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簡單又漂亮的三國手抄報

簡單又漂亮的三國手抄報

三國演義是我們中國四大名著之壹,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裏面的故事內容十分豐富,讓我們印象深刻。三國裏的人物也是各有特色。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三國手抄報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三國演義手抄報圖片1

三國演義手抄報圖片2

三國演義手抄報圖片3

三國演義手抄報圖片4

三國演義手抄報圖片5

三國演義手抄報圖片6

三國演義手抄報圖片7

三國演義手抄報圖片8

三國演義手抄報圖片9

三國演義手抄報圖片10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簡介

劉備,生於公元壹六六年,死於公元二二三年。公元二二壹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占了荊州、益州、漢中。於公元二二壹年正式稱帝。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世人也稱他劉先主。

諸葛亮,生於公元壹八壹年,死於公元二三四年。三國時蜀國政治家、軍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瑯琊郡(今山東省沂南)人,號“臥龍”先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幼年喪父母,隨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劉備三顧茅蘆的誠意感動,出任劉備軍師,並幫助劉備占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的主要指揮者之壹。劉備在成都稱帝後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為武鄉侯,任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並北伐曹操,壹生打了無數勝仗。制造“連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木牛流馬”。而建興十二年在與司馬懿軍相拒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陜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於定軍山(今陜西省漢中勉縣定軍山)。

關羽,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壹九年,劉備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壹位。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曾在汜水關前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為曹操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醜。後千裏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提壹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攻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於禁,殺龐德,讓華陀刮骨療毒,威名遠揚。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壹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張飛,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二壹年,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壹起迎戰呂布。長阪坡橋頭上壹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巴西大戰張,壹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後拜為本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二二壹年為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範疆、張達刺殺。

魏武帝曹操,生於公元壹五五年,死於公元二二○年。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園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從小聰明機警,有俠氣。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壹九七年至二壹壹年),先後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壹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壹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後,病死於洛陽。曹丕稱帝後,追尊為魏武帝。

司馬懿,生於公元壹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五壹年,三國時魏國大將。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熟悉兵法,多智謀,善於玩弄權術。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鬥兵法。曹芳任皇帝時,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遺詔輔政,後乘曹爽出城遊獵時,發動政變,殺了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掌國政。死後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宜帝蔣幹,字子翼,三國時期的人物,九江人。

《三國誌》描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三國誌·江表傳》)。初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派蔣幹去見周瑜,希望能說動周瑜,周瑜接見蔣幹,向蔣幹說:“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蔣幹說:“吾與足下州裏,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並觀雅規,而雲說客,無乃逆詐乎?”周瑜說:“吾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然後和蔣幹壹同進食。三天後周瑜邀請蔣幹三觀軍營,宴飲時還請侍者展示服飾珍玩,並向蔣幹說:“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蔣幹笑著但始終沒有說話。蔣幹回去後向曹操稱贊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辭所能形容。

《三國演義》趙子龍單騎救主的`片段

只見壹個人家,被火燒壞土墻,糜夫人抱著阿鬥,坐於墻下枯井之傍啼哭。雲急下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見將軍,阿鬥有命矣。望將軍可憐他父親飄蕩半世,只有這點骨血。將軍可護持此子,教他得見父面,妾死無恨!”雲曰:“夫人受難,雲之罪也。不必多言,請夫人上馬。雲自步行死戰,保夫人透出重圍。”

糜夫人曰:“不可!將軍豈可無馬!此子全賴將軍保護。妾已重傷,死何足惜!望將軍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為累也。”雲曰:“喊聲將近,追兵已至,請夫人速速上馬。”糜夫人曰:“妾身委實難去。休得兩誤。”乃將阿鬥遞與趙雲曰:“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趙雲三回五次請夫人上馬,夫人只不肯上馬。四邊喊聲又起。雲厲聲曰:“夫人不聽吾言,追軍若至,為之奈何?”糜夫人乃棄阿鬥於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後人有詩贊之曰:“戰將全憑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拚將壹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趙雲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屍,便將土墻推倒,掩蓋枯井。掩訖,解開勒甲絳,放下掩心鏡,將阿鬥抱護在懷,綽槍上馬。早有壹將,引壹隊步軍至,乃曹洪部將晏明也,持三尖兩刃刀來戰趙雲。不三合,被趙雲壹槍刺倒,殺散眾軍,沖開壹條路。正走間,前面又壹枝軍馬攔路。當先壹員大將,旗號分明,大書河間張*。雲更不答話,挺槍便戰。約十余合,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背後張飛趕來,雲加鞭而行,不想趷哼壹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張*挺槍來刺,忽然壹道紅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壹躍,跳出坑外。

後人有詩曰:“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沖開長阪圍。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張飛見了,大驚而退。趙雲縱馬正走,背後忽有二將大叫:“趙雲休走!”前面又有二將,使兩般軍器,截住去路:後面趕的是馬延、張□,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都是袁紹手下降將。趙雲力戰四將,曹軍壹齊擁至。雲 乃拔青*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湧泉。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卻說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壹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急問左右是誰。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將可留姓名!”雲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洪回報曹操。操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

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趙雲得脫此難;此亦阿鬥之福所致也。這壹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後人有詩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三國演義經典語錄

1、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南華老仙對張角語

2、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張角語

3、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

4、吾莊後有壹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張飛對玄德、雲長語

5、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戮!

6、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許劭對曹操語

7、帝怒謂陶曰: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獨不容朕耶?呼武士推出斬之。劉陶大呼:臣死不惜!可憐漢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壹旦休矣!

8、董太後宣張讓等入宮商議曰:何進之妹,始初我擡舉他。今日他孩兒即皇帝位,內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權太重,我將如何?讓奏曰:娘娘可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協為王;加國舅董重大官,把握軍權;重用臣等:大事可圖矣。

9、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鄭泰語

10、肅曰: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孰不欽敬?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何言無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肅笑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11、漢末忠臣說伍孚,沖天豪氣世間無。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對伍孚的贊頌

12、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關於殺伯奢壹事,曹操對陳宮語

13、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對呂布的誇獎

14、豎子不足與謀!——關於殺董卓壹事,曹操語

15、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16、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呂布對允語

17、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煒曰: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融即應聲曰:如君所言,幼時必聰明者。煒等皆笑曰:此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

18、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間耳!——楊彪對朱儁語

19、古人雲: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願同死。今雖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況城池本非吾有;家眷雖被陷,呂布必不謀害,尚可設計救之。賢弟壹時之誤,何至遽欲捐生耶!——劉備語

20、王朗負固守城,難可卒拔。會稽錢糧,大半屯於查瀆;其地離此數十裏,莫若以兵先據其內:所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孫靜對孫策語

21、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曹操對眾將語

22、淮南袁術;江東孫策、冀州袁紹、荊襄劉表、益州劉璋、漢中張魯,皆狐兔也。——曹操語

23、十萬貔貅十萬心,壹人號令眾難禁。拔刀割發權為首,方見曹瞞詐術深。——曹操誤入麥田,割發代罰,以示懲戒壹事

24、生死無二誌,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梁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對陳宮的贊頌

25、操曰:汝為清白,誰為汙濁?衡曰: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而如此輕人耶?

26、漢朝無起色,醫國有稱平:立誓除**,捐軀報聖明。極刑詞愈烈,慘死氣如生。十指淋漓處,千秋仰異名。——後世對平的贊頌

27、操問曰:雲長髯有數乎?公曰:約數百根。每秋月約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紗囊裹之,恐其斷也。操以紗錦作囊,與關公護髯。次日,早朝見帝。帝見關公壹紗錦囊垂於胸次,帝問之。關公奏曰:臣髯頗長,丞相賜囊貯之。帝令當殿披拂,過於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為美髯公.

28、上盈其誌,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濟乎!——沮授對袁紹的失望之情

29、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後土,實聞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請三事,已蒙恩諾。今探知故主現在袁紹軍中,回思昔日之盟,豈容違反?新恩雖厚,舊義難忘。茲特奉書告辭,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報,願以俟之異日。——關羽留書曹操,去尋劉備

30、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裏,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慨然沖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關羽留書曹操,去尋劉備,後世對關於的評價

31、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也。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諸葛亮對劉備語

32、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劉備三訪諸葛亮,後世的評價

33、庶安敢比亮?庶如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徐庶對曹操語

34、孔明曰:新野小縣,不可久居,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備受景升之恩,安忍圖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後悔何及!玄德曰:吾寧死,不忍作負義之事。

35、孔融居北海,豪氣貫長虹:坐上客長滿,樽中酒不空;文章驚世俗,談笑侮王公。史筆褒忠直,存官紀太中。——後世對孔融的評價

36、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至今憑吊襄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身處危難,不拋棄百姓,後世對劉備的評價

37、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後世對趙子龍的評價

38、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曹操語

39、吾視曹操百萬之眾,如群蟻耳!但我壹舉手,則皆為齏粉矣!——諸葛亮對魯肅語

40、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策對孫權的遺言

41、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誌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語

42、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周瑜對蔣幹語

43、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唱

43、拚將壹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為報當日之恩情,關羽放了曹操,後世的評價

44、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經典名句

45、劉備,人中之龍也,生平未嘗得水。今得荊州,是困龍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動心哉!——曹操對程昱語

46、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後世對諸葛亮和周瑜的評價

47、犬豕何堪***虎鬥,魚蝦空自與龍爭。——關於劉岱、王忠策反劉備失利壹事

48、矢誌全忠孝,東萊太史慈:姓名昭遠塞,弓馬震雄師;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戰時。臨終言壯誌,千古***嗟咨!——後世對太史慈的評價

49、既生瑜,何生亮!——周瑜語

50、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吊欲傷情。——後世對的周瑜評價

  • 上一篇:科比什麽時候能超越喬丹?
  • 下一篇:紅芪的功效和作用,以及如何食用紅芪。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