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24節氣第九個節氣,芒種日南方有煮梅的習慣。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芒種節氣的活動及氣候特點,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芒種節氣活動
壹:感受節氣溫度的變化
芒種是二十四個節氣的第九個節氣,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進入芒種時節,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開始進人梅雨季節,持續陰雨,雨量增多,氣溫升高,空氣非常潮濕,天氣十分悶熱,氣溫變化還是比較明顯的。成人與幼兒壹起觀看天氣預報,了解不同區域的溫差,以及記錄自己生活地域的節氣時間段的每日溫度,和之前節氣的記錄冊對比,感受著節氣交替的變化。
二:測壹測雨水
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節氣的到來,開始進人梅雨季節,持續陰雨,降雨量增多。成人可以孩子壹起記錄芒種後雨水較之前的變化,和之前節氣的記錄冊對比,了解不同節氣裏自然界的變化。
三:知三候,感時令
芒種節氣有三候,壹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成人可以給幼兒講解三候的意義,或是壹起走進自然尋找這些節氣變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現象背後的含義,讓孩子們了解這不僅僅是歲月時令的符號記號,更是人類***生的歷史,是文化的結晶。
四:芒種忙,麥上場
二十四節氣是古時農事的行事歷,所以每個節氣,都少不了我們的農事種植活動。芒種時節的到來,標誌仲夏時節的開始,也意味著繁忙拉開了帷幕,忙著搶收已成熟的芒作物。這時,如之前已種植過麥子的班級,老師可以帶著孩子壹起去收割以及後續脫粒工作,體驗農事工作的不易,明白只有有付出就有收獲的道理; 如沒有種植,可以準備壹些麥子帶著孩子們壹起觀察,了解農事的過程,感受自然物生長的力量。
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把收割好的小麥進行脫粒、去皮,可以晾曬儲存起來,明年再當種子。
沒有種植麥子的班級,可以由教師準備麥子,帶著孩子們壹起認識麥子,了解麥子的生長過程等內容。
五:品麥香
食是人生存的基礎,而中國人對於食又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表現,根據時令去品嘗是最幸福的事情,芒種時節,最淳樸而美味的莫過於新鮮收割的麥子了。這時,成人可以帶著孩子品嘗麥包,麥包原材采用芒種時節成熟的小麥無脫皮而磨成,面粉粗糙,有著濃郁的小麥香味,第壹時間感受原味植物的美好。
或成人也可以帶著孩子壹起嘗試用小麥磨成的面粉做成各種面食及點心,在體驗和品嘗的同時,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內涵。
六:做壹幅創意麥稭畫
任何事物都可以有藝術的體現,小麥經過多道工序的加工,最後變成餐桌上的美食,那麽麥稭也是有大作用的。成人可以帶著孩子把麥稭去葉,用線繩編制成草篦子,添置於班級的角色區域,或壹起制作創意麥稭粘貼畫。感受創作的樂趣,了解不同的東西都有自己的價值。
七:麥收過後忙插秧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芒種節氣除了搶收麥子,也忙著種植谷黍類的夏播物。成人可以帶著孩子們種植晚谷、黍、稷等農作物,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種植活動,經歷播種、開花結果等植物生長全過程,感受生命成長的歷程。
八:送花神,栽新花
古時民間,人們在芒種日會餞送花神歸位,既為恭迎夏君,也為感恩,期盼來年與百花再次相會。《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就描寫了這壹風俗:大觀園中的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都用彩線系在每壹棵樹頭每壹枝花上。這時,成人可以帶著孩子壹起送花神,把彩色絲帶系在幼兒園裏或是小區的花枝上。
成人也可以帶著孩子壹起種下花種,如夏播夏開的鳳仙花、百日草、蜀葵花等草花等等,感受“芒種”的接替、更新,體會節氣時間的變化。
九:壹起煮梅汁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這時,成人便可以帶著孩子壹起煮壹壺青梅湯,品味節氣的美好。
十:壹起來鬥草
在古代芒種還有壹個浪漫的習俗就是鬥草,又叫踏百草,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就收藏壹幅畫名叫《群嬰鬥草圖》。鬥草就是各自找韌性比較好的草然後交叉成十字用力拉扯,草不斷的那壹方就是勝利者。成人可以帶著孩子壹起在戶外各自尋找自己認為最韌性的草,再繼續比賽,感受民俗遊戲的樂趣。
芒種節氣的氣候特點
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常見的天氣災害有龍卷風、冰雹、大風、暴雨、幹旱等。芒種時節沿江多雨,黃淮平原也即將進入雨季。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壹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遊地區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西南地區從6月份也開始進入了壹年中的多雨季節。此時,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區冰雹天氣開始增多。
芒種後,中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壹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遊地區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宋人範成大的《芒種後積雨驟冷》詩:“梅霖傾瀉九河翻,百瀆交流海面寬。良苦吳農田下濕,年年披絮播秧寒。”繪出了陰雨連綿不止,河滿溝平,農夫冒著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畫面。
在此期間,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壹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壹般來說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位於黑龍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間,最熱的壹天37.1℃,就出現芒種期間。
6月份,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黃淮地區、西北地區東部可能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但壹般不是持續性的高溫。在華南的臺灣、海南、福建、兩廣等地,6月的平均氣溫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氣濕度大,確實是又悶又熱。有時需要向公眾發布高溫預報,提醒人們預防中暑、空調病和急性腸胃炎。
芒種養生吃什麽食物
1、桑椹
中醫學認為,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發明目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酸軟、須發早白、消渴口幹、大便幹結等癥。
桑椹入胃,能補充胃液的缺乏,促進胃液的消化,入腸能促進腸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因而有補益強壯之功。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緩解眼睛疲勞幹澀的癥狀。
桑椹中含有過敏物質及透明質酸,過量食用後容易發生溶血性腸炎,因此小孩不宜多吃桑椹。桑椹內含有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會影響人體對鐵、鈣、鋅等物質的吸收,且性質偏寒,故脾胃虛寒、大便稀溏者不宜食用。
2、薏米
薏米,在中藥裏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薏米性涼而沈降,是常用的利水滲濕藥。薏米祛濕好是用炒薏米泡水或者煮湯喝。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具有利水腫,解毒排膿的功效。兩者放在壹起,非常適合夏至後炎熱潮濕的時段食用。將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泡上2個小時,煮成粥。
粥好後,可以依據個人的口味,適當地加入糖,或者是食用壹些小菜,炎炎夏日,喝上壹碗小豆粥,很是舒爽。
3、鴨肉
炎炎夏日,在保持葷素合理搭配的基礎上,夏季食用肉類的首選非鴨肉莫屬。
鴨肉大的特點就是不溫不熱,清熱去火,根據中醫“熱者寒之”的原則,在容易上火的季節食用,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極強,凡是體內有濕熱、虛火過重的人都適合吃鴨肉。
鴨雖營養豐富,但食用時也得註意:不應久食煙熏和烘烤的鴨肉,因其加工後可產生苯並芘物質,此物有致癌作用。鴨肉為多脂肪食物,不宜多食。尤其是肥胖、動脈硬化者應少食。
感冒患者不宜食用。感冒者應食辛散發表食物,而鴨肉滋補戀邪,可使感冒纏綿難愈。
4、青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
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5、鯉魚
夏初的鯉魚正值產卵季。魚在臨近產卵期時,體內積蓄了很多脂肪和營養成分,身體肥碩而結實,因此肉的味道鮮美,吃起來有種香甜的感覺。夏季氣候溫熱潮濕,適當喝些鯉魚湯,有助於祛濕開胃、利水消腫。
而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