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竹雕作品收藏小知識

竹雕作品收藏小知識

1. 竹雕的收藏鑒定

明以前的竹雕作品,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用具,其中也包括壹些祭祀品。由於竹制品不易保存,流傳至今的並不多見,以考古發掘的殘器、殘片居多。 現存古代竹雕作品以明、清兩代制品居多。這壹時期,竹雕制品從日常生活用具,逐漸發展為兼重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工藝品,其中還有壹些為純藝術性的陳設品。明代器物構圖簡凈、飽滿,線條道勁,技法上以深浮雕和透雕為主,刀工淳厚老到,整體渾厚古樸。品種以筆筒、香筒及人物陳設品為主。明清竹刻多鐫作者名款、印章,這為收藏者的鑒識提供了重要依據。真款刻寫自然流暢,秀中有骨,剛而不板,無矯揉造作之感,作者藝術特征顯著。偽款則線條呆滯,運刀乏力,與原作者風格不符,有的雖形似卻無靈氣。贗品多有仿造刻款,仿名家款識的比較常見。

清前期承明代遺風,風格仍以簡潔渾厚為主,但表現技法更為多樣,往往淺刻、留青、圓雕各種技法同時施行;品種除筆筒、香筒外,臂擱、山水、人物等也被大量制造,制作秀雅有致。清後期雕工較粗,制品較為淺陋、單壹,運刀平而淺。器物種類多為扇骨、臂擱等。也包括群仙祝壽、三羊開泰等大件題材,同時流行小像 *** 、篆刻金石文字及銘文詩篇,作品強調再現書畫筆墨。 除年代款識,色澤也是鑒定竹刻制品的依據之壹。壹般而言,年代越久的制品色澤越深,呈琥珀色、暗紅褐色、深棕色或檸檬黃色。經多年不斷摩挲把玩,制品手感瑩潤光潔,色感則溫和有致。年代較近的制品或現代制品色澤較淡,與竹材自身色澤相去不遠。作偽者常將新器加以染色,使之顏色轉深,此類制品色澤上浮,逾而不沈,不似自然色澤之純正。

2. 哪裏有關於竹雕的收藏方法

新收的筆筒最好不要用水洗。老筆筒在鄉下的老房子裏壹傳就是幾代人,其表面的包漿和白皮物質,是經受多年的自然因素、溫濕度、特定的房屋條件,由竹肌內生出的黴化物,壹旦年久,這種黴化物的變化達到極限,就會堅實地附著在筆筒竹肌表面,對筆筒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筆者試驗證明:經過在濕度25℃至 35℃,相對溫度在20%至25%,不通風的條件下觀察,用水洗過的生黴長毛、開裂且易回潮,而用大小禿頭排筆清理後,未經水洗的筆筒,既不生黴,也不開裂。此外,年代久遠民間傳世的竹雕筆筒,其附著物已生根,要清洗掉必須加適量的肥皂水,這樣很傷老包漿,而棗紅色的老包漿既是歷史歲月的見證,又有很好的手感和美感,洗過的筆筒盡管上核桃油,仍然顯得幹澀。但經清洗後上核桃油的筆筒,不易生蟲。是否需要水洗,應視具體雕件而定。對必須要清洗的,清洗時盡可能不要損傷竹肌。

要用帶殼的核桃炸專用保護油,不要用炒過的核桃仁炸油。帶殼核桃炸出的油沈積物少,且含有壹定水分,不燥,故不傷筆筒。熟核桃仁炸的油燥氣大,抹上晾幹後,筆筒易開裂。因老筆筒的大多數主人歷代均有保養,上油時只需用食指輕沾壹點,以指尖膚面有油為度,將油抹在另壹掌手,兩手搓勻後,雙手持筆筒把玩,即可達到養護目的。油不可多,多了易回潮。

此外,切忌用各種刀具修刮筆筒上的附著物,這對雕件的原貌和品相都有影響。筆者從雜誌的圖片上,就看到有的雕件用刀修刮過的痕跡,看上去雖然幹凈,它已不再是作品的原有風格。不要塗抹任何油漆和化學色料。專業書上雖有上漆壹說,其利弊應該斟酌。老雕件本身有沈積多年的保養油和把玩的汗沁,上漆後很難幹,雖然確保雕件不開裂,但這樣做也就不會形成竹子由自然色變產生的美感。

有條件的收藏者,可將藏品放在玻璃罩內密封保管。如無恒溫措施,為避免玻璃產生的高溫導致雕件開裂,平時可丟壹個紙坨在筆筒內,它有調節濕度的作用。也可以放壹兩把木柄鬃刷,毛向上,它可以散發筆筒內的熱量。木制把柄有吸潮散熱的作用,連陰雨天壹定要取出。另壹方面,由於長期密封,壹旦接觸空氣或風吹,就易造成開裂。采用此種方法保管,能確保恒濕,並定期把玩幾天。

最好制作專用的木質內格子櫃保管。專用保管櫃氣溫在20℃至35℃,相對濕度在35%至40%時,下部放瓷器或其他物品,離地1米放竹雕件。如氣溫過燥過高,可在室內放缽水,或放幾本書於櫃內。如收藏者住樓上,夏季過於幹燥時,可放半杯水在格子上,但雕件與水杯要保持壹定距離,要經常檢查,沒必要時及時取出。也可采用放舊報紙的方法,但報紙的回潮力較強,不宜多。並且要經常把玩和檢查,特別是每年六七月梅雨季節要常看,發現長毛,及時用鬃刷清除.

3. 古玩鑒定知識,竹雕器件收藏有什麽竅門

竹雕工藝品的收藏與投資 根據史料記載,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國家,由考古發現也能得知,我國對竹子的利用可追溯至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竹制的箭鏃在原始社會人們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之後各時代連續出現的各種竹簡、竹扇、簪、筆桿、篾盒、竹席、竹胎漆器等等都充分證明了竹雕與古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浮雕龍紋彩漆竹勺,日本正倉院藏傳世唐代留青竹刻“尺八”,寧夏 *** 自治區西夏陵出土竹雕庭苑殘片,表明竹雕始終占據歷史生活的重要位置,可惜竹材不易保存,顯得過於零散而缺乏系統。

可以說,在明中期以前,竹雕囿於日用,功能介於收藏品和日用品之間,還不能稱為獨立的門類,只是為其自身的勃興準備了條件。明中期以後,隨著商品經濟萌芽的出現,大量文人的喜愛與追捧,竹刻的藝術性得以大幅提高,影響及於牙、木雕等領域,逐漸成熟。

雕刻技藝超越了前代,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壹幟。 明清時期的竹雕與流派 竹雕在明中期開始成熟的標誌之壹,就是在某些地區孕育出竹雕的流派,積累了深厚的傳統,湧現出大批傑出的藝人,依據不完全的計算,明清時載名典籍的竹刻家達二、三百人之多。

明代的竹雕風格大多渾厚質樸、構圖飽滿。刀工深峻,而且線條剛勁有力,圖案紋飾布滿器身。

清代前期的竹雕制品帶有明代的遺風,但表現技法更為豐富多樣,淺刻、淺浮雕的技法同時並用。想要在竹雕的收藏領域入門,了解明清竹雕的流派就顯得非常重要。

1、嘉定派竹雕 嘉定(今屬上海)是明清時期主要的竹雕中心。其竹雕工藝的開拓者和代表者是朱鶴、朱纓、朱稚征祖孫,他們合稱“嘉定三朱”,***同創造並完善了多層浮雕與鏤雕的風格,開啟了嘉定竹刻的傳統。

在他們周圍還有秦壹爵、侯崤曾、沈大生等眾多竹刻家。 大約在康熙至乾隆時期,嘉定竹雕迎來了全盛時期。

出現了壹批卓有成就的大家和數代經營的世家,如創制了去地淺浮雕——“薄地陽文”法的吳之璠;善制圓雕人物並曾供職宮廷造辦處的封錫祿,及其兄弟錫爵、錫璋,子侄始鎬、始歧,弟子施天章;開創純以陰刻表現筆墨皴點影響及於後世百多年的周灝;其余以淺刻芭蕉叢竹著稱的周乃始、細巧近於微雕的顧玨、雕鏤小像的好手蔡時敏和張宏裕、七代刻竹的時鈺、時學庭等人,以及王易、鄧孚嘉等,均各有所長;知名文人和畫家李流芳、錢大晰和吳歷等,也愛好竹雕,顯示了當時竹雕的風行。而竹雕的各種技法,如圓雕、浮雕、鏤雕、留青、陰刻、文竹等,都已經非常成熟,有壹整套工藝程序、技法口訣和制作工具,單是作為紋飾襯托的地子處理就有平地、砂地、麻地、蓑衣地等多種。

器型豐富多樣,以文具居多,陳設、日用品次之,包括:筆筒、臂擱、筆洗、水丞、山子、如意、香筒、冠架、簪釵、扇骨、人物、動物、花果等。紋飾內容多為歷史典故、吉祥圖案、山水人物、書法篆刻等。

構圖深受版畫藝術影響,善於變通名家墨跡。 道光以後,嘉定竹雕逐漸勢微,雖然有程庭鷺、陳凝福等名家,但以陰刻及淺浮雕金石文字為主,技法與題材日益狹窄。

倒是嘉定城中州橋西的竹刻街開始聞名全國,時大經的“時文秀齋”、張學海的“張文玉齋”、朱漁甫的“酉陽俎”等,經營甚為成功。 成書於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的《竹人錄》,作者是金元鈺,書中對竹雕歷史作了初步總結,並以介紹嘉定竹人為主,是研究嘉定竹雕的重要著作。

2、金陵派竹雕 金陵(今南京)派竹雕由名藝人濮仲謙(1582-?)開創,以註重選材,隨形施藝,不事雕琢著稱。 濮仲謙活躍於明末清初時,與當時名士錢謙益、張岱等相友善,以刻竹名世。

《陶庵夢憶》稱“其竹器,壹帚壹刷,竹寸耳,勾勒數刀,價以兩計”,南京三山街上靠販賣他的作品得厚利者就有數十人之多。而濮氏的雕刻確有獨特面目,“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盤根錯節,以不事刀斧為奇,經其手略刮摩之而遂得重價”,可知重視選材,隨形施刻,刀法簡潔是他的代表性風格。

這與“嘉定三朱”所開創的以雕鏤精細,多層深刻為主的風格頗有不同,所以清代金元鈺《竹人錄》將濮氏列為與“嘉定派”並稱的“金陵派”創始人。 濮仲謙之後,乾隆年間寓居揚州的潘西鳳,被看作是自覺追隨金陵派風格的另壹位大家。

他與鄭板橋相友善,擅長淺刻,刀法簡練傳神。傳世竹根雕梅花筆筒,疤痕錯落,稚拙可喜,體現了潘氏的技巧。

總體而言,金陵派不象嘉定派那樣集中壹地,傳統深厚,名手輩出,而是較為松散,更多情況是藝人傾慕濮仲謙開創的風格所做出的個人選擇,但不論如何,金陵派還是形成了不同的面目,豐富了竹雕的表現力。 3、其他竹刻名家的鑒識 除去嘉定派與金陵派外,各地還有若幹竹刻名家也都有非凡的造詣。

張希黃,清代初期竹刻藝術家。江蘇江陰人,或謂浙江嘉興人。

刻竹能另辟蹊徑,拓展了留青技法的表現力,成為可同嘉定竹刻分庭抗禮的人物。他能將極薄的竹皮切分層次,通過所留厚度的變化,烘托“墨分五色”的效果,如運筆渲染。

雕刻題材則以近似界畫的山水樓閣為主,施於筆筒、臂擱之上。作品傳世極少,卻多為精。

4. 目前竹雕的收藏現狀怎樣

在拍賣市場上,明清竹雕屬於雜項裏的壹個較小門類,但隨著收藏市場的升溫, 明清竹雕的身價也水漲船高,在各大拍賣場上表現不俗。

近幾年,竹雕拍賣市場日漸成熟,竹雕精品叠出,市場活躍,整體的拍賣成交率很高。從2005年開始,西方買家開始收藏投資竹雕文房器,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的春拍中,倫敦知名古董商吉瑟普?埃斯肯納茨曾以1076萬元的高價競得壹件清康熙年間的高浮雕山水人物的竹雕筆筒。

—般來說,與青銅、瓷器、器物價格相比,竹雕作品的價格較為低廉,但處於上升趨勢,尚有壹定升值空間。以竹雕筆筒為例,壹件清代竹雕筆筒價格壹般在幾千元至幾萬元不等,有名家款識的真物則更為珍貴,價格可以達到百萬元。

現代名家的作品也身價不菲,如在2003年中國嘉德秋拍上,現代範遙青的刻竹林雉雞圖臂擱便拍出了成交價15.4萬元的價格。

5. 竹雕制品怎樣保存

竹雕作品是很不好保存的,需要相應的溫度和濕度,過於幹燥,易幹裂變形,失去光彩;過分潮濕的地方,也不適宜,因為受潮起漲,更易損裂,且易蟲蛀,竹雕作品的最佳保存環境應該為20℃左右的氣溫,空氣的相對濕度約60%。

北方偏幹燥,保存宜使用加濕器。防止堅硬之物摩擦或碰撞,常用柔軟的絨布輕輕地擦拭,持之以恒,保持其表面光亮潤澤。

對待竹雕表面的陳年積垢,不可用肥皂、肥皂粉和清潔劑之類的化學品洗刷,可取適量的紹興黃酒或桐油或橄欖油作擦拭劑,不僅可以出去漬垢,也可起到保護表面的作用。竹雕作品宜經常置於手掌中摩挲把玩,使其更加光潤。

摩挲把玩應註意做到和緩適度。如無時常把玩之閑,宜用綿紙包裹,再以布套或匣子納藏之,放入防蟲藥片如樟腦精,並定期清理。

6. 為什麽竹雕收藏以明清為貴

具有書卷氣的明清竹雕作品,壹直為海內外收藏家看重,其價值並不亞於同時代的著名書畫,如壹件明清時期的名家竹雕筆筒,往往可以超百萬元成交。

明清日寸期的竹雕藝術品如此珍貴,是因為當時為竹雕藝術的鼎盛時期。明代之前,竹雕技術逐漸發展,但竹雕制品大多是實用品或工藝品。

清末民初以後,竹雕業漸漸衰落,雕刻者大多為壹般的匠人,竹雕作品也失去了高水準的藝術品位。只有在明清兩代,竹雕被當做了藝術品來制作與欣賞。

這是因為在明清兩代,文人士大夫對竹雕制作廣泛參與,竹雕名家不但雕刻技藝高超,而且具備良好的藝術人文修養。這壹切,使得.明清竹雕具有壹種沈著精湛的雕刻技術與優雅自然的藝 術情韻。

現代亦出現竹雕名家,其技法與藝術品位兼具,但由於時代的差別,其作品價格 雖處於上漲階段,但尚不能與明清時期的名家竹雕的價格比肩。

7. 清朝竹雕如何保養

這些古舊竹雕器件,流傳到今天,當然成為壹件件藝術珍品,有壹定的收藏價值。但是,竹雕作品的收藏,有它的特殊性,千萬不能將這些作品封存起來,因為那樣做,會適得其反,最好的收藏辦法,還是向古人學習,以清玩代收藏,並註意做到以下幾點:

第壹,器物表面產生汙垢時,不可用肥皂、肥皂粉和清潔劑之類的化學品洗刷,而應該用柔軟的絨布輕輕地擦拭,持之以恒,做到經常化,這樣可以保持其表面光亮潤澤。若遇陳年積垢,用絨布擦拭難以奏效,不妨汲取適量的紹興黃酒或桐油作擦拭劑,這樣既清除頑垢,又起到了保護作用。

第二,竹雕所用的竹子是我國南方地區植物,只有在氣候濕潤、雨量充沛的條件下才能生長。竹雕作品同樣也需要相應的溫度和濕度,倘若長期置放在幹燥之處,它也會幹裂變形,失去光彩。竹雕作品的最佳保存環境應該是:20℃左右的氣溫,空氣的相對濕度約60%。

第三,傳世的明清竹雕作品,古色古香,呈現出棕黃、淺黃、暗紅、棕紅等色澤。收藏者宜經常置於手掌中摩挲把玩,使其更加光潤。摩挲把玩,應以不損傷竹雕本身為前提,做到和緩、細致、適度。

第四,務必防止堅硬之物摩擦或碰撞作品。因為這種摩擦或碰撞,即使極其輕微,也會損傷器物的包裝,甚至在畫面上留下難堪的劃痕、傷疤。

第五,根雕或大型作品,擺放位置若需移動,應該壹手握持其上端,壹手托住其底部,輕提輕放;搬運作品,先以綿紙包住,再以棉花裹之,然後裝箱。

8. 清朝竹雕如何保養

這些古舊竹雕器件,流傳到今天,當然成為壹件件藝術珍品,有壹定的收藏價值。

但是,竹雕作品的收藏,有它的特殊性,千萬不能將這些作品封存起來,因為那樣做,會適得其反,最好的收藏辦法,還是向古人學習,以清玩代收藏,並註意做到以下幾點: 第壹,器物表面產生汙垢時,不可用肥皂、肥皂粉和清潔劑之類的化學品洗刷,而應該用柔軟的絨布輕輕地擦拭,持之以恒,做到經常化,這樣可以保持其表面光亮潤澤。若遇陳年積垢,用絨布擦拭難以奏效,不妨汲取適量的紹興黃酒或桐油作擦拭劑,這樣既清除頑垢,又起到了保護作用。

第二,竹雕所用的竹子是我國南方地區植物,只有在氣候濕潤、雨量充沛的條件下才能生長。竹雕作品同樣也需要相應的溫度和濕度,倘若長期置放在幹燥之處,它也會幹裂變形,失去光彩。

竹雕作品的最佳保存環境應該是:20℃左右的氣溫,空氣的相對濕度約60%。 第三,傳世的明清竹雕作品,古色古香,呈現出棕黃、淺黃、暗紅、棕紅等色澤。

收藏者宜經常置於手掌中摩挲把玩,使其更加光潤。摩挲把玩,應以不損傷竹雕本身為前提,做到和緩、細致、適度。

第四,務必防止堅硬之物摩擦或碰撞作品。因為這種摩擦或碰撞,即使極其輕微,也會損傷器物的包裝,甚至在畫面上留下難堪的劃痕、傷疤。

第五,根雕或大型作品,擺放位置若需移動,應該壹手握持其上端,壹手托住其底部,輕提輕放;搬運作品,先以綿紙包住,再以棉花裹之,然後裝箱。

9.

竹刻作品的保護 歷代傳世竹刻作品,總體數量相應較少,主要原因是竹材易敗壞,很難保存。

導致敗壞的因素有物理損傷、化學腐蝕,生物破壞。作品的收藏保護,是針對這些有害因素,采用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

竹刻作品造成物理損傷,有內在因素和外界條件。內在因素是由竹子構造特性所致。

竹壁呈薄管狀,管壁主要由纖維細胞和導管細胞等構成維管束的縱向排列,這種排列的構造特性,決定了縱向收縮小,弦向收縮大;加之竹青組織致密,竹肌、竹黃組織較松,外層、中間層、內層脹縮率差異很大;竹材的薄管壁構造,其弦向抗拉力、抗壓力差。在外界條件如高溫、潮濕、幹燥、機械壓力、拉力、撞擊等影響下,竹刻作品裂痕、破裂、色變、碳化、腐朽。

預防物理損傷的辦法是在加工時,壹般都要刮去青皮,待竹材幹後,用清漆內外封閉,或用清質油浸漬,防止陽光曝曬、高溫和機械損傷。竹刻的化學腐蝕,在常溫下,弱酸、弱堿、鹽類對作品無影響,但竹材長期接觸化學藥品,材料內部吸入酸、堿、鹽類,易於潮濕,導致物理損傷。

在高溫下,酸、堿、鹽與竹材發生化學反應致變色、碳化、腐朽。竹材在作防蟲處理時,在高溫下壹般不宜用酸、堿、鹽類。

塗漆是隔離酸、堿的壹種預防措施。竹刻作品的生物破壞後果最嚴重,竹材成分中含有可溶性糖類、澱粉、蛋白質、脂肪等,是蟲菌的養料。

竹刻的防黴、防蟲主要應把握三個環節:即先期預防措施,加工時的防蟲滅菌處理,貯藏的保護措施。 先期預防是從選擇竹種、竹齡、采伐季節著手,新竹要及時進行浸提物質處理,減少菌、蟲的滋生養料。

加工時防蟲滅菌辦法是進行物理、化學處理,如采用遠紅外線與烘烤技術殺蟲;或用氮氣、二氧化碳氣體,代換空氣中氧氣達到滅蟲效果;有的采用超低溫冷凍辦法,滅菌效果好,對作品也無損害。 化學防黴防蟲辦法是采用浸漬、塗刷或加壓滲透,或空氣熏蒸,使滅蟲藥劑進入竹材內部,達到殺死蟲、菌的效果。

塗刷防蟲劑有清漆、蟲膠漆、桐油等;防腐塗刷劑,可用氟矽酸鈉12份,氨水19份,水500份,配制成混合液,也可用濃度4%的五氯醛松節油溶劑加入清漆,配成含o.2壹o.5%的五氯酚清漆塗刷。 浸漬液有:防黴浸漬液,用苯甲鈉o.5公斤,加入4.4公斤水,竹材浸泡1分鐘,就可以達到防黴效果,且材色更好;另用殺蟲瞇1份,托布津1份,水25份的混合液浸泡,防黴效果較佳。

廣西全州縣配制的防蟲防黴液,是用濃度0.125~o。166%的亞砷酸鈉註入水池,將竹材浸泡4—8小時,可起到防治效果。

印度學者發明世界防腐防蟲劑“CCA”(銅鉻砷防腐劑),或用藥劑中的單鹽硫酸銅、氧化鋅浸泡防腐處理,室內防黴防蟲效果可達25~30年。竹刻的貯藏保護是壹項長期工作,竹刻作品應用良好櫥櫃存放,並放入防蟲藥片如樟腦精等,保持壹定溫度、濕度,隔離灰塵、飛蟲,定期清潔作品,定期對收藏室除蟲滅菌。

據《竹人錄·藏法》介紹:“二三年將生桐油細刷壹次,即用棉布揩凈,取其潤澤不枯,如遇風燥烈,不可出玩,防損裂。其色紅如琥珀者為上,鵝油色者並足寶貴,黑為下。

收藏得地,三松制作至今完好,誰謂非千百年物耶。”竹刻作品的保護辦法,前人的經驗值得借鑒,現代科學為作品保護提供了先進技術,這些技術需進壹步完善,筆者認為應少用化學藥劑,壹般不要在高溫下處理材料,許多科研人員正在努力尋找更好的辦法,如用有機溶劑。

在壹定條件下,充填竹材微孔隙,並使溶劑固化在竹內,既增加了竹材的物理強度,又達到了防黴、防蟲、防裂效果,但此法技術很復雜,尚不能普遍使用。

  • 上一篇:秋天壹年級作文
  • 下一篇:七子之歌史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