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紹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八字橋、魯迅路、月子城、西小河、稽山、石門、新河巷等7個歷史街區被劃定為重點保護對象。月子城歷史街區的蒼橋之街和稷山歷史街區的書生故裏是最先進行修繕保護的代表性歷史街區。
倉橋直街歷史街區屬於月子城歷史文化保護區的範圍。該區域位於古越城原址,有紹興著名的浮山、環山河、越王臺。
圍繞“山、水、梯田”三大核心景觀,分布著幾條傳統規模的小巷和幾片保護基本完整的傳統民居。壹些頗具文化底蘊的歷史遺跡點綴其中,共同形成了這個街區悠遠古樸的景觀特色。
倉橋直街歷史街區是具有古越城市風貌、傳統城市人居文化內涵,兼具居住、商業和旅遊功能的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地塊中線,北起勝利路,南至魯迅西路,全長1.5公裏。從北到南,倉橋、朱寶橋、浮橋、石門橋、九五橋等。水鄉傳統民居是紹興“有河無街”的典型模式。民居大多建於清末民初,布局較為完整統壹,包括4 3個平臺,體現了這壹地區的建築特色和歷史風貌。與民居分隔的東西兩側,有倉橋直街、龍山後街、宣化廣場、左毅廣場等傳統街巷,寬度從2米到3米不等,用青石板鋪成。
倉橋直街歷史街區占地6。4公頃,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858戶。
書生故裏歷史街區位於紹興市區北部,稷山南麓,西至蔡元培故居,至解放北路,東至中興路,南至蕭山街。該街區以與聖人王羲之有關的朱傑廟、範橋和菲比巷而聞名。從宋代到明清再到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民居數量眾多,蘊含著大量珍貴的歷史遺跡和歷史典故。
書生故裏歷史街區內的主要道路有蕭山街、稷山街、西街,橋梁有範橋、譚華橋、斜橋、宋梅橋、湘橋。建築布局為錢潔後河,有廊有墩,體現了人們對水的依賴。個別街巷如筆,體現了紹興窄巷子的特色。已修繕保護的書生故裏歷史街區為1。
小區占地面積52398平方米,建築面積44097.5平方米,4 5 3戶。二、歷史街區存在的主要問題倉橋誌傑和書生故裏是兩個提前進行修繕保護的歷史街區。在此之前,這兩個街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部分建築質量差,居民居住環境差,住宅和建築密度過高。
解放後,街區裏的排屋和四合院成為公有,歸房管所所有。大量外來居民遷入,常住人口激增。房管所缺乏必要的維修資金;老房子年久失修,居民為了爭取使用面積,將原有建築分割重建;並且在天井裏搭建了臨時房屋,嚴重破壞了建築原有的格局和風格;由於缺乏對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街區的保護意識,新建建築的色彩和體量與歷史街區的風貌不協調。
(2)公共設施嚴重不足,缺乏系統完善的下水管道。現有的下水道很多都是居民自己修建的,排水系統基本都是利用天井內部的自然滲流,往往造成供水不足,排水不暢;廚衛設施嚴重不足,大部分人還是用煤爐,刷馬桶,在天井裏洗漱做飯。
(3)臺門大院衛生條件差。公共設施的嚴重不足,使得臺門大院內部衛生條件差,陰暗潮濕;人口密度高使得住戶通風采光差;住在河邊的居民亂倒汙水垃圾,街上水泥桿很多,電線亂拉亂接。沿街店面色彩混亂,招牌廣告平庸,破壞了原有的傳統街景。
三。歷史街區保護的原則和具體方法歷史街區的保護有三個原則:壹是保護歷史的真實性,盡可能保護真實的歷史遺存,積極維護和修繕歷史建築,不能因為破舊就認為無用而拆掉。從尊重歷史、延續歷史、傳承歷史的角度著眼保護。
二是保護景觀的完整性,保存整體環境景觀,不僅包括建築,還包括道路、街景、古樹、橋梁、院墻、河流、護岸等構成環境景觀的要素;在實施保護改造前,對沿街立面和沿河立面逐壹進行認真分析,尊重其歷史痕跡,統壹整體風格。第三是維持生命的連續性。這裏的居民要繼續生產生活,保持原有的社會功能,促進經濟繁榮。
倉橋誌傑、書生故裏歷史街區保護的指導原則確定為“重點保護、合理保存、局部改造、全面提升”即重點保護古建築等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紹興特色建築的合理保護;逐步改造典型的臺門街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保護的總目標是整體展示古城風貌,註重文化內涵,普遍改善居住條件,努力激活商務旅遊。具體有四種方法:(1)風格特色協調,修舊如舊。
按同壹房間結構格式或等效建築格式做門窗、墻面等修繕;原則上沿河不設防盜設施,沿街防盜設施視原情況而定,方式多樣,風格協調;保持門窗與風格協調,更換不協調的水泥門窗;主要有兩個門窗,個別大面積可以用三個窗,天井窗可以像以前壹樣使用。
誰來介紹壹下紹興倉橋街的歷史?越詳細越好。紹興倉橋街長1.5公裏。紹興倉橋街由河流、房屋和街區三部分組成。房子大多是清末民初的建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平臺保存完好,具有濃郁的水鄉風情。
2003年獲得“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倉橋直街歷史街區文物古跡眾多,許多歷史建築被列入不同級別的文保單位或文保點進行保護。該地區部分文物名錄如下:名稱、年代、地址保護級別,青藤書屋,明代大乘巷10號,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朱寶橋,倉橋街北端,明代,紹興文物保護單位,龍山後街6號,姚家臺門,紹興文物保護點,民國倉橋街馮家臺門,13號紹興文物保護。保護點退安寺170號,倉街,紹興文物保護點火神廟,龍山後街,紹興文物保護點張家臺門錢官巷,紹興文物保護點邱家臺門錢官巷,紹興文物保護點黃壹橋,南宋魯迅西路與倉街交匯處從上表不難看出,臺門其實是倉街乃至紹興地區頗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築組織形式。
所謂露臺門,是指平面規整、庭院式組合的獨立住宅,壹般由天井、廳堂、側室、樓房、組地等組成。倉橋直街壹帶共有43個平臺。對於壹些被列為市級文保的平臺,紹興按照原有要求進行了修復,再現歷史文化底蘊。
在我們的實地考察中,我們選擇了位於倉橋直街113號的馮家臺門作為典型案例進行調查。馮家臺門始建於1927,現為紹興市文物保護單位。
站臺門是壹個有兩個入口和五個開間的院子,沿街有石庫門。大門上蓋著鐵皮,釘著釘子。從第壹道門到內院,要經過前廳、中廳、儀門。石凳擺放在前門廳的兩側。第二道門有四個,其中兩個裝有青銅門環,第六道門的上部刻有“陸毅”字樣。側門是平時家庭出入用的,第三道儀門是用磚雕的。
臨街有五棟樓給客人住,五棟給業主住。左右兩側由廂房相連。後院有三間低矮的房間,中間有壹個花池,兩邊各有壹口井。整個院子可以算是倉橋直街中段最典型的站臺門了。
我們從紹興歷史文化名城辦公室了解到,馮家臺門已經使用了70多年。隨著住戶的增多,整個建築的平面布局和平面功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門窗和細部部分殘缺。好在整個木結構保存完好,這是中國傳統木結構最關鍵的壹點。2001,紹興市對站臺門進行保護性修繕。
其中,修繕的原則是保留原有的建築布局和原有的建築風格。在此基礎上,屋頂照原樣翻起,新瓦盡量用舊瓦,墻面、地面、地板照原樣翻新,門窗、細節照原樣修復,全部用舊料。
大廳的陳設也盡可能還原紹興當地的傳統。根據我們對馮家臺門的實地調查,站臺門的修復基本上嚴格遵循文物維修中“修舊如舊”的原則。整個站臺門庭院完全恢復了舊風格,所有建築構件都盡量使用了舊材料,沒有發現現代的硬質材料。
整個站臺門甚至看不出被修復過,真正體現了歷史的真實性。2005年5月舉行的浙江作家節期間,來自八個國家的作家穿梭於紹興倉橋街,不斷被隨處可見的古建築和民俗所驚嘆。
露臺門、屋檐、古井...誌傑居民的日常生活細節被外國作家津津樂道。都說“在兩千五百多年的長河中流淌的紹興,是壹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那麽《蒼橋之傑》應該是這座博物館中的傑作。
日前,記者來到蒼喬誌傑,與這幅傑作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現場原汁原味的紹興老街,是壹種穿越時空的感覺——門前飄著杏色酒旗,江中不時劃過烏篷船,石板路上穿梭著人們。
與相鄰的紹興城市廣場川流不息的人流相比,倉橋誌傑始終表現出從容與閑適。倉橋直街位於紹興市中心,全長1.5km..
沿河而建的老房子裏,每個後院都有壹個小河口,這是紹興城“壹河五街”的典型格局。直街的街面是青石板鋪成的,東西兩側有43個大大小小的站臺門。
這些建築基本上建於清末民初,部分是仿古的新建築。倉橋受保護的直街並不光鮮,也不熱鬧。走在老街上,依然看到斑駁的舊墻和站臺門。
說紹興話的老街坊在這裏過著安靜的生活。紹興特色的“臺門”,類似於北方的“四合院”,幾戶人家經常住在壹起,比如“陳家臺門”、“馮家臺門”。
下午,記者推開壹扇斑駁的木門,生活的氣息撲面而來。這是壹個幹凈的院子,絲瓜的藤蔓爬到屋檐上,壹盆盆花草給老房子增添了活力。
雖然是三伏天,但是陽臺門裏很涼快。壹個大媽坐在天井裏剝毛豆,壹個大叔在竹榻上睡得正香。大媽讓我們進屋,記者發現,和外面的老樣子不壹樣,屋裏的壹切都裝飾得和高樓裏的人壹樣。
大媽指著貼著瓷磚的衛生間說,衛生設施是倉橋誌傑保護期間統壹的。“過去,我們使用廁所。每天早上6點,我們要把廁所搬到門口,等人來打掃;現在家家都用廁所,幹凈方便,蒼蠅蚊子也少了。”“看,這老房子古色古香,現在生活也變得方便了。很多外地遊客都能羨慕到我家拍照!”另壹位在天井裏乘涼的老太太,看到記者擅自闖入露臺,絲毫沒有受到打擾,臉上卻寫滿了自豪。
●保護文脈不能隨意斷掉。幾年前,老。
紹興市歷史浙江名山大川眾多,紹興自古以來就聞名於世。
丘陵如畫,山巒連綿;平原如繡,水網交織。那壹片清澈如鏡的雲水小鎮,或深情,或飽含文字,或呢喃,或無邊無際,真是“千雲萬水,我在千雲萬水。”
早在晉代,顧愷之就以大畫家的眼光贊美惠濟山水之美:千巖競美,萬谷競流,草木皆寵其上,雲若繁,夏薇便盛。大書法家王獻之也贊道:“從山上看,山川相映,令人應接不暇。”
紹興是壹座歷史名城,歷史悠久。雖然城墻更新了,日子變了,但風景依舊。惠濟山腳下雄偉的大禹墓、龍山腳下雄渾的越王臺、勾踐鑄就冶金寶劍的箬笠溪、秦巡海的秦王山、城南的秋瑾故裏和長塘會館、城內的祖居,都會讓遊客的留山情懷如影隨形,從遙遠壹直燃燒到現代。
水鏡嵇山,修,自強不息,學術藝術成就突出,名揚宇宙;辛,千古動人的佳話,蹤跡可尋。王羲之的另壹個事業,朱傑寺,是賣老女書扇的題扇橋,蘭亭修楔的流水,陸遊悼《釵頭鳳》的沈園池臺,徐渭的青藤書屋,魯迅的百草園,引人入勝。
浙江紹興風景怎麽樣說到紹興,我腦海裏第壹個蹦出來的就是魯迅。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從《孔乙己》中的茴香豆到《我的故鄉》中的社戲,魯迅文化中的故鄉情結隨處可見。建於夏朝,這座有著2500年深厚歷史的文化古城,浙東古運河是她的血脈,會稽山是她的脊梁。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秋瑾、蔡元培、周恩來等文人巨擘,烏篷船、黑氈帽、幹菜是紹興風情的象征。與其他南方水鄉相比,紹興更有書香。
紹興豐厚的底蘊,就像黃酒,需要慢慢品味。紹興的歷史,靜靜地藏在老街的青石板路上,藏在跨江的石橋上,藏在富有生活氣息的老站臺門裏。悠閑地逛逛紹興的八大歷史街區,越子城、書生故裏、西溪河、八字橋、魯迅故裏、石門口、新合隆、前後關巷,就在景區壹街之隔,卻是紹興人慢節奏的休閑生活。妳會發現紹興遠不止魯迅的故鄉。
紹興的美景和風土人情怎麽樣【編輯此段】1。魯迅故裏:魯迅故裏已成為具有獨特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成為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作品中的風景、感受魯迅當年生活境遇的真實場所。
壹條窄窄的青石路兩旁,是壹排排白灰瓦,竹排門,魯迅祖屋,魯迅故居,百草園,三潭印月,鹹亨酒店。壹條小河在魯迅故居前流過,烏篷船在河上搖曳。這種情況不能不讓人想起魯迅筆下的壹些場景。經過精心的保護和修復,魯迅故裏成為了詮釋中國現代偉大作家魯迅的地方,浙江紹興的“鎮館之寶”。
2.鑒湖:位於紹興城西1。五公裏外。
東漢永和年間,會稽知府馬振壹直以殷珊、會稽兩縣三十六源之水為湖,東至曹娥江,西至濮陽河,長127裏,面積約206平方公裏,可灌溉農田9000余頃,極大地造福了兩縣人民。中唐以後,湖泊逐漸淤塞。
湖上的堤橋是和妳搭在壹起的,釣魚的時候可以看到。遠山環繞,水清如鏡,是典型的江南水鄉。3.蘭亭國家森林公園:4。石的故鄉。岢嵐國家風景名勝區。百裏無邪風景區推薦幾個著名的紀念景點。
紹興魯迅紀念館沿著魯迅路。紹興後山位於紹興城東12公裏處。高埗紹興放流池位於曹珊山上。紹興羅燕洞位於紹興城東12公裏處。高埗百裏無邪(紹興諸暨)位於諸暨市西北20公裏處。西施會館(紹興諸暨)位於諸暨城南半公裏處。紹興簡介和交通位於浙江省杭州灣畔,會稽山下。浙江紹興東湖,紹興市東湖風景區,紹興柯巖,西12km,浙江紹興市蘭亭,紹興魯迅故居在魯迅紀念館壹側,紹興大禹墓在紹興市東南6km,紹興會稽山在紹興市東南燕都(紹興諸暨),諸暨市重鎮新場西南1km。穿巖九峰景區(紹興新昌)位於新昌市西南22公裏處。紹興申苑位於延安路洋河巷,紹興鑒湖位於紹興城西1。
5km紹興陽山石佛位於鹹亨故裏紹興塔山,紹興鹹亨酒店魯迅路44號,紹興七賢鎮橋下。紹興魯迅百草園位於紹興市南端,魯迅故居後面,三潭映月對面,紹興市市府街258號紹興大同學校(紹興)魯迅紀念館。紹興蔡元培故居位於紹興市菲比巷西側。大理石位於紹興城東12公裏的高埗。紹興八字橋位於紹興市八字橋直街的東端。紹興古月圖書館位於紹興市勝利西路503號。紹興青藤書店位於紹興市前關巷。浙江紹興市朱傑寺西街、紹興秋瑾故居、長塘紹興秋瑾紀念碑。紹興周恩來,城市風景區,住在浙江省紹興市勞動路369號。紹興福山越國遺址位於紹興城西的福山公園。王宇廟(紹興),浙江紹興市府街258號,位於紹興市區東南4公裏的會稽山腳下。紹興詩佛寺,紹興西施山遺址(紹興)紹興五雲門外有壹座土墩。紹興五雲門外有壹座土墩關宗廟(紹興),位於寧波市靈橋路土古廟。(紹興)紹興市稽山門外的紹興香爐蜂紹興市的陰山越王陵位於紹興市西南12公裏處。紹興於風館位於陜西省南豐縣,浙江紹興新昌十裏遷西,新昌縣城西5公裏處。紹興浮山風景區位於紹興市西南部。紹興邙山風景區位於紹興市東北部。紹興蘭亭風景區位於紹興市西南部。紹興塔山風景區位於紹興市西南部。紹興纖夫路位於紹興縣柯橋鎮和湖塘鎮交界處的紹興百丈瀑布。浙江省紹興市,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王源鄉。
如何體現歷史街區的布局特色紹興是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根據紹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八字橋、魯迅路、月子城、西小河、稽山、石門、新河巷等7個歷史街區被劃定為重點保護對象。月子城歷史街區的蒼橋之街和稷山歷史街區的書生故裏是最先進行修繕保護的代表性歷史街區。
倉橋直街歷史街區屬於月子城歷史文化保護區的範圍。該區域位於古越城原址,有紹興著名的浮山、環山河、越王臺。
圍繞“山、水、梯田”三大核心景觀,分布著幾條傳統規模的小巷和幾片保護基本完整的傳統民居。壹些頗具文化底蘊的歷史遺跡點綴其中,共同形成了這個街區悠遠古樸的景觀特色。
倉橋直街歷史街區是具有古越城市風貌、傳統城市人居文化內涵,兼具居住、商業和旅遊功能的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地塊中線,北起勝利路,南至魯迅西路,全長1.5公裏。從北到南,倉橋、朱寶橋、浮橋、石門橋、九五橋等。水鄉傳統民居是紹興“有河無街”的典型模式。民居大多建於清末民初,布局較為完整統壹,包括4 3個平臺,體現了這壹地區的建築特色和歷史風貌。與民居分隔的東西兩側,有倉橋直街、龍山後街、宣化廣場、左毅廣場等傳統街巷,寬度從2米到3米不等,用青石板鋪成。
倉橋直街歷史街區占地6。4公頃,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858戶。
書生故裏歷史街區位於紹興市區北部,稷山南麓,西至蔡元培故居,至解放北路,東至中興路,南至蕭山街。該街區以與聖人王羲之有關的朱傑廟、範橋和菲比巷而聞名。從宋代到明清再到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民居數量眾多,蘊含著大量珍貴的歷史遺跡和歷史典故。
書生故裏歷史街區內的主要道路有蕭山街、稷山街、西街,橋梁有範橋、譚華橋、斜橋、宋梅橋、湘橋。建築布局為錢潔後河,有廊有墩,體現了人們對水的依賴。個別街巷如筆,體現了紹興窄巷子的特色。已修繕保護的書生故裏歷史街區為1。
小區占地面積52398平方米,建築面積44097.5平方米,4 5 3戶。二、歷史街區存在的主要問題倉橋誌傑和書生故裏是兩個提前進行修繕保護的歷史街區。在此之前,這兩個街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部分建築質量差,居民居住環境差,住宅和建築密度過高。
解放後,街區裏的排屋和四合院成為公有,歸房管所所有。大量外來居民遷入,常住人口激增。房管所缺乏必要的維修資金;老房子年久失修,居民為了爭取使用面積,將原有建築分割重建;並且在天井裏搭建了臨時房屋,嚴重破壞了建築原有的格局和風格;由於缺乏對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街區的保護意識,新建建築的色彩和體量與歷史街區的風貌不協調。
(2)公共設施嚴重不足,缺乏系統完善的下水管道。現有的下水道很多都是居民自己修建的,排水系統基本都是利用天井內部的自然滲流,往往造成供水不足,排水不暢;廚衛設施嚴重不足,大部分人還是用煤爐,刷馬桶,在天井裏洗漱做飯。
(3)臺門大院衛生條件差。公共設施的嚴重不足,使得臺門大院內部衛生條件差,陰暗潮濕;人口密度高使得住戶通風采光差;住在河邊的居民亂倒汙水垃圾,街上水泥桿很多,電線亂拉亂接。沿街店面色彩混亂,招牌廣告平庸,破壞了原有的傳統街景。
紹興有哪些重要的文物古跡?紹興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於霞與諸侯結盟的勝地,也是古代越國的都城。
這裏山清水秀,文化燦爛,人傑地靈,寶藏燦爛,素有“山清水秀之鄉”、“歷史文物之鄉”、“人傑地靈之地”的美譽。它是壹座有著4000多年文化積澱和近2500年建城史的文明古城,被譽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紹興以其文物古跡、傳統街道、民俗文化、濃郁的古都氣息,於1982成為國務院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
人才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名人輩出,構成了紹興文化聚集的特色。在79,065,438+0平方公裏的面積內,有3,600多處文物古跡,至今仍保存著春秋、戰國、兩漢、晉、五代、唐、宋、元、明、清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
其中,歷年被各級* *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92處,其中國家級4處(纖夫路、魯迅故居、秋瑾故居、大禹墓),省級46處,市(縣)級142處。此外,當地收藏的文物也不容小覷,僅35000多件文物中的壹級品就達65000件。2.這些文物的現狀如何?在我國現有的103座歷史文化名城中,由於沒有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壹些歷史文化名城也遭到了人為的破壞。
總的來說,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面臨著九大矛盾。第壹個矛盾是名城保護和城市發展的矛盾。
由於歷史文化價值與城市發展價值的認知偏差,拆古城建新城的案例屢屢出現。第二個矛盾是古城的道路結構與當代交通需求的矛盾。
歷史文化名城的道路壹般都很窄很短,而當代的交通要求快速暢通。壹些古城為了拓寬道路,破壞了古城的格局。
第三個矛盾是古民居的落後與現代生活需求的矛盾。歷史文化名城的住房設施不能滿足當代人對舒適生活的追求。壹些歷史文化名城為了改善市民的居住條件,將“舊城改造”作為政績,古城格局將被破壞。
第四個矛盾是名城保護的財政保障和城市管理發展的資金之間的矛盾。現有的“文物保護基金”只能用於已發現文物的搶救性保護,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所需的大量資金缺乏財政保障,財政資金往往支持看得見的“實惠”的城市管理和開發項目。
第五個矛盾是名城文物合理利用過程中的文化和商業矛盾。為了發展旅遊業,壹些歷史文化名城被過度開發、過度利用。
第六個矛盾是老城區和新城區的政策不平等。為了保護古城,壹些歷史文化名城在老城區之外開辟了新城區。
但在政策制定和管理權力上,傾向於向新城傾斜。第七個矛盾是古城保護的整體性和點、線、面保護的矛盾。
許多歷史文化名城往往以“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為重點,而缺乏對歷史文化名城整體保護的有效措施,使得古城文物成為現代城市中的“孤島”。第八個矛盾,破壞和恢復的矛盾。
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過程中,許多歷史文化名城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隨著有識之士的呼籲和法制化進程的加快,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修復開始被納入* * *的工作日程。
但與前幾年破壞的速度和力度相比,保護和修復顯然難以匹配。第九個矛盾是管理體制的矛盾。
在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合理利用過程中,存在著管理的多樣性和阻力。與名勝古跡保護和利用相關的部門有建設、文物、旅遊、園林、文化、城管、工商管理等。有的以保護為主,有的以利用為主。制度不兼容導致的政策對立也很常見。歷史文化名城的這些矛盾,關鍵是缺乏正確的政績觀。
從1982開始,中國有103座城市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加速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過程中,壹些歷史文化名城的決策者將“舊城改造”作為壹項政績。在急功近利思想的驅使下,歷史文化名城遭受了他們所認為的破壞。
在“古城長高了”的慶祝中,高樓取代了傳統街區,現代建築取代了古宅。原本是壹整片森林的歷史名城,被砍得只剩下屈指可數的文物古跡,文物成為現代城市中的“孤島”。更有甚者,壹些領導視黃忠為土鍋,在歷史文化名城拆真古董,建假古董,歷史脈絡被他們屏蔽。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這壹原則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人類進入21世紀後,文化已經成為城市的靈魂。中國社會經濟越發達,中國七千年的文化內涵就越深刻。
城市建設必須兼顧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改善人民生活條件不能以破壞歷史遺跡為代價。歷史文化名城是傳承中華文明的載體。保護好這個載體,就是壹個歷史文化名城最好的成績。
就紹興而言,這座古城孕育的豐厚文化是當代紹興最大的特色和財富,也是紹興發展的動力源泉和重要支撐。越是現代化的城市,越是依賴文化的支撐。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就是保護發展力,促進可持續發展。紹興在處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上,做到了“六個堅持”:堅持科學規劃,制定紹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在規劃指導下,開展古城格局保護、河湖整治、文物古跡和歷史街區修復等各項工作,使古城保護走上健康、規範、有效的軌道;堅持保護,投資4億元,投資8個國家級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