病害輕。
(2)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降低田間濕度,提高抗病能力。在發病初期,剝去玉米植株下部的病葉鞘可以緩解病情。
(3)發病初期,每畝莖葉噴施5%井岡黴素100-150ml,或20%粉劑25g,或農抗120水劑150-200ml,水50-60kg。
五、玉米黑穗病
癥狀:黑穗病是壹種地方性傳染病。它可以在玉米的整個生育期發生。玉米的氣生根、莖、葉、葉鞘和雌(雄)穗都可能受到損害。病變組織膨脹成了腫瘤。腫瘤表面白中帶紅,然後逐漸變成灰白色到褐色的薄膜。最後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通常葉片和葉鞘上的瘤體較小,直徑只有l-2 cm或更小,壹般不產生黑粉。莖節和穗上的病瘤較大,直徑為15 cm。壹粒玉米可以產生多種病變腫瘤。雄耳受損部位長有囊狀或角狀結節,雌耳受損部位多在上半部。只有少數小花被侵入產生病變腫瘤,其他的還能結果。整個耳朵可以變成1大腫瘤。
發病機理:病原菌以厚垣孢子的形式在土壤和病株殘體上越冬。春季條件適宜時,萌發產生擔孢子,隨氣流擴散,苗期和成株期致病。孢子萌發的適宜溫度為26?30℃。玉米植株密度過高,氮肥偏施有利於傷口處病菌的入侵。菌源多,降水多,濕度大,病害嚴重。
預防和控制措施:
(1)種植抗病品種,因地制宜選擇當地抗病雜交種。
(2)玉米收獲後,稭稈不應堆在地上,堆肥時應進行腐熟,並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減少越冬菌。
(3)完善栽培措施,實行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玉米螟,增強植物抗病能力。此外,腫瘤在成熟破裂前應及時切除破壞,以減少場傳播帶來的危害。
六、玉米絲黑穗病
癥狀:玉米絲黑穗病雌雄穗拔出後出現癥狀。早發的植株,穗和雄穗都遭殃,晚發的穗常遭殃。病穗比健穗短,尖端尖銳,於是整個穗變得有病,後期苞片張開,內部黑粉散開後,絲狀的寄主維管束組織殘留,看起來很亂。雄林受害早,整個花序變成厚垣孢子團。
發生規律:玉米絲黑穗病壹年侵染1次,無再侵染。用厚垣孢子在土壤、肥料和種子上越冬。在土壤中,平菇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產生菌絲,菌絲被玉米芽侵入,最後進入雄花和雄穗,產生大量厚垣孢子。玉米播種至五葉期土壤溫濕度是否適宜是影響細菌入侵的主要因素。
預防和控制措施:
(1)選擇抗性自交系和植物抗性雜交種。
(2)拔掉病株,找到病株。盡早把他們拉出來。及早徹底地把它們拔出來,從地裏拿出來,深埋。
(3)農業措施:重災區實行3年以上輪作,施凈肥,稭稈肥充分堆肥發酵。深耕土壤,加強水肥管理,增強玉米抗病能力。
(4)選用15%三唑酮或羥基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50%甲基硫菌靈粉劑拌種,拌種量為種子重量的0.3%-0.5%。
七、玉米莖腐病
癥狀:是壹種有全株癥狀的病害,癥狀高峰在玉米乳熟至蠟熟期間。壹般是從下部葉片逐漸向上擴展,呈青枯病。壹些病株在雨後出現急性癥狀,整株突然枯萎。病株的莖基部變軟,內部空洞疏松,遇風易塌陷。莖剖開後髓內空空,根部和莖基部可見紅色癥狀。
發病規律:田間玉米莖腐病以病株殘體、病土和種傳細菌為主要傳染源。越冬病菌在玉米播種後至抽雄吐絲期從根系侵入人體,並在植株內擴散擴展。從玉米灌漿到成熟的氣候條件,尤其是降雨量,與該病密切相關。高溫高濕有利於發病。
預防和控制措施:
(1)加強栽培管理,選擇抗病自交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等。增強玉米的抗病性。
(2)實行輪作深挖土壤,清除病株和殘體,稭稈充分發酵後施用,減少土壤細菌來源。
八、玉米幹腐病
癥狀:玉米在生長期可以被殺死,尤其是生長期後期。害莖害耳。果實的莖基部和果穗處的莖呈褐色、黑褐色、紫紅色,嚴重時莖從患病部位脫落。病果穗軸變得疏松易斷,病穗下部種子變褐色無光澤,粒間常有白色菌絲,病穗附著在苞片上不易脫落。
發生規律:玉米幹腐病在有菌絲和分生孢子的病株殘體和種子上越冬,分生孢子在玉米生長季節由氣流傳播。高溫多雨天氣有利於病原菌的感染和發生。種子帶菌是長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播種後降水多,土壤水分高,溫度低,幼苗長勢弱,容易生病。
預防和控制措施:
(1)農業措施選育抗病品種。實行2-3年輪作,秋季深翻土壤,清除田間病組織,減少傳染源。加強栽培管理,適時播種,增施有機肥等。,培育壯苗,提高抗病能力。
(2)播種前用10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浸種24小時。種子浸泡後,用清水沖洗幹凈,播種。抽穗期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重點噴果穗和下部莖葉,每隔7天再噴1次。
九、玉米螟
十、玉米蚜蟲
玉米的生長環境
溫度
玉米是喜溫作物,整個生長期需要較高的溫度。玉米的生物學有效溫度為65438±00℃。種子發芽要求6?10℃,10℃以下發芽慢,16?21℃發芽旺盛,發芽最適溫度為28?發芽在35℃和40℃以上停止。苗期可以承受-2-3℃的短期溫度依賴。拔節期需要15?27℃,花期需要25?26℃,灌漿期要求20?24℃。不同玉米品種對溫度的要求不同,我國早熟品種要求2000-2200℃的積溫;中熟品種2300-2600℃;晚熟產品和25OO-28OO (3000)℃。全球大部分玉米產區集中在7月,等溫線21-27℃,無霜期1.20?180天。
照明
玉米是短日照植物,短日照(8-10小時)即可開花結果。光譜成分對玉米的發育有很大的影響。據研究,藍光等短波光的玉米在白天發育迅速,而紅光等波光的玉米在早晨或晚上發育迅速。玉米是C4植物,光合能力強,光飽和點高。壹般玉米的光合強度為35-80 mg CO2/dm2?葉子?小時
水分
玉米植株高,葉面積大,需要更多的水分。玉米生長期間的最適降水量為410?640mm,幹旱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壹般認為夏季150mm以下地區不適宜種植玉米,但降水過多會影響光照,增加病害、倒伏、雜草的危害,也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的提高。玉米雖然需水較多,但相對需水量並不太高,蒸騰系數為240?370,低於大麥(280-400)、燕麥(340-500)、紫花壽青(831)、三葉草(797),耗水量更經濟。玉米根系發達,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氣溫高,空氣幹燥時,葉片向上卷曲,減少蒸騰面積,使吸水和蒸騰達到適當平衡。
土地
玉米對土壤要求不是很嚴格。玉米可以種植在土壤疏松、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在6-8範圍內的黑鈣土、栗鈣土和砂壤土上。玉米苗期能在含0.21% NaCl的土壤中生長,大於植株死亡。玉米植株含有16種元素,除了C和H2O2來自CO2。兩者都應該從土壤中吸收。氮、磷、鉀、硫、鈣和鎂需求量很大,而鐵、錳、鋅、銅、鋇和氯需求量較小。從10天之前前往25?30天是玉米物質積累最快、吸肥最多的階段,占總吸肥量的70%。75% n,60?生產100公斤玉米種子需要鎳75-2.22公斤、磷酸40.59-0.85公斤和K2o1.5。1.84公斤。三者的比例為2.6: 1: 2。
玉米的功效和作用
有預防腫瘤的作用。玉米中含有賴氨酸、微量元素硒,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煙酸,對保護神經傳導和胃腸功能、預防腳氣和心肌炎、保持皮膚健美有壹定作用。
玉米中還含有大量的鎂,能加強腸壁的蠕動,促進體內廢物的排泄。
玉米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E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延緩衰老,還能在壹定程度上緩解動脈硬化和大腦功能的減弱。
玉米可以清除血液中有害的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玉米中胡蘿蔔素的含量是大豆的5倍以上,對致癌物也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