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飾保留了中國傳統的織、繡、挑、染工藝。他們往往采用壹種主要技法與其他技法相結合,或以繡摘,或以繡染,或以織繡結合,使這些花卉色彩斑斕,表現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生動形象為基礎,在表達思想、識別種族、分支、語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些影像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看,采用了中國傳統的以單線為圖案輪廓的線描或近似線描造型技法。
從制作技法來看,服裝發展史上有編織型、縫制型、拼接型、裁剪型五種形式,歷史層次分明,堪稱服裝制作史的展覽館。
從色彩上看,他們善於選擇各種對比強烈的顏色,努力追求色彩的豐富厚重感,壹般為紅、黑、白、黃、藍。
從構圖上看,不強調突出主題,只註重服裝整體感的要求。
形式上可以分為正裝和便裝。盛裝是壹種用於節日禮儀和婚禮的服裝,它復雜而華麗,體現了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休閑服,款式比正裝款式更安靜簡潔,用料少,用工少,適合日常穿著。苗族服飾分為童裝、男裝、女裝。苗族男裝色彩、裝飾單調,多為短袖衣褲,或長袖襯衫;壹般女裝都是上衣和裙子(裙子長短不壹),配飾豐富,工藝精湛。所以男裝不如女裝鮮艷、豐富。中國苗族服飾大致可分為湘西、黔東、川滇黔、黔南、海南五種類型,每種類型又可分為二十多種風格。其中,黔東南州是中國乃至世界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地區,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按顏色可分為“紅苗”、“花苗”、“韓苗”和“白苗”。從觀賞的角度來看,“花苗”的服飾最能體現其特色和制作工藝,花苗的任何服飾都習慣於鑲嵌五顏六色的刺繡花邊。苗族服飾根據場合需要可分為便服和正裝。休閑裝通常是穿的衣服,更方便日常活動,顏色、圖案、裝飾自然沒有婚禮、節日等盛大活動時穿的鮮艷華麗。
苗族服飾的文化內涵
1.苗族服飾是苗族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服飾中可以看到苗族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文化沈積,反映了苗族在與自然的鬥爭中對事物的認識和升華,也在這裏產生了苗族的審美意識。文山有句話:“苗族住在山裏,壯族住在水頭,漢族住在街上。”這句諺語大致勾勒了文山少數民族的分布,也反映了文山苗族生活的地理環境和條件。他們所處的環境,奠定了苗族人對山中事物由感性認知向理性認識轉變的基礎。服飾是識別族群的手段之壹,也是區分族群的特征之壹,直接反映壹個民族的審美或世界觀。文山苗族大致可分為白苗、幼苗、花苗和韓苗。根據苗族專家對苗族服飾的分類,文山州苗族服飾有幾何花披肩型(即川黔滇型)、馬關型(即繡花百褶裙型)、丘北型(即白裙型)、開元型(即飄帶型)。這三種服飾風格包括自稱為蒙鬥、蒙抓、蒙氏、蒙佩、蒙措、蒙巴、蒙耍的苗族人。都是說川黔滇話的苗語,文化習俗也差不多,只是服飾略有變化,可以分辨出來。
第二,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文化的發展,苗族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他們的服飾也在不斷發展變化。服裝風格由原來的深藍色和黑色的單壹色調轉變為多彩的風格,更接近藝術的舞臺,苗族婦女認為自然界存在的色彩都是她們需要的色彩材料,她們應該穿上它們,形成壹種源於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美。從文山苗族服飾的發展演變來看,其服飾風格已從五六十年代的大肥寬松發展到提倡各種分支服飾長短,以表現女性曲線美的審美境界,這種審美境界銘刻在苗族婦女心中,體現在她們固有的、自我表現的審美情趣中。“自然作為生活社會的對立面或補充,最容易吸引人進入這種審美境界。並誘導審美理解。這是因為無論是在展現生機和活力方面,還是在各種事物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的和諧與魅力方面,自然的外在形式都能使人感到美好,進入遐想。”
苗族服飾的價值特征
1,藝術價值。苗族服飾經過種植、收割、打磨、紡紗、漂白、織布,到刺繡、蠟染、剪裁等壹系列復雜的工序,最後成為壹套精美的服飾,這些都體現了苗族婦女的勤勞和耐心。苗族婦女的抽象刺繡和蠟染圖案反映和表達了她們內心的情感世界,同時表達了她們對自然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壹個苗族姑娘把自己繡的絲帶送給愛人時,她不需要更多的華麗辭藻來表達對愛人的忠誠。她只需要繡上絲帶,就能囊括女孩想要表達的壹切,真正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情感境界。苗族是壹個富有感情的民族,其精湛的刺繡和蠟染工藝充分說明了這壹點。
2.觀賞價值。苗族刺繡和蠟染圖案特別講究“規整”和“對稱”,即十字繡的針點和蠟染時的染距都有壹定的規格和壹定的變化規律,等距、對稱或重復。圖案結構嚴謹,給人壹種整潔緊湊的感覺。特別是刺繡圖案中很容易找到圓心,無論橫折還是豎折,坐標軸都是對稱的。很多圖案,不僅整個大組合圖案是對稱的,大圖案和小圖案也是對稱的。同時非常註重圖案的色彩搭配,強調色彩和圖案的整體性和統壹性,似乎事先經過了精確的計算。在欣賞苗繡蠟染圖案時,是否能將數學公式和幾何原理納入計算,圖案結構之間的等距對稱關系是完全壹樣的。
3.收藏價值。苗族服飾是中國色彩最豐富、種類最多、跨度最長的民族服飾,有著最華麗的刺繡和銀飾,是中國民族文化的壹朵奇葩。隨著苗族傳統工藝的衰落,精致的手工苗族服飾越來越少。隨著了解這項傳統工藝的老壹輩苗族人的離去,傳統苗族服飾越來越難做了。
苗族服飾
花垣苗族的服飾是裹頭的布手帕,尤雅地區是花手帕,其他地區是綠手帕。手帕長1-3米,穿多層人字。穿雙排扣連衣裙,袖子長而小,褲子短而大,腳裹青色。材料大多是自己織的“家居服”,格子的衣服最有特色。苗族婦女的服飾比較復雜,頭飾的顏色與男子相似,但多是疊在壹起,從前額壹直延伸到後腦勺,扁而圓,像古代官女的發髻。尤雅地區的婦女喜歡包花包塔,但包法各有不同,層層疊疊,如鵝冠秋菊。女裝都是豐胸,腰大而長,袖大而短,無領。褲子有短有大,腰部有圍裙,胸前、袖口、圍裙、褲腿用滾邊、刺繡或編紗,中間加欄桿,五顏六色,光彩奪目。
夏天,青年男女喜歡戴毛線帽,穿麻鞋。首飾是苗族婦女的最愛,種類繁多,造型美觀。可分為金飾、銀飾、脅飾、玉飾,以銀飾最為常見。銀飾有銀帽、銀盆、鳳冠、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牙醫、帶扣、銀花、銀章、披肩,常見的有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等。各種銀飾都有不同的造型,有輪圈、平圈、盤圖等。
耳環有瓜子耳環、石榴耳環、梅花針耳環、圓圈耳環、龍頭耳環、巴巴耳環等等。苗族婦女無論是結婚、走親訪友、做客、趕集、過節都要佩戴銀飾。解放後,苗族服飾逐漸發生變化。現在除了吉威、布左、亞西、排比、排房、東馬庫,大部分都穿苗族服飾,其他城鎮青年男女的衣服和漢族沒什麽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