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歷史人物:賀知章、朱筠、周易藻 、魏驥 、毛奇齡、孫學思 、楊時
湘湖名人——楊時
楊時,字中立,學者稱他龜山先生,將樂(今福建)人。北宋熙寧九年(1076)舉進士,政和初任蕭山縣令。當時百姓苦於屢旱,要求城西1 km處的壹片水田辟為湖。政和二年(1112),楊時“以山為界,築土為塘”,建成了壹個人工水庫——湘湖。用湘湖的蓄水,灌溉9鄉14萬畝稻田。“水能蓄潦容幹澗,旱足分流達九鄉”這是後人對楊時關心農事的歌頌。
楊時即為“程門立雪”典故中的主人公。楊時40歲時到洛陽拜程頤為師,壹日與同學遊酢去程府求教,正巧碰上程頤靜坐小睡,二人便肅立等候。當時天降大雪,待程頤覺醒,雪已經下了有壹尺深了。後人用“程門立雪”、“立雪程門”、“程門度雪”、“程門飛雪”、“立雪”等比喻讀書人畢恭畢敬就學師門。古代建有德惠祠以紀念楊時之功,今已不存。
湘湖名人——孫學思
孫學思,生平不可考,明代嘉靖年間人,為湘湖社區湖裏孫氏族人。據史料記載,明朝嘉靖年間,孫姓中孫學思榮升中書舍人。嘉靖三十三年(1664),他為了便於湖西的孫氏與湖東的吳氏兩姓往來,在湖上造了壹座橫穿湖面的跨湖橋。從此,湘湖被分為上湖(南湖),下湖(北湖)。 孫學思的建橋行動,從水利功用來講,是具有不利影響的。民間就傳有“孫學思築湖堤,長害九鄉水利”的民謠。
湘湖名人——毛奇齡
毛奇齡(1623-1716),字大可,又字齊於、晴初,別號河右。以郡望西河,稱西河先生。毛奇齡為蕭山城東裏人,清代學者,文學家。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儒,授翰林院檢討,參與修《明史》。二十四年(1686)隱疾歸裏,專事著述。 毛奇齡通音韻學,善書畫,山水、花卉,有創意到隨筆之至,妙得天趣。傳世作品有康熙二十壹年《看竹圖》軸,現藏日本大阪市美術館,三十六年作《墨荷圖》軸,現藏故宮博物館。毛奇齡留有許多美術作品,被收藏於美術館。
湘湖名人——魏驥
魏驥(1373-1471),字仲房,號南齋,又號齋。其故居在城廂鎮橋下達魏家弄,出仕後,遷居萬壽橋下街。 魏驥於明永樂三年中舉人。次年,進京會試,中副榜,授松江府儒學訓導。不久,魏驥奉調參與《永樂大典》的纂修工程。其後,歷任太常博士、吏部考功員外部、南京太常寺少卿、吏部左侍郎、吏部尚書等職。
魏驥77歲告老還鄉。蕭山鄰江近海,時有旱澇之災,魏驥向當局提出興修水利的規劃。親自主持修築麻溪、西江、白露、湘湖、瓜瀝等多處塘堰及徐家、螺山、長山等腰三角形閘,受益田地148000多畝。現魏驥墓仍在,位於湘湖邊石巖鄉徐家塢山麓。
湘湖名人——周易藻
周易藻,字芹生,號璐琴,晚號遁叟,是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的後裔。清同治三年(1864),在他70歲時總纂寫了《周氏宗譜》。 清光緒十五年(1889)中舉,但中舉之後,命不濟人、仕途坎坷。他先後出任蕭山縣勸學所總董(縣裏管教育的主要官員)、蕭山縣立高等小學校(當時蕭山縣內的高等學府)校長。1921年,68歲的他在湘湖缸窯灣造兩間平房,自題“辛廬”。住在“辛廬”裏,天天外出,“架壹葉扁舟,瀏覽湘湖,窮幽探隱,日夕始返。夜則檢查水利諸書,摘錄歷年卷宗,參互考訂”,足足花了6個月,終於編成了《蕭山湘湖誌》8卷,之後又續編1卷。
《蕭山湘湖誌》壹書現仍存,其文筆通順,具有很高的文學史料價值,是了解湘湖主要的歷史文獻。
湘湖名人——朱筠
朱筠,字竹君,號笥河。他最大的業績是建議乾隆征集收藏珍稀圖書及手稿,並倡議編修壹部大型書目提要,這便是編纂皇家大叢書《四庫全書》的由來。朱筠在督學安徽期間還校訂並重刊著名的古代大型字典《說文解字》,為中國的文字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湘湖八景:
1 城山懷古 此景與清·乾隆湘湖八景中的“越城晚鐘”都是記述越王城山,但“城山懷古”的景名更貼切。因為它突出了傳承越王勾踐“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精神的永恒主題,更有時代特色。而且城山寺已於清·鹹豐辛酉年(1861)毀廢,所謂的“晚鐘”之聲已不復存在。
2 覽亭眺遠 覽亭,即位於石巖山巔的壹覽亭,是全景式觀賞湘湖和錢塘江的最佳位置。登亭西望,千頃湘湖盡收眼底,兩岸青山歷歷在目。遠望錢江銀亮如練,漁浦煙光依稀,廣袤的蕭紹平原河流縱橫,村落點點,壹幅江南漁米之鄉的錦秀畫圖。
3 先照晨曦 壹覽亭旁的先照寺,系南宋古剎。每當旭日東升,萬道霞光首先照亮古寺的黃墻飛檐。“旭日之光先照此寺”,寺名由此而來。晨曦中的先照寺,掩映在綠樹叢中,金碧輝煌,並與暗綠色的石巖山壹起,倒映在湖中,景色迷人。明代魏驥有詩詠此:“蘭若巖山巔,淩虛依寥泬。陽烏忽東升,流光每先得。”
4 跨湖夜月 跨湖橋堤壹虹臥波,橫斷湘湖葫蘆腰,白天景色迷人,月夜更有風韻。無論春夏秋冬,湘湖夜月都是風情萬種,尤以秋夜為最。秋夜坐在跨湖橋旁亭內,山暗林疏,湖平似鏡,夜涼如水。此時,壹輪皓月冉冉升起,湖面波光閃爍。此景此情,使人塵慮盡消。
5 楊岐鐘聲 湘湖西南的楊岐寺,有巨型銅鐘,聲震四野。清人王勉《湘濱秋泛》詩雲:此中暢得遊人意,湫口窯頭都作記。借問霜天何處鐘,船娘遙指楊岐寺。”即詠此。古代湘湖四周寺廟眾多,不乏鐘聲,但楊岐鐘聲出類拔萃,名氣最大。
6 橫塘棹歌 橫塘即橫築塘,位於湘湖西南堤塘的外側。傳說早先有黃竹(蘆竹的壹種)栽於塘上,婆娑成林。因方言“橫”、“黃”諧音,故俗稱”黃竹塘”。明代魏驥詩句“黃竹依稀範蠡塘”,即指此。橫竹塘長三裏,塘內外皆河道,蘆葦叢生,是捕魚捉蟹的好去處。夕陽西下時,橫塘放棹,漁舟唱晚,壹派詩情畫意。
7 湖心雲影 風和日麗的日子,登臨湘湖中心的壓湖山。但見湖面似鏡,藍天白雲倒映於湖中,水草遊魚在雲朵中穿行。而雲影晨昏不同,四時有別,其景象如詩如畫,變幻無窮。明代來曾奕有詩雲:”湖山四顧渺無涯,幾度低回幽興賒。水底煙巒雲影簇,橋旁漁艇柳蔭遮。”即詠此。
8 山腳窯煙 湘湖粘泥是制作磚瓦的好材料。湖邊居民歷來以制陶為業,環湖窯場林立。暮色蒼茫之際,湖邊山腳窯煙縹緲,成為湘湖特有景色。清代黃元壽《湘湖雜詠》詩曰:“日暮窯頭添新火,輕煙散作半天雲。”即詠此。