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到歷史上偉大的畫家時,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作品。比如說到達芬奇,首先想到的就是《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說起貝拉斯克斯,有教皇伊諾森西奧十世;說到德拉克洛瓦,人民有自由領導權。有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畢加索的《阿維尼翁的少女》,格爾尼卡等等。中國的作品,如唐代的《花娘子圖》、北宋範寬的《西遊記》、郭的《早春圖》、南宋梁楷的《潑墨仙子》、清初石濤的《尋奇稿》等,都因為這些不朽傑作的存在和代代傳承,而使人們記住了其創作者的光輝名字。
所以,只有名著的出現,才會確立作者作為“名家”的名聲。換句話說,只有偉大的作品才能造就偉大的藝術家。
什麽樣的畫可以稱之為名畫?我認為,作品首先要體現藝術創造力,即畫家創新的個人風格和創新的表現手法;其次,藝術的時代性,作品必須反映時代的精神面貌、思想觀念或情感訴求;最後,名畫名作的形成必須有廣泛的社會流傳和認知基礎。不朽的畫作,其影響力可以跨越信仰、種族、時空;其表達的內涵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歷代名作雖然誕生的時代不同,但也能得到不同時代的人* * *歌。
我們應該承認,壹些現代中國畫長期缺乏自己的創造力,是因為其創作者缺乏發自內心的“創新、變革、多元、包容”的現代藝術理念。在學習西方藝術方面,無論是古典還是現代,都只是停留在壹個程式化的表面模仿階段。藝術的現代精神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時代精神的體現。雖然可能會消解傳統藝術的既定形式,但在藝術創作的今天,壹旦缺乏現代精神,名作的誕生是必然的。在中國現代美術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許多不成熟的作品,但往往被誤認為是“傑作”,現在看來是不恰當的。比如徐悲鴻的重要油畫代表作《田橫五百士》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作品采用了歐洲寫實繪畫技法。雖然場面宏大,但人物的群體形象在創作過程中都是由單體拼湊而成,因此作品缺乏整體的節奏感和內部關系的呼應,主要人物比例失調,馬腳細節笨拙。這些問題暴露了作者造型基礎和表現力的薄弱。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徐悲鴻的另壹幅油畫代表作《給我感覺後》。無論是色彩語言的表達,還是空間造型的組織,都屬於西方寫實繪畫的初級階段,沒有創造性,更談不上發展。所以這類作品雖然是畫家自己的傑作,但不可能成為真正有藝術價值、高質量的傑作。
自元代以來在中國盛行的傳統文人畫,其中許多是文人的即興創作或水墨畫。文人筆下的梅、蘭、竹、菊、山、隱逸等題材,不再是自然景物的簡單再現,而是壹個君子形象的體現,或孤傲,或飄逸,或高潔正直,或淡泊名利。文人寫自己的感受,通過描繪景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但由於幾百年來主題不變,梅、蘭、竹、菊等。,本來就有人文精神內涵,只留下了筆墨技巧的“梅、蘭、竹、菊”,畫技在畫面中反復撥弄,缺乏時代感和創造性。現當代很多畫家,如齊白石、黃、魯等,流傳過很多作品,有很強的個人表現風格。但這種象征性的筆墨構成在他們的繪畫中不斷被復制或移位、拼接,所以主題是壹樣的,內容是壹樣的,技法是壹樣的,思想也是壹樣的。在人們的心目中,似乎有蝦、蟹、樹、石等不同的筆墨特征的表達方式,但壹直沒有落實。
近年來,國內藝術品交易中出現了壹個奇怪的現象,即價格不是由作品本身的藝術質量和水平決定的,而是由作者的官職或社會聲譽決定的。官位越大(比如有的美協主席、副主席,畫院院長、副院長),名氣越大,畫價越高,卻出不出高質量的藝術品,更談不上名作。還有壹些所謂的“某某王”,以畫馬、驢、牡丹而出名。作品本身沒有創意,形式上抄襲,技法上照搬,還被稱為“名家”。還有壹些社會上與書畫無關的所謂“名家”的遊戲或娛樂作品,實際上被稱為“名家作品”,誤導了群眾的藝術欣賞。
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真正的傑作屈指可數。如李可染以放牛為題材的人物和作品,藝術表現平平,沒有大的發展。而他的山水作品《漓江》、《井岡山》,在我看來,是傑作;還有石魯的《戰陜北》。這些作品脫離了傳統的筆墨公式,或在山水中加入和強調現代的光色效果,或采用前所未有的題材,創新了中國水墨畫的表現形式,因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當代中國畫領域,我認為吳冠中的水墨名作《覺醒》、《高粱》也是名作。雖然很多人對他的藝術有爭議,雖然他的作品並不壹壹優秀,但他的作品不受條條框框或現有風格的限制,能表現真實,既保持了中國傳統的人文主義詩歌,又闡釋了當代人的情懷和精神面貌,敢於創作,符合時代藝術發展的需要。因此,吳冠中及其作品將在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並影響後學者。
壹個畫家除非創作出真正優秀的作品,否則不可能成為著名的藝術家。現在很多所謂的“名家”能忽悠人壹時,卻經不起歷史的檢驗。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鑒賞水平的提高,真正的名作會越來越耀眼,而壹些偽名家、偽名作肯定會退出歷史舞臺,保持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