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科學家的小故事

科學家的小故事

元素周期律的發現

1867年,俄國彼德聖堡大學裏來了壹個年輕的化學教授,他就是門捷列夫。身為化學教授的門捷列夫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實驗室度過,而是將自己關在書房裏。手裏總捏著壹副紙牌,顛來倒去,整好又打亂,亂了又重排。不邀牌友,也不去上別人家的牌桌。

兩年後的壹天,俄羅斯化學會專門邀請專家進行壹次學術討論。學者們有的帶著論文,有的帶著樣品,只有門捷列夫兩手空空,學術討論進行了三天,三天來討論會場大家各抒己見,好不熱鬧,只有門捷列夫壹個人壹直壹言不發,只是瞪著壹雙大眼睛看,豎起耳朵聽,有時皺皺眉頭想想。

眼看討論就要結束了,主持人躬身說道:“門捷列夫先生,不知可有什麽高見?”門捷列夫也不說話,起身走到桌子的中央,右手從口袋裏取出,隨即壹副紙牌甩在桌子上,在場的人都大吃壹驚,門捷列夫愛玩紙牌,化學界的朋友已早有所聞,但總不至於鬧到這種地步,到這麽嚴肅的場合來開玩笑吧?

只見門捷列夫將那壹把亂紛紛的牌捏在手裏,三下兩下便整理好,並壹壹亮給大家看。大家這時才發現這並不是壹副普通的撲克,每張牌上寫的是壹種元素的名稱、性質、原子量等,***63張,代表著當時已發現的63種元素。更怪的是,這副牌中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

門捷列夫真不愧為玩紙牌的老手,壹會兒功夫就在桌子上列成壹個牌陣:豎看就是紅、橙、黃、綠、青、藍、紫分別各壹列,橫看那七種顏色的紙牌就像畫出的光譜段,有規律地每隔七張就重復壹次。然後門捷列夫口中念念有詞地講著每壹個元素的性質,滾瓜爛熟,如數家寶。周圍的人都傻眼了。他們在實驗室裏鉆了十年、幾十年,想不到壹個年輕人玩玩紙牌就能得出這番道理,要說不服氣吧,好象有理,要說真是這樣,又有些不甘心。

這時壹直坐在旁邊觀看的門捷列夫的老師胡子氣得撅起來了,壹拍桌子站起來,以師長的嚴厲聲調說道:“快收起妳這套魔術吧,身為教授、科學家,不在實驗室裏老老實實地做實驗,卻異想天開,擺擺紙牌就要發現什麽規律,這些元素難道就由妳這樣隨便擺布嗎?……”老人越說越激動,壹邊還收拾東西準備離去,其他人見狀也紛紛站起,這場討論就這樣不了了之。

門捷列夫堅信自己是對的,回家後繼續推著這副紙牌,遇到什麽地方接連不上時,他就斷定還有新元素沒被發現,他就暫時補壹張空牌,這樣他壹口氣預言了11種未知元素,那副牌已是74張。這就是最早的元素周期表。

在隨後的幾年中,門捷列夫預言的11種元素陸續被發現,乖乖地住進他的元素周期表,特別是後來發現的氦、氖、氬、氪、氙和氡又給元素周期表增加了新的壹族。元素世界壹目了然,它就像壹幅大地圖,以後化學的研究就全靠這幅指南圖了。

牛 頓

少年時代的牛頓不像高斯、維納那樣,從小就顯露出引人註目的科學天才;也不像莫紮特那樣表現了令人驚嘆的藝術稟賦。他跟普通人壹樣,輕松愉快地度過了中學時代。

如果說他和別的孩子有什麽不同的話,那就是他的動手能力相當強。他做過會活動的水車;做過能測出準確時間的水鐘;還做過壹種水車風車聯動裝置,它使風車可以在無風時借助水力驅動。

15歲那年,壹場罕見的暴風雨侵襲英格蘭。狂風怒吼,牛頓家的房子直晃悠,就像要倒了似的。牛頓為大自然的威力迷住了,不禁想測驗颶風的力量。他冒著狂風暴雨來到後院,壹會兒逆風跑,壹會兒順風跳。為了接受更多的風力,他索性敞開鬥篷向上跳躍,認準起落點,仔細量距離,看狂風把他吹出多遠。

1661年牛頓考上了劍橋大學,盡管在中學裏是個優等生,可是劍橋大學集中了各地的尖子學生,他的學習成績趕不上別人,特別是數學的差距更大。但是他並不氣餒,就像他少年時代喜歡思考問題壹樣,踏踏實實地學習,直到透徹地理解為止。

在大學的頭兩年裏,他除學習算術、代數、三角外,還認真學習了歐幾裏得《幾何原本》,彌補了過去的不足。他又鉆研笛卡兒的《幾何學》,熟練地掌握了坐標法。這些數學知識,為牛頓後來的科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年後,他從劍橋大學畢業了。1666年的壹天,牛頓請母親和弟妹到自己房間裏來。房間裏黑洞洞的,只從窗子的壹個小孔中透過壹線陽光,在墻上照出壹個白色的光點。牛頓讓他們註意看墻上的光點。他手裏拿著自制的三棱鏡,放在光線入口處,使光折射到對面墻上,光點附近突然映出壹條瑰麗的彩帶。這條彩帶同雨後晴空中出現的彩虹壹樣,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七種顏色組成。牛頓和自己的親人***同觀賞了人工復現的自然景象。後來,牛頓又用第二個三棱鏡把七種單色光合成白光。他用白光分解實驗宣告了光譜學的誕生。

牛頓在探索光色之謎的同時,還在探索引力之謎。他從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的事實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而且從數學上論證了萬有引力定律,並且把力學確立為完整、嚴密、系統的學科。他在概括和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驗,提出了“運動三定律”。這三條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同構成了宏偉壯麗的力學大廈的主要支柱。這座力學大廈是近代天文學和力學發展的基地,是機械、建築等工程技術發展的基地,也是機械唯物論統治自然科學領域的基地。構造了宏偉壯麗的力學大廈。

瓦 特

瓦特出生於英國的格林諾克,由於家境貧窮沒機會上學,先是到壹家鐘表店當學徒,後又到格拉斯哥大學去當儀器修理工,瓦特聰明好學,他常抽空旁聽教授們講課,再加上他整日親手擺弄那些儀器,學識也就積累的不淺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學收到壹臺要求修理的紐可門蒸汽機,任務交給了瓦特。瓦特將它修好後,看看他工作那麽吃力,就象壹個老人在喘氣,顛顛顫顫地負重行走,覺得實在應該將它改進壹下。

他註意到毛病主要是缸體隨著蒸汽每次熱了又冷,冷了又熱,白白浪費了許多熱量。能不能讓它壹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於是他自己出錢租了壹個地窖,收集了幾臺報廢的蒸汽機,決心要造出壹臺新式機器來。

從此,瓦特整日擺弄這些機器,兩年後,總算弄出個新機樣子。可是點火壹試,那汽缸到處漏氣,瓦特想盡辦法,用氈子包,用油布裹,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治不了這個毛病。

壹天他又趴到汽缸前觀察漏氣的原因,不小心壹股熱氣沖出,他急忙躲閃,右肩上已是紅腫壹片,就像被壹把熱刀削過壹樣,辣辣地疼起來,弄得他心煩意亂。他真有些灰心了,這時,是他的妻子給了他勇氣,妻子用激將法又激起了繼續研究下去的雄心。

他又回到地下實驗室,將過去的資料重新翻閱壹番,打起精神又幹了起來,幹累了就守著爐子燒壹壺水喝茶。壹天,他壹邊喝茶,壹邊看著那壹動壹動的壺蓋。他看看爐子上的壺又看看手中的杯子,突然靈感來了:茶水要涼,倒在杯裏;蒸汽要冷,何不也把它從汽缸裏也“倒”出來呢?

這樣想著,瓦特立即設計了壹個和汽缸分開的冷凝器,這下熱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來的四分之壹。這關鍵的地方壹突破,瓦特頓然覺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學裏向布萊克教授請教了壹些理論問題,教授又介紹他認識了發明鏜床的威爾金技師,這位技師立即用鏜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決了那個最頭疼的漏氣問題。

1784年,瓦特的蒸汽機已裝上曲軸、飛輪,活塞可以靠從兩邊進來的蒸汽連續推動,再不用人力去調節活門,世界上第壹臺真正的蒸汽機誕生了。

楊 振 寧

楊振寧生於安徽合肥,讀小學時,數學和語文成績都很好。中學還沒有畢業,就考入了西南聯大,那是他才16歲。20歲那年大學畢業後,旋即進入西南聯大的研究院。兩年後,以優異成績獲得了碩士學位,並考上了公費留美生,於1945年赴美進芝加哥大學,1948年獲博士學位。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後,開始同李政道合作進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

楊振寧是理論物理學家,他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範圍很廣,包括基本粒子、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領域,其中在粒子物理學方面貢獻最大。

在粒子物理學方面,他最傑出的貢獻是1954年與密耳斯***同提出的楊--密耳斯場理論,開辟了非阿貝爾規範場的新研究領域,為包括電弱統壹理論、量子色動力學理論、大統壹理論、引力場的規範理論等現代規範場理論打下了堅實基礎。

另壹項傑出貢獻是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當時令人困惑的θ-τ之謎,即後來所謂的K 介子有兩種不同的衰變方式,壹種衰變成偶宇稱態,壹種衰變成奇宇稱態;如果弱衰變過程宇稱守恒,則他們必定是兩種宇稱狀態不同的 K介子。但從質量和壽命來看,它們又應是同壹種介子。

楊振寧和李政道通過分析認識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他們仔細檢查了過去的所有實驗,確認這些實驗並未證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恒。在此基礎上他們進壹步提出了幾種檢驗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實驗途徑。次年, 這壹理論預見得到吳健雄小組的實驗證實,他們也因次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粒子物理學方面,楊振寧的貢獻還有費密--楊模型,與李政道合作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論,與李政道和R.奧赫梅合作的關於電荷***軛變換和時間反演變換不守恒的分析,與李政道合作的高能中微子實驗分析和關於W 粒子的研究。與吳大峻合作的宇稱不守恒分析,規範場的積分形式理論,與吳大峻合作的規範場與纖維叢的關系。與鄒祖德合作的高能碰撞理論等等。

楊振寧謹記父親楊武之的遺訓:有生應記國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國科學家中率先訪華的。他說:“作為壹名中國血統的美國科學家,我有責任幫助這兩個與我休戚相關的國家建立壹座了解和友誼的橋梁。在中國科技發展的道途中,我應該貢獻壹些力量”。楊振寧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20多年來,他頻繁穿梭往來於中美之間,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學術聯系工作。

戴 維

戴維小時候是壹個出名的浪子,雖聰明,但就是不願學習。他上學時總是壹個口袋裏裝魚鉤魚線,另壹個口袋裏裝彈弓,上學前總要到河邊打幾只鳥,釣幾條魚。

父親死後,母親拖著五個孩子實在無法活下去,母親只好把戴維送進壹家藥店當學徒。到月底時,別人領了工資,卻沒有戴維的份。戴維就伸手向老板要,老板卻當著眾人狠狠地打了戴維壹下,還說:“讓妳抓藥不識藥方,讓妳送藥認不得門牌,妳還好意思伸手來要錢?”店裏的師徒哄堂大笑。

戴維哪裏受過這種羞辱,從此他下定決心要浪子回頭、發奮讀書,他利用藥房的條件研究起化學。這時恰好有個貝多斯教授成立了壹個氣體療養院,戴維被邀請壹塊兒工作,在這裏,戴維發現了壹種“笑氣”,從此戴維的名聲大振。

1803年,戴維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他知道機會難得,於是更加刻苦研究。在許多研究題目中,戴維對伏打電池的電解作用尤感興趣。他想電能將水分解成氫、氧,那麽壹定也能將其他物質分解出新元素。而化學中常用的就是苛性堿,不妨拿它試壹試。

於是他將壹塊苛性堿配成水溶液,然後通上電,溶液立即沸騰發熱,兩根導線附近都出現了氣泡。開始戴維以為苛性堿分解了,可是後來發現跑出去的氣體是氫氣和氧氣,也就是說分解的只是水,苛性堿根本沒動。

戴維的倔勁上來了,水攻不行,那就用火攻。這回他將苛性堿熔化後,然後通上電,嘿!在導線同苛性堿接觸的地方出現了小小的火舌,淡淡的紫色。這可使戴維高興壞了,但他很快又犯愁了,怎麽收集這種物質呢?熔融物溫度太高,這東西又易燃,壹分解出來就著火了。看來火攻也不是個好辦法。

11月19日是皇家學會壹年壹度貝開爾報告會的日子,戴維滿心希望這次能拿壹樣新發現的元素。可是眼看報告日期就要到了,電解苛性堿還是沒有眉目。他苦苦思索了十幾天,這天他突然想出了壹個好法子:把苛性堿稍稍打濕,讓它剛能導電又不含剩余水分。

要將苛性堿打濕很簡單,只要把它放在空氣中片刻,它就會自動吸潮,表面形成濕糊糊的壹層。這次戴維真的成功了,他電解出了金屬鉀。

錢三強

在法國留學期間,錢三強在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裏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這期間,錢三強在原子核物理學領域中做出了很多成就。

首先,他與約裏奧·居裏合作,用中子打擊鈾和釷得到放射性的鑭同位素,從它們的β射線能譜證明它們是同壹種同位素。這對解釋當時發現不久的核裂變現象是有力的支持。

他還首次從理論和實驗上確定了 50000電子伏特以下的中低能電子的射程與能量的關系。並且與布依西愛和巴什萊合作,首次測出了鏷的α射線的精細結構,並與電子內轉換的γ譜線符合得很好。

他最大的成就是與妻子何澤慧、兩個法國研究生沙士戴勒和微聶隆合作,發現了鈾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這個發現使他們異常興奮,但他們並沒有立即發表,因為當時科學家們壹致認為原子核分裂只有二分裂的可能。錢三強根據實驗繼續分析研究,最終得出了能量與角分布等的關系,對三分裂現象從實驗與理論兩方面作出了全面的論述。

經過十幾年的考驗,這壹發現已得到公認,尤其是到50年代獲得新的實驗手段後,從第二裂片的同位素質量譜、射程、發射角度等都說明他的解釋與實驗證據以及電子計算機計算結果相符合。這壹發現被人們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居裏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第壹個重要成果。

在錢三強要返回祖國時,約裏奧·居裏夫婦送給他壹份鑒定書,上面寫著:十年期間,在那些到我們實驗室來由我們指導工作的同代人中,錢三強最優秀,我們這樣說,並不言過其實。

錢三強回國後培養了壹批從事研究原子核科學的人才,並且建立起中國研究原子核科學的基地。從1955年起,他參加了原子能事業的建立和組織工作,將近代物理研究所改良為原子能研究所,領導並促進了這壹事業的發展以及有關科技工作的開展,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原子能事業的建設、計劃和學術領導都作出了貢獻。

諾貝爾

諾貝爾的父親是壹位頗有才幹的發明家,傾心於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藥。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壹起去實驗炸藥。多年隨父親研究炸藥的經歷,也使他的興趣很快轉到應用化學方面。

1862年夏天,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這是壹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 在壹次進行炸藥實驗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了十分沈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鄰居們出於恐懼,也紛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後,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

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壹艘船上繼續實驗。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於發現了壹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藥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藥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壹次重大突破。

礦山開發、河道挖掘、鐵路修建及隧道的開鑿,都需要大量的烈性炸藥,所以硝化甘油炸藥的問世受到了普遍的歡迎。諾貝爾在瑞典建成了世界上第壹座硝化甘油工廠,隨後又在國外建立了生產炸藥的合資公司。但是,這種炸藥本身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存放時間壹長就會分解,強烈的振動也會引起爆炸。在運輸和貯藏的過程中曾經發生了許多事故,針對這些情況,瑞典和其他國家的政府發布了許多禁令,禁止任何人運輸諾貝爾發明的炸藥,並明確提出要追究諾貝爾的法律責任。

面對這些考驗,諾貝爾沒有被嚇倒,他又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以矽藻土為吸收劑的安全炸藥,這種被稱為黃色炸藥的安全炸藥,在火燒和錘擊下都表現出極大的安全性。這使人們對諾貝爾的炸藥完全解除了疑慮,諾貝爾再度獲得了信譽,炸藥工業也很快地獲得了發展。

在安全炸藥研制成功的基礎上,諾貝爾又開始了對舊炸藥的改良和新炸藥的生產研究。兩年以後,壹種以火藥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的新型膠質炸藥研制成功。這種新型炸藥不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更加安全,既可以在熱輥子間碾壓,也可以在熱氣下壓制成條繩狀。膠質炸藥的發明在科學技術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視。諾貝爾在已經取得的成績面前沒有停步,當他獲知無煙火藥的優越性後,又投入了混合無煙火藥的研制,並在不長的時間裏研制出了新型的無煙火藥。

諾貝爾壹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藥就達129種,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藥的研究。

李 政 道

李政道出生於上海,他自幼酷愛讀書,整天手不釋卷,連上衛生間都帶著書看,有時手紙沒帶,書卻從未忘帶。抗戰爭時期,他輾轉到大西南求學,壹路上把衣服丟得精光,但書卻壹本未丟,反而壹次比壹次多。

1946年,20歲的李政道到美國留學,當時他只有大二的學歷,但經過嚴格的考試,竟然被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錄取。3 年後便以“有特殊見解和成就”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辨,被譽為“神童博士”,當時他才23歲。

李政道對近代物理學的傑出貢獻是:1956 年和楊振寧合作,深入研究了當時令人困惑的θ-τ之謎,並且提出了“李壹楊假說”,即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可能是不守恒的,後來這壹假說被華裔女物理學家吳健雄用實驗所證實,從而推翻了過去在物理學界被奉為金科玉律的宇稱守恒定律,為人類在探索微觀世界的道路上打開了壹扇新的大門。他因此也獲得了195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壹項科學工作在發表的第二年就獲得諾貝爾獎,這還是第壹次。李政道又是到那時為止歷史上第二個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李政道在其他方面的重要工作還有:

1949年與M.羅森布拉斯和楊振寧合作提出普適費密弱作用和中間玻色子的存在。

1951年提出水力學中二維空間沒有湍流。

1952年與D.派尼斯合作研究固體物理中極化子的構造。同年與楊振寧合作,提出統計物理中關於相變的楊振寧-李政道定理和李-楊單圓定理。

有很多,隨妳選

  • 上一篇:看看都有哪些名人是自考畢業的
  • 下一篇:米格-23“裝配工”戰鬥機有什麽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