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英國紀行之四暢遊倫敦之旅散記(圖)

英國紀行之四暢遊倫敦之旅散記(圖)

英國倫敦街頭(攝影:馮贛勇)

途中,導遊謝濬渺如數家珍般地向大家介紹起其倫敦的相關情況。首先,謝導從倫敦的稱謂說起:對於“倫敦”這個名字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但是,究竟這個稱呼所代表的是哪壹個地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如果大家談到的是“大倫敦”地區(Greater London),所指的就是包括32個倫敦地方行政區以及倫敦金融城——“倫敦市”(City of London)在內的壹大片地區,總面積約為1千5百平方公裏,大約是M25環城公路所包圍的地區。這個概念有多大?如上海市市區面積是1600平方公裏。而狹義來說,“倫敦”兩字所指的就是這個城市的中心地區,所包括的就是倫敦金融城和威斯敏斯特自治市(City of Westminster)這兩個部分。

泰晤士河畔博物館(攝影:馮贛勇)

倫敦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首都及歐洲第壹大城和最大經濟金融中心。兩千多年前,羅馬人建立了這座都市。倫敦近幾百年來壹直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倫敦是壹個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其居民來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的種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語言超過300種。同時,倫敦還是世界聞名的 旅遊 勝地,擁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等。

大英博物館門首(攝影:馮贛勇)

無巧不成書,說到博物館,我們倫敦之旅的首個行程剛好就是參觀倫敦最為著名的大英博物館。大巴車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行程,於下午1點半左右才抵達位於倫敦魯塞爾大街上的大英博物館。該館是世界上 歷史 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壹。

大英博物館前留影

走進博物館,人們不禁為這裏宏偉的建築以及豐富多彩的館藏而驚嘆不已。說起來挺有意思,大英博物館雖然在面積較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小,但展出面積卻比中國故宮博物院還大。原來這裏是私人捐贈的圖書館,1754年購買現址的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廈基址上修建了現在的古羅馬式大廈,並捐贈了許多皇家藏品,成為今天的大英博物館。

博物館內壹角(攝影:馮贛勇)

說起大英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可謂廣博,堪稱壹座世界 歷史 博物館。人類文明發源地巴比倫、印度、中國和希臘的珍貴文物比比皆是。希臘的石雕,印度的寶石戒指,巴比倫的銀器,中國的瓷器琳瑯滿目。比馬王堆女屍還早上千年的古屍也有幾具,但不是英國的,而是埃及的,十幾具展出的木乃伊還僅僅是館藏的壹部分。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稱埃及本土以外之最。

博物館展品(攝影:馮贛勇)

尤其是埃及最珍貴的文物,4000年前在正反面分別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臘文的石碑藏在大英博物館中。這是世界唯壹的壹塊,並據此破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稱鎮館之寶。由於大英博物館建得較早,它的外形和布局已成為博物館的標準模式,後來者競相效法。其中兩部分展品格外吸引人,壹是中國瓷器,上自漢唐,下至明清,青花、鈞瓷、唐三彩、景泰藍按年代與產地排列,應有盡有,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印度寶石戒指也十分引人註目,火紅、海藍、石榴紅、祖母綠各色俱全,菱形、球形、卵形、異形大小不壹,真是巧奪天工。

參觀的學生(攝影:馮贛勇)

大英博物館還以其圖書館著名,因為大英博物館的起源就是漢斯.斯隆爵士捐贈的私人圖書館,英王喬治四世改建新館時又捐贈了大量書籍。這裏是馬克思為他的不朽之作——《資本論》收集資料和寫作的主要場所,許多參觀者來尋找馬克思當年常坐的座位。

雄獅坐像(攝影:馮贛勇)

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英國國家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由於空間的限制,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琳瑯滿目的展品及規模宏偉的建築均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埃及館壹角(攝影:馮贛勇)

結束了大英博物館的參觀,倫敦又已進入了暮色之中,沒壹會兒就已經燈火輝煌了。當晚,大家首先來到唐人街上的旺記大酒家用晚餐。倫敦唐人街也叫倫敦中國城,坐落於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市的蘇活區,是中國傳統味道最足的唐人街之壹,很具中國文化特色,不僅為倫敦帶來遊客和財富,更使其成為魅力倍增的倫敦壹大景點。

唐人街夜景(攝影:崔春傑)

這裏有兩座牌樓,壹個是南北方向,壹個為東西方向。壹座上書“倫敦華埠”與“國泰民安”四個大字,另壹座牌樓正反兩面分別為“中國太平”與“英倫呈祥”。兩座牌樓在夜晚燈光的映襯下栩栩生輝,十分氣派與壯觀。

中國商品店(攝影:王立保)

倫敦的華人社區最早出現於19世紀,最初集中在東部船塢區,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逐漸遷移到位於市中心的蘇豪區。目前的倫敦唐人街由壹條大街和幾條橫街組成,面積不大,但卻地處黃金地段,距離英女王白金漢宮和唐寧街10號首相府都不遠。入口處都聳立著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牌樓,兩側則是鑲嵌式對聯。

黃昏中倫敦塔橋(攝影:馮贛勇)

在唐人街上有中國餐館、中國商品店和紀念品店。每逢中國傳統的新春佳節,倫敦華人都要在唐人街舉辦隆重的慶祝活動,燃放煙花爆竹,舉行舞龍舞獅及歌舞雜技表演,華人商店家家張燈結彩、貼春聯、迎財神。農歷新年那壹天,唐人街熙熙攘攘、人流如潮,充滿節日氣氛。對於多年生活在倫敦的中國人而言,唐人街是壹劑妙藥,可以暫時消除無盡的鄉愁,會產生壹種回歸故裏的幻覺。

泰晤士河畔夜景(攝影:馮贛勇)

晚飯後團友們漫步於倫敦街頭,並走上泰晤士河上的大橋。觀賞周邊的倫敦眼、大本鐘及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倫敦塔橋等英國著名地標性建築的夜景。如果將泰晤士河喻為銀河,那麽倫敦的各部位就是銀河周圍的星辰,中心地帶是特拉法爾加廣場。由此去各主要景點,步行均不超過45分鐘。地鐵則以查靈十字站為中心,由此乘坐地鐵到各主要景點只需15分鐘。

大本鐘夜景(攝影:王玨)

2016.12.04倫敦時間13:30,團隊在結束了溫莎城堡的觀光後重回倫敦開始二次遊,來到泰晤士河碼頭乘遊船開始泛舟而行,前晚剛剛觀賞過的倫敦塔橋、大本鐘、聖保羅大教堂、碎片大樓等景觀夜景,而今天藍天白雲下的這些地標性建築,又紛紛以壹幅幅別樣靚麗的風姿展現在人們眼前,真是太令人賞心悅目了。

西敏斯大教堂夜景(攝影:馮贛勇)

遊船從倫敦眼的對面碼頭開始起航,謝導也相繼介紹起所經過的景觀相關情況。首先開始從泰晤士河(River Thames)說起。這條位於倫敦的河流是英國著名的“母親”河。也稱泰姆河,發源於英格蘭西南部的科茨沃爾德希爾斯,全長346公裏,橫貫英國首都倫敦與沿河的10多座城市,流域面積13000平方公裏,在倫敦下遊河面變寬,形成壹個寬度為29公裏的河口,註入北海。

倫敦大本鐘(攝影:馮贛勇)

比起地球上的壹些大江大河,泰晤士河雖然不算長,但它流經之處,都是英國文化精華所在,或許可以反過來說,泰晤士河哺育了燦爛的英格蘭文明。倫敦的主要建築物大多分布在泰晤士河的兩旁,尤其是那些有著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 歷史 的建築,如有象征勝利意義的納爾遜海軍統帥雕像、葬有眾多偉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聖保羅大教堂、曾經見證過英國 歷史 上黑暗時期的倫敦塔、橋面可以起降的倫敦塔橋等,每壹幢建築都稱得上是藝術的傑作。這些建築雖歷經滄桑,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的戰爭洗禮,但仍然保持了固有的模樣,直至今天還在為人們所使用。

泰晤士河倫敦眼(攝影:馮贛勇)

謝導指著對面的緩緩旋轉的倫敦眼(The London Eye)說,它的全稱叫英國航空倫敦眼(The British Airways London Eye)又稱千禧之輪,坐落在倫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第四大摩天輪,是倫敦的地標之壹,也是倫敦最吸引遊人的觀光點之壹。倫敦眼於1999年年底開幕,總高度135米(443英尺)。倫敦眼***有32個乘坐艙,因艙內外用鋼化玻璃打造,所以設有空調系統。每個乘坐艙可載客約16名,回轉速度約為每秒0.26米,即壹圈需時30分鐘。

沿岸建築群壹角(攝影:馮贛勇)

威斯敏斯特宮壹角(攝影:馮贛勇)

碼頭起航所處泰晤士河西岸,我們遊船的身後就是位於河畔的壹座長長的建築:威斯敏斯特宮(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稱議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是英國議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它是哥特復興式建築的代表作之壹,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該建築包括約1,100個獨立房間、100座樓梯和4.8公裏長的走廊。

泰特美術館(攝影:馮贛勇)

盡管今天的宮殿基本上由19世紀重修而來,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時的許多 歷史 遺跡。它的西北角的鐘樓就是著名的大本鐘。不過大本鐘的稱謂已於2012年6月更名為“伊麗莎白塔”了。大本鐘每過壹小時敲擊壹次。它也是英格蘭第三重量的鐘表,重達13.8噸。盡管“大本”原指該鐘表本身,但是今天已經被人們習慣用來稱作整座塔樓了。

聖保羅大教堂(攝影:馮贛勇)

隨著遊船的行進,很快到看到了岸上的聖保羅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它是世界著名的宗教聖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國第壹大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聖保羅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後經多次毀壞、重建,由英國著名設計大師和建築家克托弗.雷恩爵士,在17世紀末完成這倫敦最偉大的教堂設計,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

泰晤士河風光(攝影:馮贛勇)

聖保羅教堂另壹個建築特色,是少數設計、建築分別僅由壹人完成,而非歷經多位設計、建築師的教堂之壹,教堂內還有壹個雷恩的墓碑,上書“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如果妳在尋覓他的紀念碑,只需要看看周圍)。

倫敦塔橋景觀(攝影:馮贛勇)

聖保羅大教堂是倫敦的宗教中心,建築為華麗的巴洛克風格,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17世紀末建成。教堂是文藝復興風格,覆有巨大穹頂,高約111米,寬約74米,縱深約157米,穹頂直徑達34米。這座宏偉建築設計優幽完美,內部靜謐安詳,是建築大師萊恩最優秀的作品。塔頂是眺望倫敦市區的絕佳地點。1981年舉行過戴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王子的婚禮大典。

現代化建築景觀(攝影:馮贛勇)

我們的遊船經過壹個半小時的航程,在格林威治碼頭登岸。上來就是位於河畔的格林威治大學。團友們沿著校園的圍欄,走在車水馬龍的格林威治街道上,途中經過皇家海軍博物館後,進入壹片面積龐大的草坪花園,緩步上坡登上壹個山丘就是世界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臺。

格林威治大學(攝影:王玨)

格林尼治天文臺(Royal Greenwich Observatory, RGO)是英國國王理查二世於1675年在倫敦格林尼治建造的壹個綜合性天文臺,在8月10日安放了奠基石,同時國王也創建了皇家天文學家的職位(第壹位擔任此職的是約翰?弗蘭斯蒂德),以擔任天文臺的臺長和“致力於以最忱治的關心和努力校正天體運動的星表,及恒星的位置,以便能正確的定出經度,使導航成為完美的藝術”。整座天文臺坐落於格林尼治公園的壹座小山上。

皇家海軍博物館(攝影:馮贛勇)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倫敦市已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工業城市。戰後,格林尼治地區人口劇增,工廠增加,空氣汙染日趨嚴重,尤其是夜間燈光的幹擾,對星空觀測極為不利。這樣就迫使天文臺於1948年遷往英國東南沿海的蘇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蘇堡。這裏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觀測條件好。遷到新址後的天文臺仍叫英國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

格林威治天文臺(攝影:馮贛勇)

但是,格林尼治天文臺並不在0°經線上,地球上的0°經線通過的仍是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後來成為英國航海部和全國海洋博物館天文站。裏面陳列著早期使用的天文儀器,尤其是子午館裏鑲嵌在地面上的銅線——0°經線,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到這裏時團友們雙腳跨在0°經線的兩側攝影留念,象征著自己同時腳踏東經和西經兩種經度。

俯瞰倫敦(攝影:馮贛勇)

1950年格林尼治天文臺遷往新址後,該天文臺劃歸國家海洋博物館,設有天文站、天文儀器館等,主要供展覽用。展出的天文 歷史 資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遠鏡、各國早期設計的時鐘、地球儀、渾天儀(其中不少是當時中國的制品)和很多天象發現的經過,如哈雷彗星等。由於這裏所處的位置是倫敦的制高點,所以往下俯瞰遠眺,倫敦泰晤士及市區的景致盡收眼底。

泰晤士河泛舟(攝影:馮贛勇)

結束了格林威治天文臺的參觀,基本上就圓滿結束了倫敦的行程。倫敦是四大世界級城市之壹,與美國紐約、日本東京、法國巴黎並列。從1801年到20世紀初,作為世界性帝國——大英帝國的首都,倫敦因在其於政治、經濟、人文文化、 科技 發明等領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都市。隨著科學技術的更快發展、人口規模的迅速擴大和城市面貌的不斷更新,如今的倫敦已經今非昔比,成為壹座現代化大都市,但依然以其開放的胸懷,歡迎著海內外的八方來客。(圖文:馮贛勇)

  • 上一篇:肖像雕塑的起源背景是什麽
  • 下一篇:蘭立克的《壹切都在享受自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