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簡述貴州在德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優秀文化表現。

簡述貴州在德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優秀文化表現。

貴州各個歷史時期的優秀文化及貴州文化發展的成就。

貴州不同歷史時期的優秀文化有:①建省前文化:舊石器時代,貴州的石器和骨器體現了原始的造型藝術。戰國時期,形成了包括青銅和陶瓷在內的獨特的“夜郎文化”。西漢初年,出現了壹批著名的歷史文化人物,如舍人、《爾雅註》作者盛蘭、東漢教育家胤禛等。東漢時期,歌舞盛行。隋唐時期,儒家文化傳播,出現了“敲鑼打鼓,吹大喇叭,載歌載舞”的文化現象,佛教文化也隨之傳入。宋元以後,鄧、儺文化進入貴州。明初,元宵節的歌舞、評書、唱歌等娛樂形式以及地方戲、花燈、儺舞等在貴州生根發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屯堡文化。明代,王陽明在貴州實現了“知行合壹”、“致良知”的學術思想,形成了“陽明文化”現象。

②清代文化。清代,主導中國西南文化的“灘文化”在黔北興起,為中國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道德、文化和藝術遺產。詩歌中有兩次創作高潮,戲劇、書畫、摩崖石刻、建築藝術等,風格獨特。宗教文化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教。65438年至0907年,周素園創辦了本省第壹份日報——《錢報》。1909年,張柏林等人主辦《西南日報》,遵義建立官辦書店,桂陽私立文同書店成立。

③民國文化。改革思想於清末傳入貴州。辛亥革命爆發後,新文化思想在貴州迅速傳播。1911年,黃奇生寫了壹部轟動壹時的愛國主義歷史劇《賀大布橋》。1913年,桂陽紳士張春山等人修建了壹座劇院“貴州戲臺”,將京劇引入貴州。川劇藝術家魏香亭、熊昆山在貴州創辦川劇班“川劇班”。20世紀20年代,貴陽、遵義、安順等省立圖書館和私立圖書館成立,露天放映電影。20世紀30年代,工農紅軍轉戰貴州,留下了許多遺址和遺跡,形成了聞名中外的“長征文化”。抗戰時期,相聲、北方評書、河南墜子也流入貴州。少數民族歌曲中有“嘎巴甫”曲目,反映中國工農紅軍過臺江時寫下的“扶富濟貧”口號。進步團體貴陽沙陀業余劇社和諸光音樂研究會在貴陽演出了大量進步戲劇和音樂作品,宣傳抗日救亡。中國* * *產黨在貴州的地下組織曾出版過《真理》、《燈塔》、《人民第壹隊》等秘密報紙。著名小提琴家馬思聰在貴州期間擔任貴州省美術館第二任館長。

④當代貴州文化。貴州解放後,有重點、有步驟地開始了文化事業的全面建設。1949 65438+2月26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成立,文化教育廳成立。10月28日,貴州省委機關報《錢新日報》正式出版發行。貴州人民廣播電臺、新華書店貴州分公司、貴州人民出版社成立於1950。65438年至0953年,貴州省文藝工作者聯合會成立,文學期刊《新貴州文藝》、《貴州畫報》、《寫新歌》創刊。65438年至0956年,作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戲劇家協會、音樂家協會貴州分會籌備委員會相繼成立。出版了壹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優秀作品。從65438年到0965年,全省有33個專業劇團。1958省博物館正式建成開館。1960省檔案館建成使用。各項文化設施的建設為貴州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各類藝術團體創作演出了貴州話劇《秦娘之美》《奢香夫人》和花燈劇《七姐妹與蛇郎》,引起巨大反響。十壹屆三中全會後,貴州文化事業蓬勃發展,作家協會、文學理論研究室、城市雕塑工作室、貴州文學院等機構相繼成立,包括作家、美術、戲劇、音樂舞蹈、書法、雜技、曲藝、電影、電視、攝影、民間文學等。《山花》、《南風》、《苗嶺之聲》等文學刊物上發表了壹大批優秀作品,湧現出壹批優秀的作家藝術家。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物、自然歷史等方面取得輝煌成就。

貴州文化發展的成就有:①文藝繁榮。在文學創作方面,壹批優秀作家創作了《蹉跎的歲月》、《心聲》等壹大批在國內頗具影響力的作品。在民族民間文學方面,* * *已編纂資料220余卷,出版相關著作60余種,出版研究文集和專著20余種。在戲劇方面,他制作了電視劇《黃奇勝與王若飛》、《遵義會議》、《鄧小平at 1950》、《揚起妳的笑臉》等獲獎影片。話劇《二月天》、《烏卡》獲得全國少數民族劇本創作“孔雀獎”,多部地方戲、京劇、民族歌舞、少兒芭蕾、雜技等獲得各類獎項。

②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日新月異。新聞出版方面,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貴陽晚報等綜合類報紙17種,各類出版物、雜誌87種,新出版圖書530種。在廣播電視方面,建立了4個大功率電視發射臺和20多個中功率電視轉播臺,建立了有線廣播電臺和有線電視臺。電視人口覆蓋率90.5%,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83.3%。

③特色文化建設成效顯著。隨著全省特色文化帶的建設,民間歌舞、少兒藝術、雜技、美術、儺戲、地方戲等開始走向世界。

④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取得可喜成績。在文物保護方面,全省有2300多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遵義會議會址、遵義楊燦墓、鎮遠青龍洞、從江增沖鼓樓、雷山郎德上寨古建築群、息烽集中營遺址、福泉明城墻、遵義海龍屯、黔西觀音洞遺址、赫章樂可遺址、安順文廟、石阡萬壽宮、平壩天臺山、黎平樓風雨橋、畢節大屯土司莊園、大方畬鄉墓、安順雲山屯。貴陽甲秀樓和文昌閣、修文陽明洞和貴陽陽明寺、織金古建築、開陽馬頭寨古建築、銅仁東山古建築、松桃翟穎古建築、思南四塘古建築、黃平飛雲崖古建築、黃平九洲古建築、福泉葛靜大橋、安順顧寧遺址、萬山汞礦遺址、興仁交樂漢組、黎平會議舊址、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方面,2006年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有30多項。民族歌舞方面,有苗族古歌、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曲、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族銅鼓十二調、苗族雕刻、苗族蘆笙舞、苗族木鼓舞等。民族節日方面,有苗族鼓藏節、苗族姐妹節、侗族薩瑪節、水端節、布依族查白格節、仡佬族茂隆節等。民族戲劇方面,有安順地方戲、德江壇子戲、思南花燈戲、石阡木偶戲、侗戲、布依戲、彜族撮箕等。民族民間工藝方面,有苗族吊腳樓建築、苗族蠟染、苗族刺繡、苗族銀器、苗族蘆笙制作、玉屏笛制作、水馬尾繡、茅臺酒制作工藝、皮紙制作工藝等。民族文字方面,有以水書寫的習俗。

⑤文化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到2005年,全省已建成文化館、美術館95個,公共圖書館91個,鄉鎮、街道文化站1000多個。建成了自動化、網絡化的省圖書館,擁有包括文獻查閱、信息咨詢、計算機檢索、多媒體閱讀、互聯網互聯、數據開發、聲像、縮微服務等較為完善的現代化綜合服務體系。各級圖書館的藏書也大大增加了。

⑥文化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十壹屆三中全會後,貴州文化產業逐步發展,對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躍。全省文化產業產值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2002年達到6000多萬元。2004年文化體育娛樂業主營業務收入4.83億元,利潤總額4200萬元。具有鮮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傳入了亞洲、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首屆黃果樹杯“多彩貴州”歌唱大賽推動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貴州風情》進入文化市場,在省內外獲得了很高的榮譽。

  • 上一篇:遊鴻明的詳細資料誰有?越詳細月好
  • 下一篇:茂名冼太夫人故裏文化旅遊景區園內景點都有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