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英國有壹個歷史人物叫摩根,及需其簡介,請多多指教

英國有壹個歷史人物叫摩根,及需其簡介,請多多指教

美國最後的金融巨頭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是“華爾街的拿破侖”,他曾兩度使美國經濟起死回生。但據說他經常因為壓抑而感到“毫無價值”、“無所適從”。約翰.皮爾龐特.摩根還控制著幾十種行業,並創立了美國鋼鐵公司—該公司的原始資本是當時美國聯邦政府壹年開銷的4倍。但是,對他來說,休閑與工作同樣重要,他曾經多次嚷嚷要退休。 為了深入地刻畫這麽壹位復雜的大人物,瓊.斯特勞斯完成了壹部長達近800頁的鴻篇巨傳∶《華爾街之子摩根》。瓊.斯特勞斯曾因成功撰寫了艾麗斯.詹姆斯(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的姐妹)的傳記而榮獲哥倫比亞大學頒發的美國歷史班克羅夫獎。此次,瓊.斯特勞斯仔細地閱讀了大量鮮為人知的書信、文件和日記,最終在其令人欽佩、生動逼真的作品中向世人揭示了摩根及其圈內的朋友們不為人知的壹面。但是讀者也會不時被細節的海洋所淹沒,對這個金融帝國的締造者及狂熱的藝術品收藏家始終持以神秘和敬畏之感。 摩根並不是白手起家、自我成才的典型。他的父親朱尼爾斯是新英格蘭地區的富商,在19世紀50年代,朱尼爾斯受雇於當時英國首屈壹指的美國銀行家喬治.皮博迪。他們生意興隆,成功地把大量英國遊資引入資金極度匱乏的美國。朱尼爾斯決心把他的發運傳給他的子孫。他嚴厲地要求他的兒子皮爾龐特接管家族產業,幫他選定在瑞士、德國留學的課程,安排他在華爾街當學徒,而且大小事件都有可能成為他教訓摩根的事因。 美國南北戰爭後,流入美國的投資迅速增長,尤其集中在鐵路領域。在戰後的30多年裏,摩根信托公司不僅參與組織了鐵路融資項目,還屢次嘗試約束這壹利率過高的行業。19世紀70年代,朱尼爾斯出資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法國—這標誌著摩根家族影響力已經滲透到了國際銀行業的頂層。 瓊.斯特勞斯對摩根的個性與私生活的著迷遠勝於對其在商業界的輝煌業績的關註。這使她的作品與羅恩.切爾諾在1990年出版的《摩根大廈》有顯著的區別。《華爾街之子摩根》壹書從朱尼爾斯於1890年去世講起,描述了家財萬貫的摩根更加自由、終日沈湎於他的個人愛好∶開遊艇、追女人、做怪異而又隨心所欲的慈善家、營造龐大的藝術收藏品王國。 瓊.斯特勞斯在書中寫道∶“他操縱著20世紀初帝國的天秤,好像要占有世上壹切美好的東西。”從古登堡聖經、弗美爾和庚斯博羅的繪畫、中國的瓷器、中世紀的地毯到英國l9世紀初期樣式的家具—作者發現,“摩根從不在乎為購買藝術品花費巨資”。他的藏品已充塞屋宇、難以盡覽。截至到1912年止,他已經花費了6000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10億美元。 盡管他有這些嗜好,摩根在上個世紀末還形成了壹個觀點∶不管是摩根金融機構,還是國際經濟局勢,離開了他都不行。在個人生涯的關鍵時刻,摩根在1895年提出“國庫管理國際化”,後來主張民粹主義的農場主在發起反對金本位的政治運動中繼承了他的觀點。摩根組織了6200萬美元的債券發行,堵住國庫的漏洞;並入市幹涉,擡升美元的匯價。1907年,在另壹次戲劇性的插曲中,金融市場的恐慌導致了為期兩周的瘋狂行動,摩根再施援手,註入大量資金解救了多家金融機構和紐約市。 在這兩次事件中,摩根表現得猶如美國中央銀行行長—當時這個職位並不存在。但是熱心公益並不是他的原始動力。那兩次危機過後,摩根和其他投資家的財富都大發橫財。 盡管羅列了這麽多細節,瓊.斯特勞斯最終還是沒能掀起摩根有意戴上的粗暴而冷談的面紗。比如,摩根為何壹再冷落親生兒子傑克,卻選拔他人擔任要職?似乎摩根在量才錄用時,有意模仿沒有子嗣的皮博迪,而不是他所崇拜的父親。瓊.斯特勞斯顯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她拒絕妄下定淪。 摩根的晚年多災多難。20世紀初期,他組織了壹個龐大的跨大西洋航行財團,這後來被證明是壹場“金融大災難”(瓊.斯特勞斯語)。1912年,該財團的旗艦泰坦尼克號沈入海底。同年,國會開始調查某些指控∶摩根財團涉嫌惡意控制美國的財政命運,75歲的摩根只好出庭接受國會委員會的審訊。在第二個月月底,他精神崩潰,並在兩個月後去世。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哪個人能對美國經濟產生如此重要的影響∶在摩根去世的那壹年,國會(不知是無意之中)建立了美國聯邦儲備局—指導美國經濟的那只著名有形之手。這是獻給摩根最好的頌詞。

編輯本段二、 摩根財團

1935年以前的老壹代摩根財團可能是世界上最可畏的金融機構。它由美國銀行家喬治?皮博迪於1838年創辦於倫敦,後由摩根家族繼承過來,遷至紐約後名聲鵲起。

直到現在,坐落在寬街和華爾街相交的“街角” 處的老壹代摩根的繼承者?JP摩根公司依然主宰著美國的金融界,並且繼承著老壹代摩根的“文化傳統”。

2000年12月11日,美聯儲批準大通曼哈頓銀行與J.P.摩根投資銀行合並,目的在於“催生美國最大的壹家銀行企業”。合並後的公司將命名為“JP摩根大通集團”,其總資產將達到6680億美元,直逼總資產有6790億美元的美洲銀行,成為美國第二大的以銀行為核心的集團公司,與此同時,美國花旗銀行仍以總資產7910億美元名列首位。實際上,目前這三家銀行已難分伯仲。

我們還是看看,“摩根帝國”締造時期的創始人皮博迪。

1835年,美國商人喬治?皮博迪來到倫敦。那時的美國,乃至全世界都在經歷“新經濟泡沫”帶來的危機,人們依靠貸款,瘋狂地修建鐵路、運河、公路,當時人們對這些新玩意也是不想“付費”使用就像現在的網絡壹樣。

此時的皮博迪是為美國的馬裏蘭州尋求英國銀行的貸款。他很愛國。他為英國的十幾個銀行家擺上盛宴(估計類似同時期的中國銀行家胡雪巖請人吃“花酒”),他勸說他們相信美國人不是騙子,他還和藹地威脅說“妳們只有繼續為美國提供新的貸款,才能保證以前的貸款能夠得到償還”。於是,高傲的英國銀行家又撥出800萬美圓貸款給馬裏蘭州。

英國人說,“皮博迪是靠自己的面子借到這筆錢。”並且,為減少英國人對美國人“見錢眼開”的偏見,依然放棄馬裏蘭州應付給他的6萬美元的傭金。總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皮博迪的不同尋常的才幹和做派。

皮博迪很健談,但相貌平平,不怎麽討英國人喜歡。人們怎麽也想不到他居然是高貴的摩根財團的創始人。後來的摩根,其合夥人以出身名門望族、美貌和時髦而著稱。

皮博迪出生在馬薩諸塞州,只上過幾年學,十幾歲開始就與哥哥壹起幹活養活寡母和6個弟妹。早年的貧困影響了他的壹生:聚集錢財,拼命地工作,孤芳自賞,對輕蔑極度敏感,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愛國;多半生小氣、吝嗇,晚年卻不停地慷慨捐助。

1837年皮博迪遷居倫敦。壹年後開了壹家商號,但只有壹個櫃臺、壹只保險箱和幾張書桌。他卻憑借自己的才具很快進入由卓越的銀行家組成的商人圈子。這些人既做織物生意,也為做此生意的人提供融資。其實他們的商號已就變成了商人銀行。並且創立了金融批發業務,而不是普通銀行儲蓄、轉帳的“平庸業務”。

這時,“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與皮博迪打交道”,因為皮博迪們只為各國的政府、大公司和有錢的人服務,他們為世界貿易提供資金,發行債券和股票。

皮博迪在倫敦設立商號,把美國的旗幟插在異國的土地。他炫耀自己國家的氣派、高舉這星條旗宣揚美國的產品。他宣稱皮博迪公司是“美國的壹家商號”,他不停地向美國輸送 資金,他用美國的精美雜誌裝點,制造美國氣氛和成為美國的新聞中心。在他愛國主義的背後,是不想讓英國人小看了自己,也顯示了他自己出身的自卑心態。

“在友好的外表下,皮博迪是個孤獨的小氣鬼”。他不停地工作,12年他從未連續休息過兩天。整整20年沒有回過美國大概是出於為了節約經費。

皮博迪沒有專用馬車,總是坐著公***馬車上下班。壹次他病的厲害,朱尼厄斯(摩根財團的正式締造者)勸說他回家休息,他拿上雨傘走出辦公室。20分鐘後,朱尼厄斯發現他還站在路邊的雨裏,對他說:“皮博迪先生,您該回家了。”他壹看是朱尼厄斯,答到:“是呀,我在回家。可是只過了壹輛2便士的馬車,我想等壹輛1便士的。”此時他的銀行帳戶已經有100萬英鎊。

午餐時,皮博迪總是讓他的勤務去給他買壹個蘋果,每次給勤務2個便士,壹只蘋果1個半便士,這樣每次勤務都可以得到半個便士的小費,但皮博迪卻總是等把這些半個半個的便士湊足到壹定的數量再要回去。

皮博迪是個光棍,但他總有女人陪伴。他不抽煙、不喝酒,他用講故事的方式打動情婦。他壹生只給他的布來頓情婦6000英鎊,死後也沒有留下任何遺囑給他們所生的兒子。

快60歲時,皮博迪身患嚴重的風濕病。他個人的儲蓄高的驚人,他的年收入達30萬美元,而他每年只花3000美元。他擁有巨額財富而罕見的吝嗇。突然有壹天,他靈魂開竅,他說“當病痛襲擊我時,我意識到自己不是不朽的。……我發現生活中有些人熱心幫助貧困的人們,正像我壹心想掙錢壹樣”。於是皮博迪決定開始獻身慈善事業。

美國內戰時期,皮博迪從鐵公雞變成了聖誕老人。“他晚年的行善就像早年的貪婪壹樣無度”。

早在1857年,皮博迪就開始資助巴爾迪摩的壹所“皮博迪學院”;1862年,他開始把15萬英鎊轉給壹家信托基金,用於建造倫敦的貧民住宅工程,還立契轉讓了他在另壹家公司的5000股大宗股票,維持這個住宅區的運轉。為此,他獲得了“倫敦榮譽市民”的稱號。

他生命的最後階段,施舍到了驚人的程度:向耶魯大學捐贈了壹個歷史博物館;向哈佛大學捐贈壹座考古學和人類文化學博物館;為南部被解放的黑人設立壹項教育基金……。

雨果寫道:“這個世界上,有充滿恨的人和充滿愛的人,皮博迪屬於後者,正是在這種人的臉上,我們看到了上帝的笑容。”這是對喬治皮博迪這位摩根財團最初的創始人最高的贊譽!

華爾街之子—摩根

壹個世紀前,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像巨人壹樣支配著整個金融世界。作為創建通用電氣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地域廣泛的鐵路帝國的幕後策劃人物,在幾十年裏,他都是美國民間的核心銀行家。摩根在許多方面塑造著他那個世界,然而他去世以後還籠罩著神秘的面紗,有人稱他是工業化進程中的英雄,也有人詆毀他是貪婪的強盜大亨。《華爾街之子——摩根》權威、詳實地描述了摩根其人,作者歷經十年時間,生動再現了摩根的完整人生。

1. 爭奪“CB&Q鐵路”

1901年5月4日,摩根在艾克斯收到的電報向他披露了壹個驚人的消息:壹個由銀行家和鐵路運營商組成的聯盟正密謀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北太平洋鐵路50%以上的股票。策劃並領導這場“金融巨頭”突襲戰的是愛德華·H·哈裏曼。哈裏曼與摩根之間長期失和並且沖突不斷,他名下現在控制著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就像希爾壹樣,哈裏曼也同樣宣稱自己是“美國的拿破侖”,在鐵路界是聞名的“小巨人”;同樣,他也決心在自己公司的基礎上創建壹個連接鐵路線、海上航運線的世界性的交通運輸網絡。但是,與希爾不同的是,在商戰中,哈裏曼並不遵守摩根所制定的遊戲規則,他更推崇的是遊擊戰。

就在摩根等人全力以赴地籌集大批英國資金投資美國鐵路建設的同時,庫恩—洛布這家德國猶太人公司同樣也在致力於將德、法兩國的巨額資金源源不斷地引進到美國——從事與摩根財團同樣的事業。盡管猶太人希夫和美國佬摩根並非合夥人,但這兩位頂尖銀行家卻自覺地信守彼此間的君子協定,互不侵犯對方的領地。

在以後的短短幾年內,哈裏曼居然使曾經破產的聯合太平洋鐵路起死回生,並很快發展成為壹條優質高效、利潤豐厚的線路。後來,當他的鐵路線延伸到太平洋沿岸港口時,已經對“北太平洋”和大北方公司構成了直接威脅。到了1901年,哈裏曼又實現了對龐大的南太平洋鐵路公司的控制,這條鐵路從洛杉磯壹直通到美國南部的新奧爾良。

與此同時,哈裏曼還在與另外壹個業界“小巨人”希爾進行著激烈的爭奪。這次,兩人爭奪的是芝加哥—伯靈頓—昆西鐵路公司(以下簡稱為“CB&Q鐵路”),由於這條全長12657.6公裏的線路通往芝加哥,對於打通大西洋沿岸運輸線具有重大意義,所以能否拿下該公司將直接影響到雙方今後在美國鐵路業界的地位。盡管哈裏曼做了各種努力,卻在1900年以失敗告終。希爾和摩根聯手,最終於1901年3月下旬***同獲得了CB&Q鐵路。在雙方進行激烈爭奪的過程中,該鐵路的波士頓股東們明顯傾向於摩根,他們說:“在哈裏曼和希爾(代表摩根和北太平洋公司)之間,我們毫無疑問將選擇代表雄厚實力和安全保障的壹方。”事後,哈裏曼曾要求摩根和希爾給他壹個轉包的機會,卻遭到二人的斷然拒絕—他們不願讓這位好戰的掠奪者“插上壹手”來分享他們的勝利果實。

至於哈裏曼本人,當然不會覺得自己的要求是“插上壹手”,相反,他認為恰恰是摩根他們從自己手中竊走了CB&Q鐵路——對手的新鐵路聯合體的實力將遠遠超過自己的聯合太平洋——為此,他立刻制定出壹個“拿破侖式”的報復方案:為了攫取CB&Q鐵路,他必須徹底拿下北太平洋鐵路。

當然,哈裏曼清楚,要想從摩根那令人生畏的大鼻子底下買走他的股票也決非易事。為此,哈裏曼孤註壹擲,決心碰壹碰自己的運氣,為了籌集到購買股票所需的巨額現金,哈裏曼找到了庫恩—洛布公司和商業性的國家城市銀行進行活動。

2.斬斷摩根的翅膀

摩根在業界的優勢地位和倨傲態度使其在華爾街同行中頗受非議,甚至是嫉恨,正如希爾日後所總結的那樣,在後來發生的針對摩根的突然襲擊中,參與暗算的人中更多的是銀行家,而非鐵路運營商!——以城市銀行為首的各大財團之所以給哈裏曼撐腰,是希望借此向全世界表明“摩根並非是美國惟壹的銀行家”,同時也是對摩根宣稱的“美國所有的銀行家只不過是我的辦事員”的說法進行挑戰。正如希爾所言,斯蒂爾曼的目的是為了“斬斷他(摩根)的翅膀”。

就在摩根4月初剛離開美國前往歐洲之際,在哈裏曼的指使下,庫恩-洛布公司總裁希夫就開始了購買北太平洋公司股票的行動。此時,麥金利正在進行連任總統的競選活動,他允諾給予華爾街財團們更多的發財機會。在此情況下,大批野心勃勃的投資者將紐約股市的價格和成交額推向壹個個歷史新高,1901年1月,創造了日成交量200萬股的歷史記錄。4月份,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所造就的百萬富翁們—人稱“匹茲堡財團”雲集紐約準備大賭壹把,此事為哈裏曼發動襲擊提供了最完美的時機。

摩根和他的合夥人雖然控制著北太平洋公司的董事會,卻只擁有該公司不到50%的股票,他們總以為——沒有人會夢想購買壹條價值1.55億美元的鐵路。在1900年,“北太平洋”的普通股價格從每股45美元漲到86美元,到1901年4月1日居然達到每股96美元,且成交43.7萬股;隨後,該公司股票在整個4月份仍然保持攀升勢頭。面對這種局面,庫恩—洛布公司偶爾也拋售壹些股票進行遏止以免引起摩根財團的註意。到4月22日,北太平洋股票漲到每股103美元,3天後達到105美元。在4月30日,該股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成交量創造了新的記錄,***成交330萬股。

根據哈裏曼判斷,在其最高決策者——摩根本人不在紐約的情況下,北太平洋股票所出現的異常現象不會引起摩根集團其他人的註意。事實果然不出哈裏曼所料,毫無戒心的羅伯特·培根甚至還趁著這段狂漲期,拋售了摩根本人2萬股的股票來賺取巨額利潤。5月份,約翰·W·蓋茨在接受采訪時稱:“這壹切就好像——當壹個大孩子外出時,那些小孩子們就趁機在家裏胡作非為壹樣……如果摩根本人當時在紐約的話,這些事情絕對不會發生。”到5月1日,這天是星期三,北太平洋股票的價格已經狂漲至115美元。星期日,《紐約先驅報》在作“本周回顧”時稱:“這是世界歷史上金融投機活動規模最大的壹周。”

在事態發展最為嚴重的那壹周,希爾壹直在紐約,對於北太平洋公司所承受的日益加重的壓力,盡管希爾已經明顯感受到,但他絕對沒意識到是哈裏曼在背後搗鬼,直到希夫前來告知真相後,他才恍然大悟。

直到1897年哈裏曼要求庫恩-洛布公司給予其獨壹無二的關註之前,希夫壹直是希爾的財政後臺,當希夫倒向哈裏曼以後,希爾開始向摩根靠攏並且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

據希爾稱,希夫邀請他***同致力於“將摩根拋下船”,並許諾讓他出任北太平洋公司總裁並分享“通過控制聯合太平洋公司、南太平洋公司所獲得的壹切好處”。希夫還透露,他的集團已經投資了7900萬美元,並購買到北太平洋公司75萬股優先股中的42萬股,以及80萬股普通股中的37萬股——也就是說,他已基本實現對該條鐵路的控制,如果此時希爾能夠加入進來,那麽,加上希爾所擁有的北太平洋公司的股份,便可以擁有更大的擊敗摩根的勝算機會。但是,希爾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拒絕“拋棄摩根”並“加入這場陰謀活動”。也許希爾的說法有點誇大其詞,但有關該事件的最駭人聽聞的部分卻是事實——希夫策劃了壹場針對美國金融帝王摩根最卑鄙的突然襲擊。

3.藍色星期四

在星期五獲悉這壹驚人消息時,希爾表現得相當鎮靜,他離開希夫,沿著布羅得大街前往華爾街23號與摩根的合夥人進行商議。最後,他們發現了壹個對自己非常有利的條件:既然北太平洋鐵路的董事們——主要是摩根的人——能在1902年1月1日以後撤出他們的優先股,那麽當前的普通股將起到決定性作用,而哈裏曼所控制的普通股恰恰還不到壹半。正是基於這壹點考慮,培根立即給摩根發去壹封電報,隨後,摩根於星期六傍晚在法國艾克斯回電指示:“立即購買15萬股北太平洋公司的普通股!”

同樣就在那個星期六的早晨,紐約的哈裏曼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考慮到自己擁有的北太平洋公司普通股尚未達到總股票的51%,心中不時掠過陣陣涼意和不安。他給希夫寫了壹封信,要求再買4萬股普通股。盡管希夫收到了哈裏曼的命令,但他最終決定不予理睬——或許他在想,他已經獲得了北太平洋多數的股票——或許他還考慮到自己已經向希爾伸出了友誼之手——他盡管很遲但最終還是意識到那些企圖用計謀擊敗摩根的人的真正意圖,於是決定不再對摩根發起這致命壹擊。如果他在5月4日這天,聽從了哈裏曼的指令,再買4萬股普通股,他們這夥人就將成功地控制摩根的這條鐵路。

5月6日,星期壹,大批摩根—希爾集團的經紀人湧入倫敦和紐約的各個股票交易所,購買所有能買到的北太平洋的股票。當天,紐約交易所北太平洋股票以每股127.5美元報收,第二天則達到149.75美元。當希爾要求他倫敦的合夥人不要出售北太平洋股票時,他們回答說:“這裏的朋友堅定地站在妳們那壹邊,我們很吃驚希夫會參與到這場從妳們手中攫取北太平洋鐵路的活動中來。”並要求彼此之間隨時保持聯系。對於北太平洋股票在各個股市所出現的異常劇烈的波動,就連該鐵路的經營者也感到極度困惑,不知其所以然。星期二,北太平洋鐵路公司總裁查爾斯·梅林從聖保羅給他在紐約的副手發電詢問:“妳能否告訴我那裏究竟正在發生什麽?我們的股票為什麽動蕩得如此劇烈?”

在北太平洋股票剛剛出現攀升的幾天內,那些短期投機者們斷定不會再上漲了,於是約定在140美元的價位上停止購買,等價格回落時再買進。然而,星期二,當摩根的經紀人在每股146美元的價格上停止進行收購時,股票價格不但未見下跌,反而更加狂漲不已,整個股市都隨之瘋狂了!

在1901年的5月7日到8日,其他股票開始暴跌,因為那些北太平洋股票的短期投機商們拋售了所有股票以獲取資金回補,然而,到了第二天,5月9日——股票史上的“藍色星期四”,北太平洋股票價格居然跳到近似荒謬的程度——每股1000美元!紐約的股票投機商們終於冷靜下來了,他們清醒地意識到:整個股市已經被某種看不見的力量牢牢地逼進了死胡同,他們已經放空了10萬多股北太平洋股票,卻再也買不回來了。

摩根—希爾集團在兩日內購買了15萬股股票,如果按平均每股129美元進行購買的話,他們所花費的資金總額幾乎高達2000萬美元。他們還在華爾街引起了空前的震動和驚慌,J.P.摩根集團和庫恩—洛布公司在“藍色星期四”這壹天均意識到:如果華爾街的這種恐慌不能被迅速遏止,那麽將有不計其數的股票經紀人和持有人會因此遭到空前劫難,而整個紐約股市也將毀於壹旦!出於這種擔憂,兩大財團的銀行家們決定,推遲交割他們所購買的股票,並以每股150美元的價格拋售足夠的數目以供短期投機商回補,隨後,希爾和哈裏曼聯合向公眾承諾——雙方將進行和平談判;摩根也重新指定了新的北太平洋公司董事會。紐約股市壹場空前的金融恐慌最終消退了。

編輯本段三、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宇航員

個人檔案:摩根,女,56歲,1951年11月28日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市,已婚,有兩個孩子。她平時喜歡吹長笛、閱讀書籍、徒步旅行、遊泳、滑雪。

教育狀況:1973年,取得斯坦福大學人體生物學學士學位,1974年,取得加州聖母學院教師證書。

所授榮譽:美國大學優等生榮譽學會成員(Phi Beta Kappa)、美國宇航局總部特殊工作獎、美國宇航局公***工作組成就獎、愛達荷州總統大獎章、國際教育協會勞倫斯?帕拉肯教授合作獎、美國國家空間協會太空先鋒教育獎、宇航教育最佳女性獎等。

工作閱歷:1974年,摩根開始從事教學工作,主要教授醫療知識和數學。

NASA閱歷:

1985年7月19日,摩根被美國宇航局選中成為“教師在太空”計劃的候選人,1985年9月至1986年1月,摩根和克麗斯塔?麥考利夫以及“挑戰者”號機組宇航員在休斯頓市約翰遜航天中心接受訓練,自“挑戰者”號遇難之後,摩根接替了麥考利夫的工作,主要負責“教師在太空”計劃的各項工作。1986年3月至7月,摩根在美國宇航局工作,向全國各地的教育組織宣傳太空知識。1986年底,摩根返回到愛達荷州繼續從事教師工作。

1998年,她再次被美國宇航局選中擔任任務專家,8月前往約翰遜航天中心,經過為期兩年的訓練和工作評定,她被指派到宇航員辦事處太空站操作分部,後來又到宇航員辦事處宇宙飛行艙通訊分部,在太空任務控制中心擔任第壹通信員,負責與空間軌道的宇航人員進行聯絡。最近幾年,摩根工作在宇航員辦事處機器人分部。此次執行STS-118太空任務是她第壹次進入太空。

————————————————————————————————————————————————————

補充資料:

MORGAN 法語意為\"為愛瘋狂\",正如這個名字,MORGAN 是壹個充滿熱情的時裝品牌。\"體貼入微\"的設計是MORGAN 最大的秘密。1967年,MORGAN 由壹對經營了20年內衣的姐妹(OCELYN和ODETTE)創立,而今,MORGAN 已轉型而成為世界性品牌,分布於43個國家,超過400多間店鋪,為18-35歲的女性服務。其服飾強調時代感及女性化,每季最少有400多種款式,非常便於搭配,加強了時裝的配襯能力,加添了時裝的美感。MORGAN以其貴族的品性,高尚的生活藝術品位,時髦的美之感覺及知性的氣氛使MORGAN成為現代人的時尚。

但他是美國的

  • 上一篇:職場最討厭的六種行為阻礙妳升職加薪(推薦收藏)
  • 下一篇:蓬萊閣有哪些景點?蓬萊閣門票包含哪些景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