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孽傳乙醜年夏至 吾欲提筆,意為訴壹己之悲憤,林之大,鳥之多,未見壹禽壹獸與汝之賤。
光陰猶良藥不能及也,知此事起,吾軀顫而不受己控。爾即狼心狗肺之物,吾若飼壹犬定在汝之上。
汝至跟隨鄙身後,未虧欠,日久善待之,憤也!怨己目患其疾,孽畜之事,皆由汝喪盡。 經此事,明其智,汝故花言,現明知,皆為犬吠。
吾壹弱女子欲扇爾顏,當還汝之孽,汝既攜爪擋之。可笑豎子何有顏面存也。
怨吾充耳不聞故人之勸,當自作孽。 銘記於心,世間皆因果。
操盡惡事,必有天收。汝意以明,何不喪其極,斷其良,盡其惡。
如狗頭鼠尾,世人定當言語。身無遠誌,只知欺婦!可憐鼠輩,非人哉! 吾意禦其母。
荀子 勸學 (全文)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
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印>?由?且煲玻?萍儆諼鏌病?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
施薪若壹,火就燥也,平地若壹,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 酰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
詩曰:「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壹兮。
其儀壹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壹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
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兮,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
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壹可以為法則。
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壹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
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誌,順詩書而已耳。
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
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
有爭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
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 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瞽。
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謂也。 百發失壹,不足謂善射;千裏蹞步不至,不足謂善禦;倫類不通,仁義不壹,不足謂善學。
2. 經典古文名句249條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湛奧》)2.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蔔居》)10.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1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對楚王問》)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1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14.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15.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16.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戰國策·趙策))18.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國策·楚策》)19.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謀攻》)20.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六十四章))2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2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2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2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2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3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3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述而》)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33.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3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3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36.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3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39.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子·權修》)4O.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誰北則為枳。(《晏子春秋》)41.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孟子·盡心上))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4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醜))4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醜))46.生於優患,死於安樂。(《孟子·告於下》)4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48.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4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5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茍子·勸學))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與之俱黑。
(《茍子·勸學》)52.千裏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喻老》)5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呂氏春秋·盡數))54.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55.壹張壹弛,文武之道。
(《禮記·雜記下》)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57.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58.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5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間訓》)60.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史記·太史公自序》)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列傳》)62.智者千慮,必有壹失;愚者千慮,必有壹得。(《史記淮陰侯列傳》)63.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史記》)64.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記》)6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史記·項羽本記》)66.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項羽本記》)67.不鳴則已,壹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國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報任安書》)69.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班固《漢書》)70.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家則無徒。(班固《漢書·東方朔傳》)7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72.行百裏者,半於九十。
(漢(逸詩句風雅逸篇四》)7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範曄(後漢書·馮異傳))7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範曄(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75.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黃瓊傳))7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範曄《後漢書·班超傳))77.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雕 。(範曄《後漢書》)78.老驥伏櫪 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小已。
(曹操《龜雖壽》)79.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80.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誡子書》)8。
3. 求有中國古典韻味的文章壹個朋友的壹篇古文
煮鶴公吾友:
久無音訊,無恙,頗念。前日自公弟子處得公之QQ,余喜甚,是夜無眠。
形慚不敢相見,惴惴於心,欲擬壹驚艷之名,奈何才德不濟,未能成也。遂仿先生之桂冠而為壹毛氈曰“焚琴父”,思之者三,“焚琴子”可也,遂不為彼不謙不敬之名。嘻!“子”亦尊名也。
聞公弟子言,良吉五壹,公以成婚,余謹上遲來之賀。奈何囊中無孔方之助,遂不能成禮也。知公不以此為意,余愧而謝。他日重逢,余為東道,備薄酒,與君同醉,公意然否?
三年,余無建樹,公可有成?傳言公之眾弟子皆登龍門。余以公為傲。然木非梧桐,稍棲已有不可,怎堪以之為戀?男兒誌存高遠,當以四海為家。展不世之才,遂平生之誌。
余亦知,天下之事,唯孝難全。遊子浪跡天涯,慈母淚垂桑梓。千裏回望,千裏沾巾。理固如此,度公之名,自有兩全之側,余不再言。
思前日與君對弈,起手詩易,筆落春秋。興之所至,假酒抒狂。倚天拔劍,東海捉鱉。壹碟豆,三盞酒,公已陶然。酒極而乏,邀周公同塌,抵足亂語至天明。
微酒,不敢同君寢。工鼾太甚,余難入眠。思君難見,每有提及,人或言斷袖之癖,笑耳。
頗念。
公之舊疾今愈否?酒宴傷身,望勿多為。飲食有序,就寢應時,勿因他事而常廢忘之。千般感受,下筆無言,至於此而已。
戲孔子壹個
#ment
戲姜太公壹個
#ment
就先寫這幾個吧,朋友要是喜歡,自然還可以在那裏找。若不喜歡,再多的鏈接也是白扯
4. 初中文言文精選桃花源記 東晉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壹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qiān)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壹壹為(wéi)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三峽 北魏 酈道元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陋室銘〈劉禹錫?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馬說〈韓愈?唐〉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
馬之千裏者,壹食或盡粟壹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
是馬也,雖有千裏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兩小兒辯日〈列子〉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壹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壹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壹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壹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狼壹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
壹狼得骨止,壹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壹狼徑,其壹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壹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詠雪〈劉義慶?南〉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陳太丘與友期〈劉義慶〉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
元方入門,不顧。智子疑鄰〈韓非?戰國〉宋有富人,天雨墻壞。
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
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塞翁失馬〈劉安?西漢〉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敵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壹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傷仲永〈王安石?北宋〉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壹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
5. 求兩篇文言文遊記老師要我們多看文言文遊記但我找不到b 愛問知《遊釣臺記》 清?鄭日奎 釣臺在浙東,漢嚴先生隱處也。
先生風節,輝映千古,予夙慕之。因憶富春、桐江諸山水,得藉先生以傳。
心奇甚,思得壹遊為快。顧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遊也。
然以為遊,則亦遊矣。舟發自常山,由衢低嚴,凡三百余裏,山水皆有可觀。
第目之所及,未暇問名,頷之而已。惟誡舟子以過七裏灘必予告。
越日,舟行萬山中,忽睹雲陸雙峰,嶄然秀峙,覺有異,急呼舟子曰:“若非釣臺耶?”曰:“然矣。”舟稍近,迫視之。
所雲兩臺,實兩峰也;臺稱之者,後人為之也。臺東西躊,相距可數百步。
石鐵色,陡起江幹,數百仞不肯止。 巉巖傲睨、如高士並立,風致岸然。
崖際草木,亦作嚴冷狀。樹多松,疏疏羅植,偃仰離奇各有態。
倒影水中,又有如遊龍百余,水流波動,勢欲飛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意當日垂綸,應在是地,固無登峰求魚之理也。故曰:“峰也而臺稱之者,後人為之也。”
山既奇秀,境復幽蒨。 欲艤舟以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強。
因致禮焉,遂行。於是足不及遊,而目遊之。
俯仰間,清風徐來,無名之香,四山颶至,則鼻遊之。舟子謂灘水佳甚,試之良然,蓋是即陸羽所品十九泉也,則舌遊之。
頃之,帆行峰轉,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細繹其峰巒起止、徑路出沒之態,倘恍間,如舍舟登陸,如披草尋磴,如振衣最高處,下瞰群山趨列,或秀靜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雲臺諸將相,非不傑然卓立,覺視先生,悉在下風,蓋神遊之矣。
思微倦,隱幾臥,而空蒙滴瀝之狀,竟與魂魄往來,於是乎並以夢遊,覺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勞以酒,細詢之曰:“若嘗登釣臺乎?山之中景若何?其上更有異否?四際雲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悉之,於是並以耳遊。
噫噫,快矣哉,是遊乎! 客或笑謂:“鄭子足未出舟中壹步,遊於何有?”“嗟乎,客不聞乎?昔宗少文臥遊五嶽,孫興公遙賦天臺,皆未嘗身歷其地。 余今所得,較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為遊,則亦遊矣。”
客曰:“微子言,不及此。”雖然,少文之畫,興公之文,盍處壹焉以謝山靈!余竊愧未之逮也,遂為之記。
遊三遊洞記 清?劉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陸行二十裏,瀕大江之左,所謂下牢之關也。 路狹不可行,舍輿登舟。
舟行裏許,聞水聲湯湯,出於兩崖之間。復舍舟登陸,循仄徑曲以上。
窮山之巔,則又自上縋危滑以下。其下地漸平,有大石覆壓當道,乃傴俯徑石腹以出。
出則豁然平曠,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廣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為三門,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廚,左室如別館。其中壹石,乳而下垂,扣之,其聲如鐘。
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雜以土,撞之則逢逢然鼓音。
背有石如床,可坐。予與二三子浩歌其間,其聲轟然,如鐘磬助之響者。
下視深溪水聲涔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尋其下有徑薪采者行歌縷縷不絕焉。 昔白樂天自江州司馬徙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適自通州將北還,樂天攜其弟知退,與微之會於夷陵,飲酒歡甚,留連不忍別去,因***遊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
其後,歐陽永叔及黃魯直二公皆以擯斥,相繼而履其地,或為詩文以紀之。予自顧而嘻,誰擯斥予乎?誰使予之流離至於此乎?偕予而來者,學使陳公之子曰伯思、仲思,而陳公以守其官未能至。
然則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樂天、微之輩,世俗之所謂偉人,能赫然取名位於壹時,故凡其足跡所經,皆有以傳於後世,而地得因人以顯。雖然,山川之勝,使其生於通都大邑,則好遊者踵相接也。
顧乃置之於荒遐僻陋之區,美好不外見,而人亦無以親炙其光。 嗚呼!此豈壹人之不幸也哉!”。
6. 文言文經典名句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原文: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船載石頭石重船輕輕載重
尺量地面地長尺短短量長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此木是柴山山出
因火生煙夕夕多
日上山,月上山,山上日月明;
青海湖,水海湖,湖海青水清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多壹度春秋
千年老樹為衣架
萬裏長江作浴盆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當絲,哪個能彈?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13 稻草捆秧父抱子
竹籃提筍母懷兒
14 松下圍棋,松子忽隨棋子落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逆臣
20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