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美團站在餐飲行業對立面了嗎?

美團站在餐飲行業對立面了嗎?

上周五,美團股價午後突然跳水,當天收跌14.86%,令人大跌眼鏡。這壹跌幅已超過眾多互聯網巨頭遭遇“噩耗”時的表現。

前年11月4日,受螞蟻金服暫停IPO公告影響,阿裏巴巴股價下跌8.13%。去年7月2日,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滴滴股價收跌5.30%。

相比之下,美團股價不僅跌幅令人匪夷所思,跌的緣由也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它股價大跌,竟然是因為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四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幹政策》(以下簡稱《政策》)。

《政策》對包括餐飲、零售業、 旅遊 業、服務業等在內的多個行業,推出包括財稅政策、就業扶持、房租減免、金融支持等多項紓困扶持措施。自疫情以來,餐廳、飯館、旅行社等肉眼可見的受損,此時,多部門聯合出臺政策,無疑是給行業復蘇註入壹針強心劑。

按道理來說,美團服務於餐飲行業,當餐飲行業越來越好,美團理應更好。為何其股價反而因餐飲行業重大利好消息大跌,為何行業好消息成了美團的壞消息?難道美團已經站在了餐飲行業的對立面?

“禍起”傭金

仔細分析,可以發現,《政策》中有壹條直指美團“命門”——“引導外賣等互聯網平臺企業進壹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降低相關餐飲企業經營成本。引導互聯網平臺企業對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級行政區域內的餐飲企業,給予階段性商戶服務費優惠。”

看到這裏壹下就明白了,原來資本市場是擔心,降低商家服務費,會影響美團未來的長期營收。那麽,為何商家服務費,對美團這麽重要。

因為這部分收入占了美團的半壁江山。2021年第三季度美團營收488.29億元人民幣,其中餐飲外賣收入為264.85億。另外,美團第三季度傭金收入總額為231.28億元,其中餐飲外賣傭金收入為182.51億元。也就是說,外賣占美團營收的54%,傭金收入占外賣的69%,外賣傭金占美團整體傭金收入的79%。

作為平臺,美團壹頭連接海量消費者,壹頭連接海量餐館、酒店、KTV、按摩店等線下商家。依靠給商家帶來流量和訂單,美團向商家收取費用,主要有兩類,壹類在美團外賣、大眾點評的品牌曝光、優惠活動,類似淘寶“直通車”,另壹類是交易傭金,餐館每在美團外賣出售壹筆訂單,就要給美團交壹份“份子錢”。

《政策》出臺前,關於美團傭金高、抽成高的爭議就不曾中斷。2020年4月,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發布致美團的交涉函,稱美團平臺“新開餐飲商戶的傭金最高達26%,已大大超過廣大餐飲商家忍受的臨界。”當年,雲南、重慶、山東等省市餐飲協會也紛紛呼籲美團降低傭金。

2021年3月,全國工商聯提交了《關於加強餐飲外賣平臺反壟斷監管協調降低傭金的提案》。提案指出,外賣平臺抽傭在10%至15%區間是餐飲企業可以接受的,但實際抽傭往往高於這個比例。

群情激憤之下,2021 年 5 月,美團不得不調整抽傭費率:從原先固定的17%-22%的費率變為根據點餐時段、配送距離、餐單價等收取不固定傭金。但商家的處境似乎並沒有太大改觀。

2021年9月,齊魯晚報的壹篇報道中,加入美團的早餐店老板姜先生表示,“我們才加入的外賣,沒想到壹單抽成大約在22%左右。”另壹家米粉店老板龐先生表示,“平臺(美團)抽成為23%,比如這壹單顧客實際支付21.7元,我實際收入只有11.06元,比例幾乎是對半。”龐先生每天還需要支付16-40元多不等的推廣費。

當行業普遍向好時,高比例的傭金或許可以接受。但這兩年,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進入寒冬,大品牌如海底撈、西貝等都不好過,更不說用街邊小餐館,閉店、關門歇業的比比皆是。今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2月,全國餐飲收入4841億元,同比下降2.2%,2021全年,全國餐飲收入較2020年、2019年分別增加7368億元、174億元,恢復至2019年水平。

餐飲行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美團卻壹路高漲,增長的似乎很輕松:2020年營收1148億元,餐飲外賣收入增長21%,至663億元。到了2021年,僅前三季度,美團營收就超過1295億,餐飲外賣收入超過700億,兩個數字均超過2020年全年,且是2019年全年的1.33倍、1.28倍。

在高傭金被詬病的局勢下,美團越好,越能凸顯行業困境,越會招來非議。

美團之困

此次股價大跌,透露出美團正在陷入的兩個困境。

壹個是口碑困境,規模越大、口碑越差。

這壹點,美團有跟滴滴有點像。占據出行市場絕對份額優勢的滴滴,並沒有隨著“王者”地位的到來而過上安穩日子。壹方面,司機嫌滴滴抽成高,打車經常能聽到司機對滴滴的吐槽;另壹方面,乘客也吐槽滴滴叫車難、叫車貴,還有大數據殺熟。在滴滴自己構建的雙邊市場中,它有點“裏外不是人”。在這種情況下,滴滴也曾多次被相關部門約談,要求其加強司機和乘客權益保障。

美團在行業的規模與地位,與滴滴類似,其面臨的壓力比滴滴更大。除了商戶反映的高抽成,還面臨外賣員的控訴。前述齊魯晚報的報道中,壹位美團騎手就表示,“無論平臺抽成多少,店家的包裝費多少,惡劣天氣較貴的配送費等,都與我們的工資無關,無論什麽情況我每送壹單都是5塊錢。”

更嚴重的是,近1000萬美團簽約騎手(美團財報顯示,2020年,獲得收入的騎手超470萬人)的社保問題短期內還難以有效解決。壹邊向商家收取高抽成,壹邊又不願為外賣員提供更多保障,這樣的美團配送速度再快,也攔不住其口碑下滑。

另壹個是商業模式困境。

2021年Q3,餐飲外賣占據美團營收的54.2%,而傭金收入也占營收的47.4%。作為平臺型企業,向入駐商戶收取傭金,甚至作為其重要收入來源均無可厚非,但問題就在於美團的比例太高,盈利結構單壹,很容易“風吹草動”,也很容易站到行業對立面。

對於所有平臺型企業來說,都面臨如何處理與商戶關系的問題。強如阿裏,也在2011年,因商戶保證金等費用提高,引發淘寶“十月圍城”。但隨後,阿裏比較好的解決了這壹問題。2020財年(截至到2020年3月末),阿裏巴巴中國零售3327.5億營收中,商戶傭金收入高達711億,占比達到21.4%,但並未聽說商戶對阿裏平臺的廣泛抱怨。

這壹點,也許值得美團學習。在傭金之外,阿裏從商戶處獲取的更大收入來源是營銷服務,從品牌曝光到新品推廣,都能從服務商戶營銷中獲取收益。如今,美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簡單粗暴地“薅羊毛”壹樣的抽成,未來,美團應借鑒阿裏、京東等電商平臺服務商戶的模式,從更大的營銷視角出發,實現營收多元化。當然,美團服務的本地生活服務商家跟電商服務的全國性品牌還不壹樣,要做到這壹點還很有難度。

另壹方面,壹DU 財經 在此前《美團何時上岸?》壹文中,分析了美團商業模式的尷尬。在傳統的本地生活領域,面臨新玩家抖音的降維打擊,其依托接受門檻更低、達人演繹效果更佳、商業信息更易轉化的視頻形式,快速卷入本地生活商家。在面向未來的超前布局中,美團投資了半導體、芯片、自動駕駛、智能 汽車 等出行業務,三五年內還見不到效果,王興自己也說“不是幾個季度,也不是壹年或者兩年,而是至少五年、十年或者更長久。”

在電商等新興業務領域,美團被寄予厚望,但從目前形勢看,其也難以對阿裏、京東、拼多多產生實質性威脅。

結束語:

多部委聯合出臺文件,直接點出“引導外賣等互聯網平臺企業進壹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降低相關餐飲企業經營成本。”已經表明,互聯網外賣平臺對商戶經營產生重要且普遍的影響。

擺在美團面前的,緊急且重要的並不是布局什麽新業務,實現多大增長,而是要真正腳踏實地的解決好商戶、外賣員關心的問題,這是決定其能走多遠的前提。

  • 上一篇:瑪雅的十三個水晶骷髏
  • 下一篇:藏品翻譯分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