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學名家名著
《貝奧武甫》(Beowulf)是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壹首英雄史詩,古英語文學的最高成就,同時標誌著英國文學的開始。史詩的第壹部分講述瑞典青年王子貝奧武甫來到丹麥,幫助丹麥國王赫羅斯加殺死了12年來常來進行夜襲的巨妖格倫德爾及他的母親;第二部分簡述了貝奧武甫繼承王位,平安統治50年。後來,他的國土被壹條噴火巨龍蹂躪,老當益壯的貝奧武甫與火龍交戰,殺死火龍,自己也受了致命傷。
傑弗裏·喬叟(GeoffreyChaucer,1340-1400)是英國文學之父親和前最傑出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坎特伯雷故事集》等。作品的主要特點是主題、題材、風格、筆調的多樣性及描寫人對生活的追求的復雜性。他的代表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TheCanterburyTales)不僅描繪了31位朝聖者的各個社會階層,而且也反映了他們各自敘述故事的不同風格,讀者廣泛,對後世影響很大。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的劇作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喜劇、悲劇和歷史劇。他的劇本至今仍在許多國家上演,並為人們所普遍閱讀。莎上比亞的作品文才橫溢,創造的喜、怒、哀、樂場面使人印象深刻,歷久難忘。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劇:《奧賽羅》(Othello)、《哈姆雷特》(Hamlet)、《麥克白》(Macbeth),《李爾王》(KingLear);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AMidsummerNight’sDream)、《威尼斯商人》(TheMerchantofVenice)、《無事生非》(MuchAdoaboutNothing)和《皆大歡喜》(AsYouLikeIt)等。此外,歷史劇《亨利六世》(HenryVI)三部曲,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andJuliet)也都很受歡迎。《哈姆雷特》敘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替父報仇,殺死篡奪王位的叔父的故事。《哈姆雷特》裏“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的成為經典臺詞。《羅密歐與朱麗葉》描寫了壹對青年男女因家族間的世仇而不能聯姻結果自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殘酷無情,同時,歌頌了青年男女純潔堅貞的愛情。
濟慈(Keats,1795壹1821)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他出身貧苦,作過醫生的學徒,後來才以寫詩為業。他對當時英國社會的現實不滿,希望在壹個“永恒的美的世界”中尋找安身立命之處。他的詩歌以文辭聲調之美著稱,在藝術上對後代的英國詩人影響很大。主要作品有《伊沙貝拉》(Isabella)、《夜鶯頌》(OdetoaNightingale)和《秋頌》(ToAutumn)等。
雪萊(Shelley,1792壹1822)是英國浪漫主義的重要詩人。他生於貴族家庭。他既創作了富於政治思想性的詩,也寫了很多優美的抒情詩,特別是愛情詩,顯示了不羈的想象,瑰麗的色彩和動人的音韻,這些使他成為英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壹。他的主要作品有《麥布女王》(QueenMab)、《致英國人民之歌》(SongtotheMenofEngland)、《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Unbound)和《西風頌》(OdetotheWestWind)等。《西風頌》裏的名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IfWinters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成為婦幼皆知的詩文。
華茲華斯(Wordsworth,1770-1850),18-19世紀之交英國浪漫主義運動最偉大和最有影響的詩人。他和克勒律治(SamuelTaylorColeridge)、騷塞(RobertSouthey)三人組成“湖畔派詩人(theLakePoets)”其作品的主題是人與大自然的關系。1813年他接受政府長期津貼,1843年又被封為桂冠詩人。他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謠集》(LyricalBallads)、《水仙》(Daffodill)和《序曲》(ThePrelude)等。
笛福(DanielDefoe,1661-1731)是英國小說之父。59歲時發表的成名小說《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Crusoe)出版後立即成為家喻戶曉的暢銷書。隨後,他又寫了《辛格頓船長》(CaptainSingleton)、《摩爾·弗蘭德》(MollFlanders)、(大疫年日記)(aJournslofthePlagureYear)等小說。《魯濱遜飄流記》是根據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扣克的航海遇險、流落在荒島上並獨居4年才獲救的真實故事,經過藝術加工而成的作品。主人公魯濱遜是笛福理想中的英國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他富於冒險精神,依靠個人的勞動和智慧力量克服自然界的種種困難。這對於否定普通人作用的封建社會來說,是有進步意義的。
簡·奧斯丁(JaneAusten,1775壹1817),英國現實主義小說家。她是鄉村牧師的女兒,壹生住在鄉間。寫過六部小說,多以鄉間生活為背景,更以婚姻問題為中心題材。她的作品情節結構精密緊湊,人物描寫深刻生動,戲劇場面精彩,對話巧妙。主要作品有《理智和情感》(SenseandSensibility)、《傲慢與偏見》(PrideandPrejudice)、《曼斯非爾德花園》(MansfieldPark)、《愛瑪》(Emma)等。華人導演李安(AngLee,1954—)於1995年導演的外語影片《理智與情感》獲當年美國奧斯卡(Oscar)最佳劇本改編及最佳女演員獎。
夏洛蒂、愛米麗和安妮姐妹(Charlotte,EmilyandAnne)三人出身貧寒,幼年喪母,不得不在慈善學校度過童年。夏洛蒂38歲才結婚,次年去世。兩個妹妹終生未嫁。夏洛蒂的代表作《簡愛》(JaneEyre)是她的自傳體小說,小說問世後立即產生了巨大影響。小說坦率而熱情地塑造了同自己的天生欲望和社會地位發生沖突的婦女。愛米麗的《呼嘯的山莊》(WutheringHeights)被譽為第壹部社會革命小說。安妮的小說具有平靜力和現實性,也得到了壹些評論者的稱贊。
查理·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1870),19世紀英國偉大的小說家。幼年家貧,曾作徒工,成名後仍接近貧苦人民。壹生創作辛勤,留下了20多部小說,包括《匹克威克外傳》(PickerwickPapers)、《霧都孤兒》(OliverTwist)、《雙城記》(ATaleofTwoCities)、《艱難時世》(HardTimes)和《大衛·科波菲爾》(DavidCopperfield)等。狄更斯的小說情節曲折動人,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寫景敘事真切而又富想象,既有尖刻的諷刺,又有幽默的誇張。
沃特·司各特(SirWalterScott,1771壹1832)是英國19世紀初浪漫主義時期的著名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他的主要成就是歷史小說。《艾凡赫》(Ivanhoe)是他的代表作,它以12世紀的英國為背景,描寫當時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和在上壹世紀征服了英國的諾曼人之間的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和窮苦農民之間的階級矛盾。它通過各式各樣的人物和錯綜復雜的情節,展開了壹幅描繪中世紀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
斯蒂文森(RobertStevenson,1850-1894))是英國著名的冒險故事和散文作家。他的作品種類繁多,構思精巧,其成熟小說富有獨創性和力量。他寫了壹系列以蘇格蘭為背景的小說,如《黑箭》、《綁架》、《巴倫特雷的少爺》等。他的成名作《金銀島》(TreasureIsland)是男孩們愛不釋手的好書。
約瑟夫·康拉德(JosephConrad,1857壹1924),英國航海家和小說家。他出生在俄國的波蘭人家庭,康拉德是他的筆名。他自幼向往海上生活,先後在不同的商船上工作,擔任過水手、大副和船長等職務。他在海上傳奇式的經歷給他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他的作品有《黑暗的中心》(TheHeartofDarkness)、《吉姆爺》(LordJim)等。《黑暗的中心》寫船長馬洛指揮壹艘汽船沿剛果河深人非洲尋覓文明的故事。這部書表現了文明與原始的對立,在許多地方對殖民上主義表示不滿。
哈代(ThomasHarday,1840-1928)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後壹位和最重要的小說家。壹生以英國南部小鎮為背景寫了很多“威塞克斯系列”(theWessexnovels)的小說,主要有:《德伯家的苔絲》(TessoftheD’Urbervilles,被改編成有影響力的電影)、《無名的裘德》(JudetheObscure,被改編成有感染力的電影)、《還鄉》(TheReturnoftheNative)等。小說中充滿了悲觀主義(pessimistic)的人生觀和宿命論的思想。
維吉尼亞·吳爾夫(VirginiaWoolf,1882壹1941),英國現代女作家。她對小說的寫作形式曾作出獨特貢獻,也是當時最優秀的評論家之壹。她在倫敦的住地布魯姆斯伯裏成為文學中心,座上客都是當時著名作家和文人。維吉尼亞的小說著重寫人物的內心世界。主要作品有《到燈塔去》(TotheLighthouse)、《遠航》(TheVoyageOut)、《奧蘭多》(Orlando)和《黛洛維夫人》(Mrs.Dolloway)等。《黛洛維夫人》是吳爾夫早期的佳作,寫黛洛維夫人壹天24小時之內的生活。情節簡單,風格特點是抒情、深邃、細致。用“意識流”(streamofconsciousness)這壹創作方法深刻細膩地描繪了人物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個性及弱點。
D.H.勞倫斯(D.H.Lawrence,1889-1930)是當代英國文學的壹位大師,著名的現代派作軍代表之壹。他在創作上摒棄了英國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語言質樸、句子結構簡單,大量使用淳樸的生活語言。他在作品中揭示了人性中的本能力量,並辛辣地批評了現代工業社會。他壹生寫了10部長篇小說,其中最偉大和最有代表性的是《虹》(TheRainbow)和《戀愛中的女人》(womeninLove)。其他作品包括《恰特萊夫人的情人》(LadyChatterley’sLove)、《迷失的少女》(TheLostGirl)和《兒子與情人》(SongsandLovers)等。
蕭伯納(GeorgeBernardShaw,1856-1950)英國劇作家、政論家。他接受過柏格森、叔本華和尼采的哲學思想,又攻讀過馬克思的《資本論》。1884年他參加了“費邊社”,主張用漸進、點滴的改良來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暴力革命。在藝術上,他接受挪威劇作家易蔔生的影響,主張寫社會問題,反對“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1933年2月17日,乘“不列顛皇後”號輪船到上海訪問中國。
蕭伯納的文學始於小說創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戲劇。《鰥夫的房產》(Widower’sHouse,1892),《華倫夫人的職業》(Mrs.Warren’sProfession,1894),《芭芭拉少校》(MajorBarbara,1905)、《傷心之家》(HeartbreakHouse,1913)、《聖女貞德》(JoanofArc,1923)、《蘋果車》(TheAppleCart,1929)等。其中《聖女貞德》獲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認為他的最佳歷史劇,是“詩人創作的最高峰”。
蕭伯納傑出的戲劇創作活動,不僅使他獲得了“20世紀的莫裏哀”之稱,而且“因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勵和諷刺往往蘊含著獨特的詩意之美”,於1925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奧斯卡·王爾德(OscarWilde,1854—1900)英國唯美主義藝術運動的倡導者,著名的作家、詩人、戲劇家。在牛津大學學習期間受到了沃爾特·佩特等人審美觀念的影響,並接觸了新黑格爾派哲學、達爾文進化論和拉斐爾前派的作品,這為他之後成為唯美主義先鋒作家確立了方向。王爾德曾經因為同性戀而成為當時同性戀社群的壹個文化偶像。對他的審判是英國司法史上
和文學史上著名的案件之壹。主要作品有: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ThePictureofDorianGray,1891年),童話集《快樂王子和其他故事》(TheHappyPrinceandOtherTales,1888年),戲劇《少奶奶的扇子》(LadyWindermere`sFan,1892),《帕都瓦公爵夫人》(TheDuchessofPadua,1893年),《莎樂美》(Salomé,1893),《理想丈夫》(AnIdealHusband,1895)。
詹姆斯·喬伊斯(JamesJoyce,1882-1941),愛爾蘭意識流文學最偉大的作家之壹。其文學生涯始於1914年開始創作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Dubliners)。《尤利西斯》(Ulysses)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之首。小說以時間為順序,描述了主人公,苦悶仿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廣告推銷員利奧波德·布盧姆(LeopoldBloom)於1904年6月16日壹晝夜之內在都柏林的種種日常經歷。小說的題目和內容源出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和荷馬史詩《奧德賽》。通過大量細節描寫和意識流手法構建了壹個交錯淩亂的時空,語言上形成了壹種獨特的風格,具有現代史詩的概括性。長篇小說《青年藝術家的畫像》(APortraitoftheArtistasAYoungMan)有強烈的自傳色彩,主要描寫都柏林青年斯蒂芬&S226;迪達勒斯如何試圖擺脫妨礙他的發展的各種影響——家庭束縛、宗教傳統和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去追求藝術與美的真諦。長篇小說《芬尼根守夜人》(Finnegan’sWake以都柏林近郊壹家酒店老板的潛意識和夢幻為線索,是壹部用夢幻的語言寫成的夢幻的作品。
福斯特(E.M.Forster,1879-1970),英國小說家、散文家。生於倫敦,畢業於劍橋大學。他摒棄了19世紀人們喜愛的繁緝辭藻和復雜的細節描寫,采取更為流暢自如、更加口語化的寫作風格。主要作品有《霍華德莊園》(Howard'sEnd)、《印度之行》(APassagetoIndia)、《最長的旅行》(TheLongestJourney)、《看得見風景的房間》(ARoomwithaView)和《莫裏斯》(Maurice)等。《霍華德莊園》是福斯特的成名小說,已拍成電影,搬上銀幕並獲得奧斯卡獎。故事講述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和自由想象力的瑪格麗特和追求商業利益而瀕於精神崩潰的亨利結婚,瑪格麗特把亨利帶回到以前的舊居,希望重建想象力與土地的聯系。
約翰·福爾斯(JohnFowles,1926-),英國小說家。1950年畢業於牛津大學,曾在希臘、法國和英國教學。他的作品把心理描寫和社會生活巧妙地結合起來。他的第壹部小說《收藏家》出版後,立即受到讀者歡迎。除此之外,他還寫了《占星家》、《法國中尉的女人》(TheFrenchLieutenant'sWoman)等。《法國中尉的女人》被改編成為電影,描寫19世紀中葉的壹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三角戀愛故事。
威廉·戈爾丁(WilliamGolding,1911-1993),英國當代最受擁戴的小說家之壹,畢業於牛津大學,做過中學校長、大學講師、演員,航海員和音樂家。壹生創作了10多部小說,主要有:《蠅王》(LordoftheFlies)、《遺產繼承人》(TheInheritors、《金字塔》(ThePyramid等。《蠅王》是部虛構小說,講述了壹群不受文明與社會道德束縛的孩子在熱帶荒島上蛻化為野蠻人的故事。小說因為探究了童心的泯滅與人性的黑暗於198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