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出生在科隆郊區格爾多夫,年輕時在煤礦工作,後轉行從事人像攝影,沒有接受過藝術訓練,因此養成了樸素的世界觀和攝影技巧。他曾回憶起他所研究的韋斯特林:“這些人,我從小就熟悉他們的生活...所以從壹開始,我就從個別類型的村民身上看到了相同的類型,這是人類素質的標誌。”
與許多攝影師不同,他不是圖像的“掠奪者”,而是面對主體的平和面孔。就像他在照相館的攝影經歷壹樣,他與主體的關系是壹種有意的、平和的展示,主體的細節和內涵通過這種有意的姿勢充分展現了主體的身份,所以主體存在的意義就是通過這種展示體現出來的。即使主體試圖隱藏自己的身份,攝影也直接反映了細節。就像約翰壹樣。伯格這樣評價桑德在韋斯特靈山拍攝的兩部電影《年輕的農民》和《鄉村樂隊》:即使兩部電影都穿著西裝,也無法掩蓋穿著者的社會階層。正是他們的體貌特征和行為方式透露出某種不易察覺的不和諧,也正是這種不和諧在視覺上給了觀者壹種難以言喻的荒誕感。
但更多的時候,他對德國各個階層肖像的誠實記錄,讓他超越了攝影的範疇,更像壹個人類學家,準確而有超越表象的洞察力。正是這種公正的態度,把攝影語言簡化到了最低限度,讓更多的被攝主體本身的信息盡可能地提供給觀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變得越來越珍貴。
2.現代攝影的先驅——安德烈·柯特茲
andrékertéSZ(1894-1985),美國攝影師,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作為現代攝影的先驅,科爾特斯的照片和生活態度壹直給全世界的攝影師帶來無盡的靈感。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科爾特斯的每壹張照片都充分展現了藝術與生活的融合。他喜歡用多變的幾何形式來構造畫面以彌補痕跡,通過各種形式的相互作用來加強光影的神秘效果,在人們心中引發壹種微妙而豐富的心理感受。Blacet曾說:“Cortez有兩種特質是偉大攝影師必不可少的:對世界、對人、對生活孜孜不倦的好奇心,以及精致的造型感。”
20世紀20年代,科爾特斯開始在巴黎拍攝照片,30年代後移居美國,在那裏經歷了漫長的職業攝影師生涯。他創作了廣泛的題材,從新聞攝影到為《vogue》雜誌拍攝專業的室內照片。他的風格既反映了歐洲新聞攝影的發展軌跡,又體現了註重立意和空間的新視覺運動的特點。
科爾特斯攝影的目的不是記錄重要事件,而是展現平凡事物令人驚訝的壹面。所以科爾特斯作品的壹大特點就是畫面的趣味性和完美的幾何結構,這使得它和內容壹樣重要。
科爾特斯擅長運用造型和空間,對平面表現中的構圖很感興趣。他還利用物體的邊角、陰影和線條來構成圖像,並以敏銳的眼光觀察任何意想不到的生動細節,並將其組合成精彩的畫面。
科爾特斯的作品不太註重捕捉精彩瞬間,而是強調個人表現,大部分都是實驗性質的。他與畫家蒙德裏安(mondriaan)有關的照片,壹度創下拍賣作品新高,具有強烈的實驗風格和構圖。他告訴壹個朋友:“我本能地試圖在我的照片中表現出藝術家的精神力量,這就是他的簡單、樸素和簡潔。”
科爾特斯的攝影生涯已經持續了73年,他選擇的器材從大幅面幹版相機到寶拉·SX-70相機都有。如今,收集這些作品的人遍布世界各地。
安德烈?安德烈·凱爾泰斯(1894—1985)出版攝影六十年(1912—1972)。
3.美國著名攝影師威廉·克萊因
威廉·克萊因(1928-),1963,被世界攝影博覽會國際評委選為攝影史上最重要的30位攝影師,主要是因為他的情感強烈的專輯《紐約的生活對妳有好處——威廉?克萊恩恍惚中看到的狂歡,在歐洲反響很大。
在繪本中,他用了他所謂的“攝影中的失敗”,人為造成的意外、粗粒、模糊、變形,形成了壹種全新的視覺語言,以恰到好處的激情向世界展現了紐約的生活。
在後來的壹些作品中,我們也可以讀到壹些經典的時尚攝影作品,尤其是擺放在大街上的鏡子,以略顯誇張的造型和幽默的色彩贏得了觀眾的掌聲。有評論家認為,他獨創的創作手法“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從未有過,結合了我的力量和勇氣”。20世紀80年代他的作品在紐約展出時,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薩考斯基寫道:“克萊恩20年前的照片也許是當時最不妥協的。他們無所畏懼,似乎是最腐敗的——與人們習慣的正常標準相去甚遠...這些圖片向人們證實了照片中的生活會是什麽樣子,從而擴大了生活的詞匯。”
4.法國著名攝影師馬克·裏布
馬克·裏布(Marc riboud,馬克·呂布1923年6月24日-),法國著名攝影師,出生於法國裏昂。它以來自東方的延伸報道而聞名。主要作品有:《中國的三面旗幟》、《北越的面孔》、《中國的願景》。報道中第壹張圖發布於1957。此後,他多次訪問中國,觀察和記錄了中國的壹些歷史事件。
馬克·裏布的作品不壹定是驚天動地的事件。他在周遊世界的過程中,敏感地拍攝了當地人民的生活變化,尤其是通過壹些細微的生活細節,反映出壹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內容。他不僅用黑白素材拍攝新聞報道,還用彩色素材拍攝,其彩色作品不僅構圖精彩,色彩也優雅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