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藝術收藏作品

藝術收藏作品

設計的故事

譯者:王,王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65 438+2008年6月

夏洛特和彼得·菲爾是英國著名的設計歷史學家。他們都有藝術史和設計史的專業教育背景和豐富的學術經驗。從1993到2008年,他們合編了Taschen。2008年,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出版公司Goodman Fiell,這本書《設計的故事》由該公司出版。

《設計的故事》是壹本很受歡迎的專業書籍,兩位作者在書中充分發揮了他們的編輯經驗,對讀者非常友好。該書邏輯結構清晰,知識簡單化,語言通俗易懂。講述了整個設計從原始時期到21世紀前十年的發展過程。研究對象集中在產品設計、家具設計、交通運輸和平面設計,領域主要集中在工業化先驅的歐美和日本。內容安排既照顧到設計史上人們熟悉的重要階段或運動,如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新藝術、現代主義、波普設計等,又結合社會進程和設計發展的劃分,如“美國制造制度與福特主義”、“為戰爭而設計”、“環境意識與產品倫理”等,形成設計在歷史語境中的回應。作者強調,設計不會在文化真空中產生,而是人類文明的反映,是各種思想、觀點和價值判斷的載體。

設計與真實

譯者:景源

出版社: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發布時間:2018 10個月。

羅伯特·格魯丁,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比較文學博士,在俄勒岡大學教英語。作為莎士比亞的研究者,我寫過很多政治哲學方面的文章,也註意到了設計思維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這本書把“設計”從狹隘的專業概念中解放出來,放到現代人類生活的各種行為中,分析設計活動如何在人類精神中發揮作用。“設計塑造、規範、引導能量,讓權力有序發揮作用”。除了通常意義上的產品設計和建築設計,作者用大量的筆墨探討了個人時間安排、知識結構、公司管理模式、社會制度(如何實現自由)的設計。本文試圖探討整個社會和人類精神的自由創造如何通過設計思維進行,形成對跨學科人文研究熱潮的回應。除了汽車和家具,還有大量的藝術品、文學作品甚至社會案例。在壹個方案或壹件藝術品中,設計所面臨的能量就是意義。書中,設計與文明的深度碰撞,給設計從業者帶來耳目壹新的視野。

只有粉紅色:審美趣味的性別政治

譯者:滕曉波劉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發布時間:2018 11月。

本書第壹版出版於1995,中文版按照2010修訂版翻譯。本書體現的研究成果凸顯了跨學科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經典設計史的敘事文本中,設計史的研究大多以男性為主。比如包豪斯和現代派設計中的公共空間主題會被特別強化,而女性文化和家庭私人空間相關的設計則被忽略。

英國學者Penny Spark的研究發現,女性設計師處於被忽視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現代社會,女性往往被視為消費者而非創造者。彭妮·斯帕克(Penny Spark)在她的《只有粉紅色:審美趣味的性別政治》壹書中,探討了65438+1930年至1970年這壹歷史時期女性對現代性的不同體驗,以及女性文化是如何通過家庭技能得以傳承的。作者希望以全新的視角揭示英美物質文化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重新分析和闡釋現代設計史的發展。

不同於以往對設計史和理論的研究,這是Penny Spark對自己以往設計理論的反思,並首次系統闡述了她站在女性立場上理解設計的新視角,也回應了當前國際設計理論研究中的熱點和前沿話題。

文化人類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出版社:生活閱讀新知三聯書店

發布時間:2065 438+08 65438+2月。

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政府管理和學術研究的熱點問題。然而,由於長期受到各學科理論和實踐以及行政邊界的限制,具有整體關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研究壹直較為薄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論探索、政策創新和保護活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要求出現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相統壹的研究成果。

文化人類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與實踐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將其納入人類學理論體系進行對話與反思。該書從概念、領域、文化特征、文化行政、保護實踐、社會主義新傳統與文化創意產業的關系等角度進行了深入梳理和論述。特別是文化人類學的整體觀念,大傳統與小傳統、中心與邊緣、文化生產與再生產貫穿全書,而不是被視為人類學理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踐的某種討論與對話,而是被認為是人類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觀察。

時間的形狀:創造史的簡要研究

譯者:郭偉琦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發布時間:2019 65438+10月

該書最早於1962年以英文出版。結合當時語言學、生物學、物理學、數學等領域的新成果,對藝術家傳記、圖像學、風格研究等藝術史研究模式進行了批判,提出了具有啟發性的見解,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我們假設藝術的概念可以擴展到所有領域的人工制品,包括除了世界上不實用、不美觀、不詩意的工具和文字作品以外的所有工具和文字作品。”作者所說的“時間之形”至少體現在兩個方面:第壹,時間,比如空間,壹般是由填充它的壹切所呈現的。就藝術史而言,是人為形式的不斷變化反映了時間的形態;其次,時間的各種形態也是各種纖維形態和連續的系列神器。這些不同的形態不僅挑戰了傳統的歷史階段,也揭示了形態演變的基本方式。

該書分為幾個部分:創作的歷史研究、藝術品的分類、藝術品的傳播和幾種持續時間,為藝術史的研究提供了壹種全新的方法,是對各種藝術品在時空流動中的位置的清醒、深刻、寧靜和激動人心的沈思。

工具的足跡

譯者:楊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發布時間:2019 65438+10月

日本有很多人從事手工制作,自由創作,創造出心中理想的生活器皿。“瀨戶內生活工藝節”是這樣壹群生活工藝創造者和使用者的聚會,每年秋天在四國高松舉行兩天。瀨戶內海不僅有迷人的風景,也是日本生活工藝的中心。這裏有柳宗嶽、野口勇留下的民間藝術傳統,也是當代工匠的聚集地。商品經濟和民間藝術傳統在這裏碰撞,孕育了器物融入日常生活。

以此為原點,《器物的足跡》采訪了數十位日本工匠、作家、設計師,分享關於器物和人的故事。活躍在工業設計前沿的設計師、流行美食設計師、作家、品牌設計師、知名工匠們,經過真誠的對話,形成了這樣壹幅“生活用具地圖”。壹篇文章包含了創作者的故事和使用者的故事。探索“器物的足跡”,聽關於器物的故事,無論是手工作品還是機械產品在家裏留下的可愛足跡,還是其中展現的小哲學,生活器物的前景似乎都特別廣闊。每個被采訪者對“好”的定義都不壹樣,但共同的是,能被認可的對象必須是美好的,溫暖的,足以照亮生活的。

雲秀之鄉:中國明代園林文化

譯者:孔濤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發布時間:2019 65438+10月

基於對中國明代(1369-1644)園林藝術的了解和掌握,著名漢學家克魯格提出了以下問題:園林歸誰所有?誰參觀花園?他們是如何通過繪畫或視覺形式傳達園林的意義的?這些說法對中國不同社會階層的人有何不同?克魯格在研究了廣義文化理論後,首次從歷史和唯物主義的角度解讀中國的園林文化:“我試圖做的是提供壹種偏離常規的敘事。我寫這本書是為了描述1450-1650時期中國南方上流社會的造園思想和無處不在的造園活動。這些建設活動在文本的視覺呈現中表現出來,在文獻中以地圖、繪畫和插圖的形式表現出來。”

全書分為五個部分:金碧輝煌的宮廷、觀賞性園林、文氏園林、園林意象、園林人物。作者在吸收最新文化理論的基礎上,創造了壹種批判的視角,從歷史和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解釋中國的園林文化,排除抽象概括和東方主義幻想,將其視為“具有豐富歷史和社會內容的獨特而有爭議的物質和文化載體”,令人信服地描繪了園林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的作用。

紫砂簡史

出版社: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65 438+2009年3月

《紫砂簡史》全面盤點了從宋代到現在的中國紫砂藝術的歷史。分為初創期、上升期、成熟期、發達期、衰落復興期、新生期、鼎盛期六個階段,從中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社會氛圍、文化背景、藝術理念,以及相應的制壺知識、鑒賞風向、名壺展示、茶文化細節。可以說世界濃縮在壹個鍋裏。

該書對宋代以來的紫砂歷史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記述,既反映了社會背景、時代藝術,又展現了技術細節和文化底蘊。插畫139向60位制壺大師和代表性工匠介紹紫砂的名作和審美細節。不僅專業系統,而且通俗易懂,條理清晰,細節豐富。在茶文化蓬勃發展的當下,很多愛好者對紫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卻無法進門。讀者可以將本書作為欣賞和鑒定紫砂陶器的入門指南,也可以從中獲得深刻的歷史和審美養分。

工藝應與時俱進——以傳統工藝復興為例

編輯:陳安瑩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65 438+2009年4月

本書是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委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項目組開展的“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項目成果。在新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類別的傳統工藝有不同的發展規律,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傳統工藝企業也有不同的處境和選擇。項目組在全國範圍內選取了20個不同類型的案例,試圖通過案例研究提煉出壹般規律,形成可以推廣的經驗和模式。項目最終研究成果首先對振興中國傳統工藝的時代、政策背景、發展路徑和方向進行宏觀分析,形成本書的緒論部分。隨後,將案例分析歸納為四組,依次討論四個問題:代際傳承與發展創新、企業運營與品牌建設、地域文化與產業振興、手工教育與鄉村振興。

編輯陳安瑩,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理論系主任,傳統藝術與材料研究、文化與旅遊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該書基於其領導的研究團隊收集和整理的第壹手資料,非常具體生動,為傳統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政府工作、行業實踐和學術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走進倫敦設計博物館:解讀經典設計

譯者:成功依然有效

出版:湖南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65 438+2009年5月

這本書包含了大量的設計實例和案例研究,供未來的設計師、工程師、技術專家、制造商和教育工作者參考,並對產品設計實踐進行了深入研究。作者是皇家藝術學院講師,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館長,當代設計評論家和作家。他的作品符合倫敦設計博物館的公共教育課程,並結合案例分析和理論探索,介紹設計的基礎知識,讓讀者受到設計實踐和設計文化的影響。

書中案例涉及多個領域,包括但不限於:回形針、奧運火炬、倫敦公交車、蘋果iPhone、奧巴馬競選海報、戴森吸塵器、耐克運動鞋、任天堂遊戲機、移動3D打印機等等。作者介紹了許多將設計理念轉化為好產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闡述了產品設計從設計的初始階段到完整的產品生命周期,並探討了未來設計的發展趨勢。了解在設計行業處於領先地位的著名設計師是如何工作的,探討不同材料給設計帶來的影響和機遇,並涵蓋與產品設計相關的其他主題,如人體工程學、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和原型制作等等。

論文延綿千年——國家圖書館藏古器物拓跋集

編輯:國家圖書館

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

出版日期:2065 438+2009年6月

國家圖書館收藏了3000多件古代文物和全息圖的銘文。該書被收錄在美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87軸全尺寸延伸銘文中,涉及89種文物,包括青銅器、陶器和骨頭。其中可以看到各種常見的禮器、樂器、武器和器皿,如鼎、圭、爵、角、壺、盤、鐘、劍、燈、爐等。數量比較大的有12鼎、8圭、7壺、7尊、6鈴。這些裝裱斧多為近代著名的金石學家和收藏家所題寫,其中不乏精品,如題寫的《八屏彜蛇景圖》、《商周十二屏彜景圖》、《八屏陳銅墨拓圖》等。碑帖內容涉及考釋、器物拓片流傳、晚清以後學者交遊等,是難得的珍貴史料。該書提供了整裱軸、整體形制、銘文、題跋、印章、碑文等重要部位的高清圖片,解讀了各路名家的墨跡,記錄了拓片及相應實物的相關信息,並對其中部分進行了簡單考證,盡可能完整地將拓片展現給讀者。

  • 上一篇:石佛村的旅遊景點
  • 下一篇:呂大臨(呂大臨墓出土文物)是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