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美猴王世家藝術館的導遊詞

美猴王世家藝術館的導遊詞

美猴王世家藝術館是淮安市淮安區人民政府與上海六小齡童文化實業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著名演員六小齡童因主演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而名揚中外。六小齡童家族幾代因擅長演猴戲而被人們尊稱為猴王世家。猴王家族以弘揚西遊記文化、光大美猴王精神為己任,對吳承恩充滿感激之情,認為沒有吳承恩就沒有猴王世家,所以他們把幾代人收藏的大量藝術品捐贈給吳承恩故居建立了這座美猴王世家藝術館,作為對吳承恩的紀念。

請看這塊匾牌,它是由當代中國最著名的書法家啟功先生親筆題寫的。八個大字蒼勁俊秀,啟功先生和六小齡童是忘年好友,寫匾時已生命垂危,寫好後壹個多月就去世了,所以此匾堪稱啟功先生絕筆之作。

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占地135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800平方米,為仿明代風格建築,外觀風貌與吳承恩故居相協調,***有五棟館廳建築,分別是世家館、珍藏館、猴戲館、同春舞臺和美猴王專賣部。首先請看,我們面前這塊神奇的石雕“三王石”。據有關專家考證,此石雕系元代之物,原為新疆與甘肅接壤處某道觀的鎮觀之寶。明朝初期,該觀遭雷擊起火,整個道觀被燒為壹片瓦爍,唯獨此石安然無恙,後長期流落民間。八十年代末,六小齡童先生在西北拍攝《西遊記》時,聽當地人說起此事,經多方尋訪,後以重金購得。“三王”石雕將獸中之王“虎”、人間之王“龍”、精靈之王“猴”刻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虎”王仰視“龍”王,仿佛在說:妳有何德何能坐享人間富貴?“龍”王俯視“虎”王,似乎在說:此乃命中註定,妳應腳踏實地,不得有非份之想。並且用壹只龍爪緊緊地按住虎腿。而猴王卻悠閑自得,看著龍虎相鬥仿佛在說:妳們鬥吧,我先填飽肚子要緊了。看,他手上還拿著壹個桃子。從整個石雕的創意來看,最奇特之處是猴子高居龍身之上。封建社會,“龍”是帝王的象征,是至高無上的,而兩只猴子居然居其上,這在封建官吏及壹般士大夫的眼裏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亂的表現。石雕之所以能夠出現在西北並保存下來,也許是那裏地處偏僻,山高皇帝遠吧。建議各位和三王石合個影,“龍”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征,“虎”是威嚴與力量的象征,“猴”是活潑與智慧的象征。與它合影後,妳會集財富、力量與智慧於壹身。

下面,我們進入世家館參觀。

[世家館]

父藝子承,衣缽相傳。漫長的歷史造就了不少傳承久遠的藝術家族,這樣的家族往往被人們稱為“世家”。六小齡童的本名叫章金萊,請看這張照片。他的祖先是蒙古族人,在元朝時從大漠黃沙的塞北來到了山清水秀的江南,定居於紹興。請看,這裏有壹尊成吉思汗的銅像,寄托了六小齡童對先祖的追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把所有留在南方的蒙古人貶為“墮民”,不準進入上流社會,他們謀生的手段主要是從事在當時被人們瞧不起的所謂下九流行當,如演戲,所以六小齡童的祖先便以演戲為生了,後來隨著時間推移,居住在江南的蒙古人大都已被漢化,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六小齡童根本就沒有壹點蒙古人的特征。六小齡童於1959年4月12日出生於上海,現就職於中央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國家壹級演員。他六歲開始練藝學武,高中畢業後,考入浙江省昆劇團藝校,專攻武生,曾主演昆劇《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美猴王大鬧龍宮》等,頗受觀眾好評。這兩張照片分別是他童年和少年時期的照片。長期的演藝生涯使得章氏家族在演戲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到了六小齡童曾祖父章延椿時代,他演猴戲已有了壹定的名氣,人稱“活猴章”。而真正把猴戲發揚光大的是六小齡童的祖父章益生,請看這張照片。壹開始章益生並不是壹個專業演員,只是在農閑或逢年過節的時候參加演社戲,演得最多的就是猴子,以至到後來他有了“賽活猴”的名號,成為地方上的壹個名角。章益生非常聰明,他從自娛自樂為主的社戲中看到了商機,把大城市的服裝、道具等販到當地小城鎮,做起了戲劇用品生意,漸漸積累了壹定資金後便在上海開設了壹家老閘大戲院,並且把帶去的紹戲班社擴展成了同春舞臺。

章益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名叫章宗信,他是六小齡童的伯父,藝名“七齡童”,這張照片就是七齡童章宗信。次子叫章宗義,藝名“六齡童”,就是六小齡童的父親。七齡童以擅長演豬八戒而聞名,同時他多才多藝,常常集編劇、導演、主演為壹身。解放前他還是上海同春舞臺的老板。七齡童章宗信兩個兒子藝名分別叫“七小齡童”和“小七齡童”,分別在浙江紹劇團演孫悟空和豬八戒(請看這張照片)。

在“猴王世家”中有壹位人物不能不知曉。請看這張照片,他就是六齡童的次子、六小齡童的二哥小六齡童,本名章金星,生於1950年,他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長大,三歲登臺演出,盡管沒有上過學,卻能無師自通地理解劇情,應該說是戲曲演藝界的天才,深受六齡童器重,並把他作為衣缽傳人,親自給他取名“小六齡童”。他表演的小猴子十分活潑可愛,毛主席、周總理都看過他的演出,可惜在他剛剛開始步入演藝生涯黃金期的17歲那年,不幸因白血病去世。關於他的早逝,壹直流傳著壹種說法。1961年10月10日,六齡童攜浙江紹劇團在中南海懷仁堂演《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毛澤東、劉少奇、鄧小平及許多中央領導人觀看了演出。毛主席從頭看到尾,並準備上臺接見演員,後因有事提前走了。在這次演出中章金星成功地扮演了傳令猴,當他看到主席離座後就從臺上跳到臺下,坐在毛主席的座位上,並撿起了毛主席吸過的三個煙頭做紀念。後來壹個算命先生說,“龍椅”還沒有涼就上去坐是要犯沖的。這些說法當然是壹種迷信,只是人們追思小六齡童,惋惜他的才華,作為壹種安慰罷了。

六小齡童經常講他對淮安有特別的感情,壹是因為淮安是吳承恩的故鄉,二是因為周總理。六小齡童祖籍紹興,周總理祖籍也是紹興,更重要的是六小齡童的父親和二哥都曾受到總理的親切接見,這張珍貴的照片就是1957年總理看完小六齡童演出後高興地抱起了這位“小老鄉”,時隔近半個世紀後,六小齡童在壹部電視劇中飾演周總理,大家看這張劇照,化妝後的六小齡童是不是很像周總理?

請看這尊銅像。這就是我國著名猴戲表演藝術家,紹劇宗師六齡童先生。六齡童本名章宗義,因六歲登臺而得此藝名。六齡童在紹劇舞臺上非常成功的塑造了孫悟空的藝術形象,被戲劇界尊稱為“南猴王”。他以經典之作《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而蜚聲海內外。該劇於20世紀60年代初被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搬上銀幕,當時觀看這部電影形成了萬人空巷的局面,電影拷貝發行到世界72個國家。毛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專門觀看六齡童的演出,於1961年11月17日寫下這首著名的七律,請看,就是這塊屏風上的內容:“壹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裏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在這首詩中,毛主席借“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表達了對當時復雜的國際形勢的感慨。

六齡童先生現在已經八十三歲高齡,在上海安度晚年,他目前最大的願望是籌拍壹部吳承恩的電視劇,並和六小齡童壹起分別扮演吳承恩父親和吳承恩。

請看這對青花瓷瓶。這是六齡童80壽辰時,江西景德鎮陶瓷藝術公司為六齡童特制的生日賀禮。瓷瓶高1米8,周邊印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孫悟空大鬧天宮”戲劇圖案。

這尊銅像是由福建壹位雕塑藝術家於十多年前根據《西遊記》中六小齡童扮演的美猴王的造型特制的。請看兵器架上的四根金箍棒。從左到右分別是六小齡童曾祖、祖父、父親和他本人使用過的金箍棒。

這墻上掛的字畫分別是著名畫家劉海粟、張大千、韓美林送給六小齡童父子的。

1982年初,六小齡童在中央電視臺攝制的二十五集大型神話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扮演孫悟空,此片1988年新春在國內外播出後引起巨大反響。六小齡童本人被評為中國第六屆“金鷹獎”最佳男主角並以123萬張選票榮列第二屆“中國電視十大明星”之首。請看這座獎杯就是當年六小齡童獲得的獎杯。

請看這張劇照。它拍於1986年,這個雙目金光四射的孫悟空,是廣大影迷最喜歡的形象,後來六小齡童以此作為了美猴王註冊商標的依據。這張是六小齡童最喜歡的便照,他的名片就是用的這張照片。

六小齡童長期扮演孫悟空,和猴子結下了不解之緣,請看這幾張照片,猴子和他多親切,特別是這張猴子敬禮的照片,是六小齡童1998年在張家界拍《西遊記》續集時壹只猴子見到他時突然舉手敬了壹個標準的“猴禮”。六小齡童的藝術成就不僅被廣大觀眾所肯定,也受到了國家領導人和外國友人的贊許,這是和澳大利亞總理霍克的合影。前段時間,新聞媒體盛傳六小齡童要選傳人,因為六小齡童只有壹個女兒,這就是他和女兒及夫人的合影,這個機靈的小姑娘將來會不會成為壹個“女猴王”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六小齡童的成功既有家族的熏陶,更是他勤奮努力的結果,這是練功的照片。

六小齡童除扮演孫悟空,還嘗試飾演各種風格的角色。瞧,這位美麗的花旦,如我不介紹,妳能看出“她”是六小齡童嗎?這是昆劇《高老莊》中六小齡童飾演的“高小姐”。這幾張則是他所飾演的武功高強的壞蛋、大老板、建築工人。

請看這邊的四個臉譜,這個木制的臉譜是第壹代(活猴章)章延椿用的,這個布臉譜是第二代(賽活猴)章益生用的,這個是第三代(南猴王)六齡童章宗義用的,這個是第四代美猴王六小齡童用過的臉譜。百年猴戲,滿目滄桑。這四張從開始時非常誇張,也非常藝術化的“臉”,到後來漸趨“寫實”,也非常生活化的“臉”,記載著章氏“猴戲”演變的軌跡。

[珍藏館]

這是珍藏館。猴王世家不僅是壹個藝術世家,同時還是壹個收藏世家,近百年來,他們家族收藏了大量與《西遊記》有關、與猴戲有關、與猴子有關的藝術品和珍貴書籍資料。

整個館廳按照家居式的環境來設計布展,主要包含工藝雕塑、名家書畫、各種版本《西遊記》書籍、畫冊小人書、剪紙、日用品等幾個類別。

這是唐僧師徒四人立體銅質群雕。這兩邊的博古架上放置有與猴子有關的工藝品。

請到這面來看。這是壹張椅披。是過去舞臺道具坐椅上披的壹塊布。它是20世紀初六小齡童的祖父章益生在上海演紹戲時使用的,已有百年歷史了,這是猴王世家壹件非常珍貴的傳家寶。這幾幅是當代中國書畫界頂尖級大師贈送給六小齡童的字畫。東山墻分別是屈武、趙樸初。這裏面是各種版本的《西遊記》書籍,最早的版本是清朝末期出版的。這裏面是《西遊記》畫冊。再看這個大酒壇。這是六小齡童先生為猴王世家藝術館定做的,僅此壹件。壇高2米,最大直徑1.5米,周邊浮雕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孫悟空大鬧天宮《西遊記》兩組經典片段。西山墻這四幅畫分別是我國著名的漫畫、連環畫四位大師的作品,即動畫片《大鬧天宮》的美術設計師萬籟鳴、戲劇人物漫畫家關良、《西遊記》連環畫大師趙宏本、《三毛流浪記》作者張樂平。

[猴戲館]

現在大家進入了猴戲館,主要展示的是猴戲戲劇用品、道具、服裝、戲劇廣告、招貼畫等。

猴戲春秋戰國時就有,而真正在公眾中進行系統化表演的是從元雜劇開始的。元代吳昌齡編著的《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及其他元、明雜劇中,如《二郎神鎖齊天大聖》、《鎖白猿》、《哪咤三變》等,多有猴神猴怪出現。自吳承恩所著小說《西遊記》問世後,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戲劇稱為主流派猴戲。作為壹個戲劇流派,猴戲形成於清代中後期,如清代張照所著的《升平寶筏》十本二百四十出在清宮連臺演出。當時演《西遊記》孫悟空的著名演員楊月樓,人稱“楊猴子”。清稗類鈔記載:“月樓本善武生,扮相絕佳。每扮悟空,如《芭蕉扇》、《五花洞》、《蟠桃會》、《金錢豹》等劇,皆靈活如猴,有出入風雲之慨,故以猴子見稱。到民國時期達到鼎盛,京劇、昆劇、紹劇、豫劇、淮劇等大小劇種均有猴戲劇目,產生了壹大批以扮演孫悟空而聞名的名角,被觀眾尊稱為“猴王”,因臉譜、扮相、表演風格的不同,形成以京劇為代表的南北兩派,北派代表人物有楊小樓、郝振基、李萬春、李少春等;南派有鄭法祥、蓋叫天、張翼鵬等。這幾張分別是李少春、李萬春、鄭法祥、楊小樓、郝振基的劇照。這是壹套《西遊記》師徒四人的皮影。這是壹個社戲舞臺模型,約3平方米,上面塑造了166個表情各異、栩栩如生、形象生動的人物造型,其中有舞臺上的演員,有臺下的觀眾,還有在戲場做買賣的小商小販。類似的模型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館和紹興魯迅紀念館各有壹座,我們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展示的這個模型比上述兩個模型的體量大、人物數量也多,堪稱中國社戲舞臺模型之最。這個模型也是六小齡童先生為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定做的。

這裏面的服裝是由中央電視臺捐贈的,是拍攝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時所使用的服裝原件。

這兩張面具是2004年9月26日六小齡童和豬八戒扮演者馬德華在紀念吳承恩誕辰500年的晚會上演出所用的,第二天就贈展於此。

下面請大家參觀同春舞臺[同春舞臺]

這是同春舞臺。這塊“同春舞臺”匾就是當年懸掛在上海老閘大戲院的匾牌,今天掛在這裏作為對猴王世家歷史的紀念。這個廳可供小型“皮影戲、折子戲等演出,平時放映電視連續劇《西遊記》。

[專賣店]

這是美猴王專賣部。裏面的全部商品均由上海六小齡童文化實業公司授權提供,有各種藝術品的復制品,有六齡童、六小齡童親筆簽名的各種書籍、明信片、美猴王世家藝術館開館紀念郵票,歡迎各位選購,以示留念。

  • 上一篇:精彩案例:讓家成就八小時外的瘋狂(組圖)
  • 下一篇:英語單詞記憶的20種方法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