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肉質鮮美的鹿,它為什麽沒有被古人滅絕?

肉質鮮美的鹿,它為什麽沒有被古人滅絕?

鹿在中國玉雕史上占據著重要題材的瑞獸,可能很多愛好古玉的人壹聽到瑞獸之類的詞語壹般都會想到麒麟、貔貅、鳳凰、螭龍之類的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形象,而我們今天要講這個瑞獸有其他的瑞獸不同,它是真實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動物,而且我們現在依然可以看到它,它就是——鹿。

梅花鹿

商代晚期 玉鹿

關於鹿這種題材的文物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鹿最初被升華為藝術題材時多出現在原始先民們的記事性巖畫上面,原始先民用粗曠的筆觸清晰而又遒勁的將捕獲的鹿畫在了巖石上,用於計數。因為鹿時原始先民們主要的食物來源之壹,並且相對於其他獸類來講相對比較溫順的緣故,原始先民們對鹿產生了好感。

巖畫中的鹿

因為先民們對鹿漸漸有了好感,於是就出現了這件文物。這是壹件仰韶文化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盆,在這件彩陶盆上繪有四只奔跑的鹿,而這件彩陶盆也因此被稱之為“鹿紋彩陶盆”。鹿紋彩陶盆上奔跑狀鹿的圖案的出現恰好印證了,先民們對鹿的定義已經超出食物的範疇先民們開始對鹿有了情感和精神的寄托,於是鹿的形象開始成為了壹種藝術表現手法。仰韶文化半坡遺址出土的這件彩陶盆的出現間接的證明了鹿由普通動物向瑞獸轉化的趨勢。

鹿紋彩陶盆

除去以上這兩種最原始的表現手法之外,用玉料雕琢鹿形相對與玄鳥、大象、鸮、龍等形象要晚很多年。玉雕鹿最早出現在商代。商代雕刻的玉鹿主要有鹿頭形玉飾和鹿形玉佩這兩種。而今天我們就從商代玉雕鹿壹直講到清代玉雕鹿,主要來講述各個時期玉雕鹿在形態和制作工藝上的變化。

商代 玉雕鹿

首先,要講玉雕鹿,我們就必須要知道玉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在古人心目中,鹿是壹種瑞獸,而且是壹種現實存在的瑞獸,並且鹿茸和鹿血都是中藥中重要的藥物或補品,而鹿肉又十分鮮美,所以基於以上這些因素所以鹿在傳統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譬如說:每逢過年家家戶戶張貼門畫時福祿壽題材的門畫中壹定少不了鹿;其次就是壽星的坐騎也是壹只鹿,因此鹿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就變成了祥瑞之兆的代表。

西周 玉雕鹿

在《宋書·符瑞誌》中記載:“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則至。”這句話又將白顏色鹿的出現上升到檢驗君王明惠與否的高度。除此之外敦煌壁畫也有關於鹿的形象(敦煌九色鹿的壁畫故事);因此古人認為鹿為純善祿獸,又因為“鹿”與“祿”諧音,所以鹿又有了加官進祿、福祿雙至、權力顯赫的寓意。

玉雕鹿

在知道鹿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寓意之後,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在古代玉器、畫作甚至於官服中會有大量的刻有、繪有或繡有鹿紋圖案的文物了。這些出現在玉器或者畫作上鹿的造型(官服上的造型比較統壹也較為嚴肅,屬於鹿紋圖案中的個例)千姿百態,靈動活潑,豐富多彩,或臥或立,或奔跑於山間綠野,或漫步於林間樹下,皆秀美溫婉、自然生動、雅致可愛。

西周晚期 玉鹿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玉器中的鹿紋最早出現於商代,以後各代會因為雕刻技術的發展、文化觀念的變化而隨之調整,它們雖各具時代特征,但整體而言其風格與商代的玉鹿壹脈相承。總之玉雕鹿的出現和發展是國人崇尚和喜愛鹿文化和鹿紋裝飾紋樣的體現。同時玉雕鹿深受人民的喜愛也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玉雕鹿

言歸正傳,我們先從商代玉鹿造型入手。首先來講商代玉鹿的造型結構比較簡單,以片狀的玉雕鹿居多,圓雕比較少。體型相對較小(這與商代制玉工具的落後,玉料資源稀缺、制玉技藝多被用來制作禮器有很大的關聯)。商代玉雕鹿通常腿比較短,身體呈直立回首狀顧盼狀。刻意的突出鹿角、鹿耳以及鹿的眼睛,至於鹿的其他部位都采用簡略的表達方式壹帶而過,僅具其形。

商代玉雕鹿

就鹿角而言,商代玉雕鹿的鹿角分為三種,第壹種屬於沒有角的幼鹿;第二種為鹿角比較舒朗呈枝杈形的正值發育期的青年鹿的鹿角,第三種是雙角較密且對分,角或對稱或不對稱(鹿角對分較密屬於成年雄性鹿,至於為何有的鹿角對稱有的鹿角不對稱,這就與成年鹿通過打鬥爭取配偶權有很大的關系了,這也足以體現商朝人對大自然中動物習性觀察的仔細,也從側面說明了商代狩獵依然是人民主要的謀生手段之壹)。

玉雕鹿

商代玉雕鹿的眼睛按照制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小圓眼、臣字眼、菱形眼、橄欖形眼等(這幾種形態的眼睛通用於商代所有的動物眼睛的雕刻上包括玉舞人的眼睛雕刻也是如此),並且這些鹿眼大都是由陰線刻劃而成。陰刻線起首較細淺,中間深且寬。商代玉雕鹿的軀體上大多數沒有紋飾,如果有也就是刻幾條陰刻線作為身體肌肉組織的分界線,用於將軀體和四肢分開。並且商代玉雕鹿大多屬於配飾,身體上會有穿孔,商代人通過穿孔穿繩子的方法將玉雕鹿戴在脖頸間,壹般而言商代玉雕鹿的穿孔多在頸部和臀部這兩處。

人物與鹿玉墜

通過商代的發展與演化之後,周代的玉鹿在商代玉鹿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就形狀而言周代玉鹿也多為片狀,身體部位光素無紋,較商代而言鹿的身軀之上都會有幾條簡潔的輪廓線,體型也壹般比商代的略大。可能是因為制玉技術的發展周代玉鹿的造型更加豐富,有回首、前視、棲息、伏臥、奔跑、站立等各種造型。

先秦時期 玉鹿

在表現形式上更加的豐富,周代玉鹿氣宇昂然,姿態優美,制作的刀法爽健有力,玉鹿表面也被磨制的比較細膩。鹿壹般被制作成大耳、大眼,角的枝杈的表現形式也基本固定成像小樹壹樣直立頭頂,當然也會有對稱和不對稱鹿角兩種,其中不對稱的長角相對較多。足粗蹄大,軀體較肥壯。但其身體與長角相比,常有頭重腳輕的感覺。也屬於佩戴的裝飾物,有穿孔,穿繩佩戴於脖頸處,其穿孔和商代相同也多在頸部或臀部。

玉鹿首 商晚期

春秋戰國時期,玉鹿的形象沿襲西周特征,與西周玉鹿相比,此時的鹿角以單角為主,造型為分叉很多的大獨角,其眼形為帶梢圓眼,眼珠稍稍外凸,並且開始在玉雕鹿的頸部、腹部、小腿等處會用細小短陰線表示茸毛,並且在臥鹿的身上出現了不規則狀的圓圈紋。玉鹿姿態也比較單壹以站立式和跪臥式為主,並且創新出奔跑式的玉雕鹿。

玉鹿 春秋戰國

漢代玉鹿的最大特點是有了梅花鹿的形象,並且漢朝可能因為受到“趙飛燕”瘦腰細腿的審美影響,此時期玉鹿消瘦苗條,腿部細長,呈奔躍姿態。南北朝時期的玉鹿在繼承漢代瘦鹿、細長腿、奔躍姿態的基礎上,在玉鹿的身上加上了卷草紋和雲氣紋等,並且還會在鹿的腮部刻畫五六道短小陰刻線,以增強鹿首的面部美感。

漢代玉鹿

唐宋遼金元時期,玉鹿又被賦予新的題材。這段時期因為制玉工藝的大發展使得圓雕玉臥鹿較為常見,這種圓雕玉鹿既可作擺飾,又可作文房鎮紙,所以兼具實用與藝術性的圓雕玉鹿成為了上層社會的王孫貴胄、文人墨客們的新寵。還有就是遼金元時期的“秋水玉”的出現和大力開采,使得玉料充沛,並且加入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文化題材,表現女真族秋季狩獵、射虎捕鹿情景的玉器開始大量出現,圖案為山石、柞樹,有的虎鹿並存,有的雙鹿為伴,有的柞樹藏虎,最常見的還是山林群鹿圖,在雕琢手法上,常留玉皮巧做秋色。到元代,“秋山玉”逐漸演變為福鹿圖案,其影響壹直波及到明清。

遼金時期 玉馴鹿

到了明清,玉器的吉祥圖案大量流傳,很多吉祥圖案含諧音隱喻之意,表達美好的願望。鹿諧“祿”,意為高官厚祿,雀鹿意為“爵祿”,蝠鹿隱“福祿”。明代玉鹿多為圓雕作品,清代玉鹿的軀體比明代豐滿圓潤,其形象更加圖案化,陽紋線明顯,特別是眼圈都用陽線雕刻,圈內斜磨,以突出眼珠。精致的玉鹿大都用白玉料,刻紋纖細,凸顯出肌肉、骨骼的結構,磨光技法高超,不留刻痕。

圓雕明代玉鹿

玉鹿 清代

總之,筆者認為鹿這種溫順而且兼具藥用價值和美食養身價值的動物,能夠在愛吃而且會吃的中國活下來,並且成為了瑞獸這不得不歸功於文化!

  • 上一篇:Yusheng雜誌有哪些值得收藏的藏品?
  • 下一篇:藝術收藏家的推薦信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